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 | 作者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 定价 | 40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28566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发展理念的技术载 体,是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技术指南,是绿色食品 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我们立足精品定位,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安全与优质并重、先进性 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从土地到餐桌 ”全程质量控制理念,建立了一套定位准确、结构合 理、特色鲜明的标准体系,包括产地环境标准、生产 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贮运标准和其他标准共5个 部分,对绿色食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各 环节进行规范。截至2016年年底,农业部共发布绿色 食品标准270项,现行有效的标准14l项(其中,基础 通用技术标准15项,产品标准126项)。这些标准的颁 布实施,为指导和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行为、质量技 术检测、标志许可审查和证后监管提供了依据和准绳 ,为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 为进一步面向全社会做好绿色食品标准的宣传推 广工作,同时,便于整个绿色食品工作体系根据*新 标准开展产品检验检测、申报审核和相关监督管理工 作,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新中国绿色食品标 准》(2010版)的基础上,增补了2010—2016年农业部 新颁布的标准,剔除了原版本中已经废止的标准,按 原框架结构编撰成《*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2017版 上下)》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部分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NY/T 39l—1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1054—2013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第二部分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NY/T 392—2013 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71—2010 绿色食品 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2013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 473—2016 绿色食品 畜禽卫生防疫准则 NY/T 755—2013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NY/T 1891—2010 绿色食品 海洋捕捞水产品生产管理规范 NY/T 2112—2011 绿色食品 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第三部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NY/T 273—2012 绿色食品 啤酒 NY/T 274—2014 绿色食品 葡萄酒 NY/T 285—2012 绿色食品 豆类 NY/T 288—2012 绿色食品 茶叶 NY/T 289—2012 绿色食品 咖啡 NY/T 418—2014 绿色食品 玉米及玉米粉 NY/T 419—2014 绿色食品 稻米 NY/T 420—2009 绿色食品 花生及制品 NY/T 421—2012 绿色食品 小麦及小麦粉 NY/T 422—2016 绿色食品 食用糖 NY/T 426—2012 绿色食品 柑橘类水果 NY/T 427—2016 绿色食品 西甜瓜 NY/T 431—2009 绿色食品 果(蔬)酱 NY/T 432—2014 绿色食品 白酒 NY/T 433—2014 绿色食品 植物蛋白饮料 NY/T 434—2016 绿色食品 果蔬汁饮料 NY/T 435—2012 绿色食品 水果、蔬菜脆片 NY/T 436—2009 绿色食品 蜜饯 NY/T 437—2012 绿色食品 酱腌菜 NY/T 654—2012 绿色食品 白菜类蔬菜 NY/T 655—2012 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 NY/T 657—2012 绿色食品 乳制品 NY/T 743—2012 绿色食品 绿叶类蔬菜 NY/T 744—2012 绿色食品 葱蒜类蔬菜 NY/T 745—2012 绿色食品 根菜类蔬菜 NY/T 746—2012 绿色食品 甘蓝类蔬菜 NY/T 747—2012 绿色食品 瓜类蔬菜 NY/T 748—2012 绿色食品 豆类蔬菜 NY/T 749—2012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T 750—201l 绿色食品 热带、带水果 NY/T 751—2011 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 NY/T 752—2012 绿色食品 蜂产品 NY/T 753—2012 绿色食品 禽肉 NY/T 754—2011 绿色食品 蛋与蛋制品 NY/T 840—2012 绿色食品 虾 NY/T 841—2012 绿色食品 蟹 NY/T 842—2012 绿色食品 鱼 NY/T 843—2015 绿色食品 畜禽肉制品 NY/T 844—2010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 NY/T 891—2014 绿色食品 大麦及大麦粉 NY/T 892—2014 绿色食品 燕麦及燕麦粉 NY/T 893—2014 绿色食品 粟米及粟米粉 NY/T 894—2014 绿色食品 荞麦及荞麦粉 NY/T 895—2015 绿色食品 高粱 NY/T 897—2004 绿色食品 黄酒 NY/T 898—2016 绿色食品 含乳饮料 NY/T 899—2016 绿色食品 冷冻饮品 NY/T 900—2016 绿色食品 发酵调味品 NY/T 901—2011 绿色食品 香辛料及其制品 NY/T 902—2015 绿色食品 瓜籽 NY/T 1039—2014 绿色食品 淀粉及淀粉制品 NY/T 1040一2012 绿色食品 食用盐 NY/T 1041—2006 绿色食品 干果 NY/T 1042—2014 绿色食品 坚果 NY/T 1043—2016 绿色食品 人参和西洋参 NY/T 1044—2007 绿色食品 藕及其制品 NY/T 1045—2014 绿色食品 脱水蔬菜 NY/T 1046—2016 绿色食品 焙烤食品 NY/T 1047—2014 绿色食品 水果、蔬菜罐头 NY/T 1048—2012 绿色食品 笋及笋制品 NY/T 1049—2015 绿色食品 薯芋类蔬菜 NY/T 1050—2006 绿色食品 龟鳖类 NY/T 1051—2014 绿色食品 枸杞及枸杞制品 NY/T 1052—2014 绿色食品 豆制品 NY/T 1053—2006 绿色食品 味精 NY/T 1323—2007 绿色食品 固体饮料 NY/T 1324—2015 绿色食品 芥菜类蔬菜 NY/T 1325—2015 绿色食品 