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

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國良(阅校) 校,滕志賢(译注) 注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 文化
  • 教材
  • 注释
  • 译本
  • 古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三民書局印行
ISBN:9789571431109
版次:2
商品编码:16016519
包装:平裝
开本:25開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82
正文语种:中文
商品尺寸:15*21cm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選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黃河、長江流域各國詩歌三百零五篇。《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是中國文學的濫觴,它所開創的寫實主義精神與賦、比、興的寫作手法,都成為中國文學優秀傳統的精華,其內容也是研究商周歷史文化、社會民俗、文字音韻的寶貴文獻。不過因《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年代久遠,文字古奧,詩旨難求,在古籍中是比較難讀的一部。本書在「導讀」中扼要地說明如何學習《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每首詩的詮釋則兼取前賢研究精華,擇善而從,注釋簡明準確,語譯信雅流暢,「研析」包含詩旨分析和藝術特色說明,「韻讀」更帶領讀者一起欣賞《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的音韻之美。內容通俗而完備,是涵泳《新譯詩經讀本(套裝共2冊)》的最佳入門讀本。

作者简介

  滕志賢
  滕志賢教授,1963年于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語言專門化本科畢業,1978年師從著名語言學家、訓詁學家洪誠教授,攻讀漢語史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並任中國訓詁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

