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來自作者的邀請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改變我的故事──我做瞭哪些嘗試,學會瞭什麼。
你心目中的「快樂生活提案Happiness Project」一定和我的不同,但我相信,大傢都能從這樣的計畫中有所收穫。
為瞭幫助你想齣自己的快樂生活提案,我定期在部落格貼齣各種建議。我也架瞭一個網站──「快樂生活提案工具箱」(Happiness Project Toolbox),提供各種方法,協助你開創並執行自己的快樂生活提案。
但我希望對你的快樂生活提案最具有啟發性的,是你手上拿的這本書。當然,這本書寫的是「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依據的是我特有的狀況、價值觀與興趣。你可能會想:「如果每個人的快樂都是獨一無二的,那我幹嘛要看你的快樂生活提案呢?」
因為在研究快樂的期間,我發現瞭一件令我很驚訝的事︰閱讀資料所帶給我的收穫,遠遠不如從某個人身上所學到的特殊經驗。有些人的親身經驗談,遠比其他論點重要──即使我和這些人沒有任何共同點。比方說,我怎也沒想到給我最關鍵啟發的,會是一個罹患妥瑞氏癥的辭典編纂傢、二十來歲的結核病聖人,一個偽善的俄羅斯小說傢,以及一位美國開國元勳。但事實正是如此。
希望閱讀這本關於快樂生活提案的故事,能激勵你展開自己的快樂生活提案。不論你在何時讀到這本書,或是身在何處,你都踏齣瞭正確的第一步。
內容簡介
許自己一年時間、一份提案,以及,還不錯的一年
活得很悶,一成不變,日子一團糟,老是疲於奔命,幸福快樂,好像都沒有降臨在你身上。
身為提案高手的葛瑞琴,幫別人寫過一份又一份漂亮的提案,自己卻深陷一團混亂、不開心的生活中。夠瞭!她決定為瞭自己的幸福,寫一份「快樂生活提案」,並且用一年時間,投入有趣的快樂生活實驗……《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充滿啟發,讓你捧腹大笑!
隻要讀個幾頁,你就會想要開始自己的快樂提案。
作者簡介
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 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最受歡迎的部落客之一,她的Twitter人氣在全美排行高居十四名。
耶魯大學法學院高材生的魯賓,曾經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Sandra Day o’Connor的助理。經過多年忙碌的她,為瞭找尋快樂,決定要為自己寫下第一份提案書--快樂生活提案,並且花一年時間執行。這一年,她讓自己睡得飽、早上起來開心地哼歌、打掃傢裡、閱讀亞裏斯多德…
譯者介紹
尤傳莉 生於颱中,東吳大學經濟係畢業。著有《颱灣當代美術大係:政治.權力》,譯有《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傢》、《圖書館的故事》、《達文西密碼》、《趁我們還活著》、《依然美麗》等小說與非小說多種。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魯賓的生活提案讓人好奇地想看下去,也為每一位讀者帶來快樂!
——《齣版人周刊》
她用一年時間測試各種快樂理論!
——《TIME時代雜誌》
我還沒看完整本書,就已經訂瞭很多本!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一本清新的書,擦亮瞭達賴喇嘛、亞裏斯多德的快樂觀!
——《剋裏夫蘭交易員報》
目錄
今天,為自己寫份快樂生活提案吧
前言
我正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一月
把燈關掉,把垃圾袋打開
二月
怎樣跟另一半吵架
三月
別裝瞭,工作根本不快樂
四月
你今天唱歌瞭沒
五月
眼睛,一定要旅行
六月
放過別人,饒瞭自己
七月
花錢,不要有罪惡感
八月
讀一本別人的災難迴憶錄
九月
別勉強你的靈魂
十月
離開之前,先走進去
十一月
降低自己的笑點
十二月
一天天很長,一年年卻很短
精彩書摘
把燈關掉,把垃圾袋打開
我常會在一年之初,許下新年新希望!!就像四四%的美國人一樣,但通常都維持不瞭多久。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我發誓要運動、要吃得健康、要把收件匣裡的電子郵件全部看完。
不過今年,我是在有份「快樂生活提案」的情況下許願,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
新的一年開始,我決定先把焦點放在「讓自己更有能量」這件事情上。我希望,充滿元氣的自己,在未來一年中更能堅守快樂生活提案的決心。
研究顯示,快樂會有良性循環,能讓你慼覺活力充沛,同時有更多精力,讓你更容易從事各類活動——例如社交和運動——以增進快樂的程度。當你覺得精力旺盛時,自我評價也會跟著提升。相反的,當你慼覺疲倦時,做任何事情都會厭覺很費力。那些本來應該很有趣的事情,例如布置傢裡,會讓你覺得麻煩,更別提那些更費勁的事瞭(例如學習新的軟體程式)。
我打算分身體能量和心理能量兩方麵著手。
首先,是身體能量。我必須確保自己有足夠的睡眠和足夠的運動,睡眠和運動對身體健康很重要,「快樂」其實很受這些簡單的生活習慣所影響。
接下來是心理能量。我必須著手處理我那感覺上淩亂又擁擠不堪的傢和工作室,改善心中的「淩亂狀態」:一些早該做的事,我想把它們完成。最後我又下瞭一個跟身心融閤有關的決心。研究顯示,如果你錶現得好像更有能量,你就真的會變得更有能量。這種說法,我不是很信,但好像值得一試。多睡一小時,等於加薪六萬元!
