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仿真及代码生成技术入门到精通 孙忠潇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Simulink仿真及代码生成技术入门到精通 孙忠潇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忠潇著 著
图书标签:
  • Simulink
  • 仿真
  • 代码生成
  • 自动编码
  • 模型设计
  • 控制系统
  • 信号处理
  • 嵌入式系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孙忠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都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18578
商品编码:1798572016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Simulink仿真及代码生成技术入门到精通 作者 孙忠潇著
定价 69.0元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12418578 出版日期 2015-10-01
字数 807000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Simulink软件的仿真和代码生成技术,从原理上展开阐述,把握整体,注重细节,让读者深刻认识Simulink的运行原理。结构化的章节安排和丰富多彩的案例展示了Simulink在模型建立、工业流程仿真及嵌入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技巧和方法。本书不拘泥于界面操作,而结合MATLAB脚本语言展示其自动控制模型仿真、代码生成过程的强大功能,带领读者把握宏观架构,攻克细节问题。

全书共19章,分为入门篇、进阶篇和高级篇3个篇章。入门篇介绍Simulink软件及其基本操作和构成要素;进阶篇讲解Simulink的运行机制和原理、自定义模块及模块封装、自定义模块库的建立和Simulink环境的编辑等功能,并讲解如何使用M语言为模块发布help文档,以及通过工业实例展示综合应用GUI控制Simulink进行仿真的方法及代码生成的应用方法;高级篇重点介绍“基于模型设计”的开发流程、嵌入式C代码生成技术原理及TLC语言编写方法,并展示如何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TSP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类专业计算机仿真及嵌入式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嵌入式系统研发工程师、软件公司研发工程师及其他有关专业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孙忠潇( href='#' target='_blank'>hyowinner),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FNST)主任工程师,主要负责ARM芯片的Hardware Support Package开发团队以及电源控制软件开发团队的管理工作,有5年的MATLAB/Simulink应用经验。

孙忠潇已获得 href='#' target='_blank'>MathWorks MATLAB Associate资格认证,并任MATLAB中文论坛(.ilovematlab./forum.php)“Simulink基础”“Simulink代码生成”版块的版主。在MATLAB中文论坛的佳答案超过1000个,长期稳居论坛会员排行榜的第2名。

   目录

   编辑推荐

这本书由MATLAB中文论坛的版主hyowinner(孙忠潇)写成。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Simulink/MATLAB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作者的成长手册

——从入门,到进阶,先夯实了基础,再来攻克代码生成的难题,作者前进的脚步一直踏踏实实稳稳的。作者凭借这些能成功,你学完这些也不会差!

全书所有知识点的讲解通俗易懂,数以千计的小例子助读者全面学习并应用Simulink/MATLAB知识。作者本人的Simulink功力深厚,跟着本书,相 信读者很快就能感受到Simulink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本书在MATLAB中文论坛有专门的“在线交流”平台 (.ilovematlab./forum-249-1.html),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妨过来跟hyowinner交流交流,收获也许会超乎你的想象。

   文摘

  在2015年和政协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总理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的切入点就是智能制造”。
  我认为,智能制造首先是实现智能工厂。通过推行自律系统的开发及智能监控系统,让工厂内外的事物都通过物联网(TheInterofThings,IoT)连接到互联网,以激发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赋予产品新的价值。
  产生这样的连锁效应的前提是工厂生产的所有关联信息要互联互通,统一管理。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s,CPS),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PDM(ProductData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PLM(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CAD
  (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各种信息进行集成,统一管理。
  这里面的关键技术就是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具体说就是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的信息设备之间自律的协调工作M2M(MachioMachine),通过分析从互联网得到的各个终端的大数据得到信息,再与开发/销售/ERP(EnterpriseResourceManagement)/PLM/SCM(SupplyChainManagement)等业务系统进行连携等类似的应用。
  在这个大系统中,工程师们会更加关注与产品开发环节相关的PLM系统。几乎所有的工业制造会用到MATLAB/Simulink,来让开发内容可视化,通过数学模型及控制模型的计算仿真,可以快速地验证创新设计的效果,并以此提高开发品质,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MATLAB/Simulink在汽车和工业控制领域取得的成功案例已经不胜枚举。此外,通信领域、金融领域、半导体及电力电子领域也都在使用MATLAB/Simulink加速数据分析、设计和仿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必须在各个环节引入先进的方法和工具,培养相关的人才。
  此书旨在让更多的研发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认识和了解MATLAB/Simulink,为迎接智能制造的挑战做好知识储备。
  陈锦程2015年4月20日


