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园林

欧洲园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汤姆.特纳(TomTurner)著任国亮译 著
图书标签:
  • 园林设计
  • 欧洲园林
  • 景观设计
  • 园艺
  • 历史
  • 文化
  • 建筑
  • 艺术
  • 植物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67291
商品编码:1817273820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英)汤姆.特纳(Tom Turner) 著;任国亮 译 著作 定  价:158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01日 页  数:406 装  帧:软精装 ISBN:9787121267291 前言
1设计哲学
2园林起源:公元前10000—公元前1000年
3古埃及园林: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
4古典园林:公元前1400—公元500年
5中世纪园林:600—1500年
6文艺复兴园林:1350—1650年
7巴洛克园林:1600—1750年
8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园林:1700—1810年
9折中主义园林:1800—1900年
10抽象主义和后抽象主义园林:1900—2000年
注释
图片版权
译后记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汤姆·特纳(Tom Turner)系统地介绍了欧洲园林的设计历史,采用近900张照片、平面图及示意图,来阐述欧洲园林设计的起源、成因和发展。他集中关注信仰、功能和设计理念,所涉及的园林史从“新月沃土”的农耕定居时期直至2011年。他将这10000年间的历史划分为10个部分,并对欧洲园林设计的主要历史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新月沃土”指中东两河文明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在地图上似一弯新月,美国芝加哥大学考古学家詹姆士·布雷斯特德于1906年抢先发售命名。——译者注)
距今10000年前,游牧民族散居在遍布森林与沼泽的欧洲大陆。在随后的1000年间,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技术逐渐向西和向北广为传播,并因游牧民族遇到的不同自然环境和文明环境而不断发生变化。欧洲园林历经了宅园、圣园和宫廷园林的不同发展时期。意大利园林中保留着古希腊园林的精粹,后来罗马帝国时期兴建的园林也等 (英)汤姆.特纳(Tom Turner) 著;任国亮 译 著作 汤姆·特纳(Tom Turner),任教于伦敦的格林威治大学,为本科生和硕士生讲授园林史和景观建筑方面的课程。
跨越大陆的风景艺术:现代景观设计原理与实践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启发性的现代景观设计知识体系。我们聚焦于从宏观的理论基石到微观的材料选择与施工技术,全面剖析当代景观设计如何回应环境挑战、满足社会需求,并最终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与时代思潮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景观设计学的哲学基础与当代演变。我们首先回顾了景观设计从早期的功能性配置向美学、生态与社会责任转型的历史脉络,强调了理解“场所精神”(Genius Loci)在当代设计中的核心地位。 景观设计的本体论与伦理观: 详细阐述了景观设计作为一门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学科,其核心伦理责任在于构建人与非人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关系。我们探讨了“责任美学”的兴起,即设计的美感必须建立在生态健康和资源节约的基础之上。 当代设计范式的革新: 重点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批判地域主义以及数字化设计对传统景观思维的冲击。书中阐述了“韧性景观”(Resilient Landscape)和“适应性设计”(Adaptive Design)的概念,这些都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压力的前沿策略。例如,如何通过设计手法增强城市海绵体的功能,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 感知与体验的设计: 景观不仅是视觉的,更是多感官的体验。本章细致分析了光影、声音、触感、气味在构建叙事性空间中的作用。我们通过案例研究(如沉浸式公园、声音景观项目)说明如何引导和雕塑使用者在空间中的情感流动与记忆形成。 第二部分:生态优先与可持续策略 现代景观设计已将生态系统服务置于核心地位。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将生态学原理融入设计流程的具体方法。 本土化植被生态学: 摒弃单一的观赏性选择,强调植物群落的构建。内容涵盖了本土植物的选择标准(抗逆性、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土壤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设计能够自我维持、低维护成本的生态系统。书中提供了华北、西南、华东等不同气候区本土植物群落的搭配指南。 水资源管理与蓝绿基础设施: 深度解析了雨水花园(Rain Gardens)、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Cells)和人工湿地的设计规范。通过流体力学模拟与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市政基础设施转化为具有生态净化和景观价值的蓝绿网络,以实现从“快速排走”到“就地消纳”的转变。 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LCA): 探讨了从采石场到废弃物的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书中对比了混凝土、再生砖、木材(FSC认证标准)、碎石等材料的环境足迹,并提供了低碳、本地采购材料的替代方案和技术标准,指导设计师做出负责任的材料选择。 第三部分:空间组织与建成环境 本部分聚焦于具体的设计技术和空间构建的策略,着重于场所的尺度感、可达性与清晰的导向系统。 尺度的调控与空间序列: 讨论了如何通过高差变化、路径设计、植被的疏密对比来控制人的感知尺度,以应对从广场的宏大尺度到私密庭院的亲密尺度的需求。详细解析了“视线控制”在公共空间安全和景观焦点营造中的应用。 硬质景观的构造逻辑: 涵盖了铺装模式、挡土墙构造、台阶与坡道的无障碍设计规范(ADA标准及地方变体)。特别关注了铺装的透水性、耐磨性和季节性变化对美观的影响,并展示了创新铺装材料(如透水混凝土、模块化地面系统)的施工要点。 功能分区与多义性空间: 探讨了如何设计出既满足特定功能(如集会、休憩)又具备灵活适应性的“多义性空间”。通过对流线(人流、服务流、流线分离)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了高强度使用场所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第四部分:设计过程与项目管理 成功的景观项目依赖于严谨的流程控制和跨专业协作。 从概念到深化设计: 详细梳理了从场地分析、方案草图、概念模型到施工图深化的完整流程。强调了在每个阶段如何有效地整合工程师、建筑师和客户的需求。 公众参与与利益相关者协商: 阐述了在公共项目设计中,如何通过研讨会、模型展示和社区走访等方式,有效地收集反馈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语言,实现“共创”的理念。 施工监督与后期维护策略: 强调了设计意图在施工现场的精确落地。