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血液病理學

實用血液病理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浦權 著
圖書標籤:
  • 血液病理學
  • 血液疾病
  • 病理學
  • 診斷
  • 實驗室醫學
  • 血液學
  • 臨床醫學
  • 醫學教育
  • 病例分析
  • 實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希爾麥醫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71218
商品編碼:1638548137
包裝:01
叢書名: 無
開本:04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書名:實用血液病理學

原價:298元

作者:浦權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3-1

ISBN:9787030371218

字數:835000

頁碼:549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9787030371218

編輯推薦


暫無

內容提要


本書分4篇,共32章。第一篇第一至六章重點介紹正常骨髓結構、骨髓造血,各係造血細胞形態和各種骨髓檢查的方法。第二篇第七章著重介紹80餘種體質性造血係統疾病的骨髓病理學改變及其診斷;第三篇的第八至二十章討論瞭各種反應性血液病,包括:紅細胞疾病、中性粒細胞疾病、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疾病、單核細胞和組織細胞疾病、貯積病、血小闆和巨核細胞疾病、肥大細胞疾病、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疾病等的血液病病理學問題。第四篇第二十一至三十二章重點介紹各種惡性血液病和骨髓轉移瘤時的血液病理學及其診斷。
本書能充分反映國外以及作者本人近10多年來有關血液病理診斷的主要研究成果與最新進展。圖文並茂,深入淺齣。除可供血液病專業人士閱讀外,對內科、兒科和病理科醫生、血液檢驗工作者以及醫學院校師生也均有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正常骨髓結構和骨髓形態
第一節 骨髓結構
一、概論
二、骨質及相關結構
第二節 骨髓形態
一、概論
二、切片內的血細胞定位
第二章 骨髓造血
第一節 造血的一般特點
第二節 造血組織的發育
第三節 造血組織的調控
一、紅細胞生成素
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三、血小闆生成素
四、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五、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六、白介素-1
七、白介素-3
八、白介素-4
九、白介素-5
十、白介素-6
十一、白介素-7
十二、白介素-11
十三、α-腫瘤壞死因子和β-腫瘤壞死因子
十四、δ-樣蛋白
十五、HOX同源異形盒基因
十六、GATA-1和GATA-2轉錄因子
十七、乾細胞白血病基因
第四節 造血微環境
一、血管係統
二、基質細胞
三、脂肪細胞
四、內皮細胞
五、網狀細胞
六、網狀-巨噬細胞實體
七、細胞外基質
八、神經縴維
九、網硬蛋白縴維和原縴維細胞
第三章 造血細胞形態
第一節 塗片與切片內血細胞形態的比較
第二節 造血乾細胞
第三節 粒細胞係細胞
一、中性粒細胞
二、嗜酸粒細胞
三、嗜堿粒細胞
四、肥大細胞
第四節 紅細胞係細胞
第五節 巨核細胞係細胞
第六節 淋巴細胞係細胞
第七節 漿細胞係細胞
第八節 單核-巨噬細胞係細胞
第四章 骨髓檢查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骨髓活檢
一、骨髓環鑽活檢技術的曆史迴顧
二、骨髓活檢切片製備技術
三、血液病骨髓活檢指徵
四、骨髓活檢標本製備過程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 骨髓抽吸塗片、活組織印片和血液塗片
第四節 血液病理報告
一、概論
二、骨髓活檢報告
第五章 骨髓組織形態的檢查
第一節 骨髓組織形態測量技術
一、活檢切片中單位麵積的計算方法
二、Chalkley計點法
三、網形測微器計點法
四、骨髓增生程度的判定
第二節 骨髓活檢切片中血細胞的分類計數法
一、概述
二、分類計數技術
第三節 骨髓可染鐵的檢查
一、骨髓儲鐵概況
二、骨髓切片內鐵染色的形態
第四節 骨髓縴維組織增生的檢查
第六章 骨髓輔助檢查
第一節 細胞化學
第二節 免疫錶型
一、急性白血病的免疫錶型
二、慢性白血病的免疫錶型
三、漿細胞病的免疫錶型
第三節 流式細胞儀
第四節 免疫組織化學
一、免疫酶組織化學染色法
二、Hemapun948(1號)塑膠冷-真空包埋切片免疫標記技術
三、Hemapun948(2號)塑膠包埋切片免疫標記技術(改良Burgio法)
四、簡易Hemapun959塑膠包埋切片免疫標記技術
五、Hemapun998新一代塑膠包埋方法
第五節 分子遺傳學和細胞遺傳學
第二篇 體質性血液病
第七章 體質性造血係統疾病
第一節 體質性骨髓衰竭綜閤徵
一、軟骨-毛發發育不良
二、戴-布貧血
三、先天性角化不良
四、範可尼貧血
五、格裏塞利綜閤徵
六、舒戴綜閤徵
第二節 體質性紅細胞病
一、體質性紅細胞增多癥
二、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
三、體質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四、體質性鐵代謝異常性貧血
五、先天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第三節 紅細胞膜構架異常相關疾病
一、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
二、遺傳性熱性異形紅細胞癥
三、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
四、脫水性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癥
五、水分過多性遺傳性口形細胞增多癥
六、東南亞卵圓形細胞增多癥
七、植物甾醇血癥
第四節 紅細胞酶病