   序言

2010年,我研一,当Math(MATLAB中文论坛独立创始人)大哥倡导MATLAB中文论坛版主们合力出书之时,我怦然心动,出书!?个念头是兴奋,从未想到还在读书的自己竟能有机会出书;第二是惶恐,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很不足,写书需要厚积薄发,我积累的足够吗?明明很多技术点还不清楚呢,能够写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读者的书吗?在这两个念头的碰撞与纠缠中,我选择了退出,我告诉自己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应该以学业为重,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重。

如今,MATLAB中文论坛已经发展为有近百万注册会员的超重量级专业学术讨论基地,也成为了MathWorks官方中文社区。我呢,还是那个我吗?当然是,这五年来我虽然走出校园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始终都不曾忘记Math大哥的鼓励,无时无刻不期待着今天这样一个时刻,因为五年前没能坚持下去我是心有不甘的。感谢中文论坛,感谢math大哥的引荐,感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陈守平编辑的指导,也感谢我这些年来不曾间断过的积累。此刻的我不仅是写书,也是在书写我自己的成长记录。

我使用Simulink已经5年了,虽然接触它的时间相对MATLAB要晚两年,但是使用频率绝不比MATLAB低。抛开工作不说,早接触它是在本科毕业论文时——使用Simulink对乙醇发酵过程进行建模和仿真,相信很多朋友也看过我的那篇论文,里面真实地反映了我接触Simulink时的摸索和成长记录。从那之后,遇到问题多了一个思路,学会了像Simulink建模那样将问题分类归总,理出步骤,模块化之后再根据优先度一个一个解决。这本书的编写也是这样一个思路,从入门,到进阶,打好了足够的基础之后,再来攻克代码生成的难题。

本书主体是Simulink的基础技术及代码生成技术,但是由于它跟MATLAB是密不可分的,很多章节会使用M语言来自动控制模型,以减轻用户的操作负担,提高效率。如果读者朋友拥有的MATLAB基础,那么相信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如果对MATLAB不熟悉也没有关系,可跟着这本书一步一步实践起来,慢慢学到新的函数,积累各种用法。

下面概述本书内容:

1章介绍了Simulink的基本操作方法,教会读者如何启动Simulink,如何拖曳出个模块,如何建立并保存个模型。

2~4章分别介绍了Simulink的模块、信号和子系统,讲解了三者的分类、特性及属性等。这三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Simulink模型。

5章讲解Simulink模型的仿真,包括仿真的启动方法、模型仿真的调试方法、数据记录及绘图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模型仿真的速度。

6章解决一个常见的问题——如何将模型框图保存为高清晰图片,让读者在发表论文或制作PPT时能将成果展示得更加明了。

7章介绍Simulink中所有的回调函数,包括模型仿真过程中的回调函数、模块动作(尺寸变化、复制、删除等)的回调函数、端口连接的回调函数及模块GUI上各个控件的回调函数。

8章重点讲解MATLABM语言如何控制Simulink,能够解决读者朋友关于如何在仿真过程中改变参数,如何自动配置模型等问题。

9章讲解如何使用Simulink模型实现高级编程语言中经常使用的流控制,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发挥想象,更好地将既有的编程经验发挥到Simulink建模中去。

10章是的Simulink核心——S函数,此部分从S函数的功能、分类、构成要素及原理各个方面进行深刻、全面的讲解,让读者在深刻理解Simulink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能够使用M语言和C语言构建自定义模块,而且更深入地教会读者掌握S函数的编写模式,通过配置S-Function BuilderLegacy Code Tool可自动生成S函数。

11章重点教会读者封装子系统或S函数模块,包括手动封装及编程自动封装,深入讲解Simulink模块参数对话框GUI的控件构成和Simulink.Mask类的使用。

12章介绍M语言注释的书写方式及自动生成html文件的方法,通过该章节读者能够学会开发自定义模块的Help文档的方法。

13章介绍Simulink中自定义模块库的方法。

14章介绍Simulink中自定义环境的方法,包括菜单栏自定义、目标硬件的自定义及Configuration Parameter控件属性的编辑方法。

15章通过乙醇连续发酵工业流程的建模和仿真,介绍了基于发酵动力学理论微分方程组的建模及数值求解方法、SimulinkGUI结合仿真的方法,以及通过将Simulink模型编译为C代码执行,从而加速仿真的方法。

16章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基于模型的设计,此章介绍了世界各地各公司或学校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基于模型的设计的成功实例。