内容包括关键节点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如何制定一套清晰、易于执行的植物养护和设施管理手册,确保项目建成后的长期活力。 本书通过大量国际前沿案例的图解分析(涵盖城市滨水复兴、大型交通枢纽景观、高密度住宅区的垂直绿化等),为景观专业学生、从业者及相关领域的规划师提供了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指南的参考著作。它致力于推动设计实践向更具生态责任感、更富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每当翻开,我都会被其中描绘的欧洲园林深深吸引。作者的笔触如同画家的调色板,将那些生机勃勃的色彩、错落有致的层次、以及巧妙融合的建筑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喜欢书中对不同园林“性格”的刻画,有的庄重典雅,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宁静致远,有的神秘莫测。我仿佛能听到林间鸟儿的歌唱,感受到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甚至能想象出漫步其中时,脚下石板的触感。书中对植物应用的独到见解,让我了解到并非随意的搭配,而是对植物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才能造就出令人惊叹的园林景观。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关注,那些精心设计的花坛、别具匠心的雕塑、以及蜿蜒曲折的路径,都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园林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书,它教会我如何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如何去感受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创造力。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被卷入了一场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每一张图片都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将欧洲那些古老而迷人的园林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理性而充满几何美感的园林,到巴洛克时期那种繁复华丽、追求戏剧性效果的风格,再到浪漫主义时期那种崇尚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景致,书中都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和精美的插图进行了呈现。我仿佛能闻到普罗旺斯薰衣草的芬芳,听到阿尔罕布拉宫内清泉叮咚的水声,感受到皇家植物园内古树参天的静谧。书中的文字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文学色彩,作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述了每一座园林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国王、贵族、艺术家以及园丁们的传奇,让这些曾经的庭院焕发了鲜活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时代园林设计理念的对比分析,这种宏观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了欧洲园林艺术是如何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演进的,也让我看到了人类对于美和自然的永恒追求。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欧洲园林艺术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份跨越世纪的精致与雅致。书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园林风格的梳理,清晰而有条理,从法国的凡尔赛宫到英国的斯托海德,从意大利的别墅花园到德国的巴洛克宫廷花园,每一处都仿佛在眼前展开。我惊叹于工匠们精湛的手艺,他们如何利用地形、光影、水体和植物,创造出如此和谐统一而又富有戏剧张力的空间。书中对“轴线”、“透视”、“景深”等园林设计要素的阐释,让我明白了那些看似随意的布局背后,实则蕴含着严谨的逻辑和深远的意图。我尤其对书中介绍的那些“秘密花园”印象深刻,它们不似皇家园林那般张扬,却在幽深之处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充满着探险的乐趣和惊喜。阅读的过程,就像在与一位博学多识的导游同行,他带领我穿越时空,领略欧洲园林艺术的精华,让我对“美”的感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欧洲园林”的读物,让我有机会得以沉浸在那些精心雕琢的绿意盎然之中。书页翻动间,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漫步于凡尔赛宫那气势磅礴的几何对称园林,感受着法式园林的严谨与辉煌,每一条修剪整齐的绿篱,每一个喷泉的浪花,都诉说着皇室的威严与奢华。紧接着,我又置身于英式田园风格的温莎公园,感受那份自然流露的野趣与诗意,蜿蜒的小径,看似随意散落的树木,却处处透露着精心设计的“不经意”,让人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与净化。书中对各种园林风格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历史背景、文化渊源以及设计理念。我尤其着迷于那些关于植物选择、地形塑造、水景运用以及雕塑点缀的细节描述,它们如同大师的笔触,勾勒出每一片花园的独特灵魂。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与自然、与艺术、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让我对“园林”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仅仅是观赏的景致,更是承载着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品。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欧洲园林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场及时雨。它以一种我从未想过的方式,将那些遥远的、宏伟的园林呈现在我眼前。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园林演变脉络的梳理,如同一条清晰的河流,引导我了解了从古典到现代,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被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所震撼,比如利用坡度和水流创造出跌宕起伏的景观,或者将建筑与自然巧妙结合,形成浑然一体的画卷。书中对“意境”的追求,让我明白了欧洲园林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上的共鸣。那些精心设计的观赏点,那些隐藏在绿荫中的长椅,都在无形中引导着观者的情绪,引发着内心的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那些园林无不体现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和谐共生的向往。这本书让我对“园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