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 被凹、被扯後腿, 被客戶、經辦人為難, 如何優雅的爭到權益? 有SOP可學

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 被凹、被扯後腿, 被客戶、經辦人為難, 如何優雅的爭到權益? 有SOP可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和田秀樹 著,羅淑慧 译
图书标签:
  • 沟通技巧
  • 职场生存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自我保护
  • 冲突解决
  • 权益维护
  • 职场情商
  • SOP
  • 成熟职场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ISBN:9789865612047
商品编码:16078051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5-09-30
页数:25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老是被凹、接下不合理的要求,我該如何拒絕?如何得到該有的報償?
.同事毫不掩飾敵意,一天到晚扯後腿、給我小鞋穿,怎麼阻止?
.我的考績哪有這麼爛?主管大小眼,我要平反!
.底下的人自作主張、不服從你,怎麼讓那些驕、蠻、戆的下屬動起來?
.客戶、經辦人、連絡窗口老是為難我,該怎麼不花錢「打通」?

如果你受夠一再忍讓、老是懊悔自己沒有據理力爭,
那你一定要學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

所謂大人的吵架技術,是:以展現專業來震懾挑釁、
用冷靜的表達(三不五時酸回去),讓自己獲得更高評價、
終止不合理的要求、消除潛在威脅,把不友善降至較低。

吵架高手不是比嗓門大聲,而有SOP可學——

◎首先,大人吵架是優雅的心理戰,不動情緒才會贏:
怎麼應對,可以不動情緒呢?

.大人吵架不是逞口舌之能,而是在亂局中當上領導者,讓眾人歸功於你。
怎麼讓一旁觀戰的人,不知不覺都站在你這邊?
.吵架當然要說話,但不要出言恐嚇,要學黑社會禮貌的「恐怖支配」;
.不然,從國際級吵架技術取經:先遊說再發動仲裁,也是好辦法。
.如果對方在公開場合質疑你,要「當場、立刻」舉證反駁,否則你就別想翻身了; 同時,「適當的」引用數字,懾服對方的力道就會倍增。
不過,直接引述實例容易被打槍,你該怎麼加工?
.有時候根本不用爭論,要用「問」的,就能誘導對方認同你,例如:想攻破對方的反駁,就問他「你的依據是什麼?」

◎別自認親切善良了,大部分的人不想爭,所以沒機會贏,
心態上你得這麼轉念,就會立刻變強:

.心態上不認輸,吵架時就一定能「不輸」,因為……。
如果擔心輸,那就問自己「現在該做什麼」,可以拋開預期性焦慮,全面應戰。
.也許不是人家想凹你,是你負面思考,認知扭曲害你未爭論就先輸。
人常常「二分法思考」、「過度類化」、「標籤化」、覺得對方「針對我」……。
想想看,這些害你樹敵的負面思考,你有嗎?
.想贏得交涉,你得虛張聲勢,並在對方有意妥協時,精準祭出對策。
.在哪個當下選擇脆弱,其實最強大?不逼自己堅強,才會顯現真正的剽悍。

◎第三、吵,要給對方留面子,摸清對手,百戰百勝
不傷害對方尊嚴的吵架法,包括:

.試著欣賞對方長處、讓他跟你「吃同一鍋飯」,他就不為難你。
.只要滿足對方「鏡映移情」、「理想化移情」或「孿生移情」三種心因性需求,就能逐漸讓他站到你這邊。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如何運用人云亦云的從眾心理瓦解對手,或找盟友?
.想搞小團體,得先學會分類:除了「依賴型」、「抗拒與逃避型」,還有「配對型」。弄清楚你面對哪一種,就能讓他們乖乖聽你的。

◎最後,吵架要有目的,不能為了吵而吵。
有目的的反擊智慧就是:要一勝九和(1:0)、不要九勝一敗(9:1):

.擅長失敗的人,永遠維持零戰敗的狀態,只要時機得當,輸其實是一種贏。 不相信?作者用戰國時代一統全日本的德川家康告訴你,何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把失敗降至最小限度的能耐,叫做「經驗」,大贏一次,沒人記得你輸過九十九次。
.面對神一樣的敵人、或是豬一樣的隊友,我該怎麼不輸?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我該何時落跑?
 
