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单方验方大全(第三版) 9787530452547

实用单方验方大全(第三版) 978753045254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爱廷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验方
  • 单方
  • 传统医学
  • 养生
  • 健康
  • 家庭医学
  • 疾病防治
  • 实用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杏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52547
商品编码:164986095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实用单方验方大全(第三版)

定价:48.00元

作者:郭爱廷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30452547

字数:822000

页码:810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840kg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五官科和肿瘤科7个篇章。每病均按疾病概要、方剂、制用法、适应证、家庭调护格式编写。书中囊括5500余首单方验方,300多种常见病证,基本可满足不同家庭、不同读者的需要。

内容提要


本书自1996年出版以来,已重印数次。该书由500多位医界专业人士精选单方验方5500余首,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五官科、肿瘤科病证300余种。每种疾病均按概要、方剂组成、制用法、适应证、家庭调护格式撰写,适合读者查阅。
随着国人对中医中药保健作用认识的日益深入,对《实用单方验方大全》进行修订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次修订,我们对一些中医名词、术语、计量单位按照现行标准进行了规范。同时,为了方便老龄读者的阅读,我们对版式也进行了调整,版面更加疏朗,既方便使用也极具家庭收藏价值。

目录


第一篇 内科第二篇 外科第三篇 妇产科第四篇 儿科第五篇 皮肤科第六篇 五官科第七篇 肿瘤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医林集粹:古代医家精选验方》 内容简介 《医林集粹:古代医家精选验方》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医家智慧与临床经验的医方宝典。本书精选历代名医大家千古传颂的验方,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多个科室的常见病、疑难杂症,从辨证论治到方剂组成,从药材炮制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旨在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临床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中医经典验方的平台,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 卷首语 盖闻岐黄之道,源远流长,历代医圣,薪火相传。古之医者,穷究物性,洞悉病机,以济世救民为己任。其临床实践,常能随症变通,拟方用药,辄获奇效,流传至今,成为后世宝贵的财富。然古籍浩繁,善本难觅,分散各处,殊为可惜。今我辈承先人之志,汇集历代名家之验方,集腋成裘,编纂成册,名为《医林集粹》,以期发前人之光,启后人之智。本书所录,皆为医林中久经考验、疗效卓著之方,或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民间秘传,或为伤寒大家之辨证施治,或为温病大家之清热解毒,亦有妇科调经养血之方,儿科健脾益智之方,五官科明目聪耳之方,凡内外科杂病,无不概括。每方之录,必详其症候,辨其病因,明其治法,列其药物,注明剂量,阐其用法,并酌情附以古人临证心得,或后人医案佐证,使其条理清晰,易于理解,便于学习。 本书编纂,力求遵循古训,不妄增减,不乱施方。凡药之性味,皆以本草为据;凡证之辨,皆以辨证为纲。虽曰集粹,实乃精挑细选,去芜存菁,务求真切实用,为医者披沙沥金,为病者寻医问药提供可靠的指引。 第一卷 杂病证治 一、咳嗽 咳嗽一证,多发于外感风邪,亦可由内伤脏腑所致。病机繁杂,治法不一。 风寒咳嗽:症见咳嗽声重,痰稀白,鼻塞流清涕,喉痒,苔薄白,脉浮紧。治宜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适用于风寒束肺,表实证。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紫菀、款冬花、生姜。适用于痰饮内停,咳嗽气喘。 风热咳嗽:症见咳嗽频作,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鼻流黄涕,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化痰。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薄荷、连翘、桔梗、甘草。适用于风热犯肺,咳嗽初起。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豆豉、淡豆豉、甘草、桔梗、竹叶。适用于风热感冒,热势较盛。 痰湿咳嗽:症见咳嗽日久,痰多色白或灰白,泡沫,粘腻,胸闷,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健脾化痰之剂,用于痰湿阻肺。 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适用于痰湿内扰,心烦不寐。 肝火犯肺咳嗽:症见咳嗽气逆,咳声有力,痰中带血,胸胁胀痛,易怒,面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清肺,降逆止咳。 黛蛤散:青黛、蛤壳、甘草、海浮石。清肝泻肺,化痰降逆。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甘草。适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口苦。 阴虚咳嗽: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痰中带血丝,咽干口燥,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甘草、冰糖。滋阴润肺,清虚热。 养阴清肺汤:生地、玄参、麦冬、贝母、薄荷、丹参、甘草。滋阴润肺,清热解毒。 二、头痛 头痛之症,形形色色,或胀,或痛,或掣痛,或昏蒙,其因各异。 风寒头痛:症见头痛拘急,痛势连项,遇风益甚,鼻塞流涕,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川芎茶调散: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荆芥、薄荷、甘草。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 风热头痛:症见头痛而胀,或跳痛,痛势较剧,面赤,口渴,发热,鼻塞流黄涕,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散热,通络止痛。 菊花羌活汤:菊花、羌活、川芎、白芷、荆芥、甘草。适用于风热袭络之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症见头痛且胀,巅顶或两侧,遇烦劳则甚,头晕目眩,面红,口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镇肝熄风。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茯神。