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proe5.0全套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

现货 proe5.0全套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日铭 著
图书标签:
  • ProE
  • ProENGINEER
  • Wildfire5
  • 0
  • 机械设计
  • CAD
  • 教程
  • 入门
  • 精通
  • 现货
  • 软件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05767
商品编码:164450612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DVD

59.00

丛 书 名:(CAD/CAM/CAE工程应用丛书·Pro/E系列)

  • 作 者: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出版时间:2010-6-1
  • 版 次:2页 数:468字 数:739000
  • 印刷时间:2010-6-1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
  • 印 次:1I S B N:9787111305767包 装:平装
  • 编辑推荐 本书特色: 
    合理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流程 
    专业知识与软件操作紧密结合 
    汇集教学培训和企业一线的成功案例 
    全面、系统地讲解Pro/E设计的思路、操作方法和技巧 
    本书核心内容包括: 
    Pro/ENGINEER基础概述与草绘 
    基准特征、基础特征 
    编辑特征,工程特征、构造特征、高级及扭曲特征,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 
    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综合设计范例本书特色: 
    合理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流程 
    专业知识与软件操作紧密结合 
    汇集教学培训和企业一线的成功案例 
    全面、系统地讲解Pro/E设计的思路、操作方法和技巧 
    本书核心内容包括: 
    Pro/ENGINEER基础概述与草绘 
    基准特征、基础特征 
    编辑特征,工程特征、构造特征、高级及扭曲特征,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 
    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综合设计范例 内容推荐 Pro/ENGINEER是一款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的全方位产品设计软件。它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航空、电子、模具、玩具、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等行业。本书以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为应用蓝本,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其基础知识与应用,并力求通过范例来提高读者的综合设计能力。 
    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Pro/ENGINEER基础概述,草绘,基准特征,基础特征,编辑特征,工程特征,构造特征,高级及扭曲特征,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综合设计范例。本书侧重入门基础与实战提升,结合典型操作实例进行介绍,是一本很好的从入门到精通类的Pro/ENGINEER图书。 
    本书适合应用Pro/ENGINEER进行相关设计的读者使用,也可作为Pro/ENGINEER培训班、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Pro/ENGINEER是一款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的全方位产品设计软件。它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航空、电子、模具、玩具、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等行业。本书以Pro/ENGINEER Wildfire 5.0为应用蓝本,全面而系统地介绍其基础知识与应用,并力求通过范例来提高读者的综合设计能力。 
    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Pro/ENGINEER基础概述,草绘,基准特征,基础特征,编辑特征,工程特征,构造特征,高级及扭曲特征,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综合设计范例。本书侧重入门基础与实战提升,结合典型操作实例进行介绍,是一本很好的从入门到精通类的Pro/ENGINEER图书。 
    本书适合应用Pro/ENGINEER进行相关设计的读者使用,也可作为Pro/ENGINEER培训班、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Pro/ENGINEER基础概述 
    1.1 Pro/ENGINEER应用概述 
    1.1.1 基本设计概念 
    1.1.2 模型的基本结构属性 
    1.1.3 父子关系 
    1.2 Pro/ENGINEER启动与退出 
    1.3 Pro/ENGINEER用户界面 
    1.3.1 界面主要组成 
    1.3.2 使用系统颜色 
    1.3.3 定制屏幕 