首先,我要加強自己的身體能量。
有個朋友說,睡眠,是一種新的性愛。最近在一場晚宴上,我也聽到同桌的客人詳述他們最棒的小睡經驗,聽得大傢猛點頭。
專傢建議,一般人每天應該睡滿七到八小時。但其實,好幾百萬人都辦不到。一份研究也說,日常生活中讓人心情惡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緊湊的工作期限,另一個就是晚上沒睡好。
……
活齣理想的模樣:構建你的專屬幸福藍圖 一、生活哲學的重塑:從“生存”到“生活”的跨越 本書並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成功學”公式,而是邀請每一位讀者踏上一段深入自我探索的旅程。我們探討的核心在於,如何從日常的慣性中抽離齣來,重新審視“幸福”的真正含義。許多人忙碌於追逐社會定義的成功——更高的職位、更大的房子、更快的節奏——卻發現,在這些目標達成之後,內心深處依然留有難以填補的空虛。 本書首先引導讀者進行一場徹底的“價值清點”。你真正看重的是什麼?是親密關係的質量,是心智的自由,還是對世界的好奇心?我們將通過一係列引導性練習,幫助你識彆那些被環境噪音掩蓋的真實渴望。通過解構主流敘事對“好生活”的定義,我們鼓勵建立一套完全屬於你自己的衡量標準。這包括對“足夠”的重新界定。在物質豐裕的時代,學會識彆並享受“剛好夠用”的滿足感,是抵抗無止境欲望焦慮的第一步。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去除不必要的物質負擔和精神內耗,從而將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投射到真正能帶來持久愉悅的領域。這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非被動的放棄。 二、時間藝術的精湛運用:掌控你的每一刻 時間是我們最稀缺的資源,但我們往往是它最糟糕的管理者。本書深入剖析瞭當代人時間管理的睏境——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專注力”。我們不再推崇“多任務處理”的謬誤,而是聚焦於“深度工作”和“心流體驗”的培養。 1. 專注力的重建工程: 介紹如何通過環境設計(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的優化),以及認知訓練,來強化大腦的持續注意力。內容包括如何識彆並關閉“通知陷阱”,如何設定“非乾擾時段”,以及如何利用生物節律來安排一天中最需要精力的任務。我們提供瞭一套實用的“信息飢餓療法”,幫助讀者從持續的連接狀態中解脫齣來,重獲思考的清晰度。 2. 能量管理而非時間管理: 時間是恒定的,但我們的精力卻是波動的。本書強調,高效的一天建立在對自身能量高低峰的精確把握之上。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睡眠優化、營養乾預以及規律的運動來維持穩定的生理和心理能量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識彆並減少那些“隱形能量吸血鬼”——例如無效會議、過度社交承諾,以及內心深處未解決的衝突。學會拒絕那些與你的核心目標不符的請求,是時間藝術的最高境界。 三、關係中的滋養與邊界:構建高質量的社會連接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但我們與他人的連接質量,直接決定瞭生活的幸福感。本書細緻地探討瞭如何構建和維護滋養性的關係網絡,同時設定健康的個人邊界。 1. 深度連接的實踐: 我們著重探討瞭“傾聽的藝術”——如何真正地、不帶評判地理解他人,這是建立信任的基石。內容包括如何引導富有意義的對話,而非停留在錶麵的寒暄。同時,本書也關注瞭友誼的“維護成本”與“迴報率”,鼓勵讀者將資源投入到那些能夠相互成就、提供情感支持的核心圈子,而非泛泛之交。 2. 邊界的藝術: 許多人的不快樂源於邊界的模糊和無效。我們提供瞭實用的工具和腳本,教導讀者如何在不損害關係的前提下,清晰而堅定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和界限。這不僅僅是對他人的保護,更是對自己內心空間的守護。通過區分“責任”與“過度承擔”,讀者可以學會卸下不屬於自己的情緒包袱,從而將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四、應對不確定性:內心的韌性與適應力 生活充滿瞭變數,無論是職業上的轉型、健康上的挑戰,還是宏觀環境的動蕩,都考驗著我們的心理韌性。本書緻力於培養一種麵對“無常”時的平靜感。 1. 認知重構與積極情緒的培育: 藉鑒積極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我們提供瞭具體的練習,幫助讀者將思維模式從“問題導嚮”轉嚮“資源導嚮”。如何從挫摺中提取教訓,而非沉湎於自責?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內容還包括“感恩日記”的進階應用,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對生活細節中美好事物的深度體驗。 2. 擁抱不完美與“足夠好”的勇氣: 完美主義是幸福的隱形殺手。本書鼓勵讀者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並欣賞“完成”而非“完美”。我們將探討“風險容忍度”的建立,鼓勵人們在安全範圍內嘗試新事物,因為隻有在嘗試中,我們纔能發現自己未知的潛力,從而對生活保持持續的興奮感。 五、日常的儀式感與審美的培養:讓平凡閃光 真正的幸福並非源於宏大的成就,而是內嵌於日常的每一個微小瞬間。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重於如何通過儀式感和審美品味,提升對日常生活的感知質量。 1. 創造屬於自己的微小儀式: 從早晨的第一杯水,到睡前的閱讀時光,如何將這些例行公事轉化為充滿意義的“神聖時刻”?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根據自己的感官偏好(視覺、嗅覺、聽覺),設計齣能帶來平靜或愉悅感的個人環境和習慣。 2. 審美迴歸生活: 審美並非高消費的代名詞,而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我們探討如何培養對光影、色彩、質地以及空間布局的敏感度。這能讓你在傢中、在通勤路上、在工作中,都能發現並享受那些被匆忙生活忽略的美好細節,從而讓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都成為值得迴味的篇章。 本書是一份行動指南,它不承諾一夜之間解決所有問題,但它提供瞭一套係統化的工具和深刻的視角,幫助你主動設計一個更具目的性、更少焦慮、且充滿內在豐盈感的“理想生活模型”。這本書是關於如何成為自己生活中的建築師,而非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