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 名:田中一光自傳:與設計一起前行
日語書名:田中一光自伝 われらデザインの時代
作 者:(日)田中一光 著
譯 者:硃悅瑋 譯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書 號:978-7-5699-1771-0
CIP分類:Ⅰ.①田… Ⅱ.①田… ②硃… Ⅲ.①田中一光-自傳 Ⅳ.①K831.357.2
齣版日期:2017年10月
字 數(幅數):118韆字
定 價:58元
開 本:16開
印 張:17
頁 數:272頁
裝 幀:精裝
版次:2017年10月第1版
印次:2017年10月第1次印刷
編輯推薦:
☆田中一光,開創瞭日本平麵設計的新世界,讓世界知道瞭日本的現代設計。
☆田中一光,在日本設計界掀起瞭一場對傳統精神的再創造運動。
☆田中一光,無印良品之父,日本平麵設計大師,一生獲設計大奬無數。
《田中一光自傳:與設計一起前行》以真實的筆觸帶領人們感知——
1.從童年、小學、中學到大學,田中一光有著怎樣的成長軌跡?
2.在田中一光的眼裏,二戰給日本社會帶來的是怎樣的一幅災難場景?
3.從故鄉到異鄉,田中一光有著怎樣的人生際遇?
4.從奈良-大阪-東京-巴黎-洛杉磯-紐約……這一路,田中一光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為平麵設計大師的?
5.田中一光的心路曆程、思想境界、人格氣質、藝術追求……又有著怎樣的與眾不同?
目 錄
I
一 故 鄉…………………………………………………002
二 畫室劇場………………………………………………021
II
一 大 阪………………………………………………036
二A俱樂部………………………………………………054
三 上 京…………………………………………………064
III
一 陽光廣告公司(LIGHT PUBLICITY) ………………084
二 日本Design Center……………………………………095
三 初臨紐約………………………………………………110
IV
一 新道路…………………………………………………124
二 邂逅建築設計…………………………………………139
三 大阪世博會……………………………………………147
四 時代的變遷……………………………………………158
五 文字、色彩、紙張………………………………………168
六 書與設計………………………………………………183
V
一 西武劇場與西武美術館………………………………198
二 創意總監的職責………………………………………211
三 嚮世界介紹日本………………………………………225
四 個 展…………………………………………………236
二〇〇一年一月一日………………………………………245
《田中一光自傳》寄語 麹榖宏…………………………249
簡略年錶……………………………………………………259
內容簡介:
《田中一光自傳:與設計一起前行》是田中一光對自己一生所走之路,以及如何與平麵設計結緣並取得成就所作的全程迴顧。
通過生活、工作上敏銳細緻的觀察與感覺,田中一光用帶點詼諧且優美感性的文字,在書中闡述瞭自己的人生曆程、設計觀、設計思想和設計的社會責任。他將日本傳統元素和精神傾注在自己的平麵設計作品中,讓自己的作品融閤東西方、傳統和現代文化,對日本現代設計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並做齣瞭巨大的貢獻。通過他的闡述,能夠感知他對日本文化的細心領悟與感受。
《田中一光自傳:與設計一起前行》對設計的人士來說,能夠從田中一光在設計的理念、設計的方法和設計的觀點等方麵的獨到之處中受到很大的啓發,從而為自己素養的提升和發展打下思想和技術的堅實基礎。
作者簡介:
田中一光
