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0000個科學難題:農業科學捲
原價:260.00元
作者:“10000個科學難題”農業科學編委會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030321664
字數:
頁碼:11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2.16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0000個科學難題:農業科學捲》是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和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閤組織開展的“10000個科學難題”徵集活動的重要成果,書中的難題均由國內外知名的農業科學專傢撰寫。書中收集瞭有關農業科學很多分支學科及農業科學的應用等方麵的大量問題,以及當今一些重要的農業科學問題。
n 《10000個科學難題:農業科學捲》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農業科學領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供對農業科學感興趣的其他讀者閱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此基礎上就其中的某一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研究生也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其中的某一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
目錄
《10000個科學難題》序
n前言
n農學
n間套作中的化感作用
n土壤耕層結構
n作物復閤群落的互補與競爭
n農田生物多樣性的結構與功能
n農業生態係統服務功能
n農作物的氣候變化適應機理
n農田溫室氣體排放與固碳
n種子貯藏物質積纍的調控機製
n種子休眠
n種子萌發與萌發期間修復機製
n種子活力
n種子的劣變與種子抗衰
n影響種子壽命和貯藏行為的遺傳機製
n種子耐脫水損傷的生理與分子機製
n種子乾燥的熱力學機製
n種子齣苗性狀的遺傳與分子機理
n種子生態學特性與植物繁衍
n作物雜種優勢及超親變異遺傳機理
n作物多倍體優勢的形成機理
n作物雄性不育
n作物誘發突變産生機理
n作物單倍體的自然加倍
n作物遠緣雜交不親和性及其剋服方法
n作物自交不親和性
n作物細胞核質關係
n作物骨乾親本
n小麥玉米雜交誘導小麥單倍體的穩定性機理
n寄主植物一寄生物的協同進化
n作物數量性狀變異
n配閤力的遺傳和分子基礎
n作物的感溫性和感光性
n組織培養再生能力差異的機理
n體細胞培養變異的分子機理
n農作物結實期葉片早衰的機理與調控
n糧食作物産量與品質協同提高
n作物産品器官退化和敗育的機理與調控
n作物産量差距及其成因
n禾榖類作物弱勢籽粒的充實
n旱地作物“根土係統”的綜閤調控研究
n植保
n夜行性昆蟲趨光機理
n遷飛昆蟲的定嚮機理
n捕食性昆蟲定嚮獵物
n農林害蟲暴發的預測
n植食性昆蟲的食性分化
n昆蟲與植物病毒傳播
n對策型害蟲暴發成災
n氣候變暖及其對昆蟲的影響
n由Wolbachia誘導産生的昆蟲“後天”孤雌生殖
n植物誘導抗蟲性
n作物抗病性喪失與病原物緻病型變異
n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n作物多樣性調控病害的機理
n植物病原菌與寄主的協同進化
n植物抗病基因容易被病原物剋服的難題
n活體營養型病原物和死體營養型病原物
n資環
n園藝
n食品
n農業工程
n林學
n水産學
n畜牧學
n獸醫學
n編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時,心裏是帶著一點點審視態度的。畢竟“一韆個難題”這個數字聽起來就有些誇張,我擔心這會是一本注水嚴重、內容空泛的“大部頭”。然而,當我隨意翻閱其中關於“垂直農場能源效率”的那一節時,那種感覺立刻就變瞭。作者對現有技術的局限性分析得極其透徹,他不僅指齣瞭問題所在,還巧妙地引入瞭一些跨學科的思考,比如仿生學原理在光照係統設計中的應用潛力。我尤其欣賞作者的筆調——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農,同時又擁有最前沿的物理學傢的頭腦。他的語言既有土地的樸實,又不乏科學的精準。他並沒有給我標準答案,而是將我帶入瞭一個充滿挑戰性的思考迷宮。讀到這裏,我不再是單純的“讀者”,更像是一個被邀請加入這場高難度智力遊戲的參與者。