芽苗类蔬菜 NY/T 1326—2015 绿色食品 多年生蔬菜 NY/T 1327—2007 绿色食品 鱼糜制品 NY/T 1328—2007 绿色食品 鱼罐头 NY/T 1329—2007 绿色食品 海水贝 NY/T 1330—2007 绿色食品 方便主食品 NY/T 1405—2015 绿色食品 水生蔬菜 NY/T 1406—2007 绿色食品 速冻蔬菜 NY/T 1407—2007 绿色食品 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 NY/T 1506—2015 绿色食品 食用花卉 NY/T 1507—2016 绿色食品 山野菜 NY/T 1508—2007 绿色食品 果酒 NY/T 1509—2007 绿色食品 芝麻及其制品 NY/T 1510一2016 绿色食品 麦类制品 NY/T 15ll一2015 绿色食品 膨化食品 NY/T 1512—2014 绿色食品 生面食、米粉制品 NY/T 1513—2007 绿色食品 畜禽可食用副产品 NY/T 1514—2007 绿色食品 海参及制品 NY/T 1515—2007 绿色食品 海蜇及制品 NY/T 1516—2007 绿色食品 蛙类及制品 NY/T 1709—2011 绿色食品 藻类及其制品 NY/T 1710—2009 绿色食品 水产调味品 NY/T 1711—2009 绿色食品 辣椒制品 NY/T 1712—2009 绿色食品 干制水产品 NY/T 1713—2009 绿色食品 茶饮料 NY/T 1714—2015 绿色食品 即食谷粉 NY/T 1884—2010 绿色食品 果蔬粉 NY/T 1885—2010 绿色食品 米酒 NY/T 1886—2010 绿色食品 复合调味料 NY/T 1887—2010 绿色食品 乳清制品 NY/T 1888—2010 绿色食品 软体动物休闲食品 NY/T 1889—2010 绿色食品 烘炒食品 NY/T 1890—2010 绿色食品 蒸制类糕点 NY/T 2104—2011 绿色食品 配制酒 NY/T 2105—2011 绿色食品 汤类罐头 NY/T 2106—2011 绿色食品 谷物类罐头 NY/T 2107—2011 绿色食品 食品馅料 NY/T 2108—2011 绿色食品 熟粉及熟米制糕点 NY/T 2109—2011 绿色食品 鱼类休闲食品 NY/T 2llO—2011 绿色食品 淀粉糖和糖浆 NY/T 2111—2011 绿色食品 调味油 NY/T 2140—2015 绿色食品 代用茶 NY/T 2799—2015 绿色食品 畜肉 NY/T 2973—2016 绿色食品 啤酒花及其制品 NY/T 2974—2016 绿色食品 杂粮米 NY/T 2975—2016 绿色食品 头足类水产品 NY/T 2976—2016 绿色食品 冷藏、冷冻调制水产品 NY/T 2977—2016 绿色食品 薏仁及薏仁粉 NY/T 2978—2016 绿色食品 稻谷 NY/T 2979—2016 绿色食品 天然矿泉水 NY/T 2980—2016 绿色食品 包装饮用水 NY/T 2981—2016 绿色食品 魔芋及其制品 NY/T 2982—2016 绿色食品 油菜籽 NY/T 2983—2016 绿色食品 速冻水果 NY/T 2984—2016 绿色食品淀粉类蔬菜粉 NY/T 2985—2016 绿色食品 低聚糖 NY/T 2986—2016 绿色食品 糖果 NY/T 2987—2016 绿色食品 果醋饮料 NY/T 2988—2016 绿色食品 湘式挤压糕点第四部分 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NY/T 658—2015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一200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第五部分 其他标准 NY/T 896—2015 绿色食品 产品抽样准则 NY/T 1055—2015 绿色食品 产品检验规则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烹饪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深知食材是烹饪的灵魂。而这本书,就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食材世界。我重点关注了其中关于粮油和豆制品的部分。我了解到,对于大豆的种植,不仅要关注其产量,更要关注其生长环境,比如土壤的肥力、灌溉用水的水质,以及是否使用了非转基因的种子。书中对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营养成分也给出了相应的参考指标。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看似普通的豆制品,其背后的生产过程也充满了科学和严谨。我甚至开始尝试根据书中的标准,去选择那些更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食材,然后在我的厨房里,创造出更健康、更美味的佳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本“食材百科全书”,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地理解食材的价值,以及那些为我们提供安全健康食材的生产者们的辛苦付出。
评分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和“深入”。作为一个曾经在食品加工行业摸爬滚打过几年的人,我深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促进生产的标准是多么不容易。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当时对行业深层标准的认知空白。我特别喜欢它在分类上的精细化处理,将不同的食品类别(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并针对每一类制定了具体、明确的标准。这使得读者在查找和理解特定产品标准时,能够更加高效便捷。例如,在畜禽产品标准中,它不仅仅关注兽药残留,还对饲料原料的来源、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动物福利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规范。这种 holistic 的考量,展现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宏大视野。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标准还会更加精细化,更加智能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技术手册,它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如何让大家吃得更放心、更健康”的故事,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故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食品质量有追求的人,它会让你对“绿色食品”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我拿到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之后,最深的感受就是一种“踏实感”。我经常在超市里看到各种各样的食品,其中不乏标榜“绿色”、“有机”的字样,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我很难判断其真实性。这本书就如同一个权威的“指南针”,为我指明了方向。我花了几天的时间,重点翻阅了关于水果和蔬菜的标准部分。我惊叹于它对农药使用的严格限制,甚至详细列出了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名称和浓度。