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

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 著
图书标签: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产业
  • 中国汽车
  • 行业报告
  • 蓝皮书
  • 2017年
  • 产业发展
  • 汽车市场
  • 技术趋势
  • 政策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1348
商品编码:1651070065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

:98.00元

作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20111348

字数:555000

页码:532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对我国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介绍了国外的发展经验。该书既从受众的角度让广大读者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宣传、普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理念,又从专业角度客观评价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目录


Ⅰ 总报告
1 调整中前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亟待顶层设计后补贴政策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黄永和 吴志新 刘桂彬】/001
  一 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发展,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002
  二 新能源汽车增速收窄,私人消费占比近3成/006
  三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充电难问题仍未解决/008
  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小幅提升,但仍需努力/009
  五 推荐性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未来与强制性标准结合向纵深发展/010
  六 新能源汽车投资这边风景独好,推动产能快速增长/012
  七 2020年后的“后补贴时代”产业政策亟待进行顶层设计/014

Ⅱ 专家视点篇
2 专家评述新能源汽车发展(按姓氏笔画排序)【于 凯 等】/020

Ⅲ NEVI指数篇
3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NEVI)介绍【刘 斌 方海峰 时 间】/079
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时 间 霍潞露】/085
5  EV-TEST电动汽车评价规范的研究与开发【陈 光 张妍懿 郝 冬】/098

Ⅳ 产业篇
6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2016年发展综述【周 玮】/107
7 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2016年发展综述【李鲁苗 朱光海 李飞强 李欣欣 王秋杰】/120
8 车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概况【王 成 朱 成 方凯正】/137
9 车用驱动电机产业发展动态【贡 俊 张舟云】/149
10 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张 帆 李 康 秦雪亮 刘 锴 李 杨】/161

Ⅴ 市场篇
11 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特征分析【刘万祥】/180
12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崔东树】/196

Ⅵ 政策篇
13 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动态及未来展望【石 红 刘 斌 杨家骐】/209
14 北上广深新能源汽车政策现状与趋势分析【刘金周 王皓珊】/240
15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进展【刘桂彬 徐 枭】/254

Ⅶ 热点篇
16 百舸争流的纯电动乘用车新建企业【孟 顺 方海峰 武守喜】/268
17 电动汽车轻资产代工模式研究【张永伟 张 健 张成斌】/281
18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四轮低速电动车发展评析【刘金周 王 佳 孟 顺 方海峰】/292
19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实施成效及展望【王 成 陈万吉 陈 佚】/315
20 智能网联汽车现行法律法规适用性研究【王 兆 邓湘鸿 孙 航 刘 地】/324

Ⅷ 调查篇
21 二手新能源汽车产业调查及管理政策研究【赵立金 侯福深 高 珩】/337
22 中国一二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研报告【邢 燕 刘 莹 王聘玺
  管城熠 余 柳 丁晓华 钟鸣荟 龚慧明 卓欣莹 Gil Tal 王云石】/349
23 全球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产业发展探究【李东红 李 乔 李 超】/373
24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调查及研究【余海军 黎宇科 欧彦楠 谢英豪】/393

Ⅸ 借鉴篇
25 日本二次电池技术路线图介绍及启示【王 佳】/406
26 德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及与中国政策的比较【石 红 郝冠琦 柳东威】/420
27 国外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进展【刘桂彬 徐 枭】/440

