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共2册 总价格:56元
9787101054491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万历十五年+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共2册) | 开本: | 其他 |
| 作者: | (美)黄仁宇 | 页数: | |
| 定价: | 56 | 出版时间: | 2007-01-01 |
| ISBN号: | 9787101054491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万历十五年(增订本) 黄仁宇这种把视野放宽到历史的全过程——宏观地由前后(时)、中西(空)的往复观照,去考察审视中国历史的治史路向,对内地的历史书写有着深远影响。 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孔飞力 致敬孔飞力先生 《叫魂》获1990年“列文森中国研究***作奖”
精 彩 页: 内容提要:......
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那种封建体制下,个人如何被巨大的制度洪流所裹挟,无力抗争的宿命感。每一个人物,无论是皇帝、大臣,还是普通士大夫,似乎都在被无形的网笼罩着,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叫魂》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网”——那就是集体心理的盲从和权力运作的逻辑。当恐惧弥漫,当“敌人”变得模糊,人们就容易把一切不幸归咎于某个“替罪羊”,而这种替罪羊的出现,往往又会满足一部分人的某种“正义感”或“权力欲”。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审判过程的描写,那种错综复杂的证据链,那种为了“结案”而制造的“真相”,都让我对司法公正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这两本书,虽然一个是宏观的历史分析,一个是具体的社会事件研究,但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在任何一个时代,理解人性的复杂、权力的运作以及制度的局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不是简单地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试图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发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评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惊心动魄,让我彻底颠覆了对中国古代社会“愚昧落后”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这种“妖术恐慌”只会在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发生,却没想到在中国乾隆年间,一场如此规模浩大的集体性恐慌竟然真实上演。作者孔飞力先生的叙事非常有技巧,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像一位侦探一样,层层剥开真相。从一开始的零星谣言,到后来蔓延全国的恐慌,再到官府的介入和审判,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描绘了不同阶层的人是如何被卷入这场风暴的:那些底层民众出于对未知和灾祸的恐惧,容易相信各种离奇的说法;而那些官员,则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以及维护自身权力的需要,有时反而助长了恐慌的蔓延。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权力运作的逻辑,也看到了群体心理的可怕之处。它让我反思,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谣言是如何像病毒一样传播,并最终引发如此巨大的社会震荡。这种集体性的非理性,真是令人不寒而栗,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警觉。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中国。我一直以为历史书都是枯燥乏味的年代和事件罗列,没想到《万历十五年》竟然能把一个看似平凡的年份写得如此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也鲜活得如同就在我眼前。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想象,那些在宫廷里运筹帷幄的皇帝、大臣,他们内心深处藏着怎样的贪婪、野心,又或是无奈和悲凉。尤其是在描写万历皇帝的怠政时,我能深切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的无力感,仿佛一个帝国就此被抽空了灵魂。作者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真的太有启发性了,他不仅仅局限于宏观事件,而是通过微观的视角,揭示了制度、文化、经济这些深层次的因素是如何一步步塑造了历史的走向。读完之后,我对中国传统社会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那些看似固定的历史陈迹,其实都充满了动态的张力,充满了人性的挣扎和选择。它不像教科书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了他构建的那个世界,并开始思考,那些几百年前的困境,在今天是否依然有迹可循。
评分这两本书真的让我对“阅读”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总觉得历史书应该很“正经”,有很多“重要”的结论,但这两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万历十五年》的文字很优美,节奏也很舒缓,但字里行间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看似平静的年份,会孕育出后来的种种变革?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人”的一面,而不是被神化或妖魔化的符号。而《叫魂》则像一部精彩的悬疑小说,扣人心弦,让我欲罢不能。我被书中描绘的那种集体性的恐慌所吸引,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想要理解这场荒诞剧是如何收场的。但同时,它也让我感到深深的悲哀,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并且这种集体性的非理性,在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这两本书,一静一动,一宏观一微观,却都能触及我内心深处,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引发了我对历史、对人性、对社会更深的思考。它们让我意识到,好的历史读物,应该能够点燃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评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对比感和深刻的联想。一本描绘的是帝国的宏大叙事,一本聚焦于一个具体时代的集体恐慌。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万历十五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帝国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僵化,一种“无形”的衰败,仿佛是病入膏肓的躯体,而《叫魂》则像是在这个病体上爆发出的剧烈炎症,一种由内而外的失控。我常常会想,如果万历年间的改革能够成功,如果社会的肌体更加健康,那么在乾隆年间,这场“叫魂”的恐慌是否会那么轻易地爆发?又或者,当一个社会失去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机制,当信息流通受阻,当信任缺失,最容易被煽动的,往往就是这种非理性的恐惧。这两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不仅仅是王朝更迭、英雄辈出,更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律。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更立体、更具深度的中国历史画卷,让我觉得,历史并非是过去时,而是与当下有着深刻的呼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