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1110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与设计+薄膜晶体管物理、工艺与SPICE建模 2本
9787121283406定价:118元 9787121293948定价:39元
第1章液晶显示的基本概念
1.1液晶简介
1.2液晶的特性
1.2.1电学各向异性
1.2.2光学各向异性
1.2.3力学特性
1.2.4其他特性
1.3偏光片
1.3.1偏光片的基本原理
1.3.2偏光片的基本构成
1.3.3偏光片的参数
1.3.4偏光片的表面处理
。。。。。。
第1章薄膜晶体管(TFT)用于平板显示 1
1.1TFT用于液晶平板显示 1
1.1.1LCD显示技术原理 1
1.1.2矩阵显示 6
1.1.3AMLCD显示技术对TFT特性的要求 9
1.2TFT用于OLED平板显示 11
1.2.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11
1.2.2OLED显示 13
1.2.3AMOLED显示对TFT特性的要求 15
1.3TFT的SPICE建模与仿真 16
1.3.1SPICE仿真与建模 16
1.3.2TFT的SPICE建模 18
1.3.3模型的质量验证 24
参考文献 25
第2章a—Si:HTFT的结构、工艺与器件物理 26
2.1平板显示用a—Si:HTFT的结构与工艺 26
2.1.1平板显示用a—Si TFT的常见结构 26
2.1.2栅极(Gate)金属 27
。。。。。
这本书的“设计”部分,让我看到了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产品。我一直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很感兴趣,而显示器无疑是其中最直观、最吸引人的产品之一。这本书在讲解TFT-LCD的显示原理之后,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实际的设计中。它涉及了从像素电路设计、驱动时序控制到整个显示系统的架构等多个层面。我了解到,一个好的显示器设计,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TFT材料,还需要精妙的电路设计和高效的驱动策略。书中会介绍不同的驱动方式,比如源极驱动和栅极驱动,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权衡。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及了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升显示效果,比如提高色彩饱和度、对比度,以及减少闪烁和拖影等问题。这些内容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评分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设计”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电子产品研发中心。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解释“为什么”屏幕能显示,而是积极地引导我去思考“如何”才能设计出更好的屏幕。这本书在讲解了TFT-LCD的基本工作原理后,就将话题转向了实际的设计过程。它详细地介绍了像素电路的设计,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TFT参数来驱动液晶,如何设计驱动时序来保证图像的流畅显示。我了解到,不同的显示模式,比如IPS、VA、TN等,在像素结构和驱动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显示效果。书中还提到了如何优化设计来提升显示器的性能,例如提高分辨率、降低功耗、增强色彩表现力等。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显示器设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它让我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本书主要是被“显示原理”这个词吸引,因为我一直对电子屏幕背后的技术感到好奇。当我在阅读“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与设计”这部分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精密运作的机械装置内部。书中详细地解释了TFT(薄膜晶体管)是如何在LCD中充当“开关”的角色,控制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它从液晶分子的基本光学性质讲起,再到TFT如何通过电场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进而控制光的通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像素单元的讲解,它把一个一个小小的像素想象成独立的“小灯泡”,而TFT就是控制这些“小灯泡”开关的“微型阀门”。通过理解TFT的门控效应和栅极、源极、漏极的工作原理,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屏幕能够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画面。书中还涉及了驱动电路的设计,这让我了解了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信号来精确控制数百万个像素点,实现流畅的图像显示。
评分在我翻阅“薄膜晶体管物理、工艺与SPICE建模”这部分时,我明显感觉到这本书的侧重点发生了转变,它更加关注TFT器件本身的“硬核”知识。书中深入剖析了构成TFT的各种材料,比如非晶硅、氧化物半导体等,以及它们在微观层面的物理特性。我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带来不同的电学特性,例如载流子迁移率、阈值电压的稳定性等,而这些特性又直接影响到TFT的性能,比如响应速度、功耗等。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TFT的制造工艺流程,从薄膜的沉积、光刻、刻蚀,到最终的金属化,每一步都涉及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它让我对半导体制造的精细和复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SPICE建模的部分,则将这些物理和工艺知识转化为可计算的参数,使得工程师能够通过模拟来预测和优化TFT器件的设计。这让我看到了理论研究如何直接服务于实际的工程应用,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当我开始阅读“薄膜晶体管物理、工艺与SPICE建模”这一章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实验室。这本书在这里提供的不是宏观的原理讲解,而是对TFT器件本身进行了一次“解剖”。它详细地介绍了构成TFT的各种半导体材料,比如a-Si、LTPS、IGZO等等,并且深入探讨了它们的电子结构、能带图以及载流子传输机制。我了解到,不同的材料在晶体结构、掺杂浓度等方面的差异,会直接导致其电学性能的不同,例如漏电流、阈值电压的稳定性、以及在高温下的表现等。紧接着,书中对TFT的制造工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从最开始的薄膜沉积,到后续的光刻、刻蚀、掺杂、钝化等一系列步骤,每一步都充满了精密的工程技术。而SPICE建模部分,则让我看到了如何将这些微观的物理特性和制造工艺参数,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仿真模型,从而进行电路设计和性能评估。这让我对TFT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有了更深入、更专业的理解。