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血虚头痛:症见头痛隐隐,遇劳则甚,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四物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头痛。 痰浊头痛:症见头痛如裹,昏蒙,胸脘痞闷,恶心呕吐,食少,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降逆,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甘草。适用于痰湿内阻,头痛眩晕。 第二卷 妇科证治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为女子之大事,调则康,乱则病。调经之法,重在辨证。 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量多或淋漓,色红或紫,心烦口干,面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属血热证。治宜凉血调经。 清经散: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丹皮、栀子、白术、茯苓。清热凉血,调经止血。 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延期,量少,色淡,小腹空痛,腰膝酸软,头晕,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属血虚或肾虚证。治宜补血益肾,调经。 温经汤:吴茱萸、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桂枝、牡丹皮、延胡索、阿胶。温经散寒,调经止痛。 四物汤加减:补益气血,调经。 月经量少:症见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腰酸腹痛,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属虚证。治宜补益冲任,调经。 八珍益母草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母草。益气养血,调经。 痛经: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疼痛,疼痛剧烈,影响生活,常伴有腰酸,恶心,吐泻,舌质紫暗或瘀点,脉沉迟或弦紧。属瘀血阻滞或寒凝胞宫。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少腹逐瘀汤: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赤芍、官桂、小茴香、干姜、元胡、甘草。活血逐瘀,散寒止痛。 第三卷 儿科证治 一、小儿感冒 小儿脏腑娇嫩,易感外邪。感冒之症,辨证尤为重要。 风寒感冒:症见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喷嚏,恶寒,发热不甚,苔薄白,脉浮。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参苏饮加减:人参、苏叶、前胡、枳壳、半夏、甘草、茯苓。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症见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咽红,发热较重,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治宜辛凉解表,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荆防散加减:银花、连翘、薄荷、荆芥、防风、桔梗、甘草。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 食积感冒:症见感冒症状,同时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呕吐酸腐,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解表散邪。 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麦芽、陈皮、茯苓、连翘。消食和胃,疏风解表。 第四卷 五官科证治 一、目疾 眼为灵魂之窗,目疾繁多,辨证施治,方能奏效。 迎风流泪:症见遇风则流泪,眼睑红赤,畏光,甚则视物不清。多由肝肾不足或风邪侵袭。治宜滋补肝肾,疏风止泪。 石斛夜光丸加减:石斛、山药、茯苓、熟地、枸杞子、菊花、白蒺藜、防风。滋阴清热,明目止泪。 眼干涩:症见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畏光,尤以久视之后为甚。属肝血虚或阴虚火旺。治宜滋补肝血,养阴润目。 明目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菊花、车前子、当归、白芍。滋补肝肾,明目。 第五卷 外科证治 一、疮疡肿毒 疮疡初起,红肿热痛,中医称为“热毒”。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初期红肿:症见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未溃破。治宜清热解毒,内服外敷。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天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芙蓉叶、地丁草外敷。 已溃破流脓:症见疮疡已溃,脓水淋漓,疮口久不愈合。治宜托毒生肌,保持清洁。 生肌散:象皮、乳香、没药、血竭、冰片。 附录 常用中药材鉴别与炮制 方剂配伍原则与临证加减 历代名医医德医风简述 结语 《医林集粹:古代医家精选验方》乃是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医学精华的宝藏。本书的编纂,旨在让更多人能够领略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老智慧的魅力。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读者学习和实践中医的良师益友,共同为传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贡献力量。学医之道,贵在实践。愿读者诸君,于本书所载,勤加研习,细心体会,融会贯通,方能于岐黄之道,有所精进。 (全书终)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位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我一直认为中医不仅是治病,更是养生。因此,我特别期待《实用单方验方大全》中能包含一些能够用于日常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验方。比如,能够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益气补血的方子,这对于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的改善将大有裨益。 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针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的特殊验方,或者在使用某些验方时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毕竟,不同人群的体质和生理特点存在差异,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指导。如果能看到一些针对这些特殊情况的详细说明,我会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倍增。

