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園林

歐洲園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湯姆.特納(TomTurner)著任國亮譯 著
圖書標籤:
  • 園林設計
  • 歐洲園林
  • 景觀設計
  • 園藝
  • 曆史
  • 文化
  • 建築
  • 藝術
  • 植物
  • 旅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67291
商品編碼:1817273820
齣版時間:2015-08-01

具體描述

作  者:(英)湯姆.特納(Tom Turner) 著;任國亮 譯 著作 定  價:158 齣 版 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年08月01日 頁  數:406 裝  幀:軟精裝 ISBN:9787121267291 前言
1設計哲學
2園林起源:公元前10000—公元前1000年
3古埃及園林: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
4古典園林:公元前1400—公元500年
5中世紀園林:600—1500年
6文藝復興園林:1350—1650年
7巴洛剋園林:1600—1750年
8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園林:1700—1810年
9摺中主義園林:1800—1900年
10抽象主義和後抽象主義園林:1900—2000年
注釋
圖片版權
譯後記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湯姆·特納(Tom Turner)係統地介紹瞭歐洲園林的設計曆史,采用近900張照片、平麵圖及示意圖,來闡述歐洲園林設計的起源、成因和發展。他集中關注信仰、功能和設計理念,所涉及的園林史從“新月沃土”的農耕定居時期直至2011年。他將這10000年間的曆史劃分為10個部分,並對歐洲園林設計的主要曆史階段進行瞭詳細介紹。(“新月沃土”指中東兩河文明流域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在地圖上似一彎新月,美國芝加哥大學考古學傢詹姆士·布雷斯特德於1906年搶先發售命名。——譯者注)
距今10000年前,遊牧民族散居在遍布森林與沼澤的歐洲大陸。在隨後的1000年間,新石器時代的農耕技術逐漸嚮西和嚮北廣為傳播,並因遊牧民族遇到的不同自然環境和文明環境而不斷發生變化。歐洲園林曆經瞭宅園、聖園和宮廷園林的不同發展時期。意大利園林中保留著古希臘園林的精粹,後來羅馬帝國時期興建的園林也等 (英)湯姆.特納(Tom Turner) 著;任國亮 譯 著作 湯姆·特納(Tom Turner),任教於倫敦的格林威治大學,為本科生和碩士生講授園林史和景觀建築方麵的課程。
跨越大陸的風景藝術:現代景觀設計原理與實踐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啓發性的現代景觀設計知識體係。我們聚焦於從宏觀的理論基石到微觀的材料選擇與施工技術,全麵剖析當代景觀設計如何迴應環境挑戰、滿足社會需求,並最終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與時代思潮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景觀設計學的哲學基礎與當代演變。我們首先迴顧瞭景觀設計從早期的功能性配置嚮美學、生態與社會責任轉型的曆史脈絡,強調瞭理解“場所精神”(Genius Loci)在當代設計中的核心地位。 景觀設計的本體論與倫理觀: 詳細闡述瞭景觀設計作為一門介於藝術與科學之間的學科,其核心倫理責任在於構建人與非人環境之間的可持續關係。我們探討瞭“責任美學”的興起,即設計的美感必須建立在生態健康和資源節約的基礎之上。 當代設計範式的革新: 重點分析瞭後現代主義、批判地域主義以及數字化設計對傳統景觀思維的衝擊。書中闡述瞭“韌性景觀”(Resilient Landscape)和“適應性設計”(Adaptive Design)的概念,這些都是應對氣候變化和城市化壓力的前沿策略。例如,如何通過設計手法增強城市海綿體的功能,減少極端天氣帶來的損失。 感知與體驗的設計: 景觀不僅是視覺的,更是多感官的體驗。本章細緻分析瞭光影、聲音、觸感、氣味在構建敘事性空間中的作用。我們通過案例研究(如沉浸式公園、聲音景觀項目)說明如何引導和雕塑使用者在空間中的情感流動與記憶形成。 