1930年齣生於日本,1950年畢業於日本京都美術學院,1960年與朋友創辦日本設計中心,且成為該中心的藝術指導,1963年成立田中一光設計工作室。他曾獲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銀奬、東京ADC會員高奬、紐約ADC金奬、日本宣傳美術會會員奬、每日設計奬、藝術選文部大臣新人奬、日本文化設計大奬等諸多奬項,並榮獲日本紫綬勛章、文化功勞者等榮譽。在日本舉辦大阪博覽會、衝繩海洋文化博覽會時,他負責整體宣傳設計。他在日本西武藝術博物館、富山縣立近代美術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紐約Cooper協會、洛杉磯文化交流中心、巴黎公立博物館……眾多美術館中舉辦過個展。
他是日本設計協會和AGI (國際平麵設計師協會)成員,是日本非常有成就的知名平麵設計師,也是“無印良品”的創始者,對戰後日本平麵設計的發展有著很大的貢獻,在世界平麵設計界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精彩試讀
從JR(日本鐵路公司)奈良站到猿澤池有一條商業街。這條街就是三條通,在三條通的西邊,開化天皇的皇陵附近有一個叫東町的地方,我就齣生在那裏。那一年是1930年(昭和5年)。
現在那裏已經高樓林立完全變瞭模樣,在我的老傢旁邊是奈良大的床上用品商店,斜對麵是奈良數一數二的日式點心店“弁天餅”,其他還有釀酒廠、麵豉醬和醬油的製造廠等,占地麵積都超過660平方米的大型商傢。
我的老傢從外祖父那一代開始,就一直經營著一傢叫做“魚萬”的魚糕店,所以傢裏總是飄著一股腥味。外祖父在兄弟九人裏麵排行末叫做末吉,都說他跟著大哥混黑社會,但我覺得他先是作為近衛兵加入瞭東京的麻布連隊,後來在很大的年紀纔開瞭魚糕店。在我小的時候,每天早晨外祖父都會打電話到大阪的市場詢問當天的魚價,決定當天進什麼貨,而我就在他打電話的聲音中醒來。
據外祖父說,他的父魚榖萬吉很有商業頭腦,所以纔留下這麼大的房産,但我總覺得和相鄰的店鋪相比,我們傢顯得很寒酸。
我的父田中音吉,是三重縣四日市附近一戶采女農傢的老兒子。那一帶的農業和鰻魚養殖業比較興盛,但父從年輕時就進入奈良鐵道省(現在的JR)工作,後來入贅和我的母富士枝結婚。因為我隻在二戰時被寄養在父的老傢1個月左右,所以對父的老傢幾乎沒有什麼印象。
我們傢從早到晚都有很多工人忙來忙去,因為嫌小孩子影響工作,所以大人們總是會說“給你點零花錢,你自己齣去玩吧”,也就是說我齣身於那種對孩子自由放養的傢庭。
我小時候基本是由外祖母帶大的。但是,即便是自由放養的傢庭,外祖母對我的管教也甚嚴。我的母則是一名典型的商人傢的女兒,性格開朗活潑。
我齣生後,次弟祥介、三弟成典、長妹節子相繼齣生。
傢旁邊的寺院就是我的遊樂場。那時候興福寺的三重塔和北圓堂還沒有被圍牆圍起來,是一處雜草叢生、陰森幽暗的地方。傳說隻要繞塔三圈再朝塔上扔石頭就會有女鬼齣現,所以我每次朝塔上扔完石頭之後都會一溜煙地跑迴傢。
早春時東大寺二月堂的汲水儀式,隨後的達陀戴帽儀式,春日大社的若宮祭和薪能,等等,我從少年時代開始,就習以為常般地和這些韆百年前的古典重復地保持著日常的接觸。
興福寺的東金堂被稱為“文殊先生”,文殊菩薩坐像是智慧的象徵,就像是天滿宮的道真公,所以每年春季的升學期,學生們會在1張20厘米大的紙上寫1個字用來供奉。寺院方麵會選齣80名學生所寫的80個字做成1塊牌匾,掛在寺院的屋簷下麵裝飾1年。母也讓我練習寫字,並且將寫好的字供奉上去。
據說我從小就很喜歡文字,母背著我齣門的時候,我會用手指著商戶招牌上的字詢問讀法和意思。
但我初産生興趣的,是模仿歌手的演唱。我傢有一個在當時非常少見的留聲機,工人們經常用它來聽美奴、霧島升、哥倫比亞小姐等唱的民謠和歌麯,我很擅長模仿這些歌手的演唱。我傢對麵弁天餅的工人們總叫我去給他們模仿。因此,等他們工作結束後,我就會去唱上一段,有時候還會得到點心作為奬勵。
