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修订版)

TB 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铁路工程
  • 路基工程
  • 支挡结构
  • 设计规范
  • TB 10025
  • 2006
  • 2009年修订
  • 规范标准
  • 土木工程
  • 桥涵工程
  • 铁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15100252003
商品编码:1512686424
开本:32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TB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定价: 
28元

出版社:中国铁道

商品类型:铁路标准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标准轨距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的设计。2006-06-25实施。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
3 重力式挡土墙
4 短卸荷板式挡土墙
5 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
6 锚杆挡土墙
7 锚定板挡土墙
8 加筋挡土墙
9 土钉墙
10 抗滑桩
11 板桩式挡土墙
12 预应力锚索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修订版) TB 10025-2006 前言 本规范是在总结我国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与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并结合近年来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修订的。本规范旨在为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确保铁路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环保。 第一章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 1.2 术语 1.2.1 路基:为保证铁路线路平顺、稳定、安全运行而修建的土石质基础结构。 1.2.2 支挡结构:为防止路基边坡失稳、保护行车安全而设置的结构物,包括挡土墙、护坡桩、土钉墙、锚杆挡土墙、格构式支护结构、加筋土结构等。 1.2.3 滑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或分散性下滑的现象。 1.2.4 崩塌: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边坡上崩落的现象。 1.2.5 变形:支挡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位移、转角或形状改变。 1.2.6 强度:支挡结构材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1.2.7 稳定性:支挡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保持原有形态和位置的能力。 1.3 基本原则 1.3.1 安全可靠:支挡结构的设计应确保在各种正常和异常荷载作用下,结构本身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 1.3.2 经济合理: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应选择技术成熟、造价低廉、易于施工的支挡结构形式。 1.3.3 技术先进: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支挡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1.3.4 保护环境:支挡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注重景观协调。 1.4 设计依据 1.4.1 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4.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1.4.3 铁路设计总说明、线路方案、工程地质评述。 1.4.4 气候、地震、地形等自然条件资料。 1.4.5 交通、排水、景观等相关专业的要求。 第二章 勘察与地质评价 2.1 勘察内容 2.1.1 工程地质勘察:包括岩土工程地质调查、钻孔取样、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等。重点勘察岩土性质、地层分布、结构面特征、地下水位、潜在滑坡体等。 2.1.2 水文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水调查、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渗透系数测定等。 2.1.3 地形地貌调查:包括坡度、坡高、地表径流、现有边坡变形迹象等。 2.1.4 工程环境调查:包括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生态环境等。 2.2 地质评价 2.2.1 岩土工程特性评价:根据勘察结果,对各类岩土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冻胀性等。 2.2.2 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条件和外部荷载,对天然边坡和拟建路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2.2.3 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 2.2.4 地下水影响评价:评估地下水对支挡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影响,以及支挡结构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2.3 勘察成果要求 勘察报告应详细、准确,数据可靠,并应提出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建议,为支挡结构的设计提供充分依据。 第三章 荷载与作用 3.1 荷载种类 3.1.1 恒荷载:结构自重、土体自重、附属设备自重等。 3.1.2 活荷载:列车荷载(包括静载和动力)、车辆荷载(施工及维护)、人员荷载等。 3.1.3 土压力: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土体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 3.1.4 水压力: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地下水静水压力、动水压力。 3.1.5 地震作用: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的地震动参数。 3.1.6 温度作用: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 3.1.7 冻胀力:冻胀性土体受冻胀作用产生的力。 3.1.8 其他作用:冲刷力、风力、堆积物荷载等。 3.2 作用组合 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和荷载性质,应按本规范规定的荷载组合原则进行荷载组合。 3.3 土压力计算 3.3.1 静止土压力:当土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土压力。 3.3.2 主动土压力:当支挡结构向外移动并导致土体产生滑动时,作用在结构上的最小土压力。 3.3.3 被动土压力:当支挡结构向内挤压土体并阻止土体滑动时,作用在结构上的最大土压力。 3.3.4 车辆荷载产生的附加土压力:根据车辆荷载的类型、分布和作用距离计算。 3.3.5 地下水作用下的土压力:考虑地下水位高度、渗透性和土体渗透性。 3.4 水压力计算 3.4.1 静水压力:根据地下水位高度和作用面积计算。 3.4.2 动水压力:在渗流作用下,水体对支挡结构产生的压力。 3.5 地震作用计算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第四章 支挡结构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确保支挡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下,不会发生整体或局部破坏。 