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记忆力心理学
作者:赫尔曼·艾宾浩斯 著
ISBN :9787514349085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印刷时间:2017-05-01
字数:字
页数:255页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g
定价:39.8元
编辑推荐
艾宾浩斯的《记忆力心理学》标志着心理学的一个转折点。这是第1次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进行的研究,而不是在学习和记亿的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研究。此外,这种研究是实验性质的。
——美国心理学史家 赫根汉
这是划时代的,不仅由于它所涉及的范围和文章风格的新颖,而且因为它是实验心理学发展到研究心理过程的里程碑。艾宾浩斯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心理学史家E.G.波林
假如艾宾浩斯还能活下去,他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将堪与冯特和布伦塔诺相匹敌。
——美国心理学家 爱德华?6?1布雷福德?6?1铁钦纳
内容简介
赫尔曼?6?1艾宾浩斯是德国实验心理学家,他所著的这本《记忆心理学》将告诉人们如何提高记忆知识,学习内容和学习速度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微妙关系,朗读次数越多是否就能更加清晰的记住事物呢?而轰动一时的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本书籍是第1本对记忆的研究记录报告,是艾宾浩斯也经典的一本著作,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材料数量和记忆次数的关系、时间间隔和保持数量的关系,重复和分配识记的影响、直接联想、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反向联想都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为以后记忆心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作者简介
赫尔曼?6?1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巴门的商人家庭,17岁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学和语言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游学于英国和法国,受费希纳的影响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36岁时任柏林大学副教授,40岁时,艾宾浩斯和他人共同创办了《心理学和感觉生理学杂志》,44岁时任布劳斯雷大学教授,55岁时,任哈雷大学教授。
赫尔曼?6?1艾宾浩斯在《记忆心理学》一书里面,提到一个他自己作被试的试验。他试图背诵三个字母(两个辅音夹一个元音)一组的无意义音节列表。他观察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列表背诵下来,作为自己学习速度的量度。在一段时间后,他再检查自己需要通读多少遍才能再一次背出列表。他发现了一些遗忘规律。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会缓慢下来。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这就是的“遗忘曲线”,这个也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
目录
记忆心理学
前言
Section01 记忆源起——人类对记忆的认知
1.“过去”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记忆诞生的重要条件
3.记忆的“奥妙”之处
4.你的记忆“品质”如何
5.记忆的前提——识记
6.以存在时间为标准的三大记忆类型
7.由记忆起源到记忆分类
8.我们为什么经常遗忘
9.实验告诉了我们哪些记忆常识
10.记忆的“兄弟”——遗传
11.我们的记忆到了什么水平
Section02 记忆实验——识记体系的验证过程与结果
1.记忆的工具与方法论
2.记忆竟然能被测量
3.记忆实验要讲“原则”和“条件”
4.找出记忆中的“恒定平均值”
5.误差定理的深刻讨论
6.两大难题“阻碍”记忆实验
7.无法避免的“机误”
8.什么是无意义音节组
9.无意义音节所具备的特点
10.如何为“*恒定实验”设置条件
11.误差是怎样产生的
12.怎样检验“工作量”
13.如何选择实验时间
Section03 剖析路径——记忆的研究方法
1.什么是记忆遗忘曲线
2.记忆遗忘曲线的重要特点
3.“定量”研究记忆遗忘曲线
4.基于遗忘曲线的记忆方法
5.记忆遗忘规律的正确应用
6.我们为什么记不住
7.从行为因素上提高记忆
8.克服遗忘的*佳方法
9.利用联想发散思维帮助记忆
10.链接式记忆法的奥秘
11.记忆数字的妙招
12.充满奇趣的信箱记忆法
13.整体浓缩记忆法
Section04 记忆效应——实验结果中的平均数应用
1.实验结果如何分配
2.音节组实验结果的分配结构
Section05 音节实验——音组长度与识记速度的关系
1.有关音节的实验操作是如何执行的
2.初期实验证明了什么
3.有意义学习材料与学习速度的映射关系
Section06 识记规律——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之间的“契约”
1.镂刻在“石头”上的记忆
2.精神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回忆对记忆的特殊影响
4.增加诵读带来的记忆强化
Section07 记述淡忘——印象的巩固在时间轴线上的映射
1.耐久记忆和遗忘的释义
2.对现实存在的研究方法
3.记忆的效果依赖于时间的选择
4.对实验结果的规律性分析
5.实验结果的神奇巧合
Section08 记忆强化——复习和“记忆强留”
1.有关记忆强度的问题与实验
2.音节组长度与记忆效果之间的关系
3.复习规律对记忆强度的作用
4.间隔诵读与记忆耐久
Section09 持久记忆——认知顺序和记忆保鲜
1.时间顺序引发的猜想和解析
2.同音节、异次序音节组的记忆效果
3.认知途中的“间接顺序”
4.排除事前经验对记忆的干扰
5.联系方式对记忆强度的影响
6.“正背如流”后能否“倒背如流”
7.间接顺序联想与复习次数之间的关系
