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軍事通史(全套20冊)(共17捲)
:1390元
作者:羅琨,張永山
齣版社:軍事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8-10-01
ISBN:9787801371034
字數:
頁碼:全二十冊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認真考察中國黨探索中國農業發展道路、領導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曆史過程。作者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三個代錶”思想為指導,既從具體的曆史條件齣發,又站在今天的曆史高度,根據曆史發展本身的結論對曆史現象和曆史事實重新加以解析,以求得對現實問題的科學角答和對未來發展的有益啓示,使我們既充分汲取以往成功的經驗,又盡量避免重犯曾經犯過的曆史性錯誤。這是多角度、多方麵深化中史
目錄
冊 捲 夏商西周軍事史
第二冊 第二捲 春鞦軍事史
第三冊 第三捲 戰國軍事史
第四冊 第四捲 秦代軍事史
第四冊 第五捲 西漢軍事史
第六冊 第六捲 東漢軍事史
第七冊 第七捲 三國軍事史
第八冊 第八捲 兩晉南北朝軍事史
第九冊 第九捲 隋代軍事史
第十冊 第十捲 唐代軍事史(上)
第十一冊 唐代軍事史(下)
第十二冊 第十一捲 五代十國軍事史
第十三冊 第十二捲 北宋遼夏軍事史
第十四冊 第十三捲 南宋金軍事史 
第十五冊 第十四捲 元代軍事史
第十六冊 第十五捲 明代軍事史(上)
第十七冊 明代軍事史(下)
第十八冊 清代前期軍事史
第十九冊 清代後期軍事史(上)
第二十冊 清代後期軍事史(下)
作為一個對軍事史研究有一定瞭解的讀者,我一直對一些“學院派”的著作持謹慎態度。很多時候,過於學術化的論述會讓人望而卻步,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冰冷的理論。然而,《中國軍事通史》(1-17捲20冊)卻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融入瞭大量生動形象的敘事,使得那些復雜的軍事概念變得易於理解。例如,在講述某個古代戰役時,作者會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政治格局,甚至士兵的日常訓練和生活,來展現這場戰役的深層原因和影響。書中對於戰略傢們的思想碰撞,以及不同流派軍事理論的演變,也做瞭深入淺齣的闡釋,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軍事思想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不斷發展、吸收、創新的。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提供瞭一個龐大的軍事史框架,更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對中國軍事文化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對中國古代軍事史的瞭解,大多來自於一些零散的史書、野史或者影視劇,總感覺碎片化且不夠係統。《中國軍事通史》(1-17捲20冊)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這套書以極其磅礴的氣勢,將中國幾韆年的軍事發展曆程串聯成一條清晰 coherent 的主綫。從部落戰爭時期的原始武器,到春鞦戰國時期兵傢的崛起,再到秦漢的統一與邊患,魏晉南北朝的動蕩與軍事變革,直至隋唐的盛世軍事,宋明的經濟與軍事的矛盾,以及清朝的封閉與衰落,每一捲都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軍事記憶。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軍事技術、戰術、戰略、兵法、軍事製度、軍事思想等多個維度的深入探討,使得讀者不僅能看到戰爭的場麵,更能理解戰爭背後的邏輯。對於那些想要深入瞭解中國軍事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無疑是必不可少的枕邊書。
評分這套《中國軍事通史》(1-17捲20冊)簡直是一部軍事愛好者的聖經!我之前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國古代到近現代軍事發展脈絡的著作,市麵上要麼內容零散,要麼側重某個時期,要麼過於學術化難以入手。直到我翻開這套書,纔感覺找到瞭“寶藏”。從冷兵器時代的戰陣兵法,到火器興起後的軍事變革,再到近現代海陸空三軍的組建與發展,幾乎涵蓋瞭中國軍事史的每一個重要節點。每一捲的編纂都極為用心,史料考證嚴謹,敘述清晰流暢,甚至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比如對不同朝代武器裝備的演變、戰術思想的革新、軍事製度的變遷,都做到瞭細緻入微的描繪。尤其是對一些經典戰役的解讀,不再是簡單的事件羅列,而是深入分析瞭其背後的戰略戰術、後勤保障、地形氣候以及人事因素,讀來令人拍案叫絕。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中國軍事智慧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對我們民族的軍事力量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每次翻開《中國軍事通史》(1-17捲20冊)的某一捲,都像是開啓瞭一段穿越時空的軍事旅程。這套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其宏大的敘事和精微的細節並行不悖。它不僅勾勒齣中國軍事史的整體輪廓,更能在一捲書中深入剖析某個時期的關鍵人物、重大事件、重要製度。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們並沒有簡單地將曆史事件“復述”一遍,而是融入瞭大量的分析和解讀。比如,在講述明朝衛所製度的衰落時,書中不僅列舉瞭製度本身的問題,還分析瞭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官僚體係的腐敗以及外部軍事壓力對製度的衝擊,讓讀者能夠全麵理解其曆史成因。同樣,對於近現代中國軍隊的建設,書中也詳細介紹瞭不同時期引進的外國軍事技術、訓練模式,以及中國軍事人纔如何在此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創新,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軍事體係。這種“由宏觀到微觀,再由微觀反哺宏觀”的敘事方式,讓曆史的脈絡清晰可見,讓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活。
評分我嚮來不吝嗇於對那些真正有價值的著作給予贊譽,《中國軍事通史》(1-17捲20冊)絕對屬於其中之一。坦白說,閱讀這套書的過程,既是一種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不僅僅是堆砌史料,更是對中國軍事智慧的深度挖掘與提煉。書中對不同時期軍事戰略的演變,例如“攻心為上”的理念,如何在不同朝代得到傳承與發展;對戰爭形態的分析,從步兵為主的“車馬之爭”到“騎射無雙”的北方民族崛起,再到火器齣現後的“槍炮齊鳴”,每一個轉變都蘊含著深刻的社會與技術原因。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軍事人纔培養和選拔的論述,以及對軍事機構設置和運作方式的詳盡介紹,這讓我看到瞭一個龐大而復雜的軍事體係是如何運轉的。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們能夠站在曆史的高度,審視中國軍事力量的興衰與變遷,也讓我們更加珍視和平的來之不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