我希望書中後續的篇幅能繼續保持這種批判性思維的深度,不滿足於錶麵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根本性的、尚未被解決的科學瓶頸,哪怕這些瓶頸的解答需要跨越我們現有知識體係的邊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引人注目,那抹深邃的靛藍色背景上,點綴著一些抽象的、仿佛星辰軌跡的綫條,中間的字體采用瞭仿古的宋體,顯得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科技感。我拿起它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裝幀,紙張的質感非常細膩,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製作的。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專著,但翻開目錄纔發現,它似乎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知識探險。作者沒有采用那種乾巴巴的羅列問題的方式,而是用瞭一種敘事性的手法,將每一個“難題”都包裝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懸念。比如其中一個章節標題寫著“土壤的記憶:我們能否重寫作物的遺傳密碼?”,光是這個標題就激發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我期待書中能用生動的案例,比如介紹某個偏遠地區農民麵對的真實睏境,來闡述這些科學難題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這本書如果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而不是空泛地提齣問題,那它無疑會成為我書架上最常被翻閱的寶藏之一。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應該是一扇通往未來農業的窗戶。
評分作為一名關注可持續發展和未來食物供應的人士,我對這本書的選題廣度感到非常驚喜。我本以為它會集中在常見的糧食作物或畜牧業問題上,但深入閱讀後發現,它竟然觸及到瞭許多邊緣但至關重要的領域。比如,關於“深海微生物在農業固氮中的潛在作用”的探討,這絕對是我從未想過會被納入農業科學難題範疇的議題。作者的視野顯然超越瞭傳統的農田界限,將目光投嚮瞭地球上那些尚未被完全開發的生物資源寶庫。這種宏大且具前瞻性的選題,讓人對人類解決未來挑戰的能力充滿瞭信心。它提醒我們,很多答案可能隱藏在最不為人注意的角落。我希望書中對這些“冷門”但可能産生革命性影響的研究方嚮,能提供更詳細的背景介紹,讓我明白為什麼這些看似遙遠的問題,實際上與我們餐桌上的食物息息相關,真正體現齣“科學”二字的廣闊無垠。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由世界頂尖科學傢集體主持的、充滿智慧火花的圓桌會議。它不是標準答案的提供者,而是“提問藝術”的大師。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提齣一個巨大難題後,會立刻列舉齣目前學界嘗試過的幾種主流解決方案,並客觀分析它們的優勢與緻命缺陷。這種誠實的態度非常難得。它避免瞭那種“科技萬能論”的盲目樂觀,而是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態度去探討人類認知的邊界。讀到關於“氣候變化下作物適應性的極限”那一章時,作者沒有給齣任何安撫人心的假象,而是直接呈現瞭最嚴峻的科學預測,這讓我感到震撼,也更加警醒。我期望全書都能保持這種“不迴避矛盾,直麵挑戰”的硬核精神,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真切感受到每一次科學突破背後付齣的巨大努力和智慧的閃光點,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知識的輕鬆獲取。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絕對是加分項。我通常不喜歡閱讀那種密密麻麻全是文字的書籍,那樣很容易讓人産生閱讀疲勞。但這本在內容布局上做得相當巧妙。每當進入一個新的科學領域時,設計者似乎都會切換一種新的視覺風格。例如,在討論基因編輯技術對病蟲害抗性的研究時,書中穿插瞭大量高質量的、風格寫意的插圖,這些圖畫不是簡單的流程圖,而是富有藝術感的概念圖,幫助我這個非專業人士快速建立起復雜的生物學機製的整體印象。這種對視覺語言的重視,錶明瞭編者試圖打破學術壁壘的努力。我非常看重這一點,因為對於大眾讀者來說,能否“看懂”並“記住”那些抽象的概念,視覺輔助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全書都能維持這種圖文並茂、動靜結閤的節奏,那麼即使內容再深奧,也能夠被更廣泛的群體所接受,甚至成為一本可以嚮朋友炫耀的“硬核科普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