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4册 林语堂散文集 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给思想一个高度

精装4册 林语堂散文集 苏东坡传+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给思想一个高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林语堂
  • 散文集
  • 苏东坡
  • 中国文化
  • 思想
  • 文学
  • 传记
  • 经典
  • 文化史
  • 随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兴杰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201707082202
商品编码:18245615924
包装:精装
套装数量:4

具体描述

林语堂苏东坡版本变更,换成新版,博集版本   




 

书号 书名 定价 出版社
9787214136411 林语堂-给思想一个高度 28 江苏人民出版社
9787214136305 林语堂-苏东坡 28 江苏人民出版社
9787214127815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28 江苏人民出版社
9787214136350 林语堂-风声鹤唳 28 江苏人民出版社



《给思想一个高度》

于智慧之巅寻求人生的至高境界
全新选编林语堂散文经典!精装典藏珍藏版


《吾国与吾民》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和艺术等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比较,展现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现状。本书在海内外引起轰动,令美国许多知名人士备至推崇,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流传。
本书全景剖释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于本书中畅游,你尽可体悟睿智而幽默的生活态度,以开启浪漫而理想的人生旅程。


《风声鹤唳》是林语堂继《京华烟云》之后的又一长篇巨著,《纽约时报》赞誉其为中国版的《飘》。小说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再现中国民族斗争的历史画卷,生动表现了战争中的爱情与人性。让我们看到挣扎于大爱与小爱之间的纯真之心,感受战乱年代中zui真挚动人的情感。


林语堂,(1895-1976)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给思想一个高度目录

di一章 一盏秋灯夜读书 
论读书 002 
读书的艺术 009 
读书与看书 015 
补梁任公论读书的兴趣 016 
夏令读物 018 
读书与风趣 021 
谈钱穆先生之经学 023 
元稹的酸豆腐 028 
闲话说东坡 031 
苏东坡与其堂妹 033 
苏小妹无其人考 037 
答庄练《关于苏小妹》 043 
《红楼梦》的风格 045 
读邓肯自传 053 
读《萧伯纳传》偶识 061 
增订《伊索寓言》 067 
《浮生六记》译者序 070 
译尼采《走过去》 073 
di二章 人情练达即文章 
论文 078 
作文六诀 088 
说潇洒 096 
说本色之美 099 
论小品文笔调 102 
大学与小品文笔调 105 
小品文之遗绪 107 
再谈小品文之遗绪 112 
新旧文学 116 
得体文章 117 
谈文体之变 119 
论言文一致 120 
清算月亮 123 
杂说 125 
烟屑 127 
辜鸿铭 136 
萧伯纳 140 
说汤因比教授 142 
从丘吉尔的英文说起 146 
怎样把英文学好 149 
di三章 两脚踏东西文化 
论东西思想法之不同 154 
谈中西文化 167 
论东西文化与心理建设 173 
论中西画 178 
论中外的国民性 181 
中国文化之精神 185 
中国人之聪明 195 
英国人与中国人 197 
中国人与日本人 205 
美国人 212 
我爱美国的什么 216 
时代与人 221 
论土气 223 
机器与精神 227 
论西装 235 
艺术的帝国主义 238 
罗素离婚 240 
闲话《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244 
di四章 性灵如鹤文尤好 
论性灵 252 
论伟大 255 
论情 257 
论利 260 
论趣 262 
论裸体 264 
论色即是空 267 
论赤足之美 270 
论解嘲 272 
论泥做的男人 274 
狂论 277 
我的信仰 282 
孔子在雨中歌唱 288 
个人主义 291 
说天足 296 
说诚与伪 299 
做好一个人 303 
萨天师语录 306

苏东坡目录

译 序 
自 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di一章 文忠公 002 
di二章 眉山 013 
di三章 童年与少年 020 
di四章 赶考 029 
di五章 父子行 036 
卷二 壮年 
di六章 神、鬼、人 046 
di七章 国家资本主义 060 
di八章 拗相公 077 
di九章 人为恶行 097 
di十章 手足情深 104 
di十一章 诗人、名妓与和尚 110 
di十二章 抗议诗 131 
di十三章 黄楼 141 
di十四章 逮捕与审讯 148 
卷三 老练 
di十五章 东坡居士 162 
di十六章 赤壁赋 174 
di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183 
di十八章 东飘西荡 194 
di十九章 太后恩宠 203 
di二十章 绘画艺术 215 
di二十一章 自退之道 224 
di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235 
di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247 
卷四 流放岁月 
di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254 
di二十五章 岭南谪居 264 
di二十六章 仙居伴朝云 276 
di二十七章 海外 284 
di二十八章 终了 296 
附录一 年谱 305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308 
附录三 书目 319

