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21327186 9787121281327
丛书名 :5G新技术丛书
作 译 者:陈学梁,李丹
出版时间:2017-10 千 字 数:315
版 次:01-01 页 数:328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327186
换 版:
所属分类:科技 >> 通信与网络 >> 通信网络
纸质书定价:¥68.0
本书根据核心网演进的脉络,采用浅显易懂的类比方式,描述了程控交换、七号信令、NGN网络、SIP协议、IMS网络、UMTS PS核心网、LTE EPC核心网、软件化的5G核心网等系统,并根据多年的技术理解,论述了核心网演进的基本规律,向读者描述了一张完整的核心网发展图。通过回顾核心网的历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关于核心网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结论。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主要增加了5G的定义、特点、标准化进程、频谱、关键技术和所面临的挑战等内容。本书面向通信从业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全新地阐述了核心网的方方面面,适合高校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运营商、设备商,以及通信网络规划人员阅读与参考。
目 录
第1章
梦田:从程控交换说起
1.1 为什么需要交换 / 3
1.2 那些年追过的交换原理 / 7
1.2.1 初识程控交换 / 8
1.2.2 程控交换中的高速公路 / 10
1.2.3 数字交换基础——PCM / 11
1.2.4 时分复用 / 20
1.3 曾经的七格格——No.7信令 / 26
1.3.1 什么是格格——信令 / 27
1.3.2 格格的一家人——交换信令 / 28
1.3.3 七格格的花衣——模型 / 32
1.3.4 七格格的脸和唇 / 34
第2章
老男孩:谈谈下一代
2.1 玩概念的NGN / 43
2.2 NGN的High Level——身材 / 46
2.3 NGN的Low Level——网络接口 / 49
2.4 NGN的少帅——软交换机 / 52
2.5 NGN的全家福——关键网元 / 55
2.5.1 网元的形态 / 56
2.5.2 NGN的虎将——再话媒体网关 / 66
2.6 NGN中的普通话——SIP协议 / 71
2.6.1 时代的呼唤——SIP中的角色定义 / 72
2.6.2 SIP协议栈结构 / 79
2.6.3 SIP消息 / 80
2.6.4 典型SIP交互流程 / 85
2.7 NGN中的方言 / 89
2.8 NGN的缺憾 / 91
第3章
等待:IMS的那点事
3.1 IMS为何而来 / 95
3.2 IMS的High Level——身材 / 98
3.3 IMS的全家福 / 102
3.3.1 呼叫控制网元——CSCF / 103
3.3.2 数据库网元——HSS / 106
3.3.3 业务平台——AS应用服务器 / 108
3.3.4 互通设备——IMS/PSTN/PLMN的
互联 / 110
3.3.5 IMS网元功能——MRF(媒体资源
管理) / 111
3.4 IMS的Low Level——接口 / 112
3.5 IMS的流程 / 114
3.5.1 如何区分IMS中的用户——IMS用户
身份标识 / 114
3.5.2 如何区分IMS中的业务——PSI标识 / 115
3.5.3 IMS注册——简约而不简单 / 116
3.5.4 IMS呼叫流程 / 119
3.6 IMS如何提供业务 / 123
3.6.1 IMS的业务框架 / 125
3.6.2 AS在业务控制中的角色 / 126
3.6.3 IMS的业务引擎 / 127
3.7 生不逢时的IMS / 132
第4章
怒放的生命:PS的核心网
4.1 GSM是如何打电话的 / 137
4.2 手机上网的功臣——PS / 141
4.3 拨开PS的外衣 / 144
4.4 GPRS的协议 / 147
4.5 PS如何用来上网 / 149
第5章
我们的梦:4G的核心网——EPC
5.1 下一代的PS——EPC / 155
5.2 不得不说的LTE / 159
5.2.1 LTE的架构 / 161
5.2.2 LTE的交互流程 / 163
5.2.3 LTE物理层处理流程 / 170
5.3 EPC协议分析 / 172
5.3.1 协议架构 / 173
5.3.2 S1传输协议的问题 / 174
5.4 什么叫Bearer(承载) / 176
5.5 TD-LTE和FDD-LTE的问题 / 178
5.6 EPC的业务流程 / 180
5.6.1 UE开机Attach流程 / 181
5.6.2 UE去附着流程 / 189
5.6.3 UE发起的去附着 / 189
5.6.4 MME发起的去附着 / 191
5.6.5 HSS发起的去附着 / 191
5.6.6 专有承载流程 / 192
5.7 新旧美人赛——PS vs EPC / 201
第6章
飞得更高:软件化的5G核心网
6.1 软件改变世界 / 205
6.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209
6.3 什么是5G / 211
6.4 5G的特点 / 215
6.5 5G的标准化进展 / 218
6.5.1 ITU / 219
6.5.2 3GPP / 223
6.6 5G的频谱 / 228
6.7 5G网络关键技术 / 230
6.8 5G架构关键技术 / 233
6.8.1 SDN(软件化) / 233
6.8.2 C-U分离 / 265
6.8.3 NFV和业务编排 / 267
6.8.4 网络切片 / 268
6.8.5 C-RAN / 270
6.8.6 基于云计算的5G架构 / 273
6.8.7 统一的数据库管理 / 274
6.9 5G面临的技术挑战 / 276
6.10 5G终端的挑战 / 280
6.10.1 多频段接入挑战 / 280
6.10.2 多连接接入的挑战 / 281
6.10.3 多天线接入挑战 / 281
6.10.4 低功耗的挑战 / 282
第7章
·初的梦想:No Core,No More
7.1 网络发展的驱动力 / 285
.
