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军事通史(全套20册)(共17卷)
:1390元
作者:罗琨,张永山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0-01
ISBN:9787801371034
字数:
页码:全二十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认真考察中国党探索中国农业发展道路、领导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过程。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既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又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根据历史发展本身的结论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重新加以解析,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科学角答和对未来发展的有益启示,使我们既充分汲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又尽量避免重犯曾经犯过的历史性错误。这是多角度、多方面深化中史
目录
册 卷 夏商西周军事史
第二册 第二卷 春秋军事史
第三册 第三卷 战国军事史
第四册 第四卷 秦代军事史
第四册 第五卷 西汉军事史
第六册 第六卷 东汉军事史
第七册 第七卷 三国军事史
第八册 第八卷 两晋南北朝军事史
第九册 第九卷 隋代军事史
第十册 第十卷 唐代军事史(上)
第十一册 唐代军事史(下)
第十二册 第十一卷 五代十国军事史
第十三册 第十二卷 北宋辽夏军事史
第十四册 第十三卷 南宋金军事史 
第十五册 第十四卷 元代军事史
第十六册 第十五卷 明代军事史(上)
第十七册 明代军事史(下)
第十八册 清代前期军事史
第十九册 清代后期军事史(上)
第二十册 清代后期军事史(下)
这套《中国军事通史》(1-17卷20册)简直是一部军事爱好者的圣经!我之前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到近现代军事发展脉络的著作,市面上要么内容零散,要么侧重某个时期,要么过于学术化难以入手。直到我翻开这套书,才感觉找到了“宝藏”。从冷兵器时代的战阵兵法,到火器兴起后的军事变革,再到近现代海陆空三军的组建与发展,几乎涵盖了中国军事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每一卷的编纂都极为用心,史料考证严谨,叙述清晰流畅,甚至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对不同朝代武器装备的演变、战术思想的革新、军事制度的变迁,都做到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尤其是对一些经典战役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战略战术、后勤保障、地形气候以及人事因素,读来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中国军事智慧的传承与发扬,让我对我们民族的军事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作为一个对军事史研究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我一直对一些“学院派”的著作持谨慎态度。很多时候,过于学术化的论述会让人望而却步,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冰冷的理论。然而,《中国军事通史》(1-17卷20册)却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融入了大量生动形象的叙事,使得那些复杂的军事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述某个古代战役时,作者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甚至士兵的日常训练和生活,来展现这场战役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书中对于战略家们的思想碰撞,以及不同流派军事理论的演变,也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军事思想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吸收、创新的。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史框架,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国军事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评分每次翻开《中国军事通史》(1-17卷20册)的某一卷,都像是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军事旅程。这套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宏大的叙事和精微的细节并行不悖。它不仅勾勒出中国军事史的整体轮廓,更能在一卷书中深入剖析某个时期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重要制度。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们并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事件“复述”一遍,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分析和解读。比如,在讲述明朝卫所制度的衰落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制度本身的问题,还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官僚体系的腐败以及外部军事压力对制度的冲击,让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其历史成因。同样,对于近现代中国军队的建设,书中也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引进的外国军事技术、训练模式,以及中国军事人才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体系。这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反哺宏观”的叙事方式,让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中国古代军事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一些零散的史书、野史或者影视剧,总感觉碎片化且不够系统。《中国军事通史》(1-17卷20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这套书以极其磅礴的气势,将中国几千年的军事发展历程串联成一条清晰 coherent 的主线。从部落战争时期的原始武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兵家的崛起,再到秦汉的统一与边患,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军事变革,直至隋唐的盛世军事,宋明的经济与军事的矛盾,以及清朝的封闭与衰落,每一卷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军事记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军事技术、战术、战略、兵法、军事制度、军事思想等多个维度的深入探讨,使得读者不仅能看到战争的场面,更能理解战争背后的逻辑。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军事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枕边书。
评分我向来不吝啬于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著作给予赞誉,《中国军事通史》(1-17卷20册)绝对属于其中之一。坦白说,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既是一种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不仅仅是堆砌史料,更是对中国军事智慧的深度挖掘与提炼。书中对不同时期军事战略的演变,例如“攻心为上”的理念,如何在不同朝代得到传承与发展;对战争形态的分析,从步兵为主的“车马之争”到“骑射无双”的北方民族崛起,再到火器出现后的“枪炮齐鸣”,每一个转变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与技术原因。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军事人才培养和选拔的论述,以及对军事机构设置和运作方式的详尽介绍,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军事体系是如何运转的。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衰与变迁,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