吾国与吾民目录

赛珍珠序001 
自序007 
上部基本要素 
导言002 
di一章中国人民015 
南方与北方015 
退化022 
新血统之混入026 
文化之巩固作用030 
民族的童年035 
di二章中国人之德性038 
圆熟038 
忍耐041 
无可无不可043 
老猾俏皮046 
和平051 
知足055 
幽默059 
保守性064 
di三章中国人的心灵067 
智慧067 
女性型070 
缺乏科学精神073 
逻辑076 
拟想081 
直觉079 
di四章人生之理想086 
中国的人文主义086 
宗教089 
中庸之道094 
道教100 
佛教107 
下部生活 
导言116 
di五章妇女生活118 
女性之从属地位118 
家庭和婚姻124 
理想中的女性129 
我们的女子教育133 
恋爱和求婚135 
妓女与妾139 
缠足的习俗144 
解放运动148 
di六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151 
公共精神的缺乏151 
家族制度155 
徇私舞弊和礼俗159 
特权与平等164 
社会阶级167 
阳性型的三位一体170 
阴性型的三位一体172 
乡属制度179 
“贤能政府”181 
di七章文学生活188 
文学之特性188 
语言与思想190 
学术195 
学府制度199 
散文202 
文学与政治206 
文学革命208 
诗211 
戏剧226 
小说236 
西洋文学之影响245 
di八章艺术家生活253 
艺术家253 
中国书法256 
绘画262 
建筑275 
di九章生活的艺术284 
日常的娱乐284 
居室与庭园290 
饮食296 
人生的归宿303

风声鹤唳目录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捌 
玖 
拾 
拾壹 
拾贰 
拾叁 
拾肆 
拾伍 
拾陆 
拾柒 
拾捌 
拾玖 
贰拾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避免与您提供的书目内容重叠: --- 《历史的微光:文明的兴衰与思想的交锋》 第一部:古代文明的挽歌——从辉煌到湮灭的权力更迭 本书深入探讨了古代世界几个关键文明的兴衰轨迹,重点分析了权力结构、社会变革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复杂联系。我们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力求还原那些决定文明命运的微妙瞬间。 第一章:尼罗河畔的永恒迷思——古埃及法老的统治艺术与神权构建 聚焦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权力中枢。详细考察了图坦卡蒙的短暂统治与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如何撼动了既有的神权与王权平衡。通过解读象形文字记载和考古学证据,揭示了古埃及社会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腐朽时的结构性脆弱。特别关注了其复杂的官僚体系和维持长期稳定的意识形态基础,分析当这些基础动摇时,文明衰落的征兆是如何浮现的。 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城邦之争——苏美尔与巴比伦的法律遗产 本章着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法律与政治思想的演变。详细剖析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社会功能,超越了其作为古代法典的地位,探讨其如何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权力分配和道德期望。研究了城邦间无休止的战争如何塑造了早期帝国的扩张模式,以及文字(楔形文字)在巩固统治和记录历史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章:地中海的十字路口——腓尼基、希腊与罗马的贸易网络与军事扩张 本部分将地中海视为一个动态的文化熔炉。我们不再将古希腊视为单一的城邦实体,而是着眼于雅典民主的内在矛盾、斯巴达的军事集权,以及爱琴海贸易对不同城邦文化特性的塑造。随后,深入罗马共和国晚期的社会动荡,分析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尝试如何预示了共和体制的崩溃,以及恺撒的崛起如何为帝国的建立铺平道路。重点分析了罗马军团的组织纪律与其后勤体系对地中海霸权的决定性影响。 --- 第二部:中世纪的转型:信仰、知识与世俗力量的拉锯战 从中世纪早期欧洲的“黑暗时代”开始,本书描绘了知识的保存与新思想的萌芽过程,尤其关注东西方文明在宗教和哲学层面的交流与冲突。 第四章:拜占庭的坚守与西方的重构——查士丁尼法典与封建制度的兴起 本章对比了东罗马帝国对古典遗产的继承和西欧在蛮族迁徙后进行的社会重组。详细分析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工作对后世法律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拜占庭帝国内部维护统一的作用。在西方,则着重探讨了采邑制(封建制度)的形成,分析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复杂义务关系,以及这种分散的权力结构如何最终催生了民族国家的雏形。 第五章:伊斯兰黄金时代的知识熔炉——从巴格达到科尔多瓦的学术贡献 聚焦于伊斯兰世界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探讨了“智慧宫”的建立在翻译、保存和发展希腊、波斯及印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作用。重点分析了伊本·西那(Avicenna)和伊本·鲁世德(Averroes)等思想家如何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重新诠释,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并阐述了他们的著作如何在西班牙和西西里岛跨越文化边界传播。 第六章:十字军东征与思想的碰撞——贸易路线与文化渗透的后果 本章不再将十字军视为单纯的宗教战争,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经济和地缘政治背景下考察。分析了十字军运动如何意外地重新激活了地中海的贸易网络,加速了欧洲对东方先进技术的吸收(如航海技术和商业组织),同时也加剧了东西方信仰体系间的隔阂与误解。 --- 第三部:近代科学与启蒙的序曲:从印刷术到理性之光的觉醒 本部分转向思想史和技术史的交叉领域,考察了促成近代世界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变革。 第七章:古登堡革命与知识的民主化——印刷术对社会结构的冲击 详细分析了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推广如何彻底改变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研究了印刷术如何赋能宗教改革,使马丁·路德的观点得以迅速扩散,并探讨了它如何削弱了传统权威(教会和贵族)对信息的垄断,为后来的世俗化思潮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八章:哥白尼的宇宙观与伽利略的观察——科学方法的奠基 本章聚焦于文艺复兴后期至十七世纪初的科学革命。重点解析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过程中的数学挑战与哲学阻力。接着,深入探讨伽利略如何通过望远镜的实际应用和对实验方法的坚持,确立了基于观察和数学推理的新科学范式。这部分内容强调了科学理性如何开始挑战以传统和教义为核心的旧有世界观。 第九章:洛克与卢梭: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的辩论 本章深入剖析了英国经验主义和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政治哲学。对比了约翰·洛克关于个人财产权和有限政府的论述与让-雅克·卢梭关于“公意”(General Will)和人民主权的激进观点。分析了这些关于人类本性和政府合法性的观念,如何为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并探讨了这些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偏差和张力。 --- 结语:在连续性与断裂中寻找意义 本书总结指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并非线性进步,而是充满了周期性的循环、知识的积累与遗忘,以及对既有权威的不断反思。历史的教训在于理解:每一次重大的思想飞跃,往往都建立在对前人智慧的继承、批判性重估,以及对当下社会矛盾的深刻洞察之上。本书旨在引导读者以更宏大的视角,审视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深层力量。 ---