我還喜歡模仿電影。二戰剛開始的1937和1938年,曆史題材電影大多改編自講談和歌舞伎,幾乎都是先代萩和鍋島的宮廷劇和兒雷也之類的電影。在當時的新興電影公司中,齣演宮廷劇和貓妖的鈴木澄子、森靜子、國友和歌子等很受歡迎。我雖然年紀不大,卻對八汐和岩藤那樣的惡女和妖女又愛又怕,我還很喜歡披著母的和服裝成貓妖嚇唬比我小的孩子們。
那時候想看一場真正的歌舞伎,必須花上1個小時的時間搭乘大規鐵道(就是現在的近鐵電車)前往大阪纔行。我記得傢人帶我去過好幾次,對拿著大大的木製鞋子寄存牌、用來熱茶的火盆和坐墊,把我們帶到座位上的服務員遞給我一塊小點心的事情還有模糊的印象,但舞颱上錶演的內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瞭。
當時奈良有兩傢電影院。因為我就讀的椿井小學位於鬧市區,所以電影院對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地方。其中一傢叫做尾花劇場,是鬆竹電影公司的電影院,這裏也有服務員拿著坐墊帶觀眾到座位上,是一傢具有傳統劇院風格的電影院。另一傢則是位於紅燈區正中間的電影劇場。這傢電影院會播放新興電影公司和日活電影公司的電影。我個人比較喜歡鬆竹電影公司的電影,經常會一個人背著書包去看電影。
我很喜歡看那種分為上下兩集的電影,有時候我看完電影齣來天都完全黑瞭。這時,我就會脫下鞋光著腳跑迴傢,但一到傢就會挨一頓罵。當時我就是這麼喜愛電影。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從早到晚都泡在電影院裏,那時候上映的電影我基本都看過。
與動作電影和戰意高漲的軍國主義電影相比,我更喜歡柔和一些的電影。川崎弘子飾演的悲慘母讓我心生鬱結,在吉村公三郎的《暖流》中,高峰三枝子失戀後為瞭掩飾淚水而在海岸邊
用海水洗臉的場景也讓我感動不已。
當時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電影和《木石》《純情二重奏》《愛染桂下情》三部電影非常流行,還有田中絹代、木暮實韆代、水戶光子等非常的。
奈良幾乎沒有引進外國電影。我是在進入京都的美術學校之後纔次看到硃利恩?杜維威爾和雷內?剋萊爾等人導演的外國電影作品。但當時我就算想看也沒錢,所以常常很羨慕那些看過熱門電影的人。
總之我對電影的狂熱非比尋常,不看電影的時候我就會畫一些演員的肖像畫來當作消遣。比如有一部叫做《父在世時》的電影,那麼我就會以《妻子在世時》為題思考一部新作。我會嘗試將兩個之前從未閤作過的演員放在一起,然後選擇導演和其他演員,將報紙和雜誌上的內容剪下來拼貼在一起,再自己畫上肖像畫,寫幾句宣傳語,做成報紙廣告的樣子,我一直樂在其中。
當我到瞭小學高年級的時候,開始對園藝産生興趣。每天放
學一到傢我就會跑到後院的農田,栽培香豌豆、大麗花和風信子等植物。我的手指甲之所以有些變形發圓,就是因為那時候一個勁地挖土導緻的。當時《主婦之友》和《婦人俱樂部》等雜誌附送一本很厚的增刊叫做《趣味傢庭園藝》,捲首彩色插圖介紹的是位於田園調布的木暮實韆代傢庭院的園藝製作方法,我將這本書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全都看完瞭。
我自己製作堆肥、除草、消毒,每天都很忙碌。在一無所有的土地上播種,眼看著它們生長壯大,這種季節變遷的過程實在是非常有趣。
我還有一個興趣,那就是收集“花卉信息”,比如香豌豆的花,在奈良就算嚮老師請教,他們也說不清楚。因為當時在奈良根本沒有這種花。但我看到書上說“香豌豆屬於豆科植物,和豌豆很像,會開齣粉色的花”之後,無論如何都想要看一看這種花,於是我拼命地找香豌豆的種子,花高價買下來並且種瞭下去。
當香豌豆次開花的時候,我心中的感動真的是難以言錶。當時我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原來這就是香豌豆花啊!”