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很多食品,其背后的生产过程是多么的复杂和严谨。书中对于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指标的检测要求,也让我对食品安全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什么不能用”,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去检验”。我尤其欣赏它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设定的“零容忍”原则,这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绝对重视。这本书让我明白,“绿色食品”并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据可查的标准在支撑。它让我更加坚定地选择那些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因为我知道,这背后是国家、是行业、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评分收到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所传递出的“专业”与“权威”。我曾几何时,在购买一些高端食材时,总会有些疑虑,不知道所谓的“高端”是否真的有科学的依据。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食品鉴赏家”,为我揭示了“绿色食品”背后的真相。我仔细研读了其中关于有机食材的部分,它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都有着极其细致的规定。这让我了解到,生产真正的有机食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需要遵循更严格的规范。书中还对一些特定的农产品,比如茶叶、食用菌等,都有专门的标准,这体现了其对不同农产品特性的充分考量。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标准还会不断细化和完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标准汇编,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历程的“史诗”,记录着国家在保障人民健康饮食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就。
评分拿到《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其中关于饮用水和饮料的标准。作为一名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我深知“饮水思源”的重要性,而水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饮用水的安全。这本书对于饮用水的各项指标,如pH值、浊度、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并且明确了检测方法。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喝的水,背后也有着如此严谨的标准保障。随后,我转向了对饮料的考察,尤其是那些宣称“无添加”、“纯天然”的饮品。书中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些添加剂是允许的,更是详细列出了每种添加剂在不同类别的食品中的使用限量。这让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哪些饮品是真正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哪些仅仅是概念炒作。这本书让我对“绿色”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指外观的颜色,更是指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友好,对人体健康的负责。
评分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的出现,无疑为我这个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品质有着高度关注的普通消费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清晰、更可靠的食品世界的大门。翻阅这厚重的一套书籍,仿佛置身于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食品生产的土壤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严谨的编纂体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作为权威机构,与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强强联合,本身就奠定了这本书的专业度和可信度。我并非业内人士,对于复杂的食品科学和生产工艺知之甚少,但这套书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语言,结合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对“绿色食品”这一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知。它不仅仅是贴上一张标签,而是背后蕴含着一套系统、科学、环环相扣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土壤、水源的源头监测,到农药、化肥的使用限制,再到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乃至最终产品的包装和运输,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对消费者健康的呵护。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检测方法的详细阐述,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对我而言是全新的,但通过其细致的步骤分解和原理说明,我仿佛能感受到科研人员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对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执着。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所选择的绿色食品,是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的,是可以放心地送入口中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种理念的传递,一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象化体现。它让我这个普通消费者,也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去感受那些默默耕耘、为我们提供健康食品的生产者们的辛勤付出。