评分说实话,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名字里包含了“液晶显示器”和“薄膜晶体管”这两个我一直很好奇的技术词汇。作为一名对科技产品充满兴趣的普通消费者,我对手机、电视屏幕的进步速度感到惊叹,但幕后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一直是个谜。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这个神秘世界的大门。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公式,而是从最直观的显示原理讲起,比如像素的构成、颜色的产生,然后才逐步深入到控制这些像素的“幕后英雄”——薄膜晶体管。书中对TFT在LCD中的作用的解释,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将复杂的半导体器件功能形象化,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为什么是现代显示器的核心。它没有回避技术细节,但又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又保持了可读性。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述设计原理时,会提及一些实际应用中的考量,比如如何提高刷新率、降低功耗等等,这让我觉得书中的知识非常贴近现实。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长,但当我翻开它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首先,它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显示原理与设计”这部分,对我来说是解开了长久以来的一个谜团。我一直对手机、电脑屏幕的色彩鲜艳、响应快速感到好奇,但总是不得其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基础的TFT(薄膜晶体管)结构开始讲起,一步一步地解析了它如何在液晶显示器中扮演“开关”的角色。书中详细阐述了薄膜晶体管的各种类型,比如TFT-LCD中的a-Si TFT、LTPS TFT等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像素单元驱动原理的讲解,图文并茂,将复杂的电信号如何控制液晶分子排列,进而影响光线通过的原理讲得明明白白。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屏幕会显示图像,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设计出性能更优越的显示器。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LCD显示背后的技术细节,甚至有志于从事相关研发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思路,让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评分在“薄膜晶体管物理、工艺与SPICE建模”这一部分,这本书则以一种更加技术化和工程化的视角,将TFT的微观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一直对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被制造出来感到好奇,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深入探讨了构成TFT的各种关键材料,比如非晶硅(a-Si)、多晶硅(poly-Si)、氧化物半导体(如IGZO)等等,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TFT的性能。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TFT制造工艺的描述,从薄膜沉积、光刻、刻蚀到金属化,每一个步骤都被娓娓道来,配合大量的流程图和示意图,让原本枯燥的工艺过程变得生动易懂。我了解到,每一次微小的工艺改进,都可能带来显示器性能的巨大飞跃。而SPICE建模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理论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通过SPICE模型,工程师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TFT的行为,预测其性能,优化设计,这极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降低了试错成本。对于想要理解TFT器件层面工作原理,并具备一定模拟设计能力的读者,这部分内容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
评分而关于“薄膜晶体管物理、工艺与SPICE建模”这一部分,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更加偏向于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它就像一本深入的教科书,为我打开了TFT器件的微观世界。书中对各种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的描述,如载流子迁移率、阈值电压、亚阈值斜率等,虽然术语比较专业,但结合附带的图表,我还是能够捕捉到它们的核心含义。我了解到,这些微观的物理特性,直接决定了TFT的性能,比如开关速度、漏电流等。接着,书中又详细介绍了TFT的制造工艺,从薄膜的沉积到刻蚀、掺杂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让我对半导体器件的生产有了宏观的认识。尤其让我惊叹的是SPICE建模的部分。SPICE作为一种强大的电路仿真软件,能够精确地模拟TFT的行为,这对于工程师进行电路设计和性能预测至关重要。书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建立TFT的SPICE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这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紧密的联系,也体会到精密工程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部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飞跃。我一直觉得,能够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产品,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本书在讲解了TFT-LCD的显示原理后,紧接着就深入到了设计层面。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介绍,而是提供了实际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我了解到,要设计出一款优秀的显示器,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像素的布局、驱动电路的设计、信号的处理等等。书中对不同驱动方式的介绍,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让我对显示器的性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它会解释为什么某些显示器会有更高的刷新率,而另一些则在色彩表现上更出色,这些都与精妙的设计息息相关。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通过设计来克服显示器的一些固有缺陷,比如闪烁、坏点等,这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