..
丛书名 :5G新技术丛书
作 译 者:小火车,好多鱼
出版时间:2016-03 千 字 数:182
版 次:01-01 页 数:212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281327
换 版:
所属分类:科技 >> 通信与网络 >> 通信网络
纸质书定价:¥48.0
第1章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挑战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1
4G面临的挑战 / 3
运营商面临挑战 / 3
用户需求的挑战 / 4
技术面临的挑战 / 5
4G增强技术的演进 / 7
LTE+演进路线 / 7
4G网络架构演进 / 8
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和挑战 / 9
未来的移动通信的需求 / 10
未来移动通信的挑战 / 11
第2章
5G的需求和场景
什么是5G / 15
5G的需求 / 17
5G的业务需求 / 17
5G的技术需求 / 21
5G面临的挑战 / 23
5G的场景和应用 / 26
第3章
全球5G研发进展
全球各国政府及组织 / 33
欧盟 / 33
中国 / 35
日本 / 42
韩国 / 44
美国 / 45
标准组织 / 46
ITU / 46
3GPP / 48
NGMN / 49
设备商 / 52
华为 / 52
三星 / 58
诺基亚 / 64
爱立信 / 66
中兴 / 72
第4章
5G空口关键技术
新型多址 / 81
NOMA / 83
SCMA / 88
PDMA / 94
新波形 / 95
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技术(FBMC) / 96
F-OFDM / 99
UF-OFDM / 101
新型调制编码 / 103
调制技术 / 104
Polar码 / 107
MASSIVE MIMO / 111
新频段 / 118
毫米波通信 / 119
可见光通信 / 121
频谱共享 / 129
第5章
5G网络关键技术
扁平化 / 136
C-RAN / 137
什么是C-RAN / 138
C-RAN的原理 / 139
C-RAN的关键技术 / 140
C-RAN的挑战 / 142
C-RAN Based 5G架构 / 144
SDN-RAN/NFV / 151
什么是SDN / 153
SDN的核心技术 / 155
软件定义无线接入网络 / 156
软件定义核心网 / 160
什么是NFV / 162
SDN/NFV如何影响5G架构 / 166
网络能力开放 / 168
SDN和C-RAN的融合 / 169
ULTRA-DENSE NETWORK / 170
什么是超密网络 / 171
超密网络关键技术 / 172
CDN / 175
什么是CDN / 175
CDN的原理 / 175
CDN在5G的应用 / 176
SDN和CDN的结合 / 178
D2D / 179
为什么需要D2D / 179
什么是D2D / 180
D2D的优势和挑战 / 181
第6章
不能被遗忘的角落
5G语音如何设计 / 183
信令风暴如何解决 / 184
信令风暴产生的根源 / 184
信令风暴解决方案 / 185
5G的安全怎么办 / 186
5G安全非常严峻 / 186
5G安全解决方案 / 187
5G终端如何发展 / 188
5G终端应用场景 / 188
5G终端技术挑战 / 190
读完《包邮大话核心网 第2版》,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张5G核心网的“全景地图”。这本书在讲解核心网技术时,不仅仅局限于单个模块的介绍,而是着重于各模块之间的联动和整体架构的设计理念。作者以一种非常“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网络协议和技术流程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对网络架构曾经感到头疼的读者,也能清晰地理解5G核心网是如何运作的。书中对于IP地址管理、信令传输、用户数据处理等基础但关键的环节,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通过生动的比喻,让我能够迅速抓住重点。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下,核心网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的分析,印象深刻。它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网络拓扑、引入边缘计算、增强数据转发能力等手段,来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对时延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应用。而且,书中还对5G核心网的安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例如认证、授权、加密等,让我对5G网络的安全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种全面而又易于理解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入门或者巩固5G核心网知识的读物。
评分《5G核心网络技术演进》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未来通信网络深刻的洞察。它不仅仅是对现有5G核心网技术的介绍,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剖析。我之前对5G的核心网技术演进的理解比较碎片化,这本书通过梳理从4G到5G,再到未来6G的一些可能演进方向,为我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它详细地讲解了5G核心网在架构上的重大变革,例如从传统的电信级网络向IT化的、基于云原生技术的演进,以及这种演进带来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部署效率的提升。 书中关于服务化架构(SBA)的深入探讨,以及对网络功能(NF)如何通过API进行交互的讲解,让我明白了5G核心网是如何实现高度模块化和解耦的。它详细分析了诸如AMF(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SMF(会话管理功能)、UPF(用户平面功能)等关键网络功能在SBA架构下的职责和协同方式。我尤其关注书中对网络切片技术演进的分析,它不仅仅讨论了网络切片在5G中的应用,还探讨了如何在未来网络中实现更精细化、更智能化的网络切片管理,甚至与AI技术结合,实现动态的网络资源调度和优化。
