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志贺直哉
译者 李永炽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8
书号 ISBN 9787544366892
CIP分类 Ⅳ.①I313.45
定 价 39.80元
开本/尺寸 32开160*230
印张/页数/装帧 11.5印张368页平装护封
本书目录译序 志贺直哉与《暗夜行路》 李永炽
序词(主角的追忆)
前篇
章
第二章
后篇
第三章
第四章
后记
附录 志贺直哉年表
在线试读译序:志贺直哉与《暗夜行路》
在日本,志贺直哉被视为近代写实主义的完成者;他的文章不仅被选入中学教科书,同时也因行文明确简洁,而被视为文章的楷模。基于这种种原因,他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之神”。
一八八三年二月二十日,志贺直哉生于日本宫城县石卷町。这是位于北上川河口的小港埠,居民稀少。生时,父亲直温三十岁,是日本银行石卷支店(分行)的职员;母亲银,时年二十岁,是伊势国龟山城主家臣佐本源吾的女儿,出身武士家庭。父系家族,亦累代出仕相马藩,明治维新后,祖父直道仍担任相马藩的家令。因此,不论父系或母系,都是武士世家,志贺直哉明显地含有武士的血缘。可是,父亲直温在明治时代却走上了实业家之路,累积了庞大财产。
志贺直哉两岁时,父亲辞去银行之职,迁回东京,住进祖父母的家——东京曲町内幸町的相马藩邸。然因长兄直行生下后不久,即告夭折,祖父母认为是直温夫妇疏忽所致,硬把直哉抢过去,亲自抚养。直哉遂离开父母身边,住进祖父母房间;自己也常常以
为是祖父母的“儿子”。这对他以后的人格成长不无影响;跟直哉在《暗夜行路》中将主角时任谦作设定为祖父与母亲的不义之子,可能也有关联。
祖父直道对直哉的影响颇大。祖父自任相马藩旧藩主的家令(管家)以后,为了重振相马家困窘的财政,不顾一己的名利,全心全意贯注于此,直至一九○六年,以八十高龄去世时为止。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影响了直哉。直哉曾举出祖父、内村鉴三和武者小路实笃为影响自己精神成长*的三个人。祖父对他的影响由短篇小说《祖父》《一个男人,其姐之死》和《纸门》中可以明显看出。
志贺直哉入学习院初等科就读五年级时,发生了所谓“相马事件”。因锦织刚清的诬告,祖父直道与数家臣涉嫌毒杀发疯的旧藩主相马诚胤,被拘禁七十五天。预审时,因法官受贿,审判不公;后经尸体解剖,发现并无中毒迹象,始还祖父清白,诬告的锦织因而入狱。当时,为此事件,报纸喧腾一时,纷纷指责直道等人。审判的不公与报纸的不辨黑白,已经丧失了审判与舆论的性。直哉自述说,他不相信审判的与大众媒介的,即始于此时。由此更促成他对国家的怀疑。
一八九五年,志贺直哉就读学习院中等科一年级前的夏天,母亲因产后失调去世,年仅三十三岁。母亲之死与祖父的被拘禁在少年直哉心中,都是可悲的事。秋天,父亲直温续娶高桥浩为继室。高桥浩时年二十四,与直哉仅相差十一岁。这时,父亲已经是成功的实业家,一八九七年举家迁至东京麻布三河台。志贺直哉就读中学时,志愿是成为海军军官或豪富的大实业家。他在学校时喜欢体育,举凡体操、田径、划船、骑自行车,莫不擅
长。而*讽刺性的是,他后来被视为文章大家,作品被视作文章典范,而此时他讨厌的却是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作文、英文、日文和汉文。六年中学期间,他接连两次留级,也就是说中学读了八年,才进高等科(高中)。
在中学时代,他热衷于体育,又想做实业家,跟精神生活似乎没有多大关联。然而,就在这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他在精神上获得启蒙。志贺家当时住了一位名叫末永馨的书生,一九○○年,末永馨硬把直哉拉到内村鉴三家,做内村门生。内村鉴三(1861—1930)是近代日本伟大的基督教思想家之一。一九○○年以后,内村关心足尾铜山矿毒事件,主张改良社会;日俄战争时,提倡非战论,随后在家里开设《圣经》研究会,过着传道、研究与著述的生活。他没有特定的教派与神学,倡导依据《圣经》的信仰——“无教会主义”,并借《圣经》的学术研究与武士道伦理气氛的神秘人格结合,形成激越的福音主义思想,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影响甚大,例如日后写《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的矢内原忠雄,即其门生之一。直哉列入鉴三门墙之前,并不知道鉴三其人,也没有看过他的著作,然而一旦入其家门,即深受鉴三人格的感召,从此出入鉴三家达七年之久。他没有受洗为基督徒,却由此取得了自我肯定精神与厌弃虚伪的“心原力”(Ethos)。在日后的《忆内村鉴三师》一文中,直哉说:“我是不肖弟子,老师看重的教诲,我没有学得多少,却依自己的意志走上了小说家之路。可是,我因为老师的关系,涌起了向往公正、厌恶虚伪不公的心境,这实在是非常可贵的事。再者,虽然匆匆度过了二十岁前后诱惑多的时期,然而,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没有犯太大的过错。”
此外,直哉走向精神或文学路向的另一因素,是他交到了好朋友,尤其是跟武者小路实笃的接近。读中后一年,直哉第二次留级。他重读六年级时,班上有木下利玄、正亲町公和和武者小路实笃。这四人的交往产生了八年后的同人杂志《白桦》。
四个朋友一起进入学习院高等科。从这时起,直哉已慢慢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小说创作,而武者小路实笃甚至以自己“天生的向日性”和他特有的“思想或艺术”的某些事物激励志贺直哉。因而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年,直哉开始习作,也想写些东西。到一九○八年,他迅速完成了《一天早上》《到网走》《速夫之妹》和《粗绸》等,但这些都没有发表,只抄写在与朋友同办的回览(传观)杂志《望野》上,彼此互相批评。