内页插图

目录

導讀
詩經地圖
上冊
國風
召南
邯風
鄘風
術風
王風
鄭風
齊風
威風
唐風
秦風
陳風
檜風
曹風
豳風
下冊
小雅
大雅
周頌
魯頌
商頌
附錄

前言/序言


《诗经》的流变与经典阐释:一部中国文学之源的深度考察 第一部分:文本的诞生与早期流传——从口头传唱到书面定型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其面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本书将聚焦于《诗经》文本在先秦时期的采集、整理、编纂,及其在早期文化语境中的地位。我们不涉及对“新译本”的讨论,而是深入探究原典《风》《雅》《颂》的时代背景、地域差异及其口头文学向经典转化的关键节点。 1. 采诗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诗经》的“风”部分,是周代采诗官制度的直接产物。本书将详细考察采诗的流程,分析周王室如何通过这些民间歌谣,了解四方诸侯的政治得失、风俗人情与民生疾苦。这不仅仅是文学的搜集,更是一套早期的社会舆情监控体系。我们将比对《国风》中不同地域诗歌的风格差异,探讨它们如何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肌理变化,例如,如何从《周南》《召南》的质朴中,看到宗周早期礼乐制度的余韵,再过渡到郑卫之音的繁复与情欲表达。 2. 雅与颂的宫廷礼仪与史诗地位: 《大雅》《小雅》及《颂》的形成,则更多地植根于宫廷祭祀、宴飨和战争的叙事之中。本书将细致分析《周颂》《鲁颂》《商颂》的祭祀文本结构,探讨其在宗教仪式中的功能性。尤其关注《大雅》中如《文王》《生民》等篇章,它们如何构建周朝的神圣起源叙事,成为早期华夏政治合法性的文本基础。这些篇章的语言风格、用典习惯,与民间歌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周代社会阶层对语言使用的严格区隔。 3. 编纂的谜团与“鲁诗”“韩诗”的遗存: 在孔子编订《诗经》的传说背后,存在着不同学派对文本的解读和传承。本书将侧重于探讨秦火焚书前,《诗经》可能存在的不同版本形态,特别是“鲁诗”与“齐诗”的文本差异。通过对传世《毛诗》中一些异文的考证,勾勒出早期经典在口头与书面流传过程中所经历的“润饰”与“固定”过程,分析哪些内容可能是在定本过程中被削弱或强化的。 第二部分:经学之辩——从“诗言志”到“温柔敦厚”的解读范式确立 《诗经》一旦被纳入士人阶层的教育体系,其功能便从文学作品转向了经学典籍。本书将深入研究汉代直至魏晋时期,官方与民间对《诗经》的诠释权之争,着重探讨两大主流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 汉代经学的“郑学”与“申学”之争的学术基础: 汉代是《诗经》学的黄金时代,但其核心矛盾在于对“诗”的本体论定位。本书将详述汉代学者如何将《诗》纳入治国方略,特别是“赋、比、兴”的修辞手法如何被提升到认识论的高度。重点分析郑玄和毛亨、郑玄所代表的“毛诗学”如何在主流地位上确立,其对诗篇的解释如何侧重于政治教化与伦理规范,即所谓的“淫诗”的清洗与“美善”的弘扬。 2. 魏晋玄学的冲击与“诗教”的内在危机: 随着汉学霸权的瓦解,魏晋名士对《诗经》的解读开始转向个体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辨。本书将考察王弼、何晏等人的思想如何渗透到对《诗》的批注中。特别是“温柔敦厚”说,这一论断看似是对诗歌伦理的维护,实则暗含了对民间情感表达的压抑。我们将深入探讨曹植、嵇康等人对某些“国风”诗篇的实际态度,以及他们如何试图在恪守经典框架的同时,为个体情感寻找辩护空间。 3. 朱熹的“理学”视野下的重构: 朱熹对《诗集传》的编纂,是对前代所有注疏的一次集大成与再否定。本书将独立分析朱熹如何完全将《诗经》“去政治化”和“去史事化”,将其导向纯粹的道德修养和天理的阐发。例如,朱熹对“关雎”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解释,如何成为后世解读一切情诗的僵化模板。这种解读的“纯化”过程,实际上是宋代理学对社会情感表达的一种严苛规训。 第三部分:文学批评的视角——“兴”的生命力与叙事艺术的独立性 在脱离了政治教化和哲学思辨的桎梏后,《诗经》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才得以全面彰显。本部分将回归文本本身,以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重新审视《诗经》的艺术成就。 1. “赋、比、兴”的审美层次: 本书将摒弃将“比、兴”简单等同于比喻和起兴的传统观念。我们将深入剖析“兴”的本体论意义——它如何作为一种情景交融、意象触发的艺术手段,奠定了中国抒情文学的基调。通过对《秦风·蒹葭》的细致文本分析,展示“兴”如何创造出一种朦胧、追寻、永恒缺憾的审美意境,这种意境远超简单的比喻功能。 2. 叙事诗的片段化与象征性: 《诗经》中包含大量叙事长篇,如《周颂·清庙》或《魏风·硕鼠》。本书将探讨这些叙事片段如何呈现出一种“历史的省略美”。它们往往聚焦于关键的动作、场景或对白,通过强烈的意象冲击完成叙事,而非依赖连续的因果链条。这种叙事风格,深刻影响了后世唐诗的“截断处”美学。 3. 女性声音与悲剧意识的觉醒: 尽管经学传统倾向于淡化情诗的自主性,但《国风》中大量的女性视角(如弃妇、思妇、怨妇)构成了《诗经》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本书将重点梳理这些女性声音,分析她们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的主体意识,例如《卫风·氓》中前后语气的巨大转变,揭示了从热烈期盼到幻灭绝望的完整心理历程,这标志着中国文学中最早一批具有深刻悲剧色彩的人物塑造。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跨越经学、史学和文学批评的综合视角,全面重构《诗经》从诞生、流变到被阐释的历史轨迹,探寻其作为中国文化基石的深厚内涵与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新譯詩經讀本》的感受,可以用“惊喜连连”来形容。我之前读过一些《诗经》的选本,总觉得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通俗化,又失去了古朴的韵味。但这一套,恰好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译文的风格很独特,它不像某些译本那样,为了追求“古意”而使用很多生僻字,导致阅读困难;也不是一味地“现代化”,完全丧失了《诗经》应有的庄重感。它像是在一种恰到好处的“中间地带”,既保留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又通过精妙的词语选择,传递出原诗的意境和情感。读到《豳风·七月》,那种农事活动的描写,以及四季更迭带来的生活变化,在译者的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感受到冬日寒风的凛冽,以及春日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得益于译者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和对现代汉语的熟练运用。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套《新譯詩經讀本》的时候,我抱着一种略带怀疑的心态。毕竟,《诗经》的古奥是出了名的,很多现代的解读都显得有些生硬或牵强。但真正翻阅后,这种疑虑烟消云散了。这套书的译文,怎么说呢,就像是一股清流,涤荡了那些沉积在心头的刻板印象。它没有刻意去雕琢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歌谣重新呈现。最让我惊喜的是,译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在保留原作韵味的同时,注入一股活泼的气息。读《邶风·柏舟》,那种“汎彼柏舟,亦泛其流”的忧愁,被译得有血有肉,我仿佛能看到一位女子在水边,心中愁绪万千,却又无可奈何的景象。而且,它并非只是简单地“意译”,而是深谙《诗经》的特点,既保留了诗句的结构美,又能在不破坏整体意境的前提下,清晰地传达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这种“信达雅”的平衡,做得非常出色,让我深深折服。