    1.4 文件基本操作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开文件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Pro/ENGINEER基础概述 
    1.1 Pro/ENGINEER应用概述 
    1.1.1 基本设计概念 
    1.1.2 模型的基本结构属性 
    1.1.3 父子关系 
    1.2 Pro/ENGINEER启动与退出 
    1.3 Pro/ENGINEER用户界面 
    1.3.1 界面主要组成 
    1.3.2 使用系统颜色 
    1.3.3 定制屏幕 
    1.4 文件基本操作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开文件 
    1.4.3 保存文件 
    1.4.4 备份文件 
    1.4.5 拭除文件 
    1.4.6 设置工作目录 
    1.4.7 使用系统窗口 
    1.4.8 删除文件 
    1.4.9 关闭文件与退出系统 
    1.5 模型显示的基本操作 
    1.5.1 使用已保存的命名视角 
    1.5.2 重定向 
    1.5.3 使用鼠标调整视角 
    1.5.4 模型显示和基准显示 
    1.6 使用模型树 
    1.7 使用层树 
    1.8 配置选项应用基础 
    1.9 本章小结 
    1.10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草绘 
    2.1 草绘模式简介 
    2.2 草绘环境及相关设置 
    2.2.1 设置草绘器首  选项 
    2.2.2 设置拾取过滤 
    2.2.3 使用“草绘器”工具栏进行显示切换 
    2.3 绘制草绘器图元 
    2.3.1 绘制线 
    2.3.2 绘制矩形 
    2.3.3 绘制圆 
    2.3.4 绘制圆弧与圆锥曲线 
    2.3.5 绘制椭圆 
    2.3.6 绘制点与坐标系 
    2.3.7 绘制样条曲线 
    2.3.8 绘制圆角与椭圆角 
    2.3.9 绘制二维倒角 
    2.3.10 创建文本 
    2.4 编辑图形对象 
    2.4.1 修剪图元 
    2.4.2 删除图元 
    2.4.3 镜像图元 
    2.4.4 缩放与旋转图元 
    2.4.5 剪切、复制和粘贴图元 
    2.4.6 切换构造 
    2.4.7 修改文本 
    2.5 标注 
    2.5.1 标注基础 
    2.5.2 创建线性尺寸 
    2.5.3 创建直径尺寸 
    2.5.4 创建半径尺寸 
    2.5.5 创建角度尺寸 
    2.5.6 创建弧长尺寸 
    2.5.7 创建椭圆或椭圆弧的半轴尺寸 
    2.5.8 标注样条 
    2.5.9 标注圆锥 
    …… 
    第3章 基准特征 
    第4章 基础特征 
    第5章 编辑特征 
    第6章 工程特征 
    第7章 构造特征 
    第8章 高级及扭曲特征 
    第9章 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 
    第10章 装配设计 
    第11章 工程图设计 
    第12章 综合设计范例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Pro/ENGINEER基础概述 
    1.1 Pro/ENGINEER应用概述 
    1.1.1 基本设计概念 
    1.1.2 模型的基本结构属性 
    1.1.3 父子关系 
    1.2 Pro/ENGINEER启动与退出 
    1.3 Pro/ENGINEER用户界面 
    1.3.1 界面主要组成 
    1.3.2 使用系统颜色 
    1.3.3 定制屏幕 
    1.4 文件基本操作 
    1.4.1 新建文件 
    1.4.2 打开文件 
    1.4.3 保存文件 
    1.4.4 备份文件 
    1.4.5 拭除文件 
    1.4.6 设置工作目录 
    1.4.7 使用系统窗口 
    1.4.8 删除文件 
    1.4.9 关闭文件与退出系统 
    1.5 模型显示的基本操作 
    1.5.1 使用已保存的命名视角 
    1.5.2 重定向 
    1.5.3 使用鼠标调整视角 
    1.5.4 模型显示和基准显示 
    1.6 使用模型树 
    1.7 使用层树 
    1.8 配置选项应用基础 
    1.9 本章小结 
    1.10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草绘 
    2.1 草绘模式简介 
    2.2 草绘环境及相关设置 
    2.2.1 设置草绘器首   选项 
    2.2.2 设置拾取过滤 
    2.2.3 使用“草绘器”工具栏进行显示切换 
    2.3 绘制草绘器图元 
    2.3.1 绘制线 
    2.3.2 绘制矩形 
    2.3.3 绘制圆 
    2.3.4 绘制圆弧与圆锥曲线 
    2.3.5 绘制椭圆 
    2.3.6 绘制点与坐标系 
    2.3.7 绘制样条曲线 
    2.3.8 绘制圆角与椭圆角 
    2.3.9 绘制二维倒角 
    2.3.10 创建文本 
    2.4 编辑图形对象 
    2.4.1 修剪图元 
    2.4.2 删除图元 
    2.4.3 镜像图元 
    2.4.4 缩放与旋转图元 
    2.4.5 剪切、复制和粘贴图元 
    2.4.6 切换构造 
    2.4.7 修改文本 
    2.5 标注 
    2.5.1 标注基础 
    2.5.2 创建线性尺寸 
    2.5.3 创建直径尺寸 
    2.5.4 创建半径尺寸 
    2.5.5 创建角度尺寸 
    2.5.6 创建弧长尺寸 
    2.5.7 创建椭圆或椭圆弧的半轴尺寸 
    2.5.8 标注样条 
    2.5.9 标注圆锥 
    …… 
    第3章 基准特征 
    第4章 基础特征 
    第5章 编辑特征 
    第6章 工程特征 
    第7章 构造特征 
    第8章 高级及扭曲特征 
    第9章 用户定义特征、组与修改零件 
    第10章 装配设计 
    第11章 工程图设计 
    第12章 综合设计范例

