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什么【全套6册】上古天真+四气调神+天年+异法方宜+金匮真言

黄帝内经说什么【全套6册】上古天真+四气调神+天年+异法方宜+金匮真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黄帝内经
  • 养生
  • 天真
  • 四气调神
  • 天年
  • 异法方宜
  • 金匮真言
  • 中医经典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9047867001
商品编码:1707359295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上古天真+天年+异法方宜+金匮真言)/黄帝内经说什么

共6册 

开本: 16开
作者: 徐文兵//梁冬 页数: 372
定价: 225.6 出版时间: 2014-04-01
ISBN号:   印刷时间: 2014-04-01
出版社: 江西科技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内容提要: “很多人在大病快死,或者锒铛入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是那么奇怪、那么不切实际,才终于明白自己当时热血沸腾地追求那些东西,其实是一种病态,”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这一天才明白这个道理呢? 徐文兵、梁冬编著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是一本足足可以让很多人一辈子都舍不得读完的生命幸福学书,里面讲述了人这一生中如何预防和逃离各种生老病死困境的智慧和实用方法。比如:“你要是老想去利用机巧、物质的东西而不去发挥自己本性的话,虽然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实是大失败“如果做跟自己内心相矛盾、抵触的职业,这职业就是下贱的,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本性去选择职业,否则的话,会活得很惨。”等等。
     所以,《黄帝内经上古天真》是一本足足可以让很多人一辈子都舍不得读完的生命幸福学书。
     精 彩 页: 1天真的人能得天助 梁冬:中医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作为一门能够通晓宇宙道理的学问,过去这一两百年来可以说饱受诟病,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所以,我们特别希望能够用一种崭新的视角,用我们现代人都能理解的语言,重新去讲讲我们的中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帝内经》,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让很多人一辈子都合不得读完的书。
     可能很多朋友在不同的地方都听说过这本书。但在我看来,讲《黄帝内经》讲得有趣的人就是徐文兵老师。
     徐文兵:过奖。
     梁冬:徐老师,你一看就是贵人。以前都说“贱人多语,贵人沉默”。
     徐文兵:不是,先得听你说,你抛砖我引玉。
     《黄帝内经》分上、下两部,第一部叫《素问》,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灵枢》,也有八十一篇,合起来一百六十二篇。
     梁冬:《素问》和《灵枢》有什么讲究吗? 徐文兵:《素问》是简单的,互联网上有一个词叫FAQ,就是FrequentlyAskedQuestions,意思是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些问题。这种问题都带有普及性。
     《素问》解答了中医对生命,对天、地与生命的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它是一本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书;《灵枢》是指人的气和人的神灵沟通的那个节点、关节点。枢是关键,就是我们开阖门的门轴,它一动整个门就动,所以《灵枢》是讲针灸穴位的书。
     梁冬:既然有《黄帝内经》,那是不是还有《黄帝外经》呢? 徐文兵:汉朝刘向整理的《汉书·艺文志》里面明确提到说《黄帝内经》是十八卷,《黄帝外经》有三十七卷,但是《黄帝外经》已经失传了。
     梁冬:实在是太过可惜。因为据我所知,《黄帝内经》很多时候是讲道理、讲法则,而《黄帝外经》里可能还有很多的操作方法。
     徐文兵:关于《黄帝外经》的解释有很多种。古代道家写书,经常把两本书分成内篇和外篇,比如《庄子》有内、外篇,《抱朴子》也有。可能《黄帝内经》阐述了一些中医的理论,而《黄帝外经》阐述了另外一些,实际上也许都是理论。因为被称为“经”的东鹾,它指的是道路和方向,而不是“论”,也就是说不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梁冬:有人说,《黄帝外经》里讲了不少外科手术方面的理论。
     徐文兵:有这种说法。有人说,华佗的那些高超的外科技术,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也是师承了《黄帝内经》的内容。还有,中医现在用的整骨、整形法也是如此。像名动京城的那位双桥老太太——罗老太太,治病救人所用的都是祖传下来的整骨手法——其实也是《黄帝外经》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华佗临死前写了一本叫《青囊经》的书,总结了他外科麻醉的药方等内容,想传给狱卒,结果那厮不接受,他只好“索火而烧之”;但还留下了如何给动物做手术的部分,比如人们给猪、鸡等动物做阉割手术的方法。现在看来,这种手术非常精巧,创口小,而且感染率低,愈合快。
     实际上,中国的外科技术,在古代华佗那会儿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梁冬: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优秀的外科技术全都是从对动物的手术方法里移植过来的吗? 徐文兵:可以这么说。从对经络的认识来讲,中医说人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有三百六十个腧穴;另外古代那些很高明的巫师或者医师还观察到了动物也有经络、腧穴,比如说猪、狗等都有足三里穴。这些观察者都是高人,他们有望气的本领,扁鹊就是其中一人。《史记》记载,扁鹊学医学成以后能够“尽见五脏症结”,也就是说他有一种超人的感觉能力,凭这种感觉能力去扎针做手术,那水平就相当高。