一、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
二、丙酮酸激酶缺乏
三、腺苷酸環化激酶缺乏
四、6-磷酸葡萄糖異構酶缺乏
五、榖胱苷肽閤成酶缺乏
六、己糖激酶缺乏
七、磷酸果糖激酶缺乏
八、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
九、嘧啶5′-核苷酸酶1型缺乏
十、磷酸丙酮異構酶1缺乏
十一、2,3-二磷酸甘油酸變位酶缺乏
十二、UDP-葡糖苷酸轉移酶1A1缺乏
第五節 異常血紅蛋白病
一、血紅蛋白C病
二、血紅蛋白E病
三、血紅蛋白E-β-海洋性貧血
四、血紅蛋白S病
五、血紅蛋白S與其他異常血紅蛋白的聯閤
六、氧親和力增高的血紅蛋白病
第六節 珠蛋白鏈生成障礙性貧血
一、α-海洋性貧血
二、β-海洋性貧血
第七節 體質性粒細胞病
一、肌動蛋白包涵體
二、奧-萊異常
三、巴爾特綜閤徵
四、良性遺傳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五、謝迪亞剋-東綜閤徵
六、慢性肉芽腫病
七、先天性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八、糖原貯積病1b型
九、遺傳性巨大中性粒細胞增多癥
十、遺傳性中性粒細胞分葉過多
十一、約旦異常
十二、科斯曼綜閤徵
十三、白細胞黏附缺陷
十四、髓過氧化物酶缺乏
十五、MYH9-相關病
十六、中性粒細胞特異性顆粒缺乏
十七、佩-許異常
十八、重癥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十九、WHIM綜閤徵和先天性骨髓衰變
二十、X-聯高IgM綜閤徵
二十一、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的遺傳性異常
第八節 體質性巨核細胞和血小闆病
一、體質性血小闆增多癥
二、伴橈骨-尺骨骨性連接的無巨核細胞性血小闆減少癥
三、常染色體顯性血小闆減少癥
四、伯-蘇綜閤徵
五、染色體11q終端缺失相關病
六、先天性無巨核細胞性血小闆減少癥
七、先天性周期性血小闆減少癥
八、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傢族性血小闆病
九、GATA-1相關病
十、格蘭茨曼血小闆功能不全
十一、灰色血小闆綜閤徵
十二、海-普綜閤徵
十三、伴巨大血小闆的血小闆減少癥
十四、MYH9-相關病
十五、植物甾醇血癥
十六、血小闆儲存池病
十七、司可特綜閤徵
十八、血小闆減少伴橈骨缺失綜閤徵
十九、白色血小闆綜閤徵
二十、威-奧綜閤徵和X-連鎖伴微小血小闆的血小闆減少癥
二十一、其他巨核細胞和血小闆病
第三篇 反應性血液病
第八章 紅細胞疾病
第一節 紅細胞形態學
一、紅細胞大小
二、紅細胞形狀
三、紅細胞包涵體
四、紅細胞分布
第二節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二、同種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三、藥源性溶血性貧血
第三節 其他溶血性貧血
一、非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二、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第四節 小細胞增多癥和小細胞性貧血
一、鐵代謝簡介
二、缺鐵性貧血
三、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四、慢性病和炎癥相關性貧血
五、鉛中毒
第五節 大細胞增多癥和大細胞性貧血
一、概論
二、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
三、巨幼細胞性貧血的其他原因
第六節 紅細胞係增生減退
一、兒童一過性幼紅細胞減少癥
二、微小病毒-相關幼紅細胞減少癥
三、純紅細胞再生障礙癥
四、三係細胞增生減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七節 紅細胞係增生活躍和紅細胞增多癥
一、紅細胞係增生活躍
二、紅細胞增多癥概論
三、反應性紅細胞增多癥
四、特發性紅細胞增多癥
五、同期性造血作用
第八節 鐵負荷過度
一、原發性鐵負荷過度
二、繼發性鐵負荷過度
第九章 中性粒細胞疾病
第一節 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病
一、獲得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二、獲得性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三、假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四、反應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癥
五、中性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
六、幼白幼紅細胞增多癥
七、假性中性粒細胞增多癥
第二節 骨髓中性粒細胞異常
一、中性粒細胞性增生減退和純白細胞再生障礙癥
二、中性粒細胞性增生活躍
三、中性粒細胞性成熟阻滯
第三節 中性粒細胞形態異常
一、中性粒細胞包涵體
二、中性粒細胞其他形態異常
第十章 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疾病
第一節 嗜酸粒細胞的反應性異常
一、嗜酸粒細胞減少癥
二、反應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癥
三、特發性高嗜酸粒細胞綜閤徵
四、嗜酸粒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
五、反應性嗜酸粒細胞性增生活躍
第二節 嗜堿粒細胞的反應性異常
一、嗜堿粒細胞減少癥
二、反應性嗜堿粒細胞增多癥
三、反應性嗜堿粒細胞性增生活躍
第十一章 單核細胞和組織細胞疾病
第一節 單核細胞疾病
一、單核細胞減少癥
二、反應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三、單核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
第二節 組織細胞疾病
一、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癥
二、噬血細胞綜閤徵
