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孟姜女哭长城
定价:17.80元
售价:12.3元,便宜5.5元,折扣69
作者:施爱东;刘魁立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8714295
字数:
页码:154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81kg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
第二章 什么是“变异”什么是“传承”
第三章 同题故事的“节点”
第四章 孟姜女是怎样哭起来的
第五章 孟姜女故事的另一个源头
第六章 为什么齐国的女人哭倒了秦代的长城
第七章 孟姜女到底姓孟、姓姜还是姓许
第八章 在故事的稳定性与随意性之间
第九章 故事为什么一直在生长
第十章 什么样的母题能够得到优先生长
第十一章 孟姜女寻夫之旅的故事单元
第十二章 孟姜女文化的地方系统
附录一 孟姜女故事
附录二 孟姜女歌曲
附录三 孟姜女故事研究专著
刘魁立,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施爱东,1968年生,文学博士。原任教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02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故事学、通俗文学、民俗学史方面的研究工作。
故事这样开头,秦始皇修长城就有了积极的意义,从一开始秦始皇就是以一个“救星”的身份出场的。
    接着,秦始皇派一个叫蒙恬的大将去具体负责筑城事宜。故事讲到这里时大家应该想到,既然这部“宝卷”要把秦始皇塑造成一个好人,蒙恬就注定要成为害死男主人公的凶手。
    转过来要讲男主人公了。陕西华阴县有个范员外,生了一个儿子叫“范杞郎”(不叫万喜良),年方十六,是个还在读书的秀才。按规定,秀才是可以免差,不用去修长城的,但是,范杞郎是个孝子,他决定代替父亲去修长城。这部宝卷着重表扬了范杞郎是个孝子。
    临行之前,父亲告诉他:你有个表兄叫蒙恬,是个大将军,听说正负责修长城。你得去找找他,好走走后门什么的。
    范杞郎来到一个叫六罗山的长城工地上,见了表兄蒙恬。蒙恬一看范杞郎是个秀才,居然替父修城,精神实在可嘉,就决定评他为“劳动模范”,报到秦始皇那里。
    秦始皇当即接见了范杞郎,为了表彰他的“忠孝两全”,就给他封了个“给事中”的大官,让他总领长城工事。
    这下蒙恬不高兴了,因为统领长城工事的本来是他自己,没想到现在居然被自己的表弟给顶掉了。他决定害死范杞郎,把这个统领的位置夺回来。于是,他反复地劝说范杞郎先回家去报个喜,皇上那边,他去帮他请假。
    范杞郎没有社会经验,了,也没向秦始皇请个假,就屁颠儿屁颠儿回家去了。
    这边蒙恬见到范杞郎真的走了,赶紧跑去向秦始皇报告,说范杞郎擅离工作岗位,不忠不孝。秦始皇一听,觉得有点奇怪,就叫两个大臣去把他抓回来问清楚。长城的事,让蒙恬接着统领。
    这边蒙恬收买了两个大臣,叫他们拿到范杞郎时,把他交给自己,别交给皇上。两个大臣得了钱,就答应了。
    再说范杞郎出了咸阳地界,就惊动了上天玉皇。玉皇派出李金星,神风一吹,就把范杞郎刮到了洪州洪水县许家庄的一棵大树上。
    那范杞郎迷迷糊糊正在树上呆着。现在轮到交代女主人公了。
    许家庄有个许员外,生了个女儿叫“许孟姜”,平时就叫她“孟姜女”。孟姜女吃斋好善很有孝心,年已十八还不想出嫁,正打算招个贤孝男子,方便在家孝顺父母。
    天气炎热,孟姜女和小丫鬟把自家花园前后门关死,两人脱了衣服就在花园池子里洗澡。正洗着,突然听到有人念佛,抬头一看,一个书生正坐在树上。
    孟姜女吓坏了,赶紧进房把衣服穿上,出来一看,那书呆子还在树上。听故事的人一猜就猜到,这人正是范杞郎。
    范杞郎还不知道自己成了犯,面对孟姜女的责问,赶紧解释自己是被风刮的,迷路在此。正说着,一跤跌下树来。
    孟姜女一看范杞郎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就有心招他为夫。后来许员外夫妇看了,也觉得这小伙子不错,就让他讲讲身世。于是,范杞郎就把自己家族出身,以及如何替父出工,直到当了大官的过程说了一下。
    ……
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
第二章 什么是“变异”什么是“传承”
第三章 同题故事的“节点”
第四章 孟姜女是怎样哭起来的
第五章 孟姜女故事的另一个源头
第六章 为什么齐国的女人哭倒了秦代的长城
第七章 孟姜女到底姓孟、姓姜还是姓许
第八章 在故事的稳定性与随意性之间
第九章 故事为什么一直在生长
第十章 什么样的母题能够得到优先生长
第十一章 孟姜女寻夫之旅的故事单元
第十二章 孟姜女文化的地方系统
附录一 孟姜女故事
附录二 孟姜女歌曲
附录三 孟姜女故事研究专著
这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我一直对那些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充满好奇,而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探索欲。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本,但仅从它所涵盖的主题来看,就足以让人心生敬畏。想象一下,那些古老的传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最终被记录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触手可及的宝藏。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智慧和历史的沉淀。翻开书页,仿佛能听到远古的歌谣,看到斑驳的古迹,感受到先民们淳朴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套丛书的设计也十分考究,装帧精美,纸张质感也很好,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得到一种视觉和触觉上的享受。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民俗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套值得珍藏的读物。它像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其中的闪光点。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惊喜和感悟。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当我看到《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时,内心涌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我一直相信,民间故事是民族文化中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这套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绝佳平台。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阅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从这套书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走进那些古老而神奇的故事世界,去感受先民们的智慧,去体味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去领略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魅力。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奇妙旅程。
评分我最近在书店里偶然发现了这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当时就被它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我对民间故事尤其着迷,总觉得那些看似简单的传说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百态。这套书的选材非常广泛,涵盖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也可能包含一些鲜为人知却同样精彩的民间传说。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带我走进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去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去理解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阅读民间故事,就像是在和历史对话,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复杂,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这套丛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闪光之处。
评分最近我入手了《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系列作品,虽然还没有逐一拜读,但从整体的氛围和选材来看,它绝对是一套能够触动人心的好书。我对那些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们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窗口。这套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近距离地接触那些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我喜欢那种沉浸在故事中的感觉,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套丛书的编排和内容,想必也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力求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生动的民俗风貌。我深信,每一次的阅读,都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中华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说实话,这套《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阅读他们的故事,而民间故事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这套书从书名上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厚重感,各种经典的民俗故事汇集一堂,仿佛是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浓缩在了这里。我还没有开始细读,但仅凭对这些民俗故事的熟悉程度,我就知道这套书的价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更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种文化传承的力量,是任何其他方式都无法比拟的。我期待着在这套书中,能够找到更多关于我们民族根源的线索,也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人生养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