17章重点教会读者关于嵌入式C代码的生成技术、基于模型设计的开发流程及模型生成代码时的配置方法与技巧。核心内容包括代码生成的流程、模型系统目标文件的工作原理、模型生成代码的结构和优化方法、自定义存储类型和数据对象的使用方法,以及实时任务调度的原理及代码实现。

18章讲解目标语言编译器TLC语言的语法和编写方法,有了它,读者可以给自己的模块编写代码生成规则,让自定义模块也能支持代码生成功能。

19章重点讲解目标支持包TargetSupport Package(简称TSP)的构成和功能,通过实例讲述如何在TSP的协助下快速实现应用层与驱动层的结合,并自动实现工程的生成、编译和下载,从而加速嵌入式控制应用的开发。

写书的过程艰苦而漫长,这离不开家人的支持,领导的培养,朋友们的鼓励。在漫长的9个月里,每晚能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准备书稿,全依靠我的家人给我创造的美好环境,他们是我一生重要的人。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所在的环境。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FNST)的同事,他们的独特视野、技术热情和丰富经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人领略到了Model Based Design这个方向的深邃和博大,感谢林有华、徐波、沙骁骅、陈锦程、黄开彬、尹燕和瞿果在我困难时给予的帮助,让我在FNST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迅速进步,领会了团队的强大凝聚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担当自己的责任。我忘不了攻克难题时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小伙伴们,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拥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苦难,感谢王浩、赵利、卢宝忠、汪大伟、周冲、杜宏伟、林艺文、王庆和程莉莉,希望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因你们而更精彩。

后感谢我的导师杨小建教授和指导我的李荣雨博士,让我在学生时代能够建立良好的兴趣导向并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坚信的方向努力,感谢你们的鼓励,使我在毕业以后的生活中依旧保持着进取和钻研之心。