评分阅读《大话5G 无线通信技术书籍》的过程,如同经历了一场信息量爆炸却又条理清晰的盛宴。我一直对无线通信领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5G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其背后的技术细节。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从最基础的无线传输原理讲起,层层递进,将5G NR(新空口)的各项关键技术,如OFDM、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等,进行了详尽而又不失趣味的阐述。作者在解释这些技术时,并没有简单地堆砌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这个非通信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书中对于5G NR的物理层设计,例如帧结构、时隙分配、资源调度等方面的讲解,可以说是非常到位。它清晰地展示了5G NR如何在保证高带宽、低时延的同时,又能实现高连接数,并且这种设计是如何通过灵活的参数配置来实现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不同场景下(如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的性能要求和对应的技术实现差异的分析,这让我对5G的多样化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书中对未来5G演进方向的展望,也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5G核心网的大门!作为一名初入通信行业的新人,之前一直对5G的核心技术概念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名词和协议,读起来就像天书。但是,这本《包邮大话核心网 第2版》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原本枯燥的技术原理讲得生动有趣。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聊天,时不时穿插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那些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书中对服务化架构(SBA)的讲解,不仅仅是罗列了各个组件的功能,更通过比喻和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各个服务如何协同工作,解决了之前我一直不明白的“为什么需要SBA”以及“SBA如何实现灵活性”这些核心问题。 而且,本书在技术细节的把握上也相当到位,虽然语言通俗易懂,但并没有牺牲专业性。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5G核心网的关键技术,如网络切片、边缘计算、UPF(用户平面功能)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网络切片的部分,它把复杂的网络虚拟化技术通过生动的场景模拟,让我深刻理解了网络切片如何在5G时代满足不同行业对网络的需求,例如为自动驾驶提供超低时延的网络,为物联网提供海量连接的网络。这种“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科普,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大话5G 无线通信技术书籍》这本书,为我描绘了一幅关于5G无线通信世界的壮丽画卷。在阅读之前,我对于5G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速度快”这个层面,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5G无线技术背后蕴含的巨大创新和工程智慧。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将复杂的无线通信原理,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例如,在讲解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时,他不仅仅解释了天线数量的增加如何提升数据传输速率,还用“多条跑道”来类比,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书中对5G NR(新空口)的详细讲解,包括其在频谱使用、信道编码、多址接入等方面的创新,都让我大开眼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的讲解,它生动地描绘了如何通过定向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来克服干扰,提高频谱效率,这对于理解5G如何实现高密度部署和低时延至关重要。此外,本书还对5G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无线技术选择和优化进行了分析,例如为物联网设计低功耗、广覆盖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5G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