     梁冬:就像现在拿小白鼠做实验,在其身上扎一下穴位,很多人觉得这简直太可笑了,其实从另外一个更高的程度上来说,不见得是错的。
     徐文兵:对,万物有灵,万物有气。现在还有人给树扎针灸呢,比如树生病了,在它的躯干和分支上不同的地方,给它扎上针,然后它的病就好了。
     梁冬:真是太神奇了,这也同样证明了中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比现代的西方人有更强烈的环球意识。
     什么叫环球意识呢?不光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且人、动物、植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平等的,因为它们拥有同样的系统。
     徐文兵:对!古代的人和天、地,和动物、植物都有沟通,它们有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叫“神通”,就是在神的层面上与它们沟通。
     梁冬:这会不会太玄了一点? 徐文兵:是“玄”,我们今天谈的中医就离不开一个“玄”字。
     梁冬:当时的古代人是怎么样和动物、植物沟通的呢?我们现代人经常说家里养条狗狗,时间长了之后你跟它是有默契的,你看一眼,它都知道你要什么。
     徐文兵:这就是我们讲的在神的层次上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狗一眼,狗看你一眼,你和它的眼神就有一个交流,这绝对不是通过语言能达到的。
     梁冬:假设我们现在这个录音棚外面有一只猫,我看它的时候它也在看我,那我就可能会想,我看它是一只猫,它看我成什么呢? 徐文兵:是一堆肉。就所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但是“他人有心”,我们可以“忖度之”。我们发自内心地去体会一下就能感觉到,这是种感觉,可能说不出来。黄帝和蚩尤大战的时候,其中黄帝取胜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黄帝有一支特种部队——熊罴虎豹。其中,罴是一种大熊,是一种大狗熊。
     梁冬:是不是现在已经绝种了的一种动物? 徐文兵:很多动物现在都绝种了。
     梁冬:对,就像以前有一种长着很长牙的那种大象嘛。
     徐文兵:猛犸。
     梁冬:对! 徐文兵:黄帝能够驱动这样一支动物部队跟敌人作战,这说明他起码跟这些动物有不错的交流。P25-28 作者简介: 徐文兵,著名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获美国针灸协会特别奖,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1998年考取全美中医师、针灸师资格证书。1999年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目前担任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门诊专家,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导师。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梁冬,正安中医创始人。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相继担任过《凤凰早班车》《体坛消息》《相聚凤凰台》主持人,后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而一炮走红,确立了“用后现代解构的方式对现代信息娱乐、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充满辛辣及无奈”的梁氏主持风格,曾被评为亚太区著名的华语节目主编及主持人之一。2004年底辞职潜心学习中医。后曾出任百度公司市场副总裁。其在旅游卫视主持的《国学堂》栏目,广受观众好评。 目录: 序:(徐文兵)希望大家都能一直天真
(编辑心语)不读《黄帝内经》,你会后悔一辈子
原文
第一章 天真的人幸福
1.天真的人能得天助
2.特异功能其实每个人都有
3.第六感强的人是慧者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4.如何在20岁之前出口成章
“弱而能言”
5.天生聪明也需拜师学艺
“幼而徇齐”
6.养生之道在于“虚其心,实其腹”
“长而敦敏”
7.越“天真”,越成功
“成而登天”
8.为什么有人年过百岁依然手脚灵活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9.养生因素有器、术、法、道,关键的是“道”
10.慎选职业,才会活得好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第二章 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
1.别把“道”和“理”混为一谈
2.做啥事都要“和于术数”
3.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食饮有节”
4.起居顺应昼夜和四季的变化,你就能“走运”
“起居有常”
5.欲望不要太多,性爱不要过度
“不妄作劳”
6.活着,不要做“行尸走肉”
“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7.没活到60岁死去的都叫“夭”
“而尽终其天年”
8.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9.趁着酒劲儿做爱等于透支生命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10.人没必要追求那种超凡脱俗的东西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第三章 警惕那些害人不浅的负能量
1.“虚邪”虽然看不见,但却害人细无声
“虚邪”
2.躲避“虚邪贼风”的技巧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恬不知耻”是一种心理疗伤的方式
“恬淡”
4.人活一辈子,活的是“心无挂碍”
“虚无”
5.越天真,越强大
“真气从之”
6.人的大毛病是“精不内守”
“精内守”
7.眼神迷离不是美,是一种病态
“神内守”
第四章 禁欲伤心,纵欲伤神
1.把每一秒过好,你这辈子就能过得很好
“志闲而少欲”
2.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良方