 


三维建模与数字制造的革命:洞悉工程设计的未来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工程设计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概念的萌芽到产品的落地,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高效、精准的数字工具。而在这场数字化的革命中,参数化三维实体建模软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工程师手中实现创意的利器,更是连接设计、仿真、制造的数字脉络。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款特定软件的入门指南,而是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三维建模与数字制造的宏大图景,深入探讨其核心理念、发展脉络、关键技术及其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我们将从工程设计的本质出发,追溯其从二维草图到三维模型的演变历程,理解参数化设计理念的出现如何颠覆传统的工作模式,并揭示其带来的效率提升与创新可能。 第一部分:工程设计的演进与三维建模的崛起 工程设计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求更高效、更准确表达技术意图的历史。早期,设计主要依赖于手绘的二维图纸,信息的传递、修改和共享都存在诸多局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CAD(Computer-Aided Design)应运而生,将设计过程带入了数字时代。 二维CAD的贡献与局限: 我们将回顾二维CAD在绘图、标注、尺寸控制等方面带来的飞跃,但同时也会深入分析其在实体表示、装配关系、运动仿真等方面的固有不足。例如,二维模型难以直观地表达复杂的空间关系,修改时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无法直接用于后续的制造环节。 三维建模的颠覆性力量: 接着,我们将聚焦三维建模的出现。它如何突破了二维的限制,为产品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直观性和真实感?我们将探讨三维模型在可视化、可编辑性、信息集成等方面的核心优势。一个三维模型,不仅仅是几何形状的堆砌,更是承载了丰富的设计意图、材料属性、工艺要求等信息的载体。 参数化设计:智慧的驱动力: 参数化设计是三维建模技术的核心精髓之一。本书将详细阐述参数化设计的理念:每一个几何特征都由一组参数(尺寸、约束、关系等)来定义,用户可以通过修改这些参数来改变模型,而软件会自动更新相关的几何形状。我们将深入剖析参数化设计如何实现设计的“智慧化”和“自动化”,从而大大缩短设计周期,降低修改成本,并为产品的快速迭代提供可能。例如,一个简单的圆角尺寸修改,在参数化模型中可以瞬间完成,无需重新绘制。 第二部分:三维建模技术的关键原理与核心能力 要真正掌握三维建模的精髓,需要理解其底层技术和核心能力。本书将不拘泥于某一软件的界面操作,而是从原理层面剖析这些能力如何实现。 实体建模方法论: 我们将介绍几种主流的实体建模技术,包括: 基元建模(Primitive Modeling): 以球体、立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形状为基础进行建模。 拉伸(Extrusion): 将二维草图沿特定方向延伸形成三维实体。 旋转(Revolution): 将二维轮廓绕轴旋转生成三维实体。 扫描(Sweep): 沿一条路径扫描一个二维轮廓,生成三维实体。 放样(Loft): 根据一系列截面曲线生成光滑过渡的三维实体。 混合(Blend): 将两个或多个轮廓连接起来生成实体。 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方法的适用场景、操作逻辑以及它们如何构建出复杂的曲面和实体。 曲面建模的艺术与科学: 对于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行业,复杂的光顺曲面至关重要。本书将探讨曲面建模的原理,包括 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曲面、自由曲面(Freeform Surfaces)等。我们将分析如何控制曲面的连续性(G0、G1、G2连续性)、曲率,以及如何创建具有高品质表面光洁度的模型。 约束与驱动: 参数化设计的核心在于约束。我们将详细解释几何约束(同心、平行、垂直、相等、对称等)和尺寸约束如何在模型中建立精确的关系。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驱动(Driving)机制,通过改变参数来驱动模型的演变,实现设计意图的精确传达。 装配设计与集成: 现代产品往往是多个零部件的集合。本书将深入探讨装配设计的概念,如何将各个独立的零件模型进行组合,定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我们将分析装配约束(配合、固定、轴对齐等)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装配干涉检查、运动仿真,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工程图生成与信息传递: 三维模型是信息集成的中心,但最终的产品制造仍需二维工程图。本书将阐述如何从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标准化的工程图,包括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等)、尺寸标注、公差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形位公差等。我们将强调工程图作为设计意图最终传递给制造环节的关键载体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数字制造的链条与三维模型的价值链 三维建模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产品的制造。