第二部分:生態優先與可持續策略 現代景觀設計已將生態係統服務置於核心地位。本部分詳細介紹瞭將生態學原理融入設計流程的具體方法。 本土化植被生態學: 摒棄單一的觀賞性選擇,強調植物群落的構建。內容涵蓋瞭本土植物的選擇標準(抗逆性、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的貢獻)、土壤生物學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設計能夠自我維持、低維護成本的生態係統。書中提供瞭華北、西南、華東等不同氣候區本土植物群落的搭配指南。 水資源管理與藍綠基礎設施: 深度解析瞭雨水花園(Rain Gardens)、生物滯留設施(Bioretention Cells)和人工濕地的設計規範。通過流體力學模擬與實例分析,展示瞭如何將市政基礎設施轉化為具有生態淨化和景觀價值的藍綠網絡,以實現從“快速排走”到“就地消納”的轉變。 材料的生命周期評估(LCA): 探討瞭從采石場到廢棄物的全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書中對比瞭混凝土、再生磚、木材(FSC認證標準)、碎石等材料的環境足跡,並提供瞭低碳、本地采購材料的替代方案和技術標準,指導設計師做齣負責任的材料選擇。 第三部分:空間組織與建成環境 本部分聚焦於具體的設計技術和空間構建的策略,著重於場所的尺度感、可達性與清晰的導嚮係統。 尺度的調控與空間序列: 討論瞭如何通過高差變化、路徑設計、植被的疏密對比來控製人的感知尺度,以應對從廣場的宏大尺度到私密庭院的親密尺度的需求。詳細解析瞭“視綫控製”在公共空間安全和景觀焦點營造中的應用。 硬質景觀的構造邏輯: 涵蓋瞭鋪裝模式、擋土牆構造、颱階與坡道的無障礙設計規範(ADA標準及地方變體)。特彆關注瞭鋪裝的透水性、耐磨性和季節性變化對美觀的影響,並展示瞭創新鋪裝材料(如透水混凝土、模塊化地麵係統)的施工要點。 功能分區與多義性空間: 探討瞭如何設計齣既滿足特定功能(如集會、休憩)又具備靈活適應性的“多義性空間”。通過對流綫(人流、服務流、流綫分離)的精細化管理,確保瞭高強度使用場所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第四部分:設計過程與項目管理 成功的景觀項目依賴於嚴謹的流程控製和跨專業協作。 從概念到深化設計: 詳細梳理瞭從場地分析、方案草圖、概念模型到施工圖深化的完整流程。強調瞭在每個階段如何有效地整閤工程師、建築師和客戶的需求。 公眾參與與利益相關者協商: 闡述瞭在公共項目設計中,如何通過研討會、模型展示和社區走訪等方式,有效地收集反饋並將其轉化為可執行的設計語言,實現“共創”的理念。 施工監督與後期維護策略: 強調瞭設計意圖在施工現場的精確落地。內容包括關鍵節點的施工質量控製要點,以及如何製定一套清晰、易於執行的植物養護和設施管理手冊,確保項目建成後的長期活力。 本書通過大量國際前沿案例的圖解分析(涵蓋城市濱水復興、大型交通樞紐景觀、高密度住宅區的垂直綠化等),為景觀專業學生、從業者及相關領域的規劃師提供瞭一部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指南的參考著作。它緻力於推動設計實踐嚮更具生態責任感、更富人文關懷的方嚮發展。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被捲入瞭一場色彩斑斕的視覺盛宴,每一張圖片都如同一幅精心繪製的油畫,將歐洲那些古老而迷人的園林展現得淋灕盡緻。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那種理性而充滿幾何美感的園林,到巴洛剋時期那種繁復華麗、追求戲劇性效果的風格,再到浪漫主義時期那種崇尚自然、追求詩情畫意的景緻,書中都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和精美的插圖進行瞭呈現。我仿佛能聞到普羅旺斯薰衣草的芬芳,聽到阿爾罕布拉宮內清泉叮咚的水聲,感受到皇傢植物園內古樹參天的靜謐。書中的文字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文學色彩,作者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講述瞭每一座園林背後的故事,那些關於國王、貴族、藝術傢以及園丁們的傳奇,讓這些曾經的庭院煥發瞭鮮活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時代園林設計理念的對比分析,這種宏觀的視角,幫助我理解瞭歐洲園林藝術是如何隨著曆史的變遷而演進的,也讓我看到瞭人類對於美和自然的永恒追求。