评分我最近购入的《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真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宝藏”。作为一名业余的美食爱好者,我一直对食材的品质和安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是在家烹饪时,总希望选用最天然、最健康的原料。以往,我只能凭感觉和品牌印象来选择,但这本书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的消费观。它以一种极为详尽的方式,为“绿色食品”这个概念注入了灵魂。我惊叹于它所涵盖的范围之广,从基础的农产品种植,到畜禽水产养殖,再到初级加工,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书中关于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兽药滥用等方面的标准,让我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了清晰的认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还对食品的营养成分、风味特性等也有一定的考量,这对于追求食材本真味道的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喜欢它条理清晰的章节划分,即便对于非专业人士,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其中的逻辑。例如,在关于蔬菜的章节,它不仅列出了禁用或限用的农药种类,还对土壤pH值、灌溉用水的水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种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标准,让我对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有了前所未有的信任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盲目购买的消费者,而是变成了一个懂得如何辨别、如何选择的“聪明买家”。它让我对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都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评分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的出版,在我看来,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我作为一名对中国农业发展一直保持关注的普通市民,深知发展绿色农业、保障食品安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这本书以其详尽的标准,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的蓝图。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质量管理体系”部分的内容。它不仅仅关注终产品的检测,更强调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管控,包括从农田管理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追溯。这种全链条的管理模式,让我看到了中国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进步和决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我们做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去做”的书。我相信,这套标准将成为指导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也将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它更像是一张“信任状”,让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能够有更明确的依据,从而选择那些真正安全、健康的绿色食品。
评分最近拿到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真的是一本厚重而富有意义的书。我之前对“绿色食品”的概念,总觉得有些模糊,好像只是一个比较“环保”的标签,但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性的标准汇编,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历程的百科全书,展现了国家在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标准制定背后的科学依据和调研过程的描述,虽然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严谨和审慎。比如,在制定某个农药残留限量时,不仅仅是简单地设定一个数值,而是综合考虑了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科学决策的过程,让我对中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此外,我还了解到,绿色食品的标准是动态更新的,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这说明它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进步、追求卓越的体系。这套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引导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对于每一个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希望了解食物真相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评分这套《新中国绿色食品标准 2017版(上下册)》的出现,简直是给了我这样一个食品安全“焦虑症”患者一剂定心丸。作为一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对孩子们的饮食安全总是格外上心,但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常常让我无从下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育儿专家”,详细地解答了我心中的各种疑惑。我最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婴幼儿食品的标准部分。我翻阅了与奶粉、辅食相关的章节,发现它在重金属、微生物、污染物等方面的限量标准,都比普通食品更为严格。而且,它还对一些特殊营养成分的添加量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让我能够更科学地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食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看懂”食品背后的标准,而不是仅仅依赖商家的宣传。它教会我识别那些真正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食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应该被列为每个家庭的“必备读物”,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健康,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它的专业性与实用性的结合,让我深深折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