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友仁回忆文集
原价:42.00元
作者:张友仁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301205495
字数:265000
页码: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学教育和科研基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我国综合大学中最早建立的经济系科,也是西方现代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北京大学经济学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商学科,1912年严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始建经济学门(系),1985年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的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为北京大学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学院
目录
周炳琳教授的生平
周炳琳与北京大学
周炳琳与恩师蔡元培
马寅初先生的生平和学术贡献
赵抟教授的生平和学术
杂忆北大经济系顾孟余主任
陈岱孙教授的成长道路和学术贡献
蒋硕杰教授的生平和学术
怀念恩师周宪文教授
狄超白传
李大钊同志与北京大学经济系
忆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邓拓同志
忆沈从文教授
忆季羡林教授
薛暮桥教授和北京大学
许德珩教授
深切怀念吴恩裕教授
悼念严仁赓、叶逸芬夫妇
杂忆毛子水馆长
杂忆胡适校长
周炳琳教授和胡适教授的友谊
回忆熊正文教授
艾思奇同志与北京大学
东厂胡同忆旧
后记
作者介绍
张友仁教授,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原籍浙江省黄岩县,1923年11月生于浙江省上虞县驿亭镇五夫村。1942年经过浙江省会考,以成绩优异取得保送免试升入大学的资格。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参加了党领导下的进步组织,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一”运动。1947年在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大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兼任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北京经济学总会理事、中国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史研究会顾问、《经济科学》杂志编委、《经济学家》杂志学术委员等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许多回忆录那样刻意追求戏剧性和冲突,而是以一种流水账般的细腻,将一段段往事缓缓铺陈开来。作者仿佛没有丝毫的遮掩,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无论是顺境还是坎坷,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于那个特定年代社会变迁的观察。他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而是通过自己微观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在时代洪流中,一个普通人如何被裹挟着前进,如何适应变化,又如何在变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那些具体的事件,比如工厂里的工作场景,单位里的集体生活,还有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都被他描绘得有血有肉。有时,我会因为他经历的艰难而感到心疼,但更多的时候,是被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染。他身上没有那种张扬的英雄主义,却有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被深深地打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了一个人的过去,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是相当出乎意料的。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陈旧回忆和空洞感慨的读物,但事实完全相反。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看似遥远而模糊的过去,拉得近在眼前,并且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他叙述一件小事,比如一次偶然的邂逅,或者一次失败的尝试,都能够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尤其让我觉得难能可贵。在描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经历时,他没有简单地将人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在不同境遇下,人们的不同选择。我尤其欣赏他处理情感的方式,他对于失落、对于遗憾、对于曾经的错过,都有着一种平和而达观的态度。没有过度的悲伤,也没有刻意的感怀,而是一种将过去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并从中汲取力量的智慧。这种文字的力量,让我觉得不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发和感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翻阅一本旧相册。里面的人物和场景,或许曾经是那么鲜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变得有些模糊,而作者用他的文字,重新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让它们再次闪耀光芒。他没有刻意去渲染那些辉煌的时刻,也没有夸大那些痛苦的经历,而是用一种非常冷静和客观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人生轨迹。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从求学时的青涩懵懂,到工作后的责任担当,再到晚年的沉淀与反思,每一个阶段都被他描绘得真实而生动。他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都通过他个人的经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挫折的处理方式,他不是简单地抱怨命运不公,而是从每一次跌倒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这种内在的韧性,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受触动的地方。它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在于每一次的坚持和每一次的成长。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生命哲学。作者以一种极其温和而又深刻的方式,分享了他对人生、对社会、对情感的理解。他没有说教,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像一位长者,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娓娓道来。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也能发现其中的美好。他对人性的洞察,更是让我惊叹,他能够从细微之处,捕捉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并用一种充满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去解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放下”的叙述印象深刻。他谈到如何面对失去,如何原谅他人,如何与自己和解,这些都是人生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而作者的解答,却显得如此平和而充满力量。这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却能在平静中,给予读者深刻的启迪。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能够以更加从容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有段时间了,每次翻开,都感觉像是在跟一位老朋友聊天,虽然是书信的形式,但文字间流淌着的是一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作者在信中分享的那些生活琐事,看似平淡,却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比如,他写到年轻时为了生计奔波,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那些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亲眼目睹了他脸上的汗珠,听到了他深夜挑灯夜读的笔尖沙沙声。他对于家人的情感,更是让我动容。对父母的孝顺,对妻子的体贴,对子女的期盼,都用一种极其朴素却又深沉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浓浓的爱意。我尤其喜欢他描写童年时光的部分,那些关于玩耍、关于邻里之间的趣事,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让人回想起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那种纯粹的快乐,真的非常珍贵。读这本书,不像是在阅读一本严肃的书籍,更像是在品一杯温润的茶,慢慢地,却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与回甘,它让我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亲情,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