我升入中學(奈良縣立商業)之後,與農業學校校長的兒子成瞭朋友,我總是泡在他的傢裏。他傢的院子裏開滿瞭水仙。如果是日本水仙的話那麼誰都認識,但像喇叭水仙那樣少見的品種,照片上的模樣和實際開花時候的模樣卻是有所不同的,這讓我非常感興趣。
喜歡植物對於飲食生活也有所幫助。在這一點上,我可以說是從原始時代到高科技時代都體驗過的人。戰爭年代連土豆和地瓜都搞不到,我隻能摘掉蜂鬥菜的葉子,食用根莖,或者用大豆煮飯,這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簡直是完全相反的。
上瞭中學之後,我很擅長寫作文。負責教我們國語的森口老師有個外號叫做“少爺”,即便在戰爭年代也仍然留著一頭長發,給我們朗讀夏目漱石的作品,是一位很有文學修養的詩人。當時他剛從學校畢業隻有20多歲,每次我去他傢裏玩的時候,他都會用留聲機放貝多芬和莫紮特的麯子。上作文課的時候,老師也總是會朗讀我的作文。
有一次朗讀課,我朗讀瞭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當我站在講颱上,剛開始讀瞭句“有那麼,佛世尊經過寶蓮池畔……”的時候,教室裏忽然哄堂大笑。似乎同學們都覺得這種裝模作樣的說話方式,與戰爭年代的學校氛圍不符,十分奇怪。
我當時滿臉通紅,一句話也說不齣來。就在這個時候,森口老師及時地齣言相助道:“這就是芥川這位作傢的文體,他從一開始就是使用這種文體來寫作,所以一點也不奇怪,請繼續念吧。”
相反我很不擅長英語。對於為什麼在戰爭年代還要學英語這件事,直到現在我也沒搞明白。教我英語的是高石老師,他的外號叫做“狂犬”,真的是一位像狂犬一樣可怕的老師,在他的傢裏擺著一個巨大的彈珠颱。後來老師的女兒與永井一正結瞭婚,真是讓人大吃一驚。永井是大阪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和老師的女兒交往瞭。
我對手工也不怎麼擅長。比如製作飛機模型之類的東西,我就因為粘不牢竹篾條導緻模型很快就散架。明明大傢都說我做飯的手藝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好手工。直到現在我仍然連一根釘子都釘不好,也不能用鴨嘴筆畫綫。即便如此,我卻做瞭幾十年的設計師。
戰爭年代的管製非常嚴格,每個人都隻能領到勉強生活的配給物資。服裝票和糧票能換到3根香煙或者3閤米(譯者注:閤是日本的容積單位,每閤等於0.18公斤,10閤為1升),但到瞭戰爭末期就連這種體製也無以為繼,一直到新的體製齣現之前,整個日本社會都處於無政府狀態。同時日元貶值導緻貨幣價值下跌,在和服換大米的原始經濟狀態下,戰後的廢墟都變成瞭黑市。就連有幸躲過空襲的京都,也在河原町七條周邊形成瞭黑市。即便沒有受到戰爭的直接影響,但人民的生活仍然睏苦不堪。
很多人都被強行應徵入伍。我有一個比我大10歲的舅舅,他是外祖母在很大年紀的時候纔生下來的獨子,因此十分寵愛。當他被強徵入伍的時候,外祖母非常難過,整個人也一下子蒼老瞭許多。隨著戰況愈發激烈,舅舅被從滿洲調到南太平洋的大宮島,不久便傳來他戰死的消息。
田中一光這位名字,本身就如同一個時代的符號,代錶著日本現代設計的崛起與輝煌。還沒翻開這本書,光是“無印良品之父”這個標簽,就足以讓無數對生活美學有所追求的人心生嚮往。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思想和理念,比他設計齣的任何一件具體的作品都來得更為深刻和持久。而自傳,恰恰是瞭解一個人內心世界最直接的窗口。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成長經曆,怎樣的思考方式,纔能孕育齣田中一光這樣獨具慧眼的設計大師?他對“無”的極緻追求,對“簡”的深刻理解,究竟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設計實踐中被提煉和升華的?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他從一個初齣茅廬的設計師,一步步走嚮行業頂端,如何挑戰傳統,如何引領潮流,又如何在設計中融入他對生活、對社會的獨特洞察。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朝聖,去聆聽一位智者關於創造、關於生活、關於何謂“好設計”的肺腑之言。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那種在字裏行間流淌著的,屬於田中一光獨有的設計哲學和人生智慧。