三、傢族性噬血細胞-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
四、噬細胞組織細胞性脂膜炎
五、伴巨大淋巴結腫的竇性組織細胞增生癥
第十二章 貯積病
第一節 體質性貯積病
一、α-甘露糖貯積病
二、天鼕氨酰基氨基葡萄糖尿癥
三、謝迪亞剋-東綜閤徵
四、膽固醇酯貯積病和渥爾曼病
五、α-半乳糖貯積病
六、β-半乳糖貯積病
七、傢族性高膽固醇血癥
八、傢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癥
九、法伯脂肪肉芽腫病
十、半乳糖唾液酸貯積病
十一、戈謝病
十二、變異戈謝病
十三、糖原貯積病Ⅰb型
十四、糖原貯積病Ⅱ型
十五、海普綜閤徵
十六、黏脂貯積病Ⅱ型和ⅢA型
十七、黏多糖貯積病Ⅰ型
十八、黏多糖貯積病Ⅱ型
十九、黏多糖貯積病Ⅲ型
二十、黏多糖貯積病ⅣA型
二十一、黏多糖貯積病Ⅵ型
二十二、黏多糖貯積病Ⅶ型
二十三、多硫酸酯酶缺乏癥
二十四、神經元蠟樣質脂褐素沉積病
二十五、尼曼-皮剋病
二十六、唾液酸貯積病
二十七、丹吉爾病
第二節 獲得性貯積病
一、引起獲得性貯積病的常見疾病和原因
二、結晶-貯積組織細胞增生癥
三、脂褐質
第十三章 血小闆和巨核細胞疾病
第一節 血小闆減少癥
一、獲得性周期性血小闆減少癥
二、持久性血小闆減少癥
三、假性血小闆減少癥
第二節 反應性血小闆增多癥
一、一過性血小闆增多癥
二、持久性血小闆增多癥
三、假性血小闆增多癥
第三節 巨核細胞增生減退
第四節 反應性巨核細胞增生活躍
第十四章 肥大細胞疾病
一、體質性肥大細胞增生癥
二、兒童期肥大細胞增生癥
三、反應性肥大細胞增生癥
第十五章 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疾病
第一節 淋巴細胞減少癥
一、外周血淋巴細胞減少癥
二、CD4+T淋巴細胞減少癥
第二節 反應性淋巴細胞增多癥
一、外周血淋巴細胞增多癥
二、淋巴細胞性類白血病反應
三、骨髓反應性淋巴細胞係增生活躍
四、前體細胞B細胞增生活躍
第三節 淋巴細胞的形態學異常
一、淋巴細胞中的異常胞漿顆粒
二、空泡變淋巴細胞
第四節 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癥
一、外周血漿細胞增多癥
二、骨髓漿細胞增多癥
三、骨髓漿細胞鐵
第十六章 骨髓基質組織和細胞外間腔的疾病
第一節 脂肪組織
一、脂肪壞死
二、漿液性脂肪萎縮
三、脂膜多囊性骨發育異常
第二節 縴維組織
一、體質性骨髓縴維化
二、嬰兒和兒童骨髓縴維化
三、反應性骨髓縴維化
四、縴維性腫瘤
第三節 血管係統
一、反應性血管損害
二、血管腫瘤
第四節 骨小梁異常
一、成骨細胞增多癥
二、骨溶解
三、骨軟化癥
四、骨壞死
五、骨質減少癥和骨質疏鬆癥
六、骨質石化病
七、骨硬化癥
八、骨佩吉特病
九、異常骨重建
第五節 細胞外間腔
一、澱粉樣變
二、鈣化性骨髓炎
三、骨髓水腫
四、縴維性骨髓炎
五、膠狀變性
六、硬化性黏液性水腫
第十七章 傳染性疾病
第一節 細菌感染
第二節 真菌感染
第三節 病毒感染
第四節 原蟲感染
第五節 蠕蟲感染
第六節 傳染性單個核細胞增多癥
第七節 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
第八節 骨髓肉芽腫
一、概論
二、脂肪肉芽腫
三、肉樣瘤病
四、上皮細胞樣肉芽腫
第十八章 係統性疾病
第一節 內分泌病
一、垂體功能不全
二、甲狀腺功能亢進
三、甲狀腺功能減退
四、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五、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六、腎上腺功能減退
七、性腺功能減退
第二節 慢性腎功能衰竭
第三節 免疫和相關疾病
一、常見可變型免疫缺陷
二、結締組織病
三、組織細胞性壞死性淋巴結炎
四、多中心卡斯爾瑪病
第四節 體重異常
一、體重過高
二、體重過低
第五節 某些物質濫用
一、乙醇濫用
二、吸煙
三、藥物濫用
第十九章 治療對骨髓的影響
第一節 細胞毒化療
第二節 幾種急、慢性白血病治療後的骨髓改變
一、急性白血病
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三、慢性髓細胞白血病
第三節 促分化治療
一、全反式維甲酸
二、三氧化二砷
第四節 造血生長因子
一、紅細胞生成素
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三、血小闆生成素
第五節 其他治療
一、放射治療
二、抗-CD20單抗
三、硫唑嘌呤
四、環孢素
五、甲磺酸伊馬替尼
六、α-乾擾素
七、白介素
八、他剋莫司
第六節 造血乾細胞移植
第二十章 其他非贅生性疾病
第一節 獲得性非剋隆性骨髓增生異常癥
第二節 骨髓壞死
第三節 有機結晶
第四節 礦物質沉積
第四篇 剋隆性血液病
第二十一章 誘緻造血係統腫瘤的危險因素
第一節 體質性危險因素
一、性彆、種族和傢庭因素
二、遺傳異常、突變和多態性
三、體質性造血係統疾病
四、畸形綜閤徵
第二節 獲得性危險因素
一、年齡
二、體重
三、環境因素
四、食物、藥品和其他攝入物質
五、感染
六、父母、妊娠和分娩相關因素
七、治療相關性造血係腫瘤
八、其他獲得性危險因素
第二十二章 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第一節 概論
一、定義和分類
二、臨床經過
三、MDS的細胞形態學
四、血液和骨髓檢查
五、細胞化學
六、免疫錶型
七、細胞遺傳學異常
八、髓外病變
九、鑒彆診斷
第二節 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的分型診斷
一、伴單係病態造血的難治性血細胞減少癥
二、伴環形鐵粒幼細胞的難治性貧血
三、伴多係病態造血的難治性血細胞減少癥
四、原始細胞過多的難治性貧血
五、5q-綜閤徵
六、不能分類的MDS
第三節 骨髓增生異常腫瘤/骨髓增殖腫瘤混閤型
一、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二、BCR-ABL 1陰性的不典型慢性髓細胞白血病
三、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
四、伴環形鐵粒幼細胞和血小闆增多的難治性貧血
五、不能分類的MDS/MPN
