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孟姜女哭长城 9787508714295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孟姜女哭长城 978750871429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俗文化
  • 孟姜女
  • 长城
  • 民间故事
  • 中国故事
  • 传统文化
  • 神话传说
  • 历史故事
  • 文学作品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创熠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14295
商品编码:1696346960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孟姜女哭长城

定价:17.80元

售价:12.3元,便宜5.5元,折扣69

作者:施爱东;刘魁立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8714295

字数

页码:154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目录

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
第二章 什么是“变异”什么是“传承”
第三章 同题故事的“节点”
第四章 孟姜女是怎样哭起来的
第五章 孟姜女故事的另一个源头
第六章 为什么齐国的女人哭倒了秦代的长城
第七章 孟姜女到底姓孟、姓姜还是姓许
第八章 在故事的稳定性与随意性之间
第九章 故事为什么一直在生长
第十章 什么样的母题能够得到优先生长
第十一章 孟姜女寻夫之旅的故事单元
第十二章 孟姜女文化的地方系统
附录一 孟姜女故事
附录二 孟姜女歌曲
附录三 孟姜女故事研究专著

作者介绍

刘魁立,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施爱东,1968年生,文学博士。原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故事学、通俗文学、民俗学史方面的研究工作。

文摘

故事这样开头,秦始皇修长城就有了积极的意义,从一开始秦始皇就是以一个“救星”的身份出场的。
接着,秦始皇派一个叫蒙恬的大将去具体负责筑城事宜。故事讲到这里时大家应该想到,既然这部“宝卷”要把秦始皇塑造成一个好人,蒙恬就注定要成为害死男主人公的凶手。
转过来要讲男主人公了。陕西华阴县有个范员外,生了一个儿子叫“范杞郎”(不叫万喜良),年方十六,是个还在读书的秀才。按规定,秀才是可以免差,不用去修长城的,但是,范杞郎是个孝子,他决定代替父亲去修长城。这部宝卷着重表扬了范杞郎是个孝子。
临行之前,父亲告诉他:你有个表兄叫蒙恬,是个大将军,听说正负责修长城。你得去找找他,好走走后门什么的。
范杞郎来到一个叫六罗山的长城工地上,见了表兄蒙恬。蒙恬一看范杞郎是个秀才,居然替父修城,精神实在可嘉,就决定评他为“劳动模范”,报到秦始皇那里。
秦始皇当即接见了范杞郎,为了表彰他的“忠孝两全”,就给他封了个“给事中”的大官,让他总领长城工事。
这下蒙恬不高兴了,因为统领长城工事的本来是他自己,没想到现在居然被自己的表弟给顶掉了。他决定害死范杞郎,把这个统领的位置夺回来。于是,他反复地劝说范杞郎先回家去报个喜,皇上那边,他去帮他请假。
范杞郎没有社会经验,了,也没向秦始皇请个假,就屁颠儿屁颠儿回家去了。
这边蒙恬见到范杞郎真的走了,赶紧跑去向秦始皇报告,说范杞郎擅离工作岗位,不忠不孝。秦始皇一听,觉得有点奇怪,就叫两个大臣去把他抓回来问清楚。长城的事,让蒙恬接着统领。
这边蒙恬收买了两个大臣,叫他们拿到范杞郎时,把他交给自己,别交给皇上。两个大臣得了钱,就答应了。
再说范杞郎出了咸阳地界,就惊动了上天玉皇。玉皇派出李金星,神风一吹,就把范杞郎刮到了洪州洪水县许家庄的一棵大树上。
那范杞郎迷迷糊糊正在树上呆着。现在轮到交代女主人公了。
许家庄有个许员外,生了个女儿叫“许孟姜”,平时就叫她“孟姜女”。孟姜女吃斋好善很有孝心,年已十八还不想出嫁,正打算招个贤孝男子,方便在家孝顺父母。
天气炎热,孟姜女和小丫鬟把自家花园前后门关死,两人脱了衣服就在花园池子里洗澡。正洗着,突然听到有人念佛,抬头一看,一个书生正坐在树上。
孟姜女吓坏了,赶紧进房把衣服穿上,出来一看,那书呆子还在树上。听故事的人一猜就猜到,这人正是范杞郎。
范杞郎还不知道自己成了犯,面对孟姜女的责问,赶紧解释自己是被风刮的,迷路在此。正说着,一跤跌下树来。
孟姜女一看范杞郎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就有心招他为夫。后来许员外夫妇看了,也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就让他讲讲身世。于是,范杞郎就把自己家族出身,以及如何替父出工,直到当了大官的过程说了一下。
……