◎吵贏後,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伴隨爭論勝利而來的,往往是暗箭,獲勝後不要太得意,以免遭人反擊。
.千萬顧全對方的自尊,否則贏家太搖擺,眾人會讓你落魄很久。
.較高境界:不打不相識,給足對方面子,就能成功轉移他對成敗的注意。

吵架的較高境界不是贏,而是「不輸」;
千萬別只顧著吵贏,最後卻輸了前途。
你得讓全體獲益,而不是牛肉只留給自己。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和田秀樹(Wada Hideki)
1960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精神科。曾任東京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國際研究員,並成立日本第一個將心理學運用在商業領域的學會「和田秀樹協會」,同時擔任負責人。此外,他還主持依志願學校擬定應考讀書法的「綠鐵考試指導研討會」。 

現為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專攻臨床心理學)、一橋大學經濟學系外聘講師(醫療經濟學)。專攻老年精神醫學、精神分析學。 

著有《十年後不愁吃穿的人 一年後吃穿都愁的人》、《媽媽這樣做,教出愛讀書的孩子》等書。

和田秀樹部落格:ameblo.jp/wadahideki/

■譯者簡介

羅淑慧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文系畢業,曾擔任出版社編輯,2008年起專職翻譯。譯有《關鍵時候的接話藝術》、《我靠捨棄式讀書法上東大》、《看中醫,我該怎麼問問題?》(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精彩书评

◎聯合推薦
謀略大大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陳其華
知名企管講師、《商周》專欄作家/謝文憲
《商周》熱門專欄部落格主/人渣文本(周偉航)
國際演說家既人際關係達人/吳娟瑜

目录

推薦序一 職場比的是鬥志,而非鬥氣╱陳其華
推薦序二 學著有稜有角,別輕易被人情巨輪輾過╱人渣文本(周偉航)
推薦序三 教你如何吵架,不心虛!╱吳娟瑜

前言 不能讓對方道歉認錯,也要他比我先低頭

序 章 大人的吵架技術,為什麼你需要?

01安定的工作,反而更需要危機意識
02甘於現狀,你得到的待遇就不會好轉
03反擊是為了「不輸」,別吵贏卻誤了前途
04化沮喪為憤怒,你才有自己的人生

第1章 大人吵架是優雅心理戰,不動情緒才贏

01被看扁就輸了!要讓人知道不能凹你
02簡單反問一句,你就不用忍氣吞聲
03不是逞口舌之能,而是當個領導者
04不要出言恐嚇,要禮貌的「恐怖支配」
05接獲不合理指令,要跳出來取得體諒
06公司場合質疑你,你要當場舉證反駁
07國際級吵架技術:先遊說再發動仲裁
08平常多幫人,出事時自然有人挺你
09淡定戳破和諧假象,就會被當英雄
10何必爭論!問問題,誘導對方認同你
11委婉反駁,就能不被記恨
12「吵贏」要全體獲益,而非我自己獲益
13多讀書就能吵贏,認知心理學證實
14每天都要問問題,就不必常常吵
15如何讓對手贊同你?「理由有三」
16適時引用數字,懾服力倍增
17引述實例容易被打槍,該怎麼加工?
18想攻破對方,就問他「依據是什麼?」
19「做了才知道」是你反敗為勝的關鍵用語
20以我的標準定義何謂勝利,立刻占上風
21把對方誘入你的擅長領域
22誘敵深入前,先了解自己的優缺點
23贏家總是邊吵邊強調自己公正無害

第2章 別自認親切善良了,你得這麼做才會變強

01心態上不認輸,吵架就一定能「不輸」
02「現在該做什麼」幫你拋開預期性焦慮
03焦慮無法消除?那就轉移
04自忖講不贏,其實都是因為沒準備
05上級想陰我,該怎麼治他?
06拒當親切善良濫好人,你必須這麼做
07也許不是人家想凹你,是你負面思考
08贏得交涉,你得先虛張聲勢
09面對無理要求,如何拿回主導權?
10如何用誘導性話術拐你上當?
11別規定自己怎樣才算贏,放開拳腳吧
12人總是敗在自動腦補,你呢?
13認知扭曲害你未爭論就先輸
14在哪個當下選擇脆弱,其實最強大?