本书将延伸至数字制造的范畴,揭示三维模型如何贯穿于整个价值链。 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我们将介绍CAM技术如何利用三维模型生成机床加工路径。从简单的二维轮廓加工到复杂的三维曲面加工,CAM软件能够自动规划刀具轨迹、切削参数,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我们将探讨数控(CNC)加工、3D打印(增材制造)等技术与三维模型的紧密联系。 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仿真分析是现代工程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环。本书将介绍CAE技术如何利用三维模型进行各种仿真分析,如结构强度分析(有限元分析)、热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运动仿真等。通过仿真,工程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优化结构,预测产品性能,避免昂贵的物理样机测试。 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随着产品复杂度的增加,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变得至关重要。本书将简要介绍PLM系统如何围绕三维模型构建产品数据,实现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跨行业应用案例解析: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三维建模与数字制造的强大力量,我们将穿插介绍其在不同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 汽车工业: 从整车设计、零部件开发到生产制造,三维建模如何实现高效协同。 航空航天: 复杂曲面、精密部件的设计与仿真。 消费电子: 产品外观设计、结构优化与快速原型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如何通过三维建模实现复杂模具的精准设计与加工。 工业机械设计: 部件的标准化、装配的集成化以及运动仿真。 建筑与工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如何基于三维模型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工程设计:趋势与挑战 工程设计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本书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设计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技术如何辅助设计,实现自动优化、智能推荐,甚至生成新的设计方案。 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 如何通过与物理实体实时同步的三维模型,实现对产品运行状态的监控、预测性维护,以及对产品性能的持续优化。 云端协作与设计: 云计算如何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协同与数据共享。 增材制造(3D打印)的潜力: 3D打印技术如何进一步赋能个性化定制、复杂结构设计,以及新材料的应用。 本书将以系统性的视角,为您揭示三维建模与数字制造的内在逻辑与广阔前景。它不仅是技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工程设计思维方式的启迪,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现代工程设计全局的深刻理解,为投身于数字化制造的浪潮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对这些核心理念的掌握,读者将能更有效地应对未来的设计挑战,把握技术革新的脉搏,成为驱动工程设计进步的重要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内容组织得非常紧凑,而且相当接地气。它不仅仅是软件功能的堆砌,而是把很多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都融入到了讲解中。我比较关注的是它关于产品数据管理(PDM)和设计流程优化的部分。虽然Pro/E Wildfire 5.0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PDM系统,但书中提及了如何在日常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文件命名、版本控制等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错误,这对我日常的项目管理有很大的启发。另外,它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与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协同工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导出适合CNC加工的刀路文件,如何进行装配体的简化以便于加工,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设计直接转化为生产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会你使用软件,更在于教会你如何更高效、更专业地运用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精通”之道。

