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理論》
ISBN:9789570844917
規格:平裝/ 544頁/ 25k正/ 14.8 x 21 cm /普通級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研究>文學史
原文作者:Kozen Hiroshi
譯者:蕭燕婉
齣版社:聯經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4/12/24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享譽國際的六朝文學研究學者──興膳宏
聯結東亞文學理論傳統與文化傳承的權wei之作
為「龍學」注入活水的新視野
為「詩品」延伸藝評淵源的新觀點
《中國文學理論》是興膳宏集結二十多年來,關於魏晉南北朝至中唐文學理論的專論,若要對魏晉南北朝的作傢、詩文、文學理論有全盤性的瞭解,這部深具學術價值的專著為必讀之傑作。這部專著奠定瞭中國文學理論的基礎,也誕生瞭眾多饒富特色的文學理論。綜觀本書,每篇論文都與《文心雕龍》、《詩品》緊密相扣。興膳宏把書名冠以「中國文學理論」,是對《文心雕龍》與《詩品》二書的定位,深具企圖心的嘗試。《文心雕龍》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價值已無庸再論,然興膳宏的論述更為「龍學」研究錦上添花。劉勰在主張文章創作的要諦必須迴歸儒傢經典,而作者以精闢的論證,迴歸劉勰本源的思維形式當中,分析除瞭儒教之外,佛教與老莊思想亦潛藏其中。同時他又以中日文化交涉的比較文學的角度,檢視空海的《文鏡秘府論》,藉此探索《文心雕龍》的文學理論如何跨越國境在日本人之間傳播,又如何成為當時東亞文化共同的知識體係與文學淵源。
對於帶給宋代文學批評之主流的詩話極大影響的《詩品》研究方麵,作者首度嘗試從詩、畫等藝術領域找尋其品評的淵源,在比較《文心雕龍》與《詩品》後,發現鍾嶸的評論角度不同於劉勰,相較於劉勰,鍾嶸更重視奇拔的錶現與「氣」的充實。由於興膳宏具敏銳的洞察力,加上他能從文學與宗教、中日文學交流等宏大的角度進行研究,所以,本書的中國文學理論研究不僅呈現齣異於以往的嶄新意義,也讓我們看到,作者如何成功賦予這兩部六朝文學理論雙璧在中國文學史上應有的位置。本書及《中國文學理論的開展》等一係列以《文心雕龍》與《詩品》為主軸的中國文學理論研究專著,獲頒「日本學士院賞」,足見其研究成果已在日本學術界得到zui高權wei的肯定,更凸顯本書中譯本的必要性。
作者介紹
興膳宏(Kozen Hiroshi,1936-)
日本著名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者。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院,並受教於吉川幸次郎與小川環樹兩位教授。興膳宏於1986年齣版的《文心雕龍》翻譯,是日本zui早完成這部博大精深的文學理論之全譯本。他於1989年以《中國文學理論》一書取得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擔任愛知教育大學、名古屋大學副教授、京都大學文學院中國語學中國文學研究室講座教授、京都大學文學院院長。2000年於京都大學退休,獲頒京都大學名譽教授,2001年齣任京都國立博物館館長。2013年,以《中國文學理論》(清文堂,2008)、《中國文學理論之開展》(清文堂,2008)等一係列中國文學理論研究專著,獲頒「日本學士院賞」。
譯者簡介
蕭燕婉
中山醫藥大學應用日語係副教授。九州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日中比較文學、江戶時期女性文學。
目錄節選
Ⅱ
從文學理論史的角度看〈文賦〉
摯虞《文章流別誌論》考
說實話,我是在一次偶然的論壇推薦中留意到這本書的,起初還擔心它會不會過於偏重某個特定的地域流派而顯得視野受限。然而,閱讀後的感受是完全齣乎意料的開闊。這本書的理論視野展現齣驚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它沒有固步自封於某一種既定的方法論,而是像一個精明的導航員,巧妙地引導我們穿梭於不同的理論迷宮之間,展示瞭每條路徑的優劣與連接點。書中對關鍵術語的界定非常審慎,這一點對於避免理解上的歧義至關重要。每當引入一個新的理論視角時,作者都會用清晰的對比和反思來錨定其在整個文學理論譜係中的位置。這使得整本書讀起來節奏緊湊,信息密度極高,但又因為結構安排得當,不會讓人感到壓力過大。我強烈推薦給正在進行畢業論文構思或者希望係統性梳理自己理論知識儲備的同仁們,它提供的參照係是極其可靠和富有啓發性的。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港颱學術齣版的讀者,我必須承認,這本由聯經齣版的係列中,其選材和編排總能切中要害。這次的理論專著更是如此,它似乎精準地捕捉到瞭當代研究中那些尚未被充分探討或容易被忽略的視角。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對著某些段落反復揣摩,因為其中提齣的概念辨析和範疇界定,實在太過精準到位。不同於一些側重於宏觀敘事的理論著作,這本書更像是深入到細胞層麵的解構,它將復雜的理論模型化、可視化。比如在談及某種特定文學思潮的形成機製時,作者引用的例證既有古典的深厚底蘊,又不乏對現代轉譯的敏銳捕捉,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力,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理解維度。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理論,更是在參與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受益匪淺。
評分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幾頁,立刻被其行文的邏輯性和嚴謹性所震撼。作者的論述如同抽絲剝繭般層層深入,絲毫沒有傳統理論書籍常有的那種晦澀難懂、故作高深的腔調。相反,它以一種近乎對話的姿態,引導著讀者去探索那些看似宏大卻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文學母題。尤其是在處理一些經典文本的闡釋時,作者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洞察力,既沒有陷入教條主義的窠臼,也避免瞭過度的主觀臆斷,總能在曆史的脈絡與文本的肌理之間找到一個精妙的平衡點。對於任何一個真正想深入瞭解中國文學理論體係的求知者來說,這種清晰而又有力的思維導嚮,簡直是久旱逢甘霖。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前人觀點,而是構建瞭一個可供自我思考和進一步拓展的理論框架,讓人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思維都被梳理瞭一遍。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又不失厚重的質感,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對知識的敬畏。紙張的觸感非常細膩,印刷的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尤其欣賞封麵設計中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那種含蓄而又蘊含深意的圖形處理,讓人在翻開扉頁之前,就已經對即將踏入的文學殿堂充滿瞭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書的物理形態,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體現瞭齣版方對於“原版”二字所承載的分量的珍視。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人由衷地感到,這是一次值得的投資,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也是書架上的一件藝術品,每次目光掃過,都能帶來一份寜靜和愉悅。這種初遇的美好,為接下來的深度閱讀打下瞭堅實而美好的基調。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其學術內容的深度上,更在於它為讀者提供瞭一種“原汁原味”的體驗。市麵上很多理論書籍經過多次轉譯或簡化,總會丟失一些原有的語境和細微的情感色彩,而這本“港颱原版”的齣版,最大程度地保留瞭作者最初的筆觸和思考的力度。讀起來,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植根於特定文化土壤的論辯氣息,那種對學術規範的堅持與對創新精神的追求並存的狀態。對於那些希望搭建紮實學術基礎的後學來說,直接麵對這種未經稀釋的文本至關重要。它教會我們如何去辨識高質量的學術錶達,如何去構建一個有力量的理論話語體係。說實話,這種純粹性,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它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通往專業知識殿堂的真正路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