第3章 摸清對手,百戰百勝

01吵,要給對方留面子
02讓對方跟你吃同一鍋飯,他就不為難你
03試著欣賞對方長處
04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可能發覺何必反擊
05三種「移情」逐漸讓對方站在我這邊
06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07運用人云亦云心理瓦解對手或找盟友
08搞小團體,或是瓦解小團體

第4章 以「冷靜」反擊,對手就會跳腳

01言語挑釁我,如何反擊?
02罵回去就太幼稚,你要「酸」回去
03逼對方當場回答,不讓他有時間思考
04緊咬對方的弱點,禮貌的攻擊
05對你大小聲?冷靜聽他邏輯出錯,狠狠打臉

第5章 反擊的智慧:要一勝九和、不要九勝一敗

01著眼於最後勝利,用小輸成就大贏
02擅長失敗的人,永遠維持零敗戰狀態
03大贏一次,就沒人記得你輸九十九次
04把失敗降至最小限度,叫做「經驗」
05內部競爭以停戰為目的,而非擊敗對方
06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我該何時落跑?
07神一樣的敵人或豬一樣的隊友,怎麼辦?
08沒輸過的人只會照規定,不知道怎麼贏

第6章 吵贏之後,你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

01獲勝後不要太得意,以免遭人反擊
02伴隨爭論勝利而來的,往往是暗箭
03顧全對方的自尊
04不斷挑你語病死纏爛打的人,切勿招惹
05最高境界:不打不相識
06分析自己為什麼贏,下次輕鬆點
07分享自己贏的原因,吸引追隨者
08贏家太搖擺,眾人會讓你落魄很久
09「爭至到手為止」?這輩子就這樣了嗎?

總整理 上班難免遇到這十八種狀況,該怎麼處理?

狀況1:主管跟不上時代,該怎麼教育他?
狀況2:主管睜眼說瞎話,硬把失敗責任推給我
狀況3:遇到職權霸凌或職場性騷擾怎麼辦?
狀況4:主管不負責任,總要替他善後
狀況5:發現主管有非法行為時怎麼辦?
狀況6:發現主管在公司內搞外遇怎麼辦?
狀況7:和主管超不對盤,老是起衝突
狀況8:主管每次都指派棘手的工作給我
狀況9:企圖自立門戶的主管找我跳槽,該跟嗎?
狀況10:我的考績哪有這麼爛?主管是不是在整我?
狀況11:同事一天到晚來跟我說其他人的壞話
狀況12:同事毫不掩飾敵意,老扯我後腿,怎麼辦?
狀況13:八面玲瓏的同事令人超不爽
狀況14:老愛散播我失敗經驗的同事,怎麼治他?
狀況15:如何面對比自己更快升遷的同事?
狀況16:怎麼讓那些驕、蠻、戆的軟爛部屬動起來?
狀況17:部屬不願照著我的話做事
狀況18:如何拿捏和異性部屬間的距離?