用户评价

评分

《给思想一个高度》这本书,顾名思义,确实能让你在阅读后,对许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维度。林语堂先生的哲学思辨,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融入在生活点滴中的智慧。他引导你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去质疑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书中对人生意义、价值追求、精神自由的探讨,都非常有启发性。我喜欢他那种不疾不徐的论述方式,仿佛在引着你一步步走向更开阔的精神境界。他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教会我如何“慢下来”,如何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去思考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淹没,而林语堂先生的文字,却能帮助我们沉淀下来,去审视内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对话,你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滋养和提升。

评分

《风声鹤唳》这本书,如同一位老友在雨夜里,端着一杯热茶,与你分享那些年间,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激荡的个人命运。林语堂先生以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将那个动荡年代的纷繁世事,以及身处其中的文人雅士的悲欢离合,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历史人物,但林语堂先生的视角却更加聚焦于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无奈与坚持。他没有将历史事件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了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复杂。我尤其被书中那些关于友谊、爱情、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描写所打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依然有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有人在乱世中寻找片刻的安宁。林语堂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它让你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同时,他又以一种平和的姿态,引导你去思考,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该如何自处,该如何保存内心的纯粹。

评分

这套林语堂先生的精装四册散文集,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从《苏东坡传》中感受到的古人的风骨与情怀,到《吾国与吾民》中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理解,再到《风声鹤唳》中对历史人物命运的细腻描绘,以及《给思想一个高度》中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不同层面的世界。林语堂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有学者的深度,又不失文人的雅趣。他善于用平实易懂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滋养。我尤其欣赏他在文字中流露出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人生哲学和文化底蕴的展现。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关于生活、关于文化、关于人生的重要问题,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敬意。这绝对是一套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

读完这套林语堂先生的精装四册散文集,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受。苏东坡传,我最先翻开的,就被林语堂先生笔下那个洒脱不羁、才情横溢的苏轼深深吸引。他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读《苏东坡传》,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贬谪中依旧笑傲江湖的诗人,看到了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乐观与豁达。林语堂先生的文笔,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又如春风拂面,温暖人心。他没有刻意去神化苏轼,而是将他置于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他的人生起伏、政治波折,以及他那颗赤子之心。尤其是书中对苏轼与友人唱和、与家人生活的描绘,更是充满人情味,让人读来倍感亲切。林语堂先生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借苏轼的命运,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宝贵的精神内核。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苏轼旷达人生态度的解读,那是一种经历过风雨后,依然能保持内心平和与智慧的境界,是我们在浮躁的当下,最需要学习的。

评分

《吾国与吾民》这本书,让我对“中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人”这个身份有了更强的认同感。林语堂先生以一种非常温和而又充满智慧的笔调,剖析了中国人的性格特质、民族文化以及社会风俗。他没有回避中国文化中的某些局限性,但也着重强调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读这本书,我常常会心一笑,因为里面描述的许多现象,至今仍能在我身边看到。他对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人情世故”的解读,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洞察力。他并没有简单地褒扬或批评,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展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民族精神。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中国人民在逆境中表现出的韧性和适应力的描述,这是一种历经磨难却依旧顽强生存的力量。同时,他也探讨了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的阅读中,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收到书了,物流速度不给力,包装很好,没有拆封,像是正品

评分

挺好的,孩子喜欢

评分

评分

一套四联装的书,至今仍然缺少一本苏东坡传。这商家太无良,都一个多月了,难道还没有货?无限期差评!!!

评分

质量不错,相信京东。

评分

国学经典,认真阅读,受益匪浅,好书好书!

评分

书很好,内容很丰富,排版很好,容易理解看懂。值得拥有

评分

书籍符合要求,这套凤凰含章确实不错,还差几本就全了

评分

质量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