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張友仁迴憶文集
原價:42.00元
作者:張友仁
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301205495
字數:265000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學教育和科研基地,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是我國綜閤大學中最早建立的經濟係科,也是西方現代經濟學和馬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最早的傳播基地。北京大學經濟學科的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商學科,1912年嚴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之後始建經濟學門(係),1985年又在北京大學經濟學係的基礎上組建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成為北京大學在改革開放之後建立的第一個學院
目錄
周炳琳教授的生平
周炳琳與北京大學
周炳琳與恩師蔡元培
馬寅初先生的生平和學術貢獻
趙摶教授的生平和學術
雜憶北大經濟係顧孟餘主任
陳岱孫教授的成長道路和學術貢獻
蔣碩傑教授的生平和學術
懷念恩師周憲文教授
狄超白傳
李大釗同誌與北京大學經濟係
憶北京大學經濟係教授鄧拓同誌
憶瀋從文教授
憶季羨林教授
薛暮橋教授和北京大學
許德珩教授
深切懷念吳恩裕教授
悼念嚴仁賡、葉逸芬夫婦
雜憶毛子水館長
雜憶鬍適校長
周炳琳教授和鬍適教授的友誼
迴憶熊正文教授
艾思奇同誌與北京大學
東廠鬍同憶舊
後記
作者介紹
張友仁教授,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傢。原籍浙江省黃岩縣,1923年11月生於浙江省上虞縣驛亭鎮五夫村。1942年經過浙江省會考,以成績優異取得保送免試升入大學的資格。在西南聯大學習期間,參加瞭黨領導下的進步組織,並參加瞭轟轟烈烈的“一二,一”運動。1947年在北京大學經濟係畢業,後留校任教,曆任北大經濟學院教授、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兼任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北京政治經濟學學會會長、北京經濟學總會理事、中國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研究會理事、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學史研究會顧問、《經濟科學》雜誌編委、《經濟學傢》雜誌學術委員等職。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地讀瞭有段時間瞭,每次翻開,都感覺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雖然是書信的形式,但文字間流淌著的是一種樸實而真摯的情感。作者在信中分享的那些生活瑣事,看似平淡,卻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比如,他寫到年輕時為瞭生計奔波,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學習,那些細節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親眼目睹瞭他臉上的汗珠,聽到瞭他深夜挑燈夜讀的筆尖沙沙聲。他對於傢人的情感,更是讓我動容。對父母的孝順,對妻子的體貼,對子女的期盼,都用一種極其樸素卻又深沉的語言錶達齣來,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句句都飽含著濃濃的愛意。我尤其喜歡他描寫童年時光的部分,那些關於玩耍、關於鄰裏之間的趣事,勾勒齣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麵,讓人迴想起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那種純粹的快樂,真的非常珍貴。讀這本書,不像是在閱讀一本嚴肅的書籍,更像是在品一杯溫潤的茶,慢慢地,卻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與迴甘,它讓我重新審視生活,思考親情,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一個人靜靜地坐在窗邊,翻閱一本舊相冊。裏麵的人物和場景,或許曾經是那麼鮮活,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變得有些模糊,而作者用他的文字,重新將這些碎片拼湊起來,讓它們再次閃耀光芒。他沒有刻意去渲染那些輝煌的時刻,也沒有誇大那些痛苦的經曆,而是用一種非常冷靜和客觀的筆觸,記錄下自己的人生軌跡。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成長曆程,從求學時的青澀懵懂,到工作後的責任擔當,再到晚年的沉澱與反思,每一個階段都被他描繪得真實而生動。他對於理想的追求,對於社會現實的思考,對於人生意義的探索,都通過他個人的經曆,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挫摺的處理方式,他不是簡單地抱怨命運不公,而是從每一次跌倒中吸取教訓,繼續前行。這種內在的韌性,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受觸動的地方。它讓我明白,人生的價值,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每一次的堅持和每一次的成長。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像許多迴憶錄那樣刻意追求戲劇性和衝突,而是以一種流水賬般的細膩,將一段段往事緩緩鋪陳開來。作者仿佛沒有絲毫的遮掩,將自己的人生軌跡,無論是順境還是坎坷,都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那個特定年代社會變遷的觀察。他沒有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而是通過自己微觀的親身經曆,講述瞭在時代洪流中,一個普通人如何被裹挾著前進,如何適應變化,又如何在變化中尋找自己的位置。那些具體的事件,比如工廠裏的工作場景,單位裏的集體生活,還有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都被他描繪得有血有肉。有時,我會因為他經曆的艱難而感到心疼,但更多的時候,是被他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染。他身上沒有那種張揚的英雄主義,卻有著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讓人在不經意間就被深深地打動。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瞭一個人的過去,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那個時代,去感受那個時代下普通人的真實生活。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是,它是一部充滿智慧的生命哲學。作者以一種極其溫和而又深刻的方式,分享瞭他對人生、對社會、對情感的理解。他沒有說教,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像一位長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娓娓道來。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瞭他對生活的熱愛,即使在最艱難的日子裏,他也能發現其中的美好。他對人性的洞察,更是讓我驚嘆,他能夠從細微之處,捕捉到人與人之間復雜的情感糾葛,並用一種充滿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去解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放下”的敘述印象深刻。他談到如何麵對失去,如何原諒他人,如何與自己和解,這些都是人生中極具挑戰性的課題,而作者的解答,卻顯得如此平和而充滿力量。這本書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它卻能在平靜中,給予讀者深刻的啓迪。它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能夠以更加從容和豁達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去感悟生命的真諦。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帶來的閱讀體驗是相當齣乎意料的。一開始,我以為它會是一本充斥著陳舊迴憶和空洞感慨的讀物,但事實完全相反。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將看似遙遠而模糊的過去,拉得近在眼前,並且賦予它們鮮活的生命力。他敘述一件小事,比如一次偶然的邂逅,或者一次失敗的嘗試,都能夠挖掘齣其中蘊含的深層含義。他對於人性的洞察,尤其讓我覺得難能可貴。在描述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經曆時,他沒有簡單地將人劃分為好人或壞人,而是展現瞭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在不同境遇下,人們的不同選擇。我尤其欣賞他處理情感的方式,他對於失落、對於遺憾、對於曾經的錯過,都有著一種平和而達觀的態度。沒有過度的悲傷,也沒有刻意的感懷,而是一種將過去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並從中汲取力量的智慧。這種文字的力量,讓我覺得不僅是在閱讀,更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獲得一些新的啓發和感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對人生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