后感谢读者朋友们,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你们在学业或工作中贡献一些力量。

MATLAB/Simulink: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探索 本书为一站式解决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您在MATLAB和Simulink环境下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我们将深入剖析其核心功能,涵盖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的各个层面,为您的工程设计、建模仿真及嵌入式系统开发之旅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MATLAB基础与数据分析 在本部分,我们将带领您系统地掌握MATLAB这一强大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平台。 MATLAB环境概览与基本操作: 从安装配置开始,熟悉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包括命令窗口、工作区、当前文件夹、编辑器等关键组件。学习变量的声明与赋值、基本数据类型(数值、字符、逻辑)、运算符、表达式的运算规则。掌握常用的命令和函数,如 `help`、`lookfor`、`clear`、`clc` 等,以及如何利用MATLAB进行基本的计算任务。 数据结构与操作: 深入理解MATLAB强大的数据结构,包括向量、矩阵、多维数组、单元格数组和结构体。学习如何创建、访问、修改和重塑这些数据结构。掌握矩阵运算的精髓,包括加减乘除、转置、求逆、求秩、特征值分解等,以及向量化编程的思想,以提升代码执行效率。 流程控制与函数编写: 学习MATLAB的控制流语句,如 `if-else-end`、`switch-case-end`、`for` 循环、`while` 循环,以及如何使用 `break` 和 `continue` 来控制循环。掌握函数的创建、调用、参数传递(值传递和引用传递),以及匿名函数和局部函数的使用。理解函数的作用域和嵌套函数。 数据可视化与绘图: 探索MATLAB丰富多样的绘图功能。学习绘制二维图形,如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饼图、条形图等,并掌握如何自定义图形属性,如线型、颜色、标记、坐标轴标签、标题、图例等。进一步学习三维绘图,包括曲面图、等高线图、三维散点图等。理解图形句柄的概念,实现更精细的图形控制。 文件I/O与数据导入导出: 掌握MATLAB与外部文件的交互能力。学习如何读写文本文件(`.txt`、`.csv`)、二进制文件(`.mat`)等。学习使用 `readtable`、`writetable`、`load`、`save` 等函数导入和导出各种格式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做好准备。 数值计算与科学计算: 深入学习MATLAB在数值计算领域的强大能力。包括多项式运算、插值与拟合(线性插值、样条插值、多项式拟合)、曲线拟合(最小二乘法)、数值积分(定积分、不定积分)、数值微分。介绍数值求解线性方程组、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符号计算(Symbolic Math Toolbox): 介绍MATLAB强大的符号计算工具箱。学习如何进行符号变量的定义,以及对符号表达式进行化简、展开、求导、积分、解方程、极限计算等。理解符号计算在推导解析解和验证数值结果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Simulink建模与仿真 在本部分,我们将聚焦于Simulink,这个用于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可视化开发环境。 Simulink基础: 介绍Simulink的界面和基本概念。理解Simulink模型由“模块”和“线”构成,以及“图”的概念。学习如何从Simulink库中选择和拖拽常用模块,如源模块(Sine Wave, Constant)、沉模块(Scope, To File)、连续模块(Integrator, Transfer Fcn)、离散模块(Discrete Transfer Fcn, Unit Delay)、数学运算模块(Sum, Product)、逻辑运算模块等。 模型构建与信号连接: 掌握如何将模块连接起来,形成数据流。学习使用“信号线”传递数据,理解信号线的属性(如数据类型、采样率)。介绍“端口”的概念,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作用。 仿真基本操作: 学习如何配置仿真参数,包括仿真时间、仿真步长(固定步长、可变步长)、仿真器类型(ode45, ode15s等)。掌握如何运行仿真,以及如何使用Scope模块实时观察信号的变化。 建模技术与技巧: 深入学习Simulink的高级建模技术。 子系统(Subsystem): 学习创建和使用子系统,将复杂的模型分解成更小的、可管理的模块,提高模型的可读性和复用性。 函数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s)与查找表(Lookup Tables): 学习使用这些模块来生成任意形式的输入信号,或根据查找表数据进行插值计算。 状态机(Stateflow): 介绍Stateflow,用于对事件驱动的、分层的或并行状态的系统进行建模,特别适用于控制逻辑和有限状态机的设计。 MATLAB Function模块: 学习在Simulink模型中嵌入MATLAB代码,实现更复杂的算法和逻辑。 S-Function: 介绍S-Function,允许用户使用MATLAB、C、C++或Fortran语言编写自定义的Simulink模块,极大地扩展了Simulink的功能。 高级仿真技术: 参数扫描与优化: 学习如何通过参数扫描来观察不同参数取值对系统行为的影响。介绍Simulink的优化工具,以寻找最优的系统参数。 Monte Carlo仿真: 介绍使用Simulink进行随机过程仿真,如Monte Carlo方法,用于评估系统在不确定性下的性能。 模型检查与调试: 学习如何利用Simulink提供的工具进行模型检查,查找潜在的建模错误。掌握仿真过程中进行调试的技巧,如设置断点、单步执行、查看中间变量值。 特定领域的建模应用: 控制系统建模: 重点关注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如PID控制器设计、反馈控制系统建模、开环和闭环系统仿真。 信号处理建模: 演示如何利用Simulink进行滤波器设计、信号分析、通信系统建模等。 其他工程领域: 简要介绍Simulink在电力系统、机械系统、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第三部分:代码生成与嵌入式系统开发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如何从Simulink模型生成可执行代码,以及将其部署到嵌入式目标平台。 代码生成基础: 介绍Simulink Coder/Embedded Coder的原理和工作流程。学习如何配置代码生成选项,选择目标语言(C/C++)、代码风格、优化级别等。 生成C/C++代码: 演示如何从Simulink模型生成独立的C/C++源代码文件。理解生成的代码与Simulink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 代码集成与嵌入式部署: 学习如何将生成的代码集成到现有的嵌入式软件项目中。介绍常见的嵌入式开发工具链(如GCC、Keil MDK、IAR Embedded Workbench)。 目标硬件上的仿真与调试: 学习如何在实际的嵌入式硬件平台上运行和调试生成的代码。介绍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 HIL)仿真技术。 实时代码生成: 探讨实时代码生成的概念和挑战。学习如何生成满足实时性要求的代码,以及如何进行实时性能分析。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整合MATLAB和Simulink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完整流程,从需求分析、模型设计、仿真验证到代码生成、硬件实现和系统集成。 案例研究: 通过具体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案例,如微控制器上的控制算法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电机控制等,加深对代码生成和嵌入式部署的理解。 本书的特色: 循序渐进的难度设计: 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高级技术,适合不同水平的学习者。 丰富的实例驱动: 每个概念都配有大量的实例和代码片段,让学习者能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讲解了MATLAB和Simulink背后的数学原理和算法,又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工程实践。 面向工程实际: 聚焦于工程领域中最常用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内容全面且深入: 涵盖了MATLAB和Simulink从入门到精通的关键技术点,为学习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的目标读者: 高校学生: 学习控制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工程师: 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自动控制、信号处理、系统仿真等工作的工程师。 科研人员: 需要进行数学建模、仿真分析和算法实现的科研工作者。 所有对MATLAB/Simulink感兴趣的学习者: 渴望掌握这款强大工具,并将其应用于自身领域。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运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算法开发,并熟练掌握Simulink进行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和代码生成,为您的工程实践和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代码生成部分尤为关注,这也是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驱动力。过去在做嵌入式系统开发时,手动编写与Simulink模型高度耦合的C代码是一件非常痛苦且容易出错的事情,调试起来更是让人头疼。这本书在讲解TargetLink或Embedded Coder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点击生成”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代码生成前的模型优化策略和代码的质量控制。作者非常细致地剖析了不同代码生成选项对最终代码效率和可读性的影响,这一点对于追求实时性要求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如何重构Simulink模型以适应高效代码生成的技巧,简直是“黑科技”一般的存在,让我茅塞顿开。比如,如何利用Stateflow的特性来替代复杂的If-Else结构,以生成更清晰的有限状态机代码,这直接解决了我在复杂逻辑处理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阅读一份顶级的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指南,而Simulink只是实现这些架构的一个强大工具而已。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入门”书籍的预期,更像是一本面向资深工程师的参考手册。

