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简史 湖北新华书店

金融危机简史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危机
  • 经济学
  • 历史
  • 金融
  • 湖北新华书店
  • 危机
  • 投资
  • 理财
  • 时事
  • 金融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15892
商品编码:1679623802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金融危机简史 作者 (法)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
定价 42.00元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 9787513915892 出版日期 2017-08-01
字数 177000 页码 272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从17世纪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到18世纪的金融家约翰?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股市泡沫,再到1907年的金融恐慌诞生了美国中央银行,以及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总统怎样运用智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证了美国以后几十年的经济稳定。本书以时间为轴,精确地向读者描绘了历次金融危机的概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经济动荡,何去何从?让历史告诉我们方向!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分析了世界金融体系发展史,再现了金融世界的跌宕起伏。深入解读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策,为读者拨开金融迷雾,帮助大众更好地面对新挑战和新风险。


   作者简介

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法国经济学家,法国《经济选择》杂志副主编、《政治经济学》杂志主编,曾任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师并任教于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和巴黎第四大学,出版过多部经济类图书,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避税天堂》《全球化挑战》等。


   目录

章郁金香投机狂热的传奇与真相

阿尔克马尔的拍卖会 / 006

富人的投机活动 / 008

“风中的交易” / 011

泡沫破灭并没有引起当局恐慌 / 016

一次社会危机 / 019

第二章 金融冒险家约翰?劳

决斗,赌桌和其他冒险 / 025

国家外债问题 / 028

拉斯的好主意 / 030

通用银行(Banque générale)的建立 / 034

金融体系的起步和运行 / 038

投机的利弊 / 043

股票崩盘 / 047

约翰?劳的后岁月 / 051

第三章 1907年大恐慌

金融强盗海因兹兄弟 / 062

多米诺效应 / 066

不利的环境 / 068

监管不力的创新:信托公司 / 070

恐慌蔓延 / 073

摩根 / 075

创立一家中央银行的四支金笔 / 078

第四章 1929年:改变金融界的经济危机

投机心态作祟 / 086

法庭上的犯,幕:庞齐登场 / 091

法庭上的犯,第二幕:火柴大王克鲁格 / 094

金融创新的代价 / 097

负债激增 / 100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 102

佩科拉委员会的作用 / 106

调控的需求 / 111

四年政治斗争 / 114

并不存在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 116

罗斯福操控卡特?格拉斯 / 120

罗斯福的三条教训 / 123

第五章 什么是金融危机

起初,简单的失衡 / 130

不受控制的创新 / 133

一次被动的或是主动的放松管制 / 138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幕:信用泡沫 / 140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第二幕:风险管理不善 / 143