评分

我必须说,《新譯詩經讀本》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我一直对《诗经》心存敬意,但总觉得门槛很高,难以真正领略其精髓。而这套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译文的风格非常鲜明,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却又不失典雅。读《郑风·子衿》,那种思念的深情,在译文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能深刻体会到“纵我不往,子宁不嗣我音?”中的那种焦灼与期待。译者并没有试图用过于华丽的辞藻去“美化”古诗,而是以一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去还原诗歌原本的面貌。这种“返璞归真”的处理方式,反而更能打动人心。而且,我发现译者在处理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诗篇时,也做了大量的考量,力求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同时,让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其文化背景。这种细致入微的努力,让整套书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评分

这套《新譯詩經讀本》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读本”,不如说是一次与古代先民的深度对话。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和情感,而译者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引领着我穿越时空的迷雾。他的译文,不是简单的“转述”,而是“再创作”。我注意到,在一些描写战争场景的篇章中,译者用词非常讲究,既能体现出战事的残酷,又能传递出战士们的悲壮情怀,丝毫不显露丝毫的斧凿痕迹。比如《秦风·无衣》中那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译者笔下,不仅是一种承诺,更是一种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更难得的是,译文的长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简略而显得苍白,也不会冗长而拖沓。它像是一个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在保留原作神韵的同时,赋予了它现代的生命力,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沉浸其中,感受《诗经》的魅力。

评分

这套《新譯詩經讀本》的包装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简洁却又不失厚重感,书脊的设计也很有考究,摆在书架上妥妥的一道风景线。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卷,扉页的印刷质量就征服了我,纸张的触感温润,字迹清晰,装帧更是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初读《周南·关雎》,熟悉的旋律在脑海中回响,但译文的处理却给了我全新的感受。译者在保留古韵的同时,又注入了现代人的理解与情感,使得这些流传千年的诗篇仿佛拥有了新的生命。那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爱慕,在字里行间被勾勒得格外生动,让人不禁回想起自己青涩的年华。译文的注释也做得十分到位,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更深入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风俗,让我这个对《诗经》了解不深的人也能迅速进入情境,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尤其是一些较为晦涩的篇章,在译者的笔下变得通俗易懂,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古籍,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片段,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

评分

三民书局的书,装帧、排版、印刷一流,一直以来都在搜集,非常非常非常好!

评分

配送非常快,包装保护完整,书书籍是正版

评分

不错的,还是值得购买的。

评分

收集中,经典之作。

评分

台灣學人的大著總體而言是值得買的,如果你恰好懂注音拼音的,更會有一種久違之感

评分

很好的书,质量不错

评分

精良的出版,精品书籍,亲民的价位,一流的京东!

评分

这次活动买了一堆,但愿有时间啃下来

评分

这个商品非常好,推荐给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