評分“與設計一起前行”——這句話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積極嚮上、不斷探索的精神。田中一光,作為無印良品的設計靈魂人物,他的名字早已不僅僅代錶著一個品牌,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我一直認為,偉大的設計師,他們設計的不僅僅是産品,更是一種理念,一種對生活的態度。這本書,無疑是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見這位設計巨匠內心深處的風景。我期待從中瞭解,他如何看待設計與人生的關係?在漫長的設計生涯中,他是否也曾經曆過迷茫和掙紮?又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他一次次地突破自我,引領潮流?我特彆想知道,他對“少即是多”的理解,是如何體現在他的每一個設計決策中的。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一位智者進行的思想交流,一次關於如何在這個充斥著過度消費和浮華的時代,保持內心純淨、迴歸本真的深刻探討。
評分讀到“田中一光自傳”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極簡主義的廣告海報,那些充滿東方韻味的包裝設計,以及無印良品那份獨有的、淡淡的,卻又如此觸動人心的美學氣質。我總覺得,真正的大師,他們的創造力並非天馬行空,而是根植於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敏銳觀察和深刻體悟。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與設計靈魂的深度對話。我渴望從中瞭解,是什麼樣的童年經曆,怎樣的文化熏陶,塑造瞭田中一光獨特的審美觀?他如何在那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並最終影響瞭世界?我尤其好奇,在那些看似簡單的設計背後,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探索、多少次的推敲與打磨。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成長故事,更是關於一個時代的設計變遷,關於一種生活態度的沉澱。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啓發我思考、指導我實踐的寶貴經驗。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將尋常事物轉化為不凡之物的創作者充滿敬意,而田中一光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賦予“無印良品”的生命力,那種超越物質本身、直抵人心深處的寜靜與美好,至今仍是我傢居布置和生活方式的靈感來源。想象一下,他的人生曆程,是否也如他的設計一般,充滿瞭對細節的考究,對本質的探尋?我特彆想瞭解,在他無數次的設計決策背後,是怎樣的思維過程?是怎樣的靈感火花,促使他做齣瞭那些如今看來理所當然,但當時卻可能極具挑戰性的選擇?這本書,就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圖紙,揭示著一位設計巨匠的思想藍圖。我希望從中能窺見他如何看待設計與商業的平衡,如何理解設計在社會發展中的角色,以及他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純淨之地。這不單單是一本關於設計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如何以一種更為深刻、更為純粹的方式去理解和創造生活的故事。
評分田中一光,這個名字在我的心中,與“純粹”、“簡約”、“深刻”這些詞語緊密相連。無印良品所代錶的,不僅僅是商品的標簽,更是我對生活美學的一種理想追求。而這本書,作為這位設計大師的自傳,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次尋寶之旅,去發掘他思想的源泉,去理解他設計哲學的精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麼樣的經曆,塑造瞭他對“無”的極緻追求?他又是如何將這種追求,轉化為能夠觸動人心的設計語言?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他如何平衡藝術的創造力與商業的實際需求,如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保持設計的定力與前瞻性。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是關於一種跨越時代、影響深遠的設計理念的展現。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設計的本質,以及如何將設計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活齣屬於自己的那份“簡而有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