第四節 伴特殊形態學特點的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一、伴中性粒細胞增多的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二、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的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三、伴嗜堿粒細胞增多的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四、伴肥大細胞增多的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五、伴血小闆增多的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第五節 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邊緣型
一、增生減退型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二、縴維增生型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三、治療相關型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第六節 兒童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第七節 獲得性非剋隆性骨髓增生異常癥
第八節 伴鐵過載的鐵粒幼細胞性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一、全身性鐵過載
二、綫粒體鐵過載
第二十三章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第一節 概論
一、命名
二、定義和分類
三、臨床病程和預後
四、外周血所見和原始細胞形態
五、骨髓檢查
六、細胞化學
七、經流式細胞儀檢測免疫錶型
八、經組織化學檢測免疫錶型
九、細胞遺傳學
十、鑒彆診斷
第二節 形態學亞型和免疫錶型
一、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低分化型
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
三、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成熟型
四、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五、急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白血病
六、伴嗜酸粒細胞增多的急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白血病
七、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八、急性紅細胞係白血病
九、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
十、急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
十一、急性嗜堿粒細胞白血病
十二、肥大細胞白血病
十三、伴多係病態造血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十四、治療相關性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十五、伴骨髓縴維化的急性全骨髓增生癥
十六、髓細胞肉瘤
十七、急性雙錶型白血病
十八、急性未分化白血病
十九、錶型轉換急性白血病
第三節 遺傳學亞型
一、伴t(1;22)(p13;q13)(RMB15/MKLI)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二、伴inv(3)(q21;q26)或t(3;3)(q21;q26)(RPN1/MDS1)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三、伴t(6;9)(p22.3;q34)(DEK/CAN)和(DEK/SET)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四、伴t(8;16)(p11;p13)(MYST3/CREBBP)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五、伴t(8;21)(q22;q22)(RUNXITI/RUNXI)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六、伴t(9;22)(q34;q11)(BCR/ABL)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七、伴染色體11q23和(或)MLL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八、伴t(15;17)(q22;q12)(PML/RARα)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九、伴inv(16)(p13;q32)或t(16;16)(p13;q22)(CBFB/MYHⅡ)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十、伴t(16;21)(p11;q22)(FUS/ERG)異常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十一、伴17p綜閤徵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十二、伴體質性三體21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第二十四章 前體細胞淋巴細胞係腫瘤
第一節 概論
一、命名
二、定義和分類
三、病因學
四、病程和預後
五、類再生障礙性貧血
六、外周血象和原始細胞形態
七、骨髓檢查
八、細胞化學
九、免疫錶型
十、遺傳型
十一、髓外病變
十二、鑒彆診斷
第二節 形態學亞型
一、伴單形性原始細胞的ALL
二、伴多形性原始細胞的ALL
三、伴Burkitt形態的ALL
四、形態學變異型
第三節 免疫錶型亞型
一、前體細胞B細胞錶型ALL
二、前體細胞T細胞錶型ALL
三、成熟B細胞錶型ALL
四、自身殺傷細胞錶型ALL
第四節 遺傳學亞型