书籍简介:职场情商与高效沟通的艺术 洞察人心,化解冲突,在职场中游刃有余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我们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从难以捉摸的客户到流程僵化的内部团队,再到那些似乎总有理由推卸责任的合作伙伴。每一次的沟通,都潜藏着误解、利益冲突乃至潜在的对抗。成功的职场人士,绝非只会埋头苦干的执行者,更是精通人际艺术的沟通大师。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手册,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现实职场情境、提供即学即用的实战技巧的指南。它摒弃了“一味忍让”或“针锋相对”的极端思维,深入剖析了职场冲突的本质,教导读者如何以成熟、得体且富有策略性的方式,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合理权益,维护专业形象,同时不破坏重要的工作关系。 第一部分:深度理解冲突的根源与心智模型重塑 冲突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信息不对等、目标不一致以及情绪反应的自然结果。本书首先带领读者构建一套全新的“冲突心智模型”。 1. 识别隐藏的权力动态: 许多看似表面的争执背后,是权力结构和资源分配的博弈。我们将探讨如何准确识别对话中的“潜台词”和“权力杠杆”,明白何时需要“向上管理”,何时需要“平行施压”。这不是教你争权夺利,而是让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以便做出最有利于目标的反应。 2. 情绪的神经科学与职场应用: 为什么在压力下,我们的大脑会倾向于“战斗或逃跑”反应,从而导致沟通失焦?我们将解析压力如何影响决策和表达。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即时的“情绪冷却”技术,帮助你在被激怒或感到受挫时,保持认知清晰,让理性发言占据主导。重点在于区分“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以及如何引导对方也从情绪反应过渡到理性讨论。 3. 边界感的艺术:维护自我空间而不显刻薄: 许多职场困境源于边界模糊。本书详述了如何清晰、坚定但又不失尊重的设立个人和专业工作的边界。这包括设定可接受的响应时间、明确工作职责范围,以及如何优雅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让“不”成为一种有力的专业表达。 第二部分:场景化沟通策略与话术构建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高度的实战性,针对职场中最常遇到的几大难题,提供了结构化的应对方案。 1. 应对“甩锅侠”与责任推诿: 面对客户或内部同事试图将本该由他们负责的问题或错误转嫁到你头上时,如何做到滴水不漏的反驳?我们将介绍“事实锚定法”,即通过收集和呈现客观证据,将讨论的焦点拉回到最初的约定和既定事实,避免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重点学习如何使用“提问引导”而非“直接指责”的技巧。 2. 价值重塑:争取资源与应得的认可: 在预算紧张、资源有限时,如何让你的项目脱颖而出?本书强调“价值的量化表达”。你需要学会将你的贡献转化为组织或客户能够理解的商业语言,例如:投入产出比(ROI)、风险规避的成本节约等。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提案陈述框架”,确保你的争取是基于数据而非主观感受。 3. 跨部门协作的“利益联盟”构建: 经办人或支持部门的消极怠工往往是项目进度的最大杀手。如何与那些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的部门有效合作?我们将探讨“共同目标分解法”——不是强迫他们服从你的时间表,而是帮助他们看到配合你的工作对他们自身目标达成的益处,将“我的事”转化为“我们的事”。 4. 优雅地处理不合理的要求和“非分之请”: 客户或上级提出的超出合同范围或明显不切实际的要求,是考验情商的试金石。本书提供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倾听确认 (Active Listening)、影响评估 (Impact Assessment),以及替代方案提出 (Alternative Proposal)。让你既能满足对方潜在的需求(非表面需求),又能坚守底线。 第三部分:高阶谈判与冲突解决的结构化流程 专业人士的沟通,是结构化的流程,而非临场的随机发挥。 1. 需求挖掘与优先排序矩阵: 无论是客户的需求还是同事的抱怨,表面信息往往具有欺骗性。本书教授如何通过多层次的提问,深挖其背后的核心痛点和真正关心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引入“重要性/紧急性”矩阵,帮助你在复杂的协商中,优先处理对结果影响最大的议题。 2. 僵局破解技术:引入“第三方视角”: 当双方僵持不下时,引入一个中立的、具备权威性的视角往往能打破僵局。这可以是共同的上级,也可以是行业标准,甚至是双方都尊敬的外部专家意见。我们探讨如何巧妙地“引述”第三方观点,使之成为推动和解的润滑剂,而不是新的攻击点。 3. 维护长期关系的冲突后“收尾艺术”: 争论结束后,如何确保双方关系能够快速复原?本书强调“冲突后修补”的重要性。这包括及时总结共识、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以及在适当的时候展现专业上的谦逊和弹性,将一次对抗转化为加深理解的契机。 通过系统学习本书提供的洞察与技巧,读者将不再是职场冲突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塑造沟通环境、清晰表达自我主张、并最终达成双赢或对自己最优结果的职场策略家。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赢”得尊重和权益的成熟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读物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场冲击波。在过去,面对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刁难”和含糊不清的“踢皮球”,我总是一头雾水,最终只能咽下委屈,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老到的职场“拆弹专家”进行了一场实战演练。书里对人际互动中的微妙博弈分析得入木三分,那些平时难以察觉的权力动态和沟通陷阱,都被一一摊开来,用清晰的逻辑链条进行了解构。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它不是教你如何咄咄逼人,而是提供了一套内在的、坚实的心理防线和一套可操作的外部策略。比如,当对方试图用模糊的语言模糊焦点时,书里提到的那种“精确聚焦提问法”,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会我如何把那些漂浮不定的指控或者要求,硬生生地拉回到事实层面,让讨论回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这种从混乱到有序的转变,光是想象在下次会议上实践出来,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不再是那种被动挨打的姿态,而是主动掌控局面的掌控感油然而生。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认知转变是深层次的,它挑战了我对“被动适应”这一职场生存哲学的依赖。长期以来,我习惯性地认为,只要我工作做得好,别人自然会尊重我,或者至少不会过度侵犯我的利益。然而,事实证明,在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利益博弈中,仅仅依靠业绩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勇敢地揭示了“规则的灰色地带”是如何被那些更强势的一方利用的。它让我明白了,所谓的“成熟”,并非是学会隐忍和适应不公,而是要学会识别这些灰色地带,并主动将模糊的界限用清晰的语言和既定的流程固定下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预期管理”的部分,它教导我们如何提前布防,设置清晰的交付标准和沟通频率,从而从源头上减少被“趁虚而入”的机会。这种主动出击的姿态,让我感觉自己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逐渐蜕变为一个能够影响和定义工作流程的参与者。这种赋权感,是任何单纯的技能培训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

