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559-2001 农业用碳酸氢铵

GB 3559-2001 农业用碳酸氢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农业标准
  • 碳酸氢铵
  • 肥料
  • 氮肥
  • GB标准
  • 化学肥料
  • 农用化学品
  • 工业标准
  • 农业用化学品
  • 标准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ISBN:155066117864
商品编码:1617952603

具体描述

-------------------------------------------------------------------------------------------------------------------------------------------------------------
    亲,由于此类规范是质检出版社授权的速印标准,按您需要订单速印,所以不接受退换货。麻请您下单时一定要仔细核对,以免给您带来不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谢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图书基本信息:
农业用碳酸氢铵  
作 者: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译 者:  
平装 16开 页数:9 字数:  
纸 质 版:16元 优 惠 价:16元 立即节省:0元
邮    资:购书总额15%(快递发书),不足人民币10元按10元计收
   
 
         
标准号: GB 3559-2001   中文标准名称: 农业用碳酸氢铵
ICS: ICS 65.080   英文标准名称: Ammonium bicarbonate for agricultural use
中标分类: G21   发布日期: 2001-7-26
采标情况:   实施日期: 2002-1-1
标准个数: 1   作废日期: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内容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用碳酸氢铵的要求、试验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所制得的碳酸氢铵。
 
目录
 
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商品进行评论,表明您对此商品的感觉。


暂无评论



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手册 概述: 本手册旨在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化肥施用指南,内容涵盖化肥的种类、特性、施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与作物生长相关的土壤养分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化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掌握科学的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实现作物增产、品质提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一章:化肥基础知识 1. 化肥的定义与作用: 化肥,即化学肥料,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或矿物提取等方式制成的,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质。 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如氮(N)、磷(P)、钾(K)等大量元素,以及钙(Ca)、镁(Mg)、硫(S)等中量元素,还有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氯(Cl)等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限,通过施用化肥,可以弥补土壤养分的不足,保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化肥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主要化肥种类及其特性: 氮肥: 尿素: 含氮量最高(约46%),易溶于水,施用后需经土壤微生物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但需注意避免因高温或掩埋不深而产生的氨挥发损失。 硫酸铵: 含氮量约21%,同时含有硫元素,适用于碱性土壤,能改善土壤结构。但长期大量施用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碳酸氢铵: 含氮量约17%,易溶于水,施用后易挥发产生氨气,应浅施或结合灌溉施用,避免在高温条件下施用。对作物有“熏苗”作用,施用时需注意。 硝酸铵: 含氮量约34%,含有铵态氮和硝态氮,易溶于水,吸收快。但易吸湿结块,且具有一定爆炸性,贮存运输需注意安全。 氨水: 液体氮肥,含氨量高,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需加水稀释后施用,适用于水田或与水混合施用,避免直接接触作物根系。 磷肥: 过磷酸钙: 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磷酸二氢钙,含磷量约12%-20%。易溶于水,吸收快,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尤其适用于幼苗期施用。 重过磷酸钙: 磷含量较高,约36%-48%。 磷矿粉: 磷含量较低,约15%-25%,为不溶性磷,在酸性土壤中肥效较好,需经过缓慢的化学反应才能被作物吸收,一般作基肥或沟施。 磷酸二铵: 含氮量约18%,含磷量约46%,是高效的复合肥料。 钾肥: 氯化钾: 含钾量约60%,易溶于水,是应用最广泛的钾肥。但对忌氯作物(如烟草、马铃薯、茶叶、葡萄等)不宜过多施用。 硫酸钾: 含钾量约50%,同时含有硫元素,适用于忌氯作物,对改善作物品质有良好效果。 硝酸钾: 含氮量约13%,含钾量约46%,是高效的复合肥料,同时提供氮和钾。 复合肥: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如N、P、K)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或化合而成,例如NPK三元复合肥、二元复合肥等。具有养分全面、配比合理、利用率高等优点,是现代农业常用的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 用于补充土壤中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如硫酸亚铁(补铁)、硫酸锌(补锌)、硼砂(补硼)等。 3. 化肥的基本营养功能: 氮(N): 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作物茎叶生长,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效率。缺氮时,作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产量降低。 磷(P): 参与能量代谢、核酸合成,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分蘖、开花、结实。缺磷时,作物生长发育迟缓,叶片呈暗绿色或紫红色,易早衰。 钾(K): 参与酶的活化,调节水分代谢,增强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病、抗倒伏),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积累。缺钾时,叶片边缘失绿、焦枯,抗性减弱。 第二章:科学施肥原则与方法 1. 因地制宜,分类施肥: 土壤测试与养分诊断: 在施肥前,对土壤进行化验,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含量等,并结合作物生长情况,诊断作物缺素症状,据此制定施肥计划。 根据作物种类施肥: 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比例不同。例如,叶菜类作物对氮肥需求量大,根茎类作物对钾肥需求量大,豆科作物能固氮,对氮肥需求相对较低。 根据土壤肥力施肥: 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化肥用量可以适当减少;土壤肥力差的地块,应加大施肥量。 根据气候条件施肥: 降雨量大、土壤淋洗作用强的地区,氮、钾肥易流失,应分次施用;干旱地区,应注重基肥施用和水分管理。 2. 施肥的“四看”原则: 看作物: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需肥规律。 看土壤: 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pH值决定了肥料的适宜性。 