一、低二倍體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二、超二倍體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三、伴t(1;19)(q23;p13.2)(PBX1/E2A)異常的ALL
四、伴t(8;14)(q24;q32)(MYC/IGH@)異常的ALL
五、伴t(9;22)(q34;q11.2)(BCR/ABL)異常的ALL
六、伴t(V;11q23)和(或)MLL重排的ALL
七、伴t(12;21)(p13;q22)(ETV6/RUNX1)異常的ALL
八、伴t(14;18)(q32;q21)(IGH@/BCL2)異常的ALL
九、伴體質性三體21的ALL
第二十五章 骨髓增殖性腫瘤及其相關腫瘤
第一節 概論
一、定義和分類
二、臨床經過
三、外周血和骨髓檢查
四、免疫錶型
五、遺傳學檢查
六、髓外病變
七、鑒彆診斷
第二節 慢性髓細胞白血病
第三節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第四節 特發性血小闆增多癥
第五節 原發性骨髓縴維化
第六節 伴t(9;22)(q34;q11)異常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BCR/ABL1,P190)
第七節 慢性中性粒細胞白血病
第八節 慢性嗜酸粒細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細胞綜閤徵
第九節 慢性嗜堿粒細胞白血病
第十節 慢性單核細胞白血病
第十一節 伴FGFRI異常的髓細胞係和淋巴細胞係腫瘤
第十二節 伴PDGFRB異常的髓細胞係腫瘤
第十三節 肥大細胞增生癥
第二十六章 組織細胞和樹突細胞腫瘤
第一節 樹突細胞腫瘤
一、CD4+/CD56+-血液皮膚腫瘤
二、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
三、朗格漢斯細胞肉瘤
四、樹突細胞肉瘤
第二節 組織細胞腫瘤
一、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
二、組織細胞肉瘤
三、全身性黃色肉芽腫病
四、黃瘤病
第二十七章 B細胞腫瘤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B細胞原淋巴細胞淋巴瘤
第三節 成熟B細胞腫瘤
一、B細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細胞淋巴瘤
二、B細胞幼淋巴細胞白血病
三、濾泡性淋巴瘤
四、毛細胞白血病
五、淋巴-漿細胞淋巴瘤和華氏巨球蛋白血癥
六、鬥篷細胞淋巴瘤
七、邊緣區淋巴瘤
八、原發性滲齣性淋巴瘤
第四節 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
一、ALK1+大B細胞淋巴瘤
二、原發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
三、高度B細胞淋巴瘤
四、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五、其他大B細胞淋巴瘤
六、伯基特淋巴瘤和伯基特樣淋巴瘤
第二十八章 霍奇金淋巴瘤
一、概論
二、臨床和病理學所見
三、霍奇金淋巴瘤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四、診斷和鑒彆診斷
第二十九章 漿細胞和相關腫瘤
第一節 漿細胞和相關B細胞腫瘤
一、重鏈病
二、輕鏈病
三、意義未明單剋隆丙種球蛋白病
四、漿細胞骨髓瘤
五、原漿細胞性淋巴瘤
六、漿細胞白血病
七、孤立性漿細胞瘤
第二節 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
一、重鏈澱粉樣變性
二、輕鏈澱粉樣變性
三、重鏈沉積病
四、輕鏈沉積病
第三節 臨床病理綜閤徵
一、POEMS綜閤徵
二、Schnitzler綜閤徵
第三十章 T細胞腫瘤
第一節 前體細胞T細胞腫瘤——T細胞原淋巴細胞淋巴瘤
第二節 成熟T細胞腫瘤
一、成年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
二、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
第三節 血管原免疫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
第四節 其他CD4+T細胞淋巴瘤
一、T細胞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二、CD4+T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
第五節 CD8+T細胞大顆粒淋巴細胞白血病
第六節 肝、脾T細胞淋巴瘤及相關疾病
一、皮膚γ-δT細胞淋巴瘤
二、肝脾T細胞淋巴瘤
三、淋巴樣丘疹病
四、蕈樣黴菌病和賽塞利綜閤徵
五、外周T細胞淋巴瘤
六、T細胞幼淋巴細胞白血病
七、CD20+T細胞淋巴瘤
第三十一章 自然殺傷細胞腫瘤
第一節 前體細胞腫瘤
一、原始細胞性NK細胞淋巴瘤
二、NK細胞急性白血病
第二節 成熟NK細胞腫瘤
一、NK細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二、侵襲性NK細胞白血病
三、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
四、其他NK細胞淋巴瘤
第三十二章 非血液淋巴係腫瘤——轉移性病變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外周血與非血液淋巴係腫瘤
第三節 骨髓與非血液淋巴係腫瘤
參考文獻
附錄 造血和淋巴組織腫瘤的WHO(2008,2009)分類
一、骨髓增殖性腫瘤(MPV)
二、伴嗜酸粒細胞增多和PDGFRA,PDGFRB或FGFR1重排的髓細胞係和淋巴細胞係腫瘤
三、骨髓增生異常性腫瘤/骨髓增殖性腫瘤(MDS/MPN)
四、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五、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及其相關前體細胞腫瘤
六、係列不明急性白血病
七、前體細胞淋巴細胞腫瘤
八、成熟B細胞腫瘤
九、成熟T細胞和NK細胞腫瘤
十、霍奇金淋巴瘤
十一、組織細胞和樹突細胞腫瘤
十二、移植後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

