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系统导论(第三版)

雷达系统导论(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斯科尼克 著,左群声 等译 著
图书标签:
  • 雷达
  • 雷达系统
  • 信号处理
  • 电磁波
  • 目标探测
  • 无线电工程
  • 电子工程
  • 通信工程
  • 军事技术
  • 雷达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20562
商品编码:1617967363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认可度的雷达系统入门教材,系统覆盖了现代雷达的理论和技术。全书共分11章,分别讨论了雷达基本原理和方程,现代雷达技术体制,动目标指示和多普勒雷达技术,跟踪雷达技术,噪声中的信号检测技术,雷达信号的信息提取技术,雷达杂波特性,雷达波传播特点等,并详细介绍了雷达天线、雷达发射机和雷达接收机等分系统技术。

图书目录

第1章 雷达简介
1.1 基本雷达
1.2 雷达方程的简单形式
1.3 雷达框图
1.4 雷达频率
1.5 雷达的应用
1.6 雷达的起源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雷达方程
2.1 引言
2.2 噪声中信号的检测
2.3 接收机噪声和信-噪比
2.4 概率密度函数
2.5 检测和虚警概率
2.6 雷达脉冲的积累
2.7 目标雷达横截面积
2.8 雷达横截面积的起伏
2.9 发射机功率
2.10 脉冲重复频率
2.11 天线参数
2.12 系统损耗
2.13 其他有关雷达方程的考虑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MTI雷达和脉冲多普勒雷达
3.1 引言
3.2 延迟线对消器
3.3 参差脉冲重复频率
3.4 多普勒滤波器组
3.5 数字MTI处理
3.6 运动目标检测器
3.7 MTI性能的限制
3.8 运动平台的MTI(AMTI)
3.9 脉冲多普勒雷达
3.10 其他的多普勒雷达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跟踪雷达
4.1 用雷达跟踪
4.2 单脉冲跟踪
4.3 圆锥扫描和顺序波束转换
4.4 跟踪精度的限制
4.5 低角跟踪
4.6 距离跟踪
4.7 其他有关跟踪雷达的专题
4.8 跟踪雷达的比较
4.9 监视雷达自动跟踪
参考文献
习题
第5章 噪声中的信号检测
5.1 引言
5.2 匹配滤波器接收机
5.3 检测准则
5.4 检波器
5.5 自动检测
5.6 积累器
5.7 恒虚警率(CFAR)接收机
5.8 雷达操作员
5.9 信号管理
参考文献
习题

第6章 雷达信号的信息
6.1 引言
6.2 基本雷达测量
6.3 雷达测量的理论精度
6.4 模糊图
6.5 脉冲压缩
6.6 目标识别
参考文献
习题
第7章 雷达杂波
7.1 雷达杂波介绍
7.2 表面杂波雷达方程
7.3 地杂波
7.4 海杂波
7.5 表面杂波的统计模型
7.6 气象杂波
7.7 大气回波的其他来源
7.8 杂波中目标的检测
参考文献
习题
第8章 雷达波的传播
8.1 引言
8.2 平坦地面的前向散射
8.3 球形地球表面的散射
8.4 大气折射——标准传播
8.5 非标准传播
8.6 绕射
8.7 大气衰减
8.8 环境噪声或外部噪声
8.9 其他的传播影响
参考文献
习题
第9章 雷达天线
9.1 雷达天线的功能
9.2 天线参数
9.3 天线辐射方向图和孔径照射
9.4 反射面天线
9.5 电子扫描相控阵天线
9.6 移相器
9.7 频率扫描阵列
9.8 相控阵的辐射器
9.9 用于相控阵的结构
9.10 机械扫描平面阵列天线
9.11 方向图综合
9.12 误差对方向图的影响
9.13 低副瓣天线
9.14 相控阵雷达的成本
9.15 关于相控阵天线的其他论题
9.16 相控阵雷达系统结论
9.17 关于天线的其他论题
参考文献
习题