评分

从排版和资料的完备性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出版社的专业水准。页边距的留白处理得当,公式和图表的清晰度非常高,这在涉及大量数学符号和系统框图的教材中是极其重要的体验点。很多技术书籍为了压缩篇幅或降低成本,往往将图表印得模糊不清,导致关键细节难以辨认,但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随书提供的配套资源(虽然我是在电子版中学习的,但可以推测纸质版也应包含相关链接或光盘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的M文件和模型文件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我尝试着自己搭建书中的例程,对比作者提供的参考模型,发现自己之前忽略的很多细节,比如模型初始化脚本的编写、Workspace变量的预设等,都直接影响到仿真结果的一致性。这种完整的一套学习资源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自学效率,减少了因环境配置或模型文件缺失带来的挫败感。这本书的价值,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了这些细致入微的配套支持上。

评分

这本书的讲解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抽丝剥茧,深入浅出”。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总能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或者一个极简的数学模型作为切入点。例如,在讲解离散化误差和采样时间选择时,作者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Z变换公式,而是先用一个形象的“偷拍”过程来类比信号的采样,使得即便是对数字信号处理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建立直观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确保了读者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也真正理解了背后的物理或数学意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读者群体时的平衡能力,对于初学者,他提供了清晰的步骤指引;对于有经验者,他又提供了深入的优化和调试技巧。这种亦师亦友的叙述方式,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流畅,几乎没有感到枯燥或晦涩难懂的地方。如果你是那种“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本优秀的工程方法论教材。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现代工程设计流程的全面覆盖上。它清晰地勾勒出“需求分析—系统建模—仿真验证—自动代码生成—硬件部署”的完整闭环。在系统建模这一环,作者不仅讲解了Simulink基础库的使用,还花了大量篇幅讨论了物理建模(Simscape)的应用,这对于机械、电力系统的工程师来说是革命性的。过去我们往往需要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或专业的多体动力学工具,但有了Simscape的集成,整个系统层级的仿真和分析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极大地加速了迭代周期。而代码生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嵌入式部署,书中对代码部署到不同目标平台后,如何进行实时性测试和性能分析也做了必要的介绍,使得读者能够真正完成从“仿真环境”到“真实世界”的跨越。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栈,完全符合当前工业界对“Model-Based Design”(基于模型的系统设计)的要求,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栈,更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工程思维模式。

评分

这本厚重的《Simulink仿真及代码生成技术入门到精通》拿到手里,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扎实。我本来对Simulink只有一些皮毛的了解,无非就是搭搭模块、跑跑仿真,看看波形,对于它背后复杂的算法实现和工程应用场景知之甚少。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模块认识、信号流图构建,逐步深入到高级的控制系统设计、状态机应用,最后才过渡到至关重要的代码生成部分。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严谨,不会让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是什么?”的困惑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的实例都是基于实际的工程问题,而非那种为了演示功能而设计的简单例子。比如,在讲解PID控制器的设计时,它会结合一个实际的电机调速系统来展开,从建模、仿真参数设置、到最后的代码验证,每一步都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魅力。对于那些希望将Simulink从一个“玩具”升级为“生产力工具”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可操作的实践指导。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使用软件,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何要这样使用,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这一点是很多市面上泛泛而谈的教程所不具备的。我感觉自己正在从一个单纯的软件操作者,慢慢向一个系统设计者转变,收获颇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