看季节: 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看气候: 降水、温度等影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 3. 施肥方法: 基肥: 在作物播种或栽植前一次性施入土壤的肥料,主要为农家肥、磷肥、钾肥以及部分氮肥。基肥的作用是为作物整个生长季提供持久的养分,改良土壤结构。 追肥: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分次施入的肥料,主要以速效性氮肥和钾肥为主。追肥的作用是及时补充作物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 撒施: 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耕翻或灌溉。适用于大面积施肥。 沟施: 在作物行间或根系分布区挖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覆土。适用于基肥或追肥。 穴施: 在作物根系附近挖穴,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覆土。适用于对养分需求量大或有针对性地补充养分的作物。 叶面施肥: 将经过稀释的微量元素肥料或尿素溶液喷施在作物叶片上,通过叶片气孔吸收。适用于快速补充某些特定养分,尤其是在作物出现缺素症状时。 水肥一体化: 将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同时供给水分和养分。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用水,减少人工成本。 4. 缓释肥与控释肥的应用: 缓释肥指肥料养分释放速度较慢,可一次性施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季的养分需求。 控释肥通过特殊的包膜技术,使肥料养分在设定的时间内缓慢释放,释放速率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能够更精准地匹配作物需肥规律,减少养分流失。 第三章:化肥的安全与环保施用 1. 化肥施用误区与注意事项: “越多越好”: 过量施肥不仅会造成经济浪费,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养分失衡、作物徒长、品质下降,甚至产生毒害作用。 “随用随买,一把抓”: 施肥前应进行土壤测试和作物诊断,避免盲目施肥。 “施肥不分层”: 不同的肥料有不同的施用深度,如磷肥宜浅施,钾肥和部分氮肥可稍深施。 “化肥不宜与农家肥混用(特定情况)”: 某些化肥(如草木灰)与化肥混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如草木灰(富含钾、钙)与磷肥混施,会降低磷的有效性。 “特定作物忌用”: 如忌氯作物不宜大量施用氯化钾。 “不注意施肥方法”: 氨水、碳酸氢铵等施用不当易挥发损失或烧伤作物。 “忽略了微量元素”: 即使大量元素供应充足,微量元素缺乏也会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2. 化肥的环境影响与对策: 养分淋溶与水体富营养化: 过量施用的氮、磷肥易通过淋溶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损害水生生物。 温室气体排放: 氮肥的生产和施用过程中会产生氧化亚氮(N₂O),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 土壤酸化与盐渍化: 长期偏施硫酸铵等酸性肥料可能导致土壤酸化;过量施肥也可能加剧土壤盐渍化。 对策: 测土配方施肥: 精准施肥,减少不必要的肥料投入。 推广缓释肥、控释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发展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化肥用量。 合理灌溉,避免过量灌溉: 减少养分淋溶。 推广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优化施肥方式: 采用沟施、穴施、水肥一体化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3. 安全贮存与使用: 贮存: 化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库房内,远离火源和热源。不同种类的化肥应分开存放,避免混存。易吸湿的化肥应密封包装。 使用: 施用化肥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施肥后要及时洗手。 第四章:土壤养分管理与作物健康生长 1. 土壤健康与养分循环: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各种微生物。 健康的土壤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并有效地将养分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形式,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气和缓冲能力。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其分解过程能够释放出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并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2. 有机肥在土壤健康中的作用: 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尤其是一些难以通过化肥补充的元素。 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 缓冲土壤pH值,缓解土壤酸化或碱化。 3. 生物肥料与微生物菌剂的应用: 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活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作物提供养分或促进作物生长的肥料。 例如,固氮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作物利用;解磷菌可以将土壤中难溶性的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供作物吸收;微生物菌剂还可以分泌植物生长激素,促进作物生长。 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菌剂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农业。 4. 作物生长周期的养分管理: 苗期: 主要关注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氮、磷肥的供应尤为重要。 生长旺盛期: 作物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需要充足的氮、磷、钾肥供应,并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补充。 生殖生长期(开花、结果): 钾、磷肥的作用凸显,有助于提高坐果率、果实品质。 成熟期: 养分吸收减缓,但仍需保证一定的养分供应。 结语: 科学合理的化肥施用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本手册提供的知识和技术,旨在帮助广大农业生产者树立科学施肥理念,掌握先进施肥技术,实现化肥的“高效、经济、环保”使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请各位农业生产者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农业用碳酸氢铵 GB 3559-2001》的包装和装帧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知道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一种化学肥料的标准,但拿到手的那一刻,它的实用性就得到了直观的体现。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专业感,白底上印着清晰的标题和标准号,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印象。打开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薄薄的、容易撕裂的纸,而是略带厚度的哑光纸,书页的裁切整齐,整体的印刷质量非常高,文字清晰锐利,排版也十分规整,阅读起来没有丝毫费力感。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人性化。虽然我并非化学领域的专家,但书中对于碳酸氢铵的各项技术指标、检验方法和包装要求都阐述得十分详尽,而且逻辑清晰。作者似乎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从基础的定义到具体的应用场景,都做了细致的介绍。尤其是在试验方法的部分,每一个步骤都描述得非常具体,甚至连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都一并提及,这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