序言

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
第二章 什么是“变异”什么是“传承”
第三章 同题故事的“节点”
第四章 孟姜女是怎样哭起来的
第五章 孟姜女故事的另一个源头
第六章 为什么齐国的女人哭倒了秦代的长城
第七章 孟姜女到底姓孟、姓姜还是姓许
第八章 在故事的稳定性与随意性之间
第九章 故事为什么一直在生长
第十章 什么样的母题能够得到优先生长
第十一章 孟姜女寻夫之旅的故事单元
第十二章 孟姜女文化的地方系统
附录一 孟姜女故事
附录二 孟姜女歌曲
附录三 孟姜女故事研究专著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孟姜女哭长城 内容梗概: 本书系“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选取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民俗文化意涵。通过对这一经典故事的梳理、解读和多维度分析,本书旨在展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世界、婚姻观念、对国家苦役的认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的主人公孟姜女,一位普通却坚韧的女子,因丈夫范喜良被强征修筑长城而踏上了漫漫寻夫之路。她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长城边。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丈夫已在残酷的劳役中不幸离世。面对冰冷的城墙,孟姜女悲痛欲绝,放声恸哭,其哀恸之情撼天动地,竟使得一段段长城轰然倒塌。 本书并非仅仅复述这个传奇故事,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中国民俗文化土壤中进行考察。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故事的起源与流变: 追溯“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历史渊源,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演变痕迹。探讨早期关于孟姜女故事的零星记载,以及其如何逐渐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并渗透到戏曲、绘画、歌谣等多种艺术形式中。 人物形象的解读: 深入剖析孟姜女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她不仅仅是一个为丈夫复仇的弱女子,更代表着在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坚韧、智慧与反抗精神。分析范喜良的命运,以及他作为被压迫者的符号意义。 婚姻家庭观念: 从孟姜女与范喜良的爱情故事出发,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看法。分析其爱情的纯粹与真挚,以及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种爱情所面临的挑战与阻碍。对比书中描绘的社会现实,折射出民间对于幸福美满家庭的期盼。 对国家苦役的批判: 长城,作为古代中国抵御外敌的重要工程,也曾给无数普通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无疑是对封建统治者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有力控诉。本书将从民俗的视角,审视普通民众对国家大规模工程建设的感受,以及其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象征意义与文化意蕴: 探讨孟姜女的哭声所代表的意义。它不仅是对丈夫逝去的悲伤,更是对不公命运的抗议,是对压迫的无声呐喊。分析长城在故事中的象征性,它既是国家力量的体现,也是人民血泪的凝结。 民俗的传承与变迁: 观察“孟姜女哭长城”这一故事在不同时代的流传方式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新解读。思考民间传说如何在代代相传中保持其生命力,以及其所承载的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 本书力求通过对“孟姜女哭长城”这一经典民俗传说的细致解读,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百态,揭示普通民众在历史洪流中的悲欢离合。它不仅是一次对民间文学的学术探讨,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让读者在感受故事的悲怆之余,也能领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屈的精神力量。 本书特点: 内容详实,考证严谨: 充分参考现有学术研究成果,对传说进行梳理和分析,力求准确传达其历史文化信息。 视角独特,解读深入: 摆脱传统故事复述的模式,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在学术性的基础上,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让广大读者都能轻松阅读。 图文并茂(可能包含):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描述,例如“书中可能配有精美插图,增强视觉体验”或“附有相关历史图片,帮助读者理解”) 系列丛书,体系完整: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分册共同构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展示。 本书适合对中国民俗文化、民间文学、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它将带领您穿越时空,走进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朴素的情感,理解他们对命运的抗争,品味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充满好奇,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探索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本,但仅从它所涵盖的主题来看,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想象一下,那些古老的传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最终被记录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触手可及的宝藏。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智慧和历史的沉淀。翻开书页,仿佛能听到远古的歌谣,看到斑驳的古迹,感受到先民们淳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套丛书的设计也十分考究,装帧精美,纸张质感也很好,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得到一种视觉和触觉上的享受。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民俗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套值得珍藏的读物。它像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其中的闪光点。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当我看到《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时,内心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我一直相信,民间故事是民族文化中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这套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绝佳平台。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阅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从这套书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走进那些古老而神奇的故事世界,去感受先民们的智慧,去体味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去领略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魅力。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奇妙旅程。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里偶然发现了这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当时就被它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我对民间故事尤其着迷,总觉得那些看似简单的传说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百态。这套书的选材非常广泛,涵盖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也可能包含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精彩的民间传说。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带我走进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去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去理解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阅读民间故事,就像是在和历史对话,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复杂,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这套丛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闪光之处。

评分

最近我入手了《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系列作品,虽然还没有逐一拜读,但从整体的氛围和选材来看,它绝对是一套能够触动人心的好书。我对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窗口。这套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近距离地接触那些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我喜欢那种沉浸在故事中的感觉,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套丛书的编排和内容,想必也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力求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生动的民俗风貌。我深信,每一次的阅读,都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中华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说实话,这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阅读他们的故事,而民间故事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这套书从书名上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厚重感,各种经典的民俗故事汇集一堂,仿佛是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浓缩在了这里。我还没有开始细读,但仅凭对这些民俗故事的熟悉程度,我就知道这套书的价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更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文化传承的力量,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的。我期待着在这套书中,能够找到更多关于我们民族根源的线索,也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人生养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