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機決策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一定時期的經濟社會狀況,主動靈活選擇不同類型的反經濟周期的財政政策工具,乾預經濟運行行為,實現財政政策目標。在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中,美國實施的羅斯福-霍普金斯計劃(1929-1933)、日本實施的時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機決策財政政策選擇的範例。相機抉擇財政政策具體包括汲水政策和補償政策。汲水政策是指經濟蕭條時期進行公共投資,以增加社會有效需求,使經濟恢復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有四個特點:第一,它是以市場經濟所具有的自發機製為前提,是一種誘導經濟恢復的政策;第二,它以擴大公共投資規模為手段,啓動和活躍社會投資;第三,財政投資規模具有有限性,即隻要社會投資恢復活力,經濟實現自主增長,政府就不再投資或縮小投資規模。補償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識的從當時經濟狀況反方嚮上調節經濟景氣變動的財政政策,以實現穩定經濟波動的目的。在經濟蕭條時期,為緩解通貨緊縮影響,政府通過增加支齣,減少收入政策來增加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加社會有效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反之,經濟繁榮時期,為抑製通貨膨脹,政府通過財政增加收入、減少支齣等政
評分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齣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齣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傢乾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1]
評分將財政政策分為自動穩定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財政政策,是根據財政政策調節經濟周期的作用來劃分的。
評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構成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