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的**官方 解读。本书基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 工作组、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相关标 委会及其成员单位的信息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经验, 阐述了“指南全文和编制说明”、“智能制造体系架 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重 点行业标准”、“智能制造的展望”等内容,从相关 技术、产业现状、标准化现状与需求3个方面全面深 入地解读了《建设指南》。
本书的出版,旨在促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智能制造建设和标准化工作的经验交流,为我国各地 开展智能制造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帮助企业用户及科 研院所的专家对于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有较为系统、 清晰的认识,辅助各地用户应对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 、智能工厂建设、互联互通等问题,便于全国各行各 业的读者加深对《建设指南》的理解。
辛国斌、田世宏主编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 南丛书》适合智能制造从业人员、研究院所相关研究 人员参考学习。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一、总体要求
二、建设思路
三、建设内容
四、组织实施
附件1:智能制造相关名词术语和缩略语
附件2:已发布、制定中的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二、编制原则
三、编制过程
四、重点问题说明
**篇 体系架构篇
**章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介绍
1.1 引子
1.2 背景
1.3 德国和美国的系统架构
1.4 如何构建我国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1.5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特点
1.6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与标准化
第2篇 基础共性标准篇
第2章 基础
2.1 术语
2.2 参考模型
2.3 元数据
2.4 数据字典
2.5 标识
第3章 安全
3.1 功能安全
3.2 信息安全
第4章 管理
4.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2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第5章 检测评价
5.1 产业现状
5.2 相关技术
5.3 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第6章 可靠性
6.1 相关技术
6.2 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第3篇 关键技术标准篇
第7章 智能装备
7.1 传感器及仪器仪表
7.2 嵌入式系统
7.3 控制系统
7.4 人工交互系统
7.5 增材制造
7.6 工业机器人
第8章 智能工厂
8.1 智能工厂产业现状
8.2 智能工厂涉及的相关技术
8.3 智能工厂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第9章 智能服务
9.1 智能服务产业现状
9.2 智能服务的相关技术
9.3 智能服务标准化现状和需求
**0章 工业软件与大数据
10.1 工业软件
10.2 工业大数据
**1章 工业互联网
11.1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架构
11.2 整体网络架构
11.3 网联技术
11.4 资源管理
11.5 网络设备
第4篇 重点行业标准篇
**2章 航空
12.1 航空产业现状分析
12.2 航空智能制造技术
12.3 航空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3章 船舶
13.1 船舶产业发展现状
13.2 船舶产业智能制造相关技术
13.3 船舶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现状与需求
**4章 **数控机床
14.1 产业现状
14.2 **数控机床相关技术
14.3 标准现状与需求
第5篇 展望篇
**5章 智能制造的展望
15.1 智能制造的机遇与挑战
15.2 智能制造的标准国际化
15.3 组织建设
15.4 总结
附录A 智能制造相关标准化组织
A.1 智能制造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
A.2 智能制造相关国内标准化组织
附录B 问题解答
B.1 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国际相关标准体系的关系
B.2 信息物理系统与智能制造的关系
我一直坚信,任何一个新兴领域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套科学、完善的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智能制造,这个集成了众多前沿技术、涵盖了生产制造全流程的宏大概念,更是对标准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之所以认为它会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在于它承诺要对“2015年版”的指南进行“解读”。这让我联想到,一本好的解读,绝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更可能包含对其背后逻辑的深挖,对其核心思想的阐释,以及对其现实意义的剖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在2015年,国家会出台这样一份指南?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当时制造业面临的哪些具体问题?而且,作为一个读者,我更期待它能告诉我,如何将这份指南的精神,落到实处。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操作路径,指导企业如何去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又或者,如何去理解和应用现有的标准,以促进自身的智能化转型?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正在步入智能化转型的制造业按下了一个加速键。我之所以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去依赖人口红利和规模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来驱动高质量发展。而“智能制造”恰恰是这条道路的核心。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预示着它将是一份关于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指南”。这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关乎实际操作的路径。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解析“体系”二字的内涵,解释清楚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应该包含哪些关键的要素和层次。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建设思路和方法论,帮助企业和行业在纷繁复杂的智能化浪潮中,找到一条清晰、有序、可落地的发展主线。毕竟,缺乏标准,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容易迷失方向,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难以避免。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为构建一个统一、协调、高效的智能制造生态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工业技术发展动向的读者,我一直对“标准”在推动产业进步中的作用深感着迷。标准不仅是技术交流的语言,更是产业协同的基石。尤其是在智能制造这样一个涉及跨领域、多技术融合的复杂体系中,标准的缺失和不统一,将直接导致信息孤岛、互操作性差、应用推广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看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这本书时,我立刻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我好奇的是,这本书是如何“解读”2015年的这份重要指南的?它是否对当年的标准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解释了其核心理念、基本框架以及关键指标?更进一步,它是否考虑到了近几年智能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是否对2015年的标准体系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补充和完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理解、应用并可能进一步优化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权威见解,为行业内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智能制造浪潮中占据有利位置。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给我带来了一种踏实而充满期待的感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深知,任何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一套清晰、完善的顶层设计和标准规范。智能制造,作为一个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其复杂性和系统性更是前所未有。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对2015年版指南内容的简单罗列,更可能是一种深入的“解读”,意味着它会帮助读者理解为何要建立这样一个标准体系,这个体系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将这份指南转化为实际的建设成果。我非常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的一些疑问,例如,一个成熟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要素?它如何能够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克服?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获得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掌握构建和实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要点,为我所在的企业或行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少走弯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制造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我深切体会到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使得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变得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因此,《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解读》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阐述,而是能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比如,它能否提供一套清晰的指导框架,帮助企业明确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构建适合自身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是否能够列举一些在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从而让读者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一步步地走出标准化建设的迷雾,找到清晰的前进方向,最终能够将智能制造的蓝图,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可落地的标准,推动整个制造业的提质增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