第10章 雷达发射机
10.1 引言
10.2 线性束功率管
10.3 固态射频功率源
10.4 磁控管
10.5 正交场放大器
10.6 其他射频功率源
10.7 雷达发射机的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习题
第11章 雷达接收机
11.1 引言
11.2 接收机噪声系数
11.3 超外差接收机
11.4 收发开关和接收机保护器
11.5 雷达显示器
参考文献
习题
探索电磁波的脉搏:现代感知与侦测的基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周遭世界的感知能力从未如此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从广袤的太空到繁忙的城市,从海洋的深处到天空的边界,一种无形的力量——电磁波,正 silently 编织着我们理解和互动于环境的网。而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学科分支,其重要性日渐凸显,它不仅是现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更是民用领域创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它就是雷达系统。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雷达设备或某一本详尽的技术手册的介绍,而是旨在带领读者系统性地、深入浅出地认识雷达技术的核心原理、发展历程、关键构成要素以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将为你揭开覆盖我们星球的“电磁之眼”的神秘面纱,让你理解这项技术如何在看不见的世界中“看到”和“测量”。 雷达的哲学:从“听到”到“看见”的飞跃 想象一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中,我们如何才能得知前方的路况,或者是否潜藏着危险?在古代,人类依靠声音的回响来估测距离,比如敲击石块听回声来判断山洞的深度。雷达技术,正是将这种古老的声学原理,巧妙地转化为对电磁波的操控与应用,实现了跨越式的“看见”。它通过发射一系列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脉冲,并侦测这些脉冲在遇到目标后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对反射信号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关于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信息:距离、速度、方位、甚至目标的大小和形状。 这种“听见回声”的能力,在电磁波的尺度下,被无限放大和精炼。它不再受限于肉眼的可见范围,能够穿透黑暗、云层、雨雾,甚至探测到隐藏在地下的物体(通过特殊的雷达技术)。雷达技术,就是利用电磁波作为信使,在不可见的维度中建立起一套强大的信息获取系统。 核心原理的脉络:电磁波的语言 理解雷达系统,首先需要掌握其赖以生存的基石——电磁波。本书将系统性地梳理电磁波的基本性质,包括其产生、传播、反射、衍射等关键物理现象。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频段电磁波的特性,以及为何特定的频段被选择用于雷达探测。例如,微波频段因其良好的穿透性和分辨率而成为雷达应用的主流。 接着,本书将逐层剖析雷达系统的核心工作原理。我们将详细介绍: 发射机(Transmitter): 它是雷达的“声音”,负责产生并放大高功率的电磁波脉冲。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发射机,如磁控管、速调管、行波管以及现代的固态发射机,理解它们在功率、频率稳定性和效率方面的差异。 天线(Antenna): 它是雷达的“耳朵”和“嘴巴”,负责将电磁波能量定向发射出去,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我们将学习天线的种类,如抛物面天线、相控阵天线等,以及它们在波束形成、指向控制和增益方面的作用。特别地,相控阵天线所带来的电子扫描能力,是现代雷达技术实现高性能和多功能性的关键。 接收机(Receiver): 它是雷达的“听众”,负责接收并放大来自目标的微弱回波信号。我们将探讨接收机的灵敏度、噪声系数以及信号处理前的关键步骤,如低噪声放大和混频。 信号处理器(Signal Processor): 这是雷达的“大脑”,负责从接收到的杂乱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我们将深入了解信号处理中的核心技术,包括脉冲压缩(提高距离分辨率)、多普勒处理(测量速度,区分动目标和静止杂波,即“动目标显示”MTI和“动目标探测”MTD)、匹配滤波(最大化信噪比)以及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这些算法的进步,是雷达系统性能提升的关键。 显示与控制系统(Display and Control System): 它是雷达的“眼睛”和“操作界面”,将处理后的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操作员,并允许对雷达进行各种参数的设置和控制。我们将了解现代雷达的图形用户界面和数据融合技术。 雷达的家族:多样的形态与应用 雷达技术并非单一的存在,而是根据其设计目标、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演化出了丰富多样的“家族成员”。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这些重要的雷达类型: 按工作方式分类: 脉冲雷达(Pulsed Radar): 这是最常见的雷达类型,通过发射短脉冲来工作。我们将探讨其工作周期、脉冲重复频率(PRF)和最大探测距离的权衡关系。 连续波(CW)雷达(Continuous Wave Radar): 它发射连续的电磁波,常用于测量速度(多普勒效应),如测速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Pulsed Doppler Radar): 结合了脉冲雷达的测距能力和连续波雷达的速度测量能力,是现代中远程搜索雷达的主力。 按功能分类: 搜索雷达(Surveillance Radar): 主要用于探测区域内的所有目标,并绘制出目标的整体态势,如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雷达。 跟踪雷达(Tracking Radar): 一旦目标被搜索雷达发现,跟踪雷达则负责精确地持续跟踪目标的运动轨迹,如导弹制导雷达。 火控雷达(Fire Control Radar): 直接用于为武器系统提供精确的目标数据,以实现瞄准和射击,如舰船和战斗机上的火控雷达。 气象雷达(Weather Radar): 用于探测和预测天气现象,如降雨、风暴的强度和移动方向。 测高雷达(Altimeter Radar): 用于精确测量飞行器距离地面的高度。 成像雷达(Imaging Radar): 能够生成目标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如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军事侦察和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雷达的进化之路:技术革新与未来展望 雷达技术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进化过程。从最初的二战时期简陋的探测设备,到如今集成先进计算能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系统,雷达技术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本书将回顾雷达技术发展的关键里程碑,包括微波技术的突破、晶体管的出现、数字信号处理的兴起、以及相控阵和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的革命性发展。 展望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激动人心。我们将探讨低可探测性(Stealth)技术对雷达设计提出的挑战与应对,软件定义雷达(SDR)所带来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以及人工智能(AI)在目标识别、杂波抑制和态势感知中的潜力。本书还将触及多传感器融合的趋势,即将雷达数据与其他传感器(如光学、红外、声纳等)的数据进行整合,以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 雷达的价值:无处不在的现代之眼 雷达技术的应用早已超越了军事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呈现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 航空航天: 空中交通管制、飞机导航、地面接近警告系统。 气象与环境监测: 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如洪水、台风)、森林火灾监测。 交通管理: 道路交通流量监测、车辆速度测量、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系统。 海洋与海岸: 船舶导航、搜救、海况监测、海岸线变化监测。 科学研究: 地质勘探、考古探测、行星探测。 工业与农业: 料位测量、物位检测、精准农业。 通过对雷达系统各个层面的深入解读,本书旨在为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框架。它将帮助你理解这项看似神秘的技术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眼睛”,帮助我们穿越迷雾,洞察世界,把握未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理解电磁波奥秘、感知现代科技力量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学生,我在选择专业书籍时,非常看重其前沿性和实用性。这本书从封面到内页,都散发着一种扎实的研究气息。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其中不乏一些近期发表的国际知名学术论文,这说明作者在内容的更新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能够反映出当前雷达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书中的一些概念,比如“相控阵雷达”和“低截获概率雷达”,是我之前只是有所耳闻,但对其工作原理知之甚少。通过这本书的介绍,我能初步了解到这些先进雷达技术的关键技术点和核心优势。我个人对雷达在目标识别方面的能力特别感兴趣,书中关于“目标散射特性”和“目标分类技术”的章节,虽然篇幅可能不会太长,但我相信会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入门知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一种“信息量大、更新及时、逻辑清晰”的初步印象,相信能够为我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现代感,烫金的字体在深蓝色的封面上显得格外醒目,予人一种专业而权威的感觉。当拿到手里时,能感受到纸张的厚实和质感,书页印刷清晰,排版疏朗,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一直对无线电波的奥秘充满好奇,尤其对雷达技术如何穿透障碍、探测远方目标感到惊叹。这本书的内容,即便只是粗略翻阅,也能感受到它在系统性地梳理雷达技术的方方面面,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场景,似乎都囊括其中。书的装订牢固,不易散页,这对于需要经常翻阅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目录的部分,那些诸如“信号处理”、“目标检测与跟踪”、“干扰与抗干扰”等章节名称,无不透露出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虽然我本人并非直接从事雷达研发,但作为一名对前沿科技有兴趣的爱好者,我认为这样一本涵盖如此丰富知识的书籍,对于任何想要了解现代军事、航空航天、甚至气象探测等领域背后支撑技术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去探索和发掘。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通信原理的教材,但总觉得缺乏一个将多种通信技术融会贯通的视角。这本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介绍雷达的某个特定方面,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宏观的系统框架下进行阐述。从物理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信号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最后的处理,这个逻辑链条非常清晰。我个人比较关注雷达在海洋监测和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这本书里关于“地形测绘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的章节,虽然只是触及皮毛,但已经勾勒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书中的图示和流程图设计得非常直观,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复杂的概念。例如,在解释多普勒效应时,书中提供的一个示意图就比纯文字描述要生动得多。我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技术实现的挑战与乐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能提供一个相对平缓的学习曲线。