“心安而不惧”
3.要活就得“动”,但要“动”得适度
“形劳而不倦”
4.想要健康,一是要有力气,二是要通畅
“气从以顺”
5.简单有效的快乐秘诀
“各从其欲”
6.“欲”是本能的需要,“愿”是精神上的追求
“皆得所愿”
7.吃什么不要紧,吃饭的心境和环境重要
“美其食”
8.让自己的身体说了算
“任其服”
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乐其俗”
10.人跟人没有可比性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11.“佩服”在古代是一种治病方式
第五章 如何才能不患得患失
1.活得痛快,不要短命
“嗜欲不能劳其目”
2.在什么样的诱惑面前应该站稳脚跟
“淫邪不能惑其心”
3.大多数人都可以分成“愚、智、贤”这三种
“愚智贤”
4.累是因为把物质看得很重
“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5.“道”和“德”不能一概而论
6.有没有“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慧”
“德全”
7.取名字也要符合天道
8.人活着随时都可能“危如累卵”
“危”
9.别人能伤害你,是因为你本身有能被伤害的地方
第六章 “七”是女性的幸运数
1.人到了一定岁数,为什么就不能生孩子了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2.男女生理变化周期是以生活在温带的人种变化为准的
3.“7岁”到底是多大
“女子七岁”
4.头发不黑,都是肾精不足惹的祸
“肾气盛,齿更发长”
5.“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6.14岁,欢迎雌激素的来临
“二七而天癸至”
7.性感来自于任脉畅通
“任脉通”
8.冲脉气血旺,女人味十足
“太冲脉盛”
9.光污染和激素是导致女孩子月经过早来临的两大“元凶”
“月事以时下”
10.21岁前会养生,从小到老都迷人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11.丹田温暖了,脸色就好看了
第七章 女人的幸福活法
1.28岁是女性展示成熟风韵的美年龄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由“美少女”变成“黄脸婆”的主要原因是肠胃功能不好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3.脱发的原因在于精血不足
“发始堕”
4.根治便秘,要从身心两方面着手
5.42岁时请一定要照顾好小肠经、膀胱经以及胆经和三焦经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6.让胃热乎点,让小肠热乎点
7.成年人应该少喝牛奶
8.任脉和冲脉伤了,你就怀不上孩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9.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早衰
“地道不通”
10.乱吃雌激素,会诱发乳腺癌
“天癸竭”
11.只要安全度过了更年期,女人一般要比男人活得长
第八章 每八年是男人要迈过的坎
1.“八”是男人这辈子的数
2.男人和女人应该干什么
3.补肾应从8岁开始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4.16岁是男孩与男人的分水岭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5.“精气溢泻”是男人健康和成熟的表现
“精气溢泻”
6.把精气“省”下来,身体和智力都会发育得很好
“阴阳和,故能有子”
7.24岁前,男性要长个儿就要补肾气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8.长智齿是肾气足的表现
“真牙”
9.咬牙切齿很补肾
10.提肛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用的补肾方法
11.“阴阳交合”的目的是“阴阳互补”,禁欲也会伤神
第九章 男人的幸福活法
1.32岁,男人迷人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2.一过30岁,病就开始“上门找人”了
“五八肾气衰”
3.40岁的男人如何做到“发不堕齿不槁”
“发堕齿槁”
4.脸是六腑功能的“晴雨表”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5.皱纹起于眼角,发白始于鬓角,全因三焦经出了问题
“发鬓颁白”
6.阳痿要调肝,早泄则补肾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7.节约用“水”,你的性功能才不会衰竭
“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8.透支肾精,你的身体就会灾害不断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9.吃得越多,耗的元气越多――把植物、猪肉转化成“人肉”,消耗的是元气
10.真正懂得吃果的人,吃的都是坚果、硬果
第十章 把精气用在刀刃上
1.性能力强,寿命也长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
2.真正的算命应该是算天赋对人的影响
3.身体越不使用,就退化得越快
4.身体上某个部位低于常温,就表明此处“气脉不通”
“气脉常通”
5.艾灸是虚寒之人好的通气脉之法
6.要把肾气用在刀刃上
“肾气有余”
7.为什么“道者”年过百岁还能有子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8.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
9.对待身体这副“臭皮囊”,应该连一根毫毛都不要损害
“能却老而全形”
10.不到万不得已,阑尾、扁桃体都不能切
11.要想身体不受到损伤,必须经常按摩膻中穴
第十一章 人只能改运不能改命
1.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真人”
2.人只能改运不能改命
“提挈天地”
3.做阴阳的奴隶还是做阴阳的主人
“把握阴阳”
4.要想精力十足,就到空气好的地方去呼吸
“呼吸精气”
5.戒烟不能急于一时
6.想戒烟就揉阳溪穴
7.站着别动,守住心神
“独立守神”
8.想要完美胸部,就不要穿高跟鞋
9.“含胸拔背”,孩子的身材才能发育好
10.该放松就放松,该紧张就紧张
“肌肉若一”
11.一切皆有可能