Ⅹ 附录
28 附录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大事记(2016年1~12月)/450
29 附录二: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事记(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454
30 附录三:主要国家及企业新能源汽车/458
31 附录四:国内部分已上市新能源乘用车车型信息/461
32 附录五:国家新能源汽车重要政策原文(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463
33 附录六:全国推广应用城市(区域)政策出台情况汇总(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497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介绍/505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洞察:全球及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2017年版) 本书聚焦于2017年前后全球及主要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宏观发展态势、技术路线抉择、政策环境演变、市场格局重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者、企业决策层及关注能源转型的高校师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报告。 第一部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宏观背景与驱动力分析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2017年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气候变化应对、石油价格波动以及空气质量改善的紧迫性,是如何共同将新能源汽车推向战略制高点的。 1.1 国际气候治理框架下的汽车工业转型 详细分析了《巴黎协定》的推进对各国汽车产业碳排放标准的直接影响,特别是欧盟的“CO2 排放目标”和美国加州ULEV/ZEV法规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引导作用。探讨了各国在设定碳中和时间表过程中,对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的不同侧重。 1.2 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的关键拐点 重点剖析了2017年前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关键突破——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制造成本的持续下降。报告对比了不同类型电池(如三元锂、磷酸铁锂)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及成本结构分析。同时,也涵盖了电机驱动系统、电控系统的集成化发展趋势及其对整车性能提升的影响。 1.3 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转型 考察了全球Tier 1 汽车制造商,如大众、丰田、通用、戴姆勒等,在2017年前后发布的“电气化战略”。报告梳理了他们如何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积极的布局者,包括关闭燃油车项目、巨额投资电池工厂(Gigafactories)以及重组供应链的战略举措。分析了他们在新兴电动车企面前所面临的组织架构和文化挑战。 第二部分:主要国际市场的发展路径与特征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了除中国以外的几个核心市场,对比分析了其独特的政策驱动机制和消费市场偏好。 2.1 欧洲市场的“法规驱动”模式 深入研究了挪威、荷兰、德国等欧洲领先国家的具体激励政策(如税收减免、路权优惠)。分析了欧洲市场在早期对PHEV相对青睐,以及随后向纯电动(BEV)加速倾斜的政策转变。报告还探讨了欧洲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的标准化策略(如Type 2接口的主导地位)及其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 2.2 北美市场的“多元化与区域差异” 详细解读了美国联邦层面的税收抵免政策(IRS Tax Credit)及其在车型和价格上的限制。着重分析了加州在推动零排放汽车(ZEV)销售配额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如何辐射至整个北美市场。同时,对比了美国消费者对皮卡和大型SUV的偏好,以及电动化对这些主流车型的改造难度与前景。 2.3 日本及其他亚洲市场的战略布局 考察了日本汽车工业在混合动力(HEV)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基础,以及其在燃料电池汽车(FCV)领域采取的“双轨并行”战略。分析了韩国现代/起亚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追赶态势及其出口策略。 第三部分:全球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与竞争格局 本部分聚焦于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上游和中游环节。 3.1 动力电池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 详细分析了2017年前后,全球动力电池产能的地域分布和企业竞争格局。重点对比了日韩企业(如松下、LG化学、三星SDI)在高端技术上的优势,以及中国企业在规模化量产和成本控制上的崛起。探讨了关键矿产资源(锂、钴、镍)的供应安全性和价格波动风险。 3.2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与标准之争 评估了全球范围内直流快充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公共充电站的普及率。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充电接口标准、通信协议(如ISO 15118)上的分歧,以及这些分歧如何影响了跨国用户体验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周期。 3.3 软件定义汽车与自动驾驶的融合趋势 探讨了2017年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最佳载体的理论基础。分析了特斯拉等新势力在软件OTA(空中下载技术)方面的领先实践,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如何努力追赶“软件定义汽车”的开发范式。 第四部分:行业面临的挑战、风险与未来展望 报告最后总结了在规模化发展初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克服的关键障碍。 4.1 市场需求与基础设施的匹配性挑战 分析了“里程焦虑”在不同市场和不同车型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通过提升电池续航里程和加密充电网络来系统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讨论了二手车残值评估体系不成熟对初期消费者决策的负面影响。 4.2 产业可持续性与循环经济的构建 强调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了如何设计更易于拆解的电池包结构,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建立闭环供应链方面的初步尝试与政策激励措施。 4.3 贸易保护主义与技术标准竞争 预测了随着各国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和技术标准“阵营化”风险,这对全球化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以全球视野审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关键转型期的剖面图,强调了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为理解当前产业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我首先被其中宏大的数据和图表所吸引。作为一名对数据分析略有心得的业余爱好者,我深切关注报告中呈现的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份额、品牌分布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产业发展活力的直观体现。我希望从中能够洞察到哪些细分市场正在崛起,哪些区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及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如轿车、SUV、商用车)在市场中的占比变化。报告中对于产业链的梳理也让我颇感兴趣,特别是对上游电池原材料、中游整车制造以及下游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分析。2017年,电池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我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当时电池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和市场格局。同时,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报告中是否对充电桩的覆盖率、充电速度以及运营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我对这些具体的、能够落地的分析内容非常期待,因为它们更能反映出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汽车评论员,我对《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抱有极高的专业期待。2017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客观且富有洞察力的行业全景图。报告中对产业政策的解读,能否深入剖析不同政策措施的出台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对市场产生的连锁反应?我关注的不仅是政策的概括,更是其背后逻辑和实际落地效果的评估。此外,书中对于国内外主要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市场竞争态势的对比分析,是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竞争格局?我希望能够看到对不同技术路线(如三元锂、磷酸铁锂等电池技术)的深入技术解读,以及对核心零部件(如电机、电控)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评估。报告中对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值链分析,能否揭示出产业内部的利润分配、技术壁垒以及潜在的合作机遇?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翔实的数据支撑,以便我能更精准地评判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走向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判断。

评分

我是一名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看到《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时,我立刻联想到它所描绘的那个时代,一个关于绿色出行、科技赋能的时代。2017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已经从一个概念逐渐走向现实,我很好奇当时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接受度和担忧是什么样的。这本书是否包含对消费者态度、购车顾虑(例如续航里程焦虑、充电不便、购车成本等)的调研数据和分析?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在当时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条件下,普通人是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的,他们又对未来出行方式有着怎样的期待。报告中对新能源汽车在社会层面、环境层面以及能源结构转型方面的意义和影响,是否有所探讨?例如,它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碳排放、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等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或者又面临哪些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评分

我是一位关注汽车产业未来趋势的创业者,购买《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是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2017年,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节点。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例如,在政策导向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如何演变?哪些细分市场或应用场景最具增长潜力?书中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用车习惯以及品牌偏好等方面的调研分析,是否能为我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依据?此外,对于产业生态的构建,例如跨界合作、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共享出行等新兴业态的探讨,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启发。2017年,智能网联技术开始崭露头角,书中对这些前沿技术的融合以及对传统汽车产业模式的颠覆性影响,是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份扎实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战略分析,帮助我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并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商业机会与风险。

评分

这本书,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是一份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剖析。我作为一个对这个领域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拿到这本《皮书系列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时,心中充满了期待。2017年,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政策密集出台的关键时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那个时代产业脉络的清晰梳理。书中对技术路线的讨论,例如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等不同技术路径的优劣势分析,是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样,为我指明方向?我尤其关注当时行业在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智能化应用方面的进展,这些都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真正普及的关键因素。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这些核心技术的深入解读,以及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2017年前后国家出台的各项补贴政策、双积分政策以及其他鼓励措施,分析它们对车企研发、市场推广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具体影响。此外,书中对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横向比较,能否为理解中国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能成为我理解这个复杂且快速变化产业的窗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