评分

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对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雷达系统,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我一直对军事科技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充满兴趣,而雷达技术无疑是这些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翻阅这本书,我感受到它在内容组织上的条理性。从基础的电磁波理论,到雷达方程的推导,再到具体的雷达体制和应用,仿佛一条清晰的脉络贯穿始终。我对书中关于“目标探测与信息提取”的部分特别感兴趣,这关系到雷达如何真正“看到”并“识别”远方的物体。书中的一些图表,例如雷达回波信号的频谱分析图,能够非常形象地展示出信号处理的核心内容。我注意到作者在介绍某些先进技术时,会提到相关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这说明这本书的内容是相当深入和专业的。对于我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学习的动力。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能够对雷达系统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我日后进一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风格让我印象深刻,不同于一些过于枯燥的学术专著,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在视觉上做了一些努力。例如,关键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阐述,都采用了加粗、斜体等方式进行强调,有助于读者抓住重点。书中的插图也很有特色,不仅仅是简单的示意图,有些还融入了三维建模的元素,使得复杂的雷达系统结构一目了然。我个人尤其关注雷达的探测精度和分辨率问题,这本书里关于“分辨率与探测距离”的权衡,以及“杂波抑制技术”的讨论,都让我对这些核心技术指标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会适当地穿插一些历史发展和技术演进的脉络,这使得读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雷达科学不断发展的历程。这本书的尺寸也比较适中,便于携带和在图书馆等场所进行阅读。整体而言,它给我的感觉是: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能够吸引不同背景的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