评分

对于《实用单方验方大全》这样的书籍,我最看重的莫过于其“实用性”。我希望它能够真正解决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健康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就意味着,书中提供的验方需要易于操作,药材容易获取,并且操作步骤清晰明了。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够让我自己动手,或者在家人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治疗方法。 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关于“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说明。任何一种药物或方剂,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如果书中能够详细列出各种验方的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那将是对读者极大的负责。我希望这本大全能够成为我在使用验方时的一本“安全手册”。

评分

作为一名热衷于中医养生、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指导我 praktijk 的可靠书籍。《实用单方验方大全(第三版)》这个书名本身就吸引了我,它承诺的是“实用”和“大全”,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希望它能成为我家中书架上的常客。 我最看重的是书中是否能提供清晰、易懂的病症描述和对应的治疗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小病小痛,比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或者一些季节性的不适。这时候,如果能有一本既有理论基础,又能指导我们动手实践的书,将是多么方便。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各种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炮制方法以及药理作用有详尽的介绍,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用得安心。如果书中还能附带一些图谱,方便辨认药材,那就更完美了。 | 关于书中提到的“验方”,我非常感兴趣。顾名思义,验方应该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疗效显著的方剂。我希望这些验方不仅仅是民间流传的经验,而是有一定医学理论支持,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供明确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最好还能根据不同的病情阶段或个体差异,提供一些调整方案的建议。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医学智慧在于其灵活性和针对性,而不仅仅是死板的套用。 此外,对于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可以辅助调理的单方验方,那将对很多家庭带来福音。毕竟,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调理,药物治疗之外,一些温和有效的食疗或草药方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希望书中能体现出对这些常见病症的关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评分

对于一本“大全”性质的书籍,我期望它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目录和索引系统。当我遇到某种特定的症状或疾病时,能够快速地查找到相关的验方,这是提高查阅效率的关键。我希望书中不仅有按病症分类的目录,最好还能有按药材分类的索引,这样我就可以知道某种药材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疾病,或者用于哪些验方中。 另外,我一直认为,好的医学书籍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沉淀和临床验证。我希望书中介绍的验方,能够有一些关于其来源、发展和验证过程的简要介绍。如果书中能够引用一些经典的医书文献,或者提供一些真实的医案作为佐证,那将大大增加其可信度和说服力。这不仅能让我学到知识,更能让我感受到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医理论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更关心的是书中验方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仅仅罗列方子是不够的,我希望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个方子有效,它作用于身体的哪个方面,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书中如果能对每个验方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其组方原则和配伍意义,那将极大提升其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我期待书中能够涵盖内、外、妇、儿各科的常见病症,并提供多角度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同一个病症,书中是否能提供不同治法(如清热、化湿、补益等)的验方,以便读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根据症状和体征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剂,而不是盲目套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