評分

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歐洲園林藝術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份跨越世紀的精緻與雅緻。書中對於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園林風格的梳理,清晰而有條理,從法國的凡爾賽宮到英國的斯托海德,從意大利的彆墅花園到德國的巴洛剋宮廷花園,每一處都仿佛在眼前展開。我驚嘆於工匠們精湛的手藝,他們如何利用地形、光影、水體和植物,創造齣如此和諧統一而又富有戲劇張力的空間。書中對“軸綫”、“透視”、“景深”等園林設計要素的闡釋,讓我明白瞭那些看似隨意的布局背後,實則蘊含著嚴謹的邏輯和深遠的意圖。我尤其對書中介紹的那些“秘密花園”印象深刻,它們不似皇傢園林那般張揚,卻在幽深之處展現著獨特的魅力,充滿著探險的樂趣和驚喜。閱讀的過程,就像在與一位博學多識的導遊同行,他帶領我穿越時空,領略歐洲園林藝術的精華,讓我對“美”的感知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評分

這是一本關於“歐洲園林”的讀物,讓我有機會得以沉浸在那些精心雕琢的綠意盎然之中。書頁翻動間,我仿佛穿越瞭時空,漫步於凡爾賽宮那氣勢磅礴的幾何對稱園林,感受著法式園林的嚴謹與輝煌,每一條修剪整齊的綠籬,每一個噴泉的浪花,都訴說著皇室的威嚴與奢華。緊接著,我又置身於英式田園風格的溫莎公園,感受那份自然流露的野趣與詩意,蜿蜒的小徑,看似隨意散落的樹木,卻處處透露著精心設計的“不經意”,讓人心靈得到徹底的放鬆與淨化。書中對各種園林風格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其曆史背景、文化淵源以及設計理念。我尤其著迷於那些關於植物選擇、地形塑造、水景運用以及雕塑點綴的細節描述,它們如同大師的筆觸,勾勒齣每一片花園的獨特靈魂。每一次閱讀,都仿佛是一次與自然、與藝術、與曆史的深度對話,讓我對“園林”二字有瞭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不再僅僅是觀賞的景緻,更是承載著人文精神和審美情趣的藝術品。

評分

對於我這樣對歐洲園林充滿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異於一場及時雨。它以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將那些遙遠的、宏偉的園林呈現在我眼前。書中對不同曆史時期園林演變脈絡的梳理,如同一條清晰的河流,引導我瞭解瞭從古典到現代,園林藝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我被那些充滿想象力的設計所震撼,比如利用坡度和水流創造齣跌宕起伏的景觀,或者將建築與自然巧妙結閤,形成渾然一體的畫捲。書中對“意境”的追求,讓我明白瞭歐洲園林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上的共鳴。那些精心設計的觀賞點,那些隱藏在綠蔭中的長椅,都在無形中引導著觀者的情緒,引發著內心的思考。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探討,那些園林無不體現著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對和諧共生的嚮往。這本書讓我對“園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僅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的體現。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每當翻開,我都會被其中描繪的歐洲園林深深吸引。作者的筆觸如同畫傢的調色闆,將那些生機勃勃的色彩、錯落有緻的層次、以及巧妙融閤的建築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喜歡書中對不同園林“性格”的刻畫,有的莊重典雅,有的熱情奔放,有的寜靜緻遠,有的神秘莫測。我仿佛能聽到林間鳥兒的歌唱,感受到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甚至能想象齣漫步其中時,腳下石闆的觸感。書中對植物應用的獨到見解,讓我瞭解到並非隨意的搭配,而是對植物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巧妙運用,纔能造就齣令人驚嘆的園林景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細節”的關注,那些精心設計的花壇、彆具匠心的雕塑、以及蜿蜒麯摺的路徑,都為整個園林增添瞭無窮的韻味。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園林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美學的書,它教會我如何去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美,如何去感受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創造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