4.1.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确保支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振动等不超过允许限值,满足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 4.1.3 耐久性设计:根据工程环境和材料特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支挡结构的使用寿命。 4.2 结构选型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荷载大小、施工条件、经济技术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支挡结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4.2.1 重力式挡土墙:利用墙身自重提供稳定性的挡土墙。 4.2.2 悬臂式挡土墙:利用墙身和基础的弯曲能力提供稳定性的挡土墙。 4.2.3 锚固式挡土墙:通过锚杆、锚索等将墙体锚固在稳定土体中,提高稳定性的挡土墙。 4.2.4 加筋土挡土墙:在土体中设置加筋材料,提高整体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4.2.5 桩式支护结构:如排桩、连续墙、土钉墙、灌注桩等,用于加固边坡或作为挡土结构。 4.2.6 格构式支护结构:由梁、柱、板等构件组成的框架式支护结构。 4.2.7 护坡工程:如浆砌石护坡、混凝土护坡、预制块护坡、生态护坡等。 4.3 抗滑稳定性验算 4.3.1 整体滑移:验算支挡结构整体沿滑动面滑动的可能性。 4.3.2 倾覆:验算支挡结构沿底部边缘发生倾覆的可能性。 4.3.3 冲切:验算基础下的土体被冲切的可能性。 4.3.4 弯曲破坏:验算悬臂式挡土墙墙身、基础板等构件的弯曲承载能力。 4.3.5 局部破坏:验算支挡结构局部构件的承载能力。 4.4 变形验算 4.4.1 墙顶位移:控制墙顶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 4.4.2 墙体转角:控制墙体的转角,避免过大变形影响行车。 4.4.3 地表沉降:控制路基边坡变形引起的地表沉降。 4.5 排水设计 4.5.1 挡土墙墙后排水:设置排水层、排水沟、盲沟等,及时排除墙后积水,降低土压力和水压力。 4.5.2 坡面排水:设置截水沟、排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 4.5.3 地下排水:根据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地下排水系统。 4.6 材料选用 4.6.1 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选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考虑其抗冻融、抗腐蚀性能。 4.6.2 钢筋:根据结构受力情况选用不同规格的钢筋。 4.6.3 石材:选用耐久性好、强度高的石材,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4.6.4 加筋材料:根据土体类型、荷载大小和耐久性要求,选用合适的土工格室、土工格栅、土工布等。 4.6.5 其他材料:如排水材料、防排水材料、锚固材料等。 4.7 基础设计 4.7.1 基础形式:根据地基承载力、支挡结构形式和荷载大小,选择合适的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基础等。 4.7.2 地基承载力验算:确保基础下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4.7.3 沉降计算:计算基础的沉降量,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8 防排水措施 4.8.1 防水层:在支挡结构与土体之间设置防水层,防止水分渗入。 4.8.2 防排水构造:结合结构形式,设置必要的防排水措施。 4.9 抗震设计 4.9.1 地震作用分析:根据抗震设防烈度,进行地震作用分析。 4.9.2 抗震验算:对支挡结构进行抗震承载能力和变形验算。 第五章 施工与验收 5.1 施工准备 5.1.1 技术准备:熟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技术方案。 5.1.2 物资准备:确保施工材料、设备、机具的及时到位。 5.1.3 人员准备:组织培训合格的施工队伍。 5.1.4 场地准备:做好施工场地平整、临时道路、排水等工作。 5.2 施工工艺 5.2.1 土方开挖与回填:严格按照设计放坡系数和分层、分段进行,控制填土密实度。 5.2.2 基础施工:确保基础标高、尺寸准确,混凝土浇筑质量。 5.2.3 墙体砌筑/浇筑:严格控制砌体砂浆饱满度,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保证墙体垂直度、平整度。 5.2.4 加筋材料铺设:确保加筋材料的拉力方向正确,搭接长度满足要求。 5.2.5 锚固施工:精确施工锚固孔、锚杆,保证锚固效果。 5.2.6 排水设施施工:确保排水层的连续性,排水沟的畅通。 5.3 质量控制 5.3.1 材料检验: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 5.3.2 施工过程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5.3.3 隐蔽工程验收:对关键工序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 5.3.4 自检、互检、交检: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体系。 5.4 监测与测量 5.4.1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挡结构变形、沉降等进行监测。 5.4.2 测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测量控制网,保证施工精度。 5.5 验收 5.5.1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5.5.2 单位工程验收:对完成的单位工程进行验收。 5.5.3 竣工验收: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章 维护与加固 6.1 日常维护 6.1.1 定期检查:对支挡结构进行定期外观检查,发现裂缝、沉降、变形、渗漏等现象。 6.1.2 排水设施维护:保持排水沟、盲沟等排水设施畅通。 6.1.3 植被维护:对坡面植被进行维护,防止水土流失。 6.2 病害处理 6.2.1 裂缝处理: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宽度,采取灌浆、封堵等措施。 6.2.2 沉降与变形处理:根据变形程度,采取监测、加固等措施。 6.2.3 渗漏处理:查找渗漏原因,采取防水、排水等措施。 6.3 加固设计与施工 6.3.1 加固方案:根据支挡结构病害情况,进行加固设计。 6.3.2 加固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加固施工。 6.4 监测与评估 6.4.1 长期监测:对已建的支挡结构进行长期监测,掌握其运行状况。 6.4.2 性能评估:根据监测数据,评估支挡结构的性能和剩余使用年限。 附录 (此处可列出相关图表、计算公式、试验方法等)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让我深刻体会到铁路建设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在一些关键的设计节点,比如关于土压力计算的部分,书中就详细阐述了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仑土压力理论等经典理论,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修正方法。这种深入的理论解析,对于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抗震设计的要求,在当前的铁路工程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扩张,铁路建设也向着更广泛的区域推进,其中不乏地震活跃带。规范中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地震荷载的确定、以及结构抗震性能的验算,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了在自然灾害面前,铁路设施的安全性。

