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 新闻采访与写作](https://pic.windowsfront.com/16005925469/59a76d42N678f84c4.jpg) 
			 
				基本信息
书名:新闻采访与写作
定价:35.00元
作者:丁柏铨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040263060
字数:510000
页码:464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修订版。在修订过程中,作者认真听取了教材使用者(任课老师和学生)们的意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将新闻采访写作领域中新研究成果所提供的养料融人其中;保留原书中精选的精彩实例(包括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力作、西方记者采写的作品以及其他精品),按更优化的原则更换案例,并增加许多新鲜个案,力图使个案体现鲜活性和经典性品格;对全书进行字斟句酌式的修改,从而使该教材臻于完善。
  《新闻采访与写作(修订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例新颖,是当今新闻采访写作教学、研究领域一本颇有特色的教材和论著,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传播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新闻采访与写作》二手书,我拿到手后,爱不释手。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新闻写作想象成一种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基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性写作。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事实与观点”的区分和处理。在如今充斥着各种“自媒体”观点的时代,能够清晰地辨别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个人观点,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用大量篇幅讲解了如何通过严谨的采访来获取可靠的事实,以及如何基于事实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而不是简单地表达情绪。这对于我这个在信息海洋中常常感到迷失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书中对于不同新闻体裁的分析,比如突发新闻、深度报道、人物专访等,也都非常到位。我尤其对深度报道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新闻背后隐藏的复杂性和多维度,也让我明白,好的新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记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挖掘、反复求证。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新闻的价值,也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二手书,拿到手的时候,封面泛着淡淡的黄,边角也有些磨损,一看就是被许多读者翻阅过的痕迹。打开书页,一股熟悉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把我拉回了学生时代。我并不是新闻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一直对新闻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总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抽丝剥茧,呈现出事件的真相。这本书,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那种能够点亮我这种好奇心的启蒙读物。它不仅仅是讲授技巧,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记者,在娓娓道来他从业多年的心得体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信任”的章节,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讲述了从破冰到深入挖掘信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推敲。有时候,我们总以为记者就是拿着麦克风、拿着相机冲锋陷阵,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保持独立性,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保证准确性。这种对职业精神的探讨,对于任何想要了解新闻行业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理解新闻的温度。
评分说实话,当初买这本书,完全是出于偶然。在二手书店里,它静静地躺在书架的角落,封面不算显眼,但“新闻采访与写作”几个字却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如何辨别信息,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能力。而新闻采访与写作,正是训练这种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写作指导类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实操性。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鲜活的例子和接地气的建议。书中对于“如何构思一个有吸引力的选题”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一直以为选题是件很玄乎的事情,需要灵感乍现,但作者却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新闻点的角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比如,他提到了关注“反常”和“变化”,这让我重新审视了周围发生的一切。此外,对于采访技巧的讲解,也十分细致,从前期的准备到临场应变,再到采访后的整理,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指导,让我觉得即便是新手,也能找到清晰的路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新闻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如何与人沟通的书。
评分这本《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二手书,与其说是一本教人写作的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看见”和“讲述”的书。我一直觉得,新闻记者就像是社会的眼睛和耳朵,他们将我们看不见、听不见的世界,用文字传递给我们。这本书,让我窥见了这种“看见”和“讲述”的幕后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细节的力量”的论述。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如何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事件的本质。这些细节,往往比宏大的叙事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此外,书中对于“如何保持客观性”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坦言,记者并非没有立场,但这种立场应该建立在对事实的充分掌握之上,而不是预设的偏见。这种对职业操守的坚守,让我对新闻工作者充满了敬意。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如何写出一篇好新闻,更让我思考了新闻背后的责任和意义。它让我明白,新闻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对真相的追求,一种对社会的关怀。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淘到了这本《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二手书。拿到手里的时候,书页已经微微泛黄,但那种纸质的厚重感和油墨的清香,却让我觉得格外亲切。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实在”。作者并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讲述了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采访对象的心理把握”的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类型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和沟通策略。他强调,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对人性的尊重。这一点让我非常受启发。在如今越来越强调“人设”和“包装”的时代,这种回归本真的沟通方式,显得尤为可贵。此外,书中对于“新闻时效性”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在强调速度的同时,也反复告诫读者,准确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线。这种辩证统一的观点,让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严谨的专业精神,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巨大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