“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12.真人把握阴阳,至人和于阴阳
“淳德全道”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于阴阳”
14.教你存精增值的方法
“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15.不用奇巧淫技,照样“上天入地”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第十二章 大多数的人都是死于内心的忧患
1.绝不要在任何犯冲的地方呆着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2.圣人绝不会装清高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3.人无所求时,就不会产生恚嗔之心
“无恚嗔之心”
4.身体要大俗,灵魂要大雅
“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
5.大多数的人都是死于内心的忧患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第十三章 读黄帝内经,享人生清福
1.“愉”有专指,不能乱用
2.圣人也是人
“以恬愉为务”
3.现在人什么都不缺,就缺“自得”
“以自得为功”
4.他者即地狱,人跟人没有可比性
5.身体破损,精神就散了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6.神枪手打靶,靠的是“神”,不是眼
7.做贤人也很精彩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8.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变化是相对应的
“辨列星辰”
9.贤人没法完全把握阴阳
“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10.经典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解读

 


《内经》智慧:生命的节律与养生之道 这部《内经》系列,并非简单地罗列古籍,而是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生命哲学与养生智慧,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藩篱,触摸古老智慧的脉搏,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至高境界。全套六册,层层递进,从宏观的宇宙运行规律,到微观的生命个体生理变化,再到具体的调养方略,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养生知识体系。 第一篇:上古天真——回溯生命本源,探寻纯粹之境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爱养生,度年而尽之。”开篇便将我们引向一个“上古”的理想国度,一个生命纯粹、与自然融洽的时代。这一篇,着重阐释了《内经》对于生命起源、生长、衰老的根本认知。它并非停留于生物学的层面上,而是从更深邃的哲学维度,探讨了“道”在生命中的作用。“道”,在这里不仅是自然运行的规律,更是生命得以生发、维持、并臻于圆满的内在动力。 “上古之人”何以能够“度年而尽之”?秘诀在于他们顺应“天道”,理解并遵循自然的节律,不妄为,不强求。他们“呼吸停停,终身不己”,这是一种何等深沉的生命状态?它暗示着一种与天地相通的生命节奏,一种不被外物扰动的内在宁静。本篇深入剖析了“真气”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阐述了“天真”——即生命本然状态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干扰,我们的“真气”是否还在?我们的生命是否已经偏离了“天真”的轨道? 从“上古天真”出发,我们得以审视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劳神过度”、“饮食失节”、“起居无度”等违背生命规律的现象。文章将生动地揭示,为何这些行为会加速生命的损耗,导致疾病的产生。它将引领读者反思,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重拾那份“上古”的纯粹与宁静,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让生命回归本源,从而延缓衰老,获得长寿与健康。这不仅仅是关于身体的保养,更是关于心灵的回归,关于生命质量的提升。 第二篇:四气调神——顺应四时变化,实现身心和谐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夏三月,此为蕃秀,万物以长。”“秋三月,此为容平,气收敛,万物剧。”“冬三月,此为闭藏,万物寂。”《内经》中的“四气调神”,是将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紧密联系起来的理论。本篇将深入浅出地解读这一核心理念,阐释为何“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理依据和养生智慧。 我们将详细解析,春季的“生发”之气,如何影响人体的肝脏,我们该如何调养以顺应这种生发之势;夏季的“蕃秀”之气,如何与人体的“心”相呼应,以及如何避免“苦夏”的困扰;秋季的“收敛”之气,对于人体的肺与大肠有何影响,为何说“秋不食肺”;而冬季的“闭藏”之气,又与人体的肾脏有着怎样的联系,又该如何通过“藏”来为来年积蓄力量。 更重要的是,本篇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而是强调“神”的调养。所谓“调神”,便是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我们的精神情志,做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情志对应。例如,春季宜“散”,以助阳气生发;夏季宜“喜”,以利心气舒展;秋季宜“静”,以利肺气肃降;冬季宜“藏”,以保肾精充足。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生活化的场景,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调整情绪、选择适宜的活动,来达到“神气”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避免因情志失调而引发的疾病。 