坦白讲,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沟通技巧”书籍,充斥着空泛的口号和不接地气的理论,但这本书的实践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结构化的思维框架,那种近乎工程学的严谨性,完全颠覆了我对“吵架”或“争取权益”这种带有情绪化色彩行为的认知。作者似乎把每一次冲突都视为一个需要系统化解决的工程项目,从前期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到中期的谈判策略部署,再到后期的结果固化和跟进,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底线设定”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只是让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它强迫你去思考“什么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并提供了一系列预先准备好的“退出机制”。这种预先规划的韧性,极大地降低了我在高压情境下的应激反应。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套职场生存的“操作系统升级包”,以前的反应模式都是基于本能,现在则可以调用更理性、更高效的程序来应对那些咄咄逼人的挑战者。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操的完美嫁接,让我感觉每一次的“交锋”都可以被设计和管理。

评分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心理急救包”。在那些突如其来的、令人措手不及的压力情境下,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慌乱和自我怀疑,继而做出非最优决策。而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将复杂的应对话术分解成了几步清晰的、可记忆的“SOP流程”,即使在肾上腺素飙升的时候,大脑也能迅速检索到正确的应对模板。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面对指责时如何进行有效回应”的那几个章节,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反驳,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控制自己的呼吸和语速,如何利用停顿来掌控节奏。这种对非语言沟通和情绪同步的强调,是许多沟通书籍所忽略的。它让我意识到,争取的胜利不仅仅是内容上的胜利,更是气场和控制力上的胜利。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原本觉得高深莫测的职场博弈,变得可以学习、可以练习,最终可以掌握。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次对个人职场效能的全面升级。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导师腔调,更像是一位资深前辈在茶余饭后,语重心长地分享他如何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教训。书中的案例选取极其贴合现实生活,我能轻易地在那些描述中找到自己或同事的影子,这使得理论知识的吸收变得非常自然和顺畅。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对“优雅”的定义进行了重塑。在我的传统观念里,争取权益往往意味着激烈的对抗和情绪的爆发,但这本书巧妙地指出,真正的成熟和力量,体现在如何在不破坏长期关系的前提下,坚定地捍卫自身合理诉求。它提供的工具箱里装的,不是用来伤人的武器,而是用来精准塑形和引导局面的专业工具。例如,关于如何处理客户的“无理要求”,书里提供的那些措辞技巧,看似细微,实则影响巨大,它们有效地转移了对抗的焦点,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对流程和规范的共同遵守。读完之后,我不再害怕那些麻烦的对话,而是开始期待如何运用这些新习得的“艺术”,将每一次潜在的冲突转化为一次专业形象的巩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