作者介紹


浦權、石軍、浦節、楊梅如

文摘


暫無

媒體推薦


暫無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實用血液病理學 概述 《實用血液病理學》是一本旨在為臨床病理醫生、血液科醫生、醫學生以及其他相關醫療專業人員提供全麵、深入的血液病理學知識的參考書。本書的核心在於“實用”,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以期幫助讀者在日常工作中更準確、高效地診斷和鑒彆各種血液係統疾病。血液係統疾病種類繁多,涉及血液生成、免疫、凝血等多個復雜環節,其病理診斷依賴於對細胞形態學、組織病理學、免疫錶型、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多方麵信息的綜閤分析。本書正是圍繞這些關鍵領域,係統性地闡述瞭血液疾病的病理學特徵、診斷要點、鑒彆診斷思路以及最新的研究進展。 內容詳述 第一部分:血液係統基本結構與功能 在深入探討疾病之前,本書首先係統迴顧瞭血液係統的基本構成和生理功能。這部分內容為後續疾病的學習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造血組織的發育與調控: 詳細介紹瞭胚胎期及齣生後造血乾細胞的起源、歸巢、增殖與分化機製。重點闡述瞭骨髓微環境在造血調控中的作用,包括細胞因子、生長因子以及基質細胞網絡的影響。同時,也觸及瞭造血調控失常與疾病發生的關係,例如先天性骨髓衰竭綜閤徵等。 正常血液細胞的形態學與生理功能: 對紅細胞係、粒細胞-單核細胞係、淋巴細胞係、巨核細胞係及其他相關細胞(如漿細胞、肥大細胞)的正常形態、發育過程、在外周血、骨髓及淋巴器官中的分布和各自承擔的生理功能進行瞭詳盡描述。這部分內容尤為注重形態學細節,為識彆異常細胞提供瞭關鍵參考。 淋巴係統與免疫功能: 詳細闡述瞭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結、脾髒、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結構與功能,以及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淋巴細胞的發育、活化與免疫應答過程。重點介紹瞭淋巴細胞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中的作用,以及細胞因子在免疫調節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紅細胞疾病的病理學診斷 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細胞,其生成、成熟、功能障礙均可導緻多種疾病。 貧血的病理學分類與診斷: 詳細介紹瞭各類貧血的病理學機製,包括紅細胞生成不足(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等)、紅細胞破壞過多(溶血性貧血,包括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地中海貧血、血紅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以及失血性貧血。每種貧血都配以典型的骨髓象、外周血塗片及相關生化指標的解讀,強調形態學改變與臨床錶現的聯係。 紅細胞形態學異常的鑒彆: 詳細列舉瞭各種導緻紅細胞形態異常的因素,如小細胞低色素、大細胞、異形紅細胞(如口形紅細胞、棘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淚滴狀紅細胞等),並分析瞭其可能對應的病因和病理過程。 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與卟啉病: 介紹瞭這些相對少見的但具有重要臨床意義的紅細胞代謝異常疾病的病理學特徵和診斷要點。 第三部分:粒細胞與單核細胞疾病的病理學診斷 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在免疫防禦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數量和功能的異常往往預示著感染、炎癥或腫瘤的發生。 感染性粒細胞增多與減低: 闡述瞭細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病原體感染時,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數量和形態的變化,以及其在免疫應答中的作用。 非感染性炎癥反應中的細胞學變化: 詳細描述瞭類風濕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炎癥性疾病在血液和骨髓中的細胞學錶現。 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 (MDS): 對MDS的病理學分類、細胞形態學特徵、細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改變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重點強調瞭MDS的異質性,以及其嚮急性髓係白血病 (AML) 進展的可能性。 急性髓係白血病 (AML) 的診斷與分型: 詳細介紹瞭AML的FAB和WHO分類係統,並重點闡述瞭AML的骨髓象、外周血塗片、免疫分型、細胞遺傳學和分子標誌物在診斷和預後判斷中的重要性。書中提供瞭大量AML各亞型的典型圖片,方便讀者識彆。 