第三篇:天年——生命的周期与质量 “夫上古圣人之教,皆是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年百岁,而动作不衰。”《内经》所探讨的“天年”,并非简单的寿命长短,而是一种生命质量的衡量标准。它揭示了人体从生长壮实到衰老死亡的自然周期,并提出了实现“度百岁乃尽其天年”的可能。本篇将深入解析《内经》对于人体生命周期,从幼年、壮年到老年的生理特点和变化规律的描述。 我们将重点探讨“壮年”这一生命的高峰期,为何《内经》强调“壮年不淫”,以及“淫”对生命力的摧残。同时,我们将深入分析,当生命步入“老年”,身体会发生哪些必然的衰退,如“齿发散”“筋骨衰”“精气夺”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进入一个需要调整养生策略的阶段。 本篇将着重讲解《内经》中关于“肾”在生命衰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精”与“气”的损耗与补充。它将引导读者理解,衰老是自然规律,但“度百岁”并非遥不可及。通过对“天年”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这种自然规律下,最大限度地延长健康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做到“年虽高,而行不倦”。文章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延缓衰老进程,保持身体的活力和精神的矍铄。 第四篇:异法方宜——个体差异与精准养生 “故用药,各随其病,各随其证。”《内经》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对生命普遍规律的阐释,更在于其对个体差异的高度重视。本篇将聚焦于“异法方宜”的理念,即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治疗手段。这是一种高度精准和人性化的养生观。 我们将深入剖析《内经》中关于“因人、因时、因地”施治的原则。为什么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形式和治疗方法会截然不同?这背后涉及到体质差异、地域环境、气候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内经》强调,养生之道,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其所以,异其所以”。 本篇将通过生动的例子,解读《内经》中关于不同体质(如“阳盛”“阴盛”“气虚”“血虚”等)的特点,以及针对这些体质应该采取的不同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同时,它也将探讨地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例如,“水土不服”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来适应不同的地域。《内经》的“异法方宜”,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前瞻性理论,它预示着未来精准医疗和个体化健康管理的方向。它将帮助读者认识到,了解自己的身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才是通往健康长寿的明智选择。 第五篇:金匮真言——调养脏腑,固本培元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者,藏血,筋之会也;脾胃者,仓廪之官,营之所出也;肾者,主五脏,主藏精,主骨,主发,主耳,主二阴也。”“金匮”,并非指具体的器物,而是《内经》中用来比喻人体脏腑的重要概念,代表着生命的精髓所在。本篇将深入挖掘“金匮真言”,即关于人体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调养方法的精髓理论。 我们将逐一剖析心、肝、脾、肺、肾这五大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文章将揭示,为何“心主神明”,心脏的健康与我们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为何“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会导致情绪问题和消化障碍;为何“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强健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为何“肺主气”,肺的健康关系到呼吸的顺畅和免疫力;为何“肾藏精”,肾精是生命的根本,关系到生殖、生长发育和衰老。 在阐述脏腑功能的同时,本篇还将深入探讨各种常见疾病的根源,以及《内经》是如何从脏腑失调的角度进行解释的。例如,将揭示为何“久视伤肝”,“思虑伤脾”,“恐惊伤肾”等。更重要的是,本篇将提供一系列基于《内经》理论的养生方略,指导读者如何通过饮食、药膳、情志调养、适度运动等多种方式,来呵护和调养自己的脏腑,达到固本培元、防病治病的目的。 贯穿全书的智慧 整套《内经》系列,并非孤立的医学知识堆砌,而是以一种辩证、整体的视角,将人体的生命活动置于宏观的宇宙自然背景下进行考察。它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实现生命的和谐与长寿。 它倡导的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养生观,而非被动的治病观。它告诉我们,健康并非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充盈、流畅、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通过对这套《内经》系列的深入学习,读者将能够: 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重新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从生到死的自然规律。 掌握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 学会如何根据季节、地域、体质等因素,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达到身心和谐。 提升对身体的认知: 深入了解人体脏腑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呵护自己的身体。 