不保险的保险机制 / 152

公共管理不善 / 156

追逐利益的副作用,第三幕:欺是如何控制金融业的 / 158

麦道夫事件 / 159

系统性欺 / 162

避税港的角色 / 167

不平等,危机的催化剂 / 169

经济学家们的角色 / 177

灾难的不可识别 / 181

是如何挽救金融业的 / 184

第六章 时间管理

如何规范衍生产品 / 202

那么,银行债权证券化呢? / 207

金融行业全球新型治理 / 208

阻止信贷泡沫:提高投机行为代价 / 211

更密切关注信贷泡沫 / 217

关于对冲基金 / 221

避免停滞:管控流动资产 / 223

让银行买单,个途径:税收 / 226

让银行买单,第二个途径:使用CoCos债券 / 228

让银行买单,第三个途径:遗嘱 / 230

对银行的管理:监管的黑洞 / 234

欺,鸵鸟政治 / 237

不受控制的额外报酬 / 239

经济学家们能够做些改变吗 / 242

结语

从史上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

调控者的主要作用 / 250

从米尔斯到左拉再到明斯基/ 252

   编辑推荐
1.17世纪,郁金香泡沫;18世纪,人类历史上股市泡沫;19世纪,自行车与铁路泡沫;20世纪,经济大萧条、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像大地震一样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循环往复,难以预测,破坏力巨大!它源于何处?为何屡次发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简史》告诉你!2.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安?肖瓦尼奥重磅新作,一本书讲透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应对策略。3.《金融危机简史》透析层层表象,揭秘惊人本质!四个世纪的金融狂澜,一朝惊醒世人迷梦。4.历史不能改写,经验价值连城。认清危机真相,避免重蹈覆辙!世界是部金融史,危机给人类更好的未来。阅读《金融危机简史》,把握金融危机本质,掌控自己的经济命运。推荐阅读:《创业大咖:创新改变世界》《财富:来自福布斯富豪榜的叮咛》《30岁后我靠投资生活》《世界是部金融史》

   文摘

   序言

金融危机简史 一、 序章:潮起潮落的金融浪潮 金融,如同社会经济的血液,驱动着全球的繁荣与发展。然而,这股看似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流,却也时常伴随着剧烈的震荡与危机。本书《金融危机简史》并非对某一本特定书籍的介绍,而是旨在为读者梳理一场贯穿古今、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图景。我们将穿越时空的迷雾,探寻那些定义了我们经济史的重大金融风暴,理解它们如何发生、演变,又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怎样的深刻烙印。 二、 历史的缩影:从荷兰郁金香泡沫到亚洲金融风暴 金融危机的萌芽,往往隐藏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早在17世纪的荷兰,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郁金香狂热”就拉开了金融泡沫破灭的序幕。投机者们疯狂追逐着一种花卉,价格被推至天文数字,最终泡沫破裂,无数家庭因此倾家荡产。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花的泡沫,更是人类贪婪与非理性心理的生动写照,预示着金融市场中周期性狂热与恐慌的宿命。 随后的几个世纪,金融危机如影随形。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是人类经济史上最惨痛的记忆之一。股市的崩盘引发了银行挤兑、企业倒闭、大规模失业,全球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这场危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政府在经济中作用的认知,催生了凯恩斯主义等新的经济理论,并促使各国加强金融监管,试图避免历史重演。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金融危机并未远去。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席卷了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亚洲国家。货币的急剧贬值、股市的暴跌、外资的撤离,让曾经的“亚洲四小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场危机暴露出新兴经济体在金融体系脆弱性、资本账户开放风险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监管方面的不足,也促使亚洲各国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更具韧性的金融防火墙。 三、 现代的挑战:次贷危机与全球联动 进入21世纪,金融危机的形态与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和全球化。2008年的次贷危机,便是这场历史演进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场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由低质量的次级抵押贷款引发,并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迅速蔓延至全球。全球主要的金融机构摇摇欲坠,世界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的救助措施,央行大幅降息,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量化宽松时代。 次贷危机不仅仅是一场金融事件,它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层风险:金融创新失控、监管缺位、过度杠杆化以及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这场危机深刻地改变了国际金融秩序,促使各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开始反思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四、 危机之根:贪婪、非理性与系统性风险 纵观金融危机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驱动因素。贪婪与非理性是其中最根深蒂固的。当市场预期乐观时,人们容易被潜在的利润所吸引,盲目跟风,形成资产泡沫。而当泡沫破裂时,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导致非理性的抛售和挤兑。 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的滞后性也是重要的诱因。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往往超出监管的范畴,使得风险难以被及时识别和控制。金融机构之间的过度关联和杠杆化,一旦一家机构出现问题,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系统性风险,波及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 五、 警钟长鸣:从历史中汲取的教训 《金融危机简史》的核心意义在于,它提醒我们金融危机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周期中可能发生的常态。每一次危机,都是对人类智慧和决策能力的严峻考验。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教训: 加强金融监管是关键: 建立健全、灵活且具有前瞻性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于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稳定至关重要。监管需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并具备识别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审慎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稳定物价、促进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过度的宽松或紧缩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提升风险意识与理性判断: 作为投资者和参与者,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追逐热点,理性评估风险,是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石。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金融风险具有跨国传播的特性。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风险,建立更具韧性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六、 结语:面向未来的金融智慧 金融危机简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经济史诗,更是一面警示后人的镜子。《金融危机简史》并非仅仅回顾过去,而是期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预判未来,并以更审慎、更理性的态度,去应对那些可能潜藏在繁荣背后的风险。只有不断学习和汲取历史的智慧,我们才能在金融的潮起潮落中,找到前行的方向,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接触了一本探讨社会心理学与群体行为的书,感觉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人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集体性的决策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看似不理智甚至灾难性的行为。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解锁了我对群体心理的诸多疑问。作者从社会认知、群体动力学、信息传播等多个角度,层层递进地揭示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复杂机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群体极化”和“从众效应”的案例分析,比如在某些历史事件中,原本温和的观点是如何在群体讨论中被无限放大,最终演变成极端的立场;又或者是,个体如何在压力下放弃自己的判断,去迎合群体的主流意见。书中提到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人并不是真的认同某种观点,只是因为他们看到周围的人都在表达相似的看法,而觉得自己是少数派,便选择了沉默。这种对社会现象背后深层心理的洞察,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这本书不仅理论扎实,而且案例丰富,可读性很强,推荐给所有对人性、社会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最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信息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的专题书籍,感觉像是在数字迷宫中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而这些数据又被无形地收集、分析和利用,这让我常常感到一丝不安。这本书就如同一个耐心的老师,将那些复杂的技术概念和法律条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作者深入剖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收集和分析个人信息方面的能力,也详细阐述了个人隐私在数字世界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比如身份盗窃、网络诈骗、以及信息泄露可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数据画像”的章节,它揭示了我们看似无关紧要的浏览记录、购买偏好、社交动态,是如何被整合起来,勾勒出一个精准的“数字我”,而这个“数字我”可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隐私保护建议,从设置复杂的密码、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到了解自己的数据权利,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工具来增强隐私安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被收集信息,而是能够更主动地去管理和保护自己的数字足迹。