评分

总而言之,《TB 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修订版)》是一部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专业技术书籍。它为铁路路基支挡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严谨的指导体系,是每一个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书中对于一些特殊地段,例如软土地区、膨胀土地区、或寒冷地区的路基支挡结构设计,可能也提供了相应的考虑和规定,这进一步增强了其适用性和指导性。

评分

作为一名在铁路行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常常需要查阅各种技术规范,而《TB 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修订版)》无疑是我工作案头常备的一本。它提供的详实数据和明确的规范条文,为我的日常设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选择合适的支挡结构类型时,书中提供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能够帮助我快速判断哪种结构更适合特定的场地条件和经济效益要求。 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对于材料的选用和施工工艺的描述,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关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筋的配置要求,以及模板、排水、回填等关键施工环节的注意事项,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这部规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是相当庞大的,它不仅仅是关于“支挡结构”这一个独立模块,而是将这个模块融入到整个铁路路基工程的宏观体系中去考量。因此,它还可能涉及到与土力学、岩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当我深入阅读时,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也十分到位。比如,在进行锚固设计时,它不仅仅给出计算公式,还可能涉及到锚固件的材料选择、施工安装的精度要求、以及后期监测的要点。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都反映了编纂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评分

这部规范的修订版,充分体现了我国铁路建设在技术和经验上的不断进步。2009年的修订,很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以及新的研究成果所进行的一次重要更新。这使得这本书的指导性更强,也更能适应当前铁路建设的实际需求。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边坡支护设计的部分印象深刻。在复杂的山区地带,铁路路基的稳定是建设的重中之重。书中对多种边坡支护形式,如格构梁、锚喷支护、桩锚支护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其设计原理、计算方法、以及施工要点。这为我在设计高陡边坡路基时,提供了多样的解决方案和可靠的参考依据。

评分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提供了关于新型支挡结构技术的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材料和新的施工技术层出不穷,一本优秀的规范,必然要与时俱进,吸收和采纳这些先进的成果。 例如,关于加筋挡土墙、组合式挡墙等现代支挡结构,书中可能会对其设计原则、构造要求以及应用范围进行阐述。这对于推动我国铁路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评分

这部《TB 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修订版)》无疑是铁路工程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尤其对于那些深入研究路基稳定性和防护结构设计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乃至科研学者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当我初次接触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其严谨的专业性所吸引。规范的条文清晰、逻辑性强,涵盖了从支挡结构选型、荷载计算、材料选用、结构设计到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力求做到全面而详尽。书中对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铁路等级、不同运营时速下的路基支挡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这对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提供的设计参数和方法,可以说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支撑。它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定,更是对过往工程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比如,在讨论挡土墙的设计时,书中详细列举了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锚杆挡墙等不同形式的适用条件、结构特点以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对于每种形式,都提供了详细的验算步骤和安全系数要求,这使得设计人员在面对复杂的地形和荷载条件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计算和校核,确保设计的可靠性。

评分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虽然是专业技术规范,但其结构清晰,语言专业且准确,对于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来说,并不难理解。章节的划分逻辑性很强,从总体要求到具体细节,层层递进。例如,在进行基础设计时,书中就从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到各种基础形式的选择和验算,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在附录部分,很可能包含了一些标准图集、计算表格或者案例分析,这些都是极具实用价值的内容。它们能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规范条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工程技术规范,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TB 10025-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2009年修订版)》正是这样的著作。它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根植于中国铁路建设的沃土,凝结了无数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 书中关于排水设计的部分,就体现了这一点。路基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排水系统。规范中对地表排水、内部排水、以及涵洞排水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对于防止因水蚀、冻胀等因素引起的路基变形和破坏,起到了关键作用。

评分

对于正在从事铁路工程设计、施工或监理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几乎是必备的参考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统一设计理念,规范设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风险。 书中关于高填方路基和深挖路基的支挡结构设计,也提供了专门的章节。这两种特殊工况下的路基,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地质挑战和荷载压力。规范中的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确保路基的安全和稳定性。

评分

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东西,正版绝对的

评分

考试必备

评分

考试用水,不得不买,发货快

评分

书到是一本好书就是卖太贵

评分

还行吧,正版,不过有磕碰

评分

书不错,祈祷考试可以用上^_^

评分

一般二般的地方都没有卖的,这有、赞一个!

评分

不错的书,很多地方没有,在这里买到了,感谢!!

评分

应该是正版,纸装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