一九○六年,直哉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读英文科,一九○八年转国文科(日文系),旋即退学。一九一○年,直哉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正亲町公和、里见弴、儿岛喜久雄、园池公致、日下谂、柳宗悦、郡虎彦等朋友,以及他们的前辈——有岛生马与里见弴的兄长有岛武郎,创办了同人杂志《白桦》。此一同人杂志之所以取名为“白桦”,据说是他们这伙人常到日光和赤城,看见了该地的白桦树,非常喜欢,才用“白桦”做同人杂志的名称。《白桦》内容丰富、品质上乘,而且同人大都是贵族或地主豪富的子弟,因而一般人都视之为贵公子的游戏,甚至有人把“白桦”(Shirakaba)倒读为“bakarashi”(愚蠢),以嘲弄他们。《白桦》杂志一直持续到一九二三年关东大震灾才停刊。《白桦》同人也因其文学史上的贡献,而被称为“白桦派”。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八八六年前后,坪内逍遥首先发表《小说神髓》,宣布文学独立,不再依附于政治。自一八九五年起,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强调自我的解放;日俄战争前后,自然主义文学兴起,强调直视自我的内在与人生的黑暗面,兼而批判家父长制度,破除社会既成秩序与观念,但自然主义文学仅静观自我与社会,并未进一步确定自我的主体性,也无变革社会的意图。待夏目漱石崛起文坛,才慢慢确立自我与社会的相关性,进而挖掘自我,意图变革自我,以确立自我的主体性。而白桦派则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相信自我与社会能够互相调和。另一方面,“白桦”同人大多非常关心西洋美术,并将法国印象派绘画介绍到日本。一九一○年十一月,他们为庆祝罗丹七十岁生日,特别发行“罗丹专号”,并与罗丹通信,交换浮世绘,所以早期的“白桦”同人信仰艺术,吸收世界的美与知识,胜过于人道主义。可是,进入一九一三年以后,以武者小路实笃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逐渐浓厚。志贺直哉对人道主义虽然关心,却不愿意参加直接行动。
事实上,志贺直哉和武者小路实笃在人道主义的观点上并没有差异,两者都站在自我主体性的立场,只是一个向理想主义飞跃,一个向写实主义扎根。志贺直哉以自我的感觉为主体,以简洁的写实手法凝视人生种种面貌,向宇宙意志趋进,完成了日本写实主义的文体。
内容简介《暗夜行路》由日本“小说之神”志贺直哉历时16年创作而成,是私小说的典范、心境小说的,也是被日本作家全篇背诵的经典小说。
主人公时任谦作虽然生长在不错的家庭,但个性执拗的他却总觉得背负着不明的黑暗命运:自记事起,便不被父亲喜欢,在兄弟中没有存在感。六岁时母亲亡故,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室荣娘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长大后,谦作以写作为业,想娶亡母密友的女儿却遭拒。在难以言说的苦涩中,他开始放荡、麻痹自我。几经思量,他想娶荣娘,那个让他感觉亲近的人。哥哥写信阻止他,并道出了谦作扭曲的身世秘密。谦作对此虽然感到巨大的精神痛苦,但是自小所遭遇的一切有了合理的解释,也算获得了解脱。此后,谦作娶了直子为妻,直子家族并不在意谦作身世,这让他有了向上的力量与盼望。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就此放过谦作,扭曲的不祥命运又再度显现……
作者简介志贺直哉,被誉为“小说之神”,是日本文学“白桦派”代表人物。1883年生于日本宫城县石卷町,出身武士世家。学习院初等科、高等科毕业,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肄业。著有《清兵卫与葫芦》《范的犯罪》《佐佐木的场合》《和解》《小僧之神》《到网走》等多个短篇;《暗夜行路》是他毕生的长篇小说。
志贺直哉以简洁精准的文体及描绘入微见长,在“没有技巧”的技巧中,写出他个人独有的融合了日本特性的文学形式,确立了日本近代语文的模式。其作品内容着重于对自我主体的*肯定,及对清洁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因为对日本文学的贡献,他于1949年获颁日本文化勋章。
这本书让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但并非令人窒息的那种,而是像在阴沉的天空下,远处传来低沉的雷鸣,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预示着一场酝酿已久的风暴。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仿佛能捕捉到最细微的情绪波动,将人物内心的挣扎、迷茫,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都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味那些描绘人物心理活动的段落。那种微妙的、难以启齿的情感,那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摇摆的痛苦,那种被过往阴影笼罩的无力感,都通过文字变得无比真实。这种真实,让我对书中的角色产生了深厚的共情,仿佛他们就在我身边,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他们的呼吸,他们的绝望与微弱的希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心灵的对话,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着他们的悲喜,一同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一点,在于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氛围,那种介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模糊界限,让人无法轻易地将其归类。