评分

作为一名对农业科学发展保持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标准化的存在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本书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它为农业用碳酸氢铵的生产、检验和使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从而避免了市场上的混乱和不确定性。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高质量的行业标准问世,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过于晦涩。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书中也通常会有简要的解释,或者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理解。这使得我作为一名非专业读者,也能相对轻松地进行阅读和吸收。我发现,书中在描述检验方法时,非常注重细节,例如对试验环境的要求、所用仪器设备的型号、试剂的纯度等,都一一列举,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关于碳酸氢铵的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我不再仅仅停留在“这是一种肥料”的认知层面,而是能够理解它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价值。书中提供的详实数据和科学论证,让我对这种肥料的信赖度大大提升。

评分

我作为一个对农业生产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总能从中找到一些新的启发。书中对于碳酸氢铵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解读,让我对这种肥料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关于其挥发性和对土壤pH值的影响,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在实际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法来最大化其效益,同时规避潜在的风险。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作为国家标准,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上的斟酌。对于涉及到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计算公式,并配有相应的图示,这使得整个标准的可执行性大大增强。

评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内容组织上,也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特点。从宏观的标准概述,到具体的各项技术指标,再到详细的检验方法,最后是附录中的相关信息,整个流程就像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内容。这种结构安排,对于初次接触此类标准的人来说,尤其具有指导意义。

评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局限于对碳酸氢铵本身的描述,还对相关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标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从肥料的生产到最终的施用,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这对于保证肥料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也让我看到了国家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细致和周全。

评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应用”部分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将碳酸氢铵在不同农作物、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施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虽然我不是农技专家,但通过图表和案例的结合,我能大致理解这种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书中还提到了关于施用量、施用时期等方面的建议,这些都显得非常贴合实际耕作的需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