培养积极的心态: 学习《内经》中关于情志调养的智慧,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实践精准的养生策略: 认识到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之道。 这套《内经》系列,是献给每一位追求健康、热爱生命的人的宝贵财富。它将引领您踏上一段探索生命奥秘、重拾健康活力的非凡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拿到手上就感觉沉甸甸的,那种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插图,完全配得上《黄帝内经》这样一部经典。我是一个中医爱好者,以前也收藏过好几个版本的《内经》,但这个“全套6册”的组合实在太贴心了。不仅仅是核心的《素问》和《灵枢》,它把“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年”、“异法方宜”、“金匮真言”这些关键篇章都单独拿出来,做成了精装的小册子。这样一来,我就可以随时带着我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去研读,非常方便。特别是“上古天真论”,讲到人体的生命规律和顺应自然,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这种将经典分册呈现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复杂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而且,印刷的字体清晰大气,注释也相当到位,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最好的“引路人”。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把这六册都仔仔细细地啃一遍了。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它不是那种为了追求厚重感而堆砌内容的书,而是真正做到了“精”与“全”的平衡。我之前在图书馆翻阅过一些老旧版本,字迹模糊,注释晦涩难懂,常常需要对照好几本参考书才能勉强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但这套“金匮真言”分册的排版,简直是现代排版艺术的典范。留白恰到好处,注释采用小字清晰标注在旁,核心条文则用加粗或不同字体突出显示。这使得阅读体验极为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黄帝内经》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艰深的古籍,而是在和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设计上的用心,无疑是提升了经典传承的有效性。

评分

我对这套书整体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的桥梁。特别是对“金匮真言”的单独呈现,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内经》理论体系的理解。过去总觉得“金匮”更多是关于脉象和病机,但结合前面的篇章来看,它其实是对整个生命周期中“应变”之道的总结。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原本散落的、需要高深功力才能串联起来的知识点,以一个清晰的脉络呈现出来。我发现,当我们把“上古天真”视为理论基础,“四气调神”作为环境适应,“天年”作为生命目标,再以“异法方宜”和“金匮真言”作为实践工具时,整个《内经》的体系就活了起来。这套书绝不仅仅是收藏品,而是我未来几年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和心灵导师。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养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人,我特别欣赏这套书在“天年”和“异法方宜”部分的处理方式。过去的古籍版本,常常让人感觉距离我们现代生活太遥远,但这里的解读非常贴合现代人的困惑。关于“天年”,它不是简单地谈论寿命长短,而是深入探讨了保持生命活力的内在机制,强调的是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存活时间。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异法方宜”,这部分内容讲解了不同地域、不同体质的人群,在治疗和调养上需要采用的差异化策略,这对于理解中医的个体化原则至关重要。它让我明白,为什么同一种病,别人的方子在我身上就不灵验。这种细致入微的辨证施治思想,在这套书中得到了非常清晰的阐述,让我对中医的系统性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了。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专注于研究这套书里的“四气调神”部分。说实话,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很多地方光看文字描述是很难理解其精髓的。但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本结合了自然哲学和人体生理学的深度指南。比如,它详细阐述了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脏腑的影响,从精神调养到饮食起居,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我个人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概念一直很感兴趣,过去总觉得是空泛的口号,但在阅读了这套书的解析后,才真正明白了如何将“人与天地相应”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近期的作息,说也奇怪,原本入秋后容易出现的干燥和烦躁感,竟然减轻了不少。这套书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著作,它带着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教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