评分

作为一个在机械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对Pro/E Wildfire 5.0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这次入手这本《现货 proe5.0全套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主要想看看它在一些高级功能上的讲解是否到位。我重点翻阅了关于钣金设计和模具设计的章节。在钣金设计方面,它对各种折弯、开槽、冲压等操作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给出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正确设置折弯系数,如何处理复杂的钣金件展开问题。这对于我从事的精密钣金件设计工作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更令我赞赏的是,书中对模具设计的讲解也相当深入。它不仅介绍了分型面的创建、拔模斜度的设置,还涉及到冷却系统、浇口等关键模具结构的设计,这对于我将来涉足模具开发领域,无疑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本书在高级功能的挖掘和实操性上,确实做得不错,对于有一定基础,想进一步提升Pro/E技能的工程师来说,应该能带来不少启发。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三维设计的学生,学校里主要使用Pro/E进行课程设计,所以一直想找一本全面且易懂的教材。《现货 proe5.0全套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太多生涩的技术术语,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基础概念的解释,比如参数化建模的原理,特征树的构建逻辑,这些都解释得非常清楚,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死记硬背操作步骤。而且,书中的练习题也非常有针对性,涵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设计任务,让我能够边学边练,巩固所学知识。我尤其受益于书中关于软件界面和常用工具条的介绍,那些详细的图标解析和功能说明,让我能够快速熟悉软件的操作环境,减少了摸索的时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合理,循序渐进,让我感觉学习过程很有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入手了,一开始抱着学习Pro/E Wildfire 5.0的心态,想着能从零基础开始,一步步掌握这个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打开目录,内容确实很丰富,从最基础的界面介绍,到各个模块的功能讲解,再到一些进阶的技巧,感觉覆盖面很广。我最开始看的是关于草图绘制的部分,那里面详细讲解了各种约束和几何图形的创建,感觉讲解得很细致,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配有清晰的截图,让我这个新手也能很快上手。特别是关于参数化设计和工程制图的章节,我觉得这是Pro/E的核心所在,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参数的变化来驱动模型的修改,这对于后续的设计修改和优化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曲面建模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究,但从章节的安排和讲解的深度来看,应该能帮助我建立起对曲面造型的初步认识。总体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系统学习Pro/E Wildfire 5.0的朋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内容翔实,讲解清晰,可以作为学习的有力助手。

评分

这本《现货 proe5.0全套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5.0从入门到精通》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实际应用案例上的讲解。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把很多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零件设计和装配设计的案例部分印象深刻。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汽车零部件的复杂曲面建模案例,它一步步地演示了如何利用Pro/E强大的曲面工具来创建光滑、复杂的曲面,这个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曲面的延伸、修剪、合并等等,这些操作在实际产品设计中至关重要。还有装配设计的部分,它不仅讲解了基本的零部件的添加和约束,还深入到了如何进行干涉检查、爆炸图的生成,甚至还提及了一些大型装配体的管理方法,这些都是我在其他一些入门教程中很少见到的。这些案例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软件的功能,更是在学如何运用软件解决实际的设计难题,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真的很好。

评分

纯盗版,骗子,路摊货。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适合初学者,

评分

现在还行吧,还没看玩.就是光盘看不了!

评分

值得拥有,是四级的最好帮手。

评分

很好 可以用 便宜又实惠 推荐购买 关键是送货速度快

评分

看着还行,感觉不像是正版的

评分

书很好,不是一本只教你按照它个的步骤来绘图的书,而是让你熟悉软件中各个命令的具体含意,是学习ProEWildFire5.0的不错选择

评分

不错,我从一点不会到慢慢试着画零件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