慢性髓係白血病 (CML) 及其他骨髓增殖性腫瘤 (MPN): 詳細介紹瞭CML的病理學特徵,特彆是費城染色體 (BCR-ABL1融閤基因) 的診斷意義。同時,也涵蓋瞭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闆增多癥、原發性骨髓縴維化等MPN的病理學特點。 第四部分:淋巴細胞與漿細胞疾病的病理學診斷 淋巴細胞係腫瘤是血液係統惡性腫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診斷和分型復雜,對病理學要求極高。 淋巴結增生性疾病的鑒彆診斷: 詳細介紹瞭反應性淋巴結增生、非腫瘤性淋巴細胞增多癥(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以及各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學鑒彆要點。 霍奇金淋巴瘤 (HL) 的病理學分型: 詳細描述瞭HL各亞型的特徵性細胞(如R-S細胞)和微環境。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的診斷與分型: 依據WHO分類標準,係統闡述瞭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NK細胞淋巴瘤的病理學特點,包括細胞形態、免疫錶型、遺傳學特徵及預後。本書為識彆常見NHL亞型,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外周T細胞淋巴瘤等,提供瞭大量的形態學和免疫組化實例。 漿細胞疾病: 詳細介紹瞭多發性骨髓瘤、孤立性漿細胞瘤、骨硬化性骨髓瘤等漿細胞疾病的病理學診斷。重點闡述瞭骨髓象、免疫固定電泳、血清/尿液蛋白電泳以及漿細胞免疫分型在診斷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血小闆與凝血止血相關疾病的病理學診斷 血小闆的異常增多、減少或功能障礙,以及凝血係統的紊亂,均可導緻嚴重的齣血或血栓事件。 血小闆減少癥的病因學與病理學診斷: 詳細分析瞭血小闆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MDS、病毒感染)、血小闆破壞增多(如免疫性血小闆減少癥 ITP、血栓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 TTP、溶血尿毒綜閤徵 HUS)以及血小闆被隔離(如脾亢)等原因導緻的血小闆減少。 血小闆增多癥: 介紹瞭原發性血小闆增多癥與其他繼發性血小闆增多癥的鑒彆診斷。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DIC): 詳細闡述瞭DIC的病理生理機製、實驗室診斷依據(如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縴維蛋白原、D-二聚體等)以及形態學錶現。 血栓性疾病: 探討瞭易栓癥的病因學,包括遺傳性及獲得性易栓癥,並結閤病理學改變分析其發病機製。 第六部分:血液病理學診斷的技術與方法 本書還係統介紹瞭血液病理學診斷常用的技術和方法,為讀者提供瞭操作層麵的指導。 骨髓穿刺與活檢技術: 詳細介紹瞭骨髓穿刺抽吸和骨髓活檢的操作流程、標本采集與處理方法,以及不同病變情況下的標本采集要點。 外周血與骨髓塗片染色與形態學分析: 詳細介紹瞭各種常用染色方法(如瑞氏染色、Giemsa染色、過氧化物酶染色、非特異性酯酶染色等)的操作步驟和技術要領,並重點指導如何進行精確的細胞形態學評估。 免疫組化技術在血液病理學中的應用: 詳細介紹瞭CD標記物在血液細胞鑒定、淋巴瘤分型、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應用,並列舉瞭常見CD標記物的錶達譜。 流式細胞術在血液病診斷中的應用: 重點介紹瞭流式細胞術在白血病、淋巴瘤、MDS等疾病的診斷、分型、監測和預後評估中的價值,以及其在免疫功能評估中的作用。 細胞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技術: 介紹瞭染色體核型分析、FISH、PCR、NGS等技術在血液病診斷中的重要性,特彆是對預後判斷和靶嚮治療選擇的指導作用。 第七部分:最新進展與未來展望 本書的最後一章節將目光投嚮血液病理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未來發展趨勢。 靶嚮治療與精準醫學: 討論瞭基於分子標誌物的靶嚮治療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APL)、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CML)、淋巴瘤等疾病治療中的成功應用,以及精準醫學理念在血液病診療中的推進。 人工智能在血液病理診斷中的應用: 探討瞭AI在細胞圖像識彆、數據分析等方麵的潛力,以及其對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的可能貢獻。 新興診斷技術: 簡要介紹瞭液體活檢、單細胞測序等新興技術在血液病領域的應用前景。 結語 《實用血液病理學》力求以清晰的邏輯、詳實的論述、豐富的圖例,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學習平颱。本書不僅是診斷工具,更是理解血液疾病發生發展機製、掌握現代診斷技術、提升臨床診療水平的寶貴參考。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專傢,都能從中受益。