评分

读完一本关于经济周期的书,简直像经历了一场过山车,心脏砰砰直跳。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梭于人类经济史上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从荷兰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破裂,到1929年大萧条的阴影笼罩,再到近些年的次贷危机,每一个篇章都像是电影的精彩片段。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了危机发生的根源:过度的信贷扩张、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金融监管的缺失,以及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交织。印象最深的是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部分,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如同一张巨大的网,将全球经济牢牢套住,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逻辑,但作者却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它们化繁为简,让我这个金融小白也能窥探到其中的奥秘。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到位,比如对某个国家央行应对危机的决策过程的描述,让我看到了政策制定者的艰难抉择,以及那些决策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读完这本书,我对经济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理论,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故事和历史的教训,它教会我审慎看待繁荣,警惕风险,也让我对未来的经济走向多了一份思考。

评分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古代文明兴衰的书籍,它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将我带入了遥远的过去。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审视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最终却消失在时间长河中的古老文明。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史实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讨了文明兴衰的驱动因素。从环境的变迁、资源的枯竭,到社会内部的矛盾、制度的腐朽,再到外部的入侵和征服,作者通过对不同文明案例的细致梳理,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农业文明对土地的依赖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述所吸引。书中对于古代文明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描述,也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但同时,作者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那些导致文明衰落的隐患,例如阶级分化、权力腐败、以及过度扩张导致的资源损耗。读这本书,我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文明的脉搏,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古老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面映照当下社会的镜子。

评分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的著作,那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扑面而来。这本书就像一个警钟,敲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提醒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用大量科学数据和详实的案例,清晰地勾勒出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造成的深远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描写,例如全球各地频发的特大洪水、长期干旱、森林大火,这些不再是遥远的新闻标题,而是正在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危机。作者还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渲染绝望,而是积极地介绍和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解决方案,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捕获技术的进步、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它让我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政府和科学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义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这个星球的未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更坚定了自己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