它不像纯粹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直白,也不像奇幻小说那样充满超自然元素,而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用一种更加内敛、更加写意的方式,触碰着读者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这种微妙的平衡,让我在阅读时,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仿佛那些故事片段,早已在我的梦境或潜意识中悄然存在。它所探讨的主题,也并非是那种简单的好坏对错,而是更加复杂的人性纠葛,那种在道德边缘徘徊的挣扎,那种在爱与恨之间的拉扯。这种深刻的探讨,让我不得不去思考,去质疑,去审视自己内心的一些既定观念。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对世界和自我,都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评分我对书中对于环境的描绘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仿佛拥有一双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能够将那些司空见惯的场景,描绘得如此生动而充满故事感。无论是阴暗潮湿的巷道,还是灯火辉煌却又人情淡漠的街区,甚至是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都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独特的生命力。这些环境的描绘,不仅仅是故事的背景板,更像是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映射,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延伸。我常常能在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中,感受到一股股浓烈的情绪扑面而来。比如,那种雨水拍打在窗户上的声音,配合着远处模糊不清的街景,就足以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氛围。这种将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完美融合的技巧,让整本书的意境更加深远,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真实存在的、充满魅力的世界之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
评分这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像那些跌宕起伏、时刻充满冲突的小说,而是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缓,时而暗流涌动。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重磅信息,而是循序渐进地展开,让读者在不经意间,慢慢地被卷入故事的漩涡。很多时候,我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故事的走向,却在下一秒,被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所震撼,发现自己之前所有的猜测都只是冰山一角。这种“猝不及防”的惊喜,贯穿了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它就像在一场漫长的等待中,突然出现的曙光,又或者是在迷雾中,豁然开朗的景象。我喜欢这种逐渐剥开真相的阅读体验,它让我在每一次的探索中,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感。这种精巧的布局,也让我在掩卷之时,久久不能平静,反复咀嚼着那些看似寻常却又意味深长的情节,试图从中挖掘出更深层的含义。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惊艳了,深邃的墨黑色背景,隐约透出一抹幽蓝的光晕,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又像潜藏在深渊的未知。书名“暗夜行路”几个字,用一种古朴而又带着几分锋利的银色字体镌刻,散发着一种低语般的神秘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关于孤独、追寻与抉择的故事。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时,就被这股强大的气场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一探究竟。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恰到好处,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铜版纸,而是带着一丝粗粝的触感,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拿在手中,份量适中,让人感觉沉甸甸的,仿佛里面蕴含着厚重的故事。光是这前期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踏上了那条未知的“暗夜行路”,充满了未知与惊喜。我开始想象,这条路会通向何方?会遇到怎样的人物?又会经历怎样的风景?这种未知的吸引力,正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而这本书的封面,无疑成功地激起了我内心最原始的好奇与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