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探索血液係統的復雜性。我一直對腫瘤的形成和發展感到睏惑,而這本書在解釋血液係統腫瘤方麵,提供瞭非常清晰的思路。它詳細闡述瞭各種白血病的病理機製,從基因突變到細胞的失控性增殖,讓我對這種疾病有瞭更深入的認識。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淋巴瘤分類的細緻講解,各種亞型的區彆,以及它們在臨床上的不同錶現,都讓我對這個復雜的疾病有瞭更全麵的把握。此外,書中對骨髓增生異常綜閤徵(MDS)的描述,也讓我理解瞭造血乾細胞功能紊亂的嚴峻性。那些MDS患者的骨髓,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戰役,造血功能受到嚴重阻礙,最終可能發展成急性髓係白血病。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對疾病的深刻洞察。它讓我明白,每一次血液指標的異常,都可能隱藏著一個復雜的故事,需要我們去細心解讀。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且嚴謹,同時又不失人文關懷,讓我感受到瞭作者對醫學事業的深刻理解和對生命的尊重。我對血液病的治療方法一直很感興趣,而書中對各種治療手段的介紹,讓我看到瞭醫學進步的力量。例如,對於某些類型的貧血,書中詳細介紹瞭輸血治療的適應癥和注意事項,讓我理解瞭這種看似簡單的療法背後蘊含的復雜考量。而對於更復雜的疾病,如白血病,書中對化療、放療、靶嚮治療和造血乾細胞移植的介紹,讓我看到瞭現代醫學在與疾病抗爭中的不懈努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藥物副作用的討論所打動,這體現瞭作者的嚴謹和對患者的關懷,任何治療手段都需要在權衡利弊後纔能進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醫學的希望,也讓我對那些為人類健康而奮鬥的醫生和科學傢們充滿瞭敬意。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真實的病理實驗室。我一直對凝血和抗凝機製很感興趣,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講解,簡直是點睛之筆。它詳細解釋瞭凝血瀑布反應的每一個環節,從血小闆的聚集到縴維蛋白的形成,讓我看到瞭血液是如何在危急時刻迅速形成一道堅固的屏障。同時,書中對齣血性疾病的闡述,也讓我認識到凝血功能障礙的危害。那些血友病患者,因為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哪怕是微小的創傷,都可能導緻嚴重的齣血,這種生命脆弱感,書中描繪得淋灕盡緻。我更是對書中關於血栓形成的討論印象深刻,它揭示瞭血液在某些情況下,會“叛變”成“殺手”,在血管內形成血栓,阻礙血液流動,導緻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生命之河”的雙麵性,既能維持生命,也能在失控時威脅生命。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充滿瞭驚喜與啓發。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有些人在接觸到某些物質後,會産生過敏反應,而有些人卻安然無恙。這本書在解釋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方麵,給予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它詳細闡述瞭IgE在過敏反應中的關鍵作用,以及過敏原如何誘導身體産生過度的免疫應答。我仿佛看到瞭那些IgE抗體,像“幽靈”一樣附著在肥大細胞上,一旦遇到過敏原,就會觸發組胺等炎癥介質的釋放,引起一係列過敏癥狀。此外,書中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解釋,也讓我對身體“誤傷”自己感到震撼。那些自身抗體,如同“叛徒”,攻擊身體自身的細胞和組織,導緻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這本書讓我更加敬畏身體的精妙,也更加理解瞭免疫係統失調帶來的痛苦。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吸引瞭我,仿佛把我帶入瞭一個微觀而又充滿奧秘的世界。我一直對人體運作的精細之處感到好奇,而血液,作為生命之河,更是蘊含著無數的秘密。這本書以其深入淺齣的筆觸,為我揭開瞭血液病理學的神秘麵紗。我尤其被書中對紅細胞形態異常的詳細描述所打動,那些微小的變化,在作者的筆下,卻能訴說齣生命的抗爭與脆弱。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貧血中掙紮的紅細胞,它們數量的減少,形狀的扭麯,都像是無聲的呐喊,傳遞著身體的求救信號。而對於白細胞的講解,更是讓我驚嘆於免疫係統的強大與復雜。那些白細胞,如同身體裏的精銳部隊,時刻警惕著外來的侵略者,它們在炎癥、感染中的錶現,書中都一一進行瞭生動的描繪。我仿佛看到瞭它們勇敢地對抗病原體,保護著身體的健康。書中對血小闆功能的闡述,也讓我對生命的奇跡有瞭更深的理解。那微小的血小闆,在損傷發生時,能迅速聚集,止血,多麼神奇的機製!這本書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讓我感受到瞭生命本身的頑強與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