8.什么是联结的不同强化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远不止于它所包含的学术理论。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指南。作者在阐述记忆原理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带到一些关于学习效率、信息处理、甚至情感体验的讨论。我发现,通过理解记忆的运作机制,我开始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误区,比如信息过载时如何进行筛选,或者如何更有效地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书中对一些实验的描述,虽然是科学研究的范畴,但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有着极大的启发。它教会了我一种更具系统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不再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去探究事物发生的深层原因。
评分读了大概三分之一,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场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探索之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罗列。作者在叙述时,总能巧妙地将抽象的心理概念与日常生活的观察联系起来,让我时常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例如,书中对某些遗忘曲线的分析,让我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学习,然后在考完试后迅速遗忘的经历,那种感觉被精准地描述了出来,非常有代入感。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并不枯燥,尽管是学术性的内容,却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偶尔穿插一些引人思考的比喻和类比,让复杂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甚至充满趣味性。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某个段落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去验证,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很久没有过的了,让我觉得这本书真正地“活”了起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地体现在它对“理解”这个过程的深度剖析。以往我对于记忆,更多停留在“记住了”和“记不住”的简单层面,而这本书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记忆背后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作者在探讨过程中,没有回避那些令人困惑的难题,反而积极地去尝试解释,这种严谨求实的态度非常令人钦佩。读到某些章节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方法,意识到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机械地重复,而没有真正去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这本书似乎在鼓励读者去挑战那些“理所当然”的认知,去更深层次地挖掘自己思维的运作模式。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持续的印记,不断引发你去思考和探索。
评分从阅读的整体感受来说,这本书给予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它不像许多速食读物那样,读完就忘,而是仿佛在我的认知结构中埋下了一颗颗种子,需要时间去发芽、生长。作者的逻辑严谨,论证有力,虽然书中涉及的理论和研究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去消化,但每一次的理解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似乎在引导读者去认识到,我们所看到的、所感受的、所记忆的一切,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这种整体性的视角,让我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都得到了升华。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记忆的心理学,它更是关于人类心智运作的百科全书,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雅致,封面采用了沉静而富有质感的颜色,搭配烫金的字体,给人一种历史悠久、知识厚重的初步印象。收到快递时,沉甸甸的分量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翻开的第一页,纸张的触感就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光滑的、容易反光的纸,而是略带磨砂感,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印刷质量也很高,字迹清晰,排版疏朗有度,即使是长篇大论也能看得出作者的用心。在初步浏览这本书的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时,我能感受到它涵盖的知识面相当广泛,从基础的记忆原理到一些更深入的心理机制,似乎都触及到了。作者的名字赫尔曼·艾宾浩斯,本身就带着科学研究的严谨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深入探究他所带来的学术思想。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了我一种非常棒的体验,预示着一次深刻的精神旅程即将展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