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蒙田随笔全集”的精装版本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光是捧在手里的触感就让人心生敬意。书页的质感、字体排版的精妙,都体现了对经典作品的尊重。当我翻开第一页时,那股浓郁的知识和历史沉淀感便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古老的思想在耳边低语。对于那些真正热爱经典、追求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这种物理上的愉悦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精装的坚固和典雅,意味着它不仅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更是一件可以世代珍藏的艺术品。我非常欣赏“Everyman's Library Classics”系列的一贯水准,他们总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经典作品以最易于亲近、最富美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让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仅仅是看着它安放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房间的“文化密度”都提高了。它的装帧设计低调而内敛,没有浮夸的装饰,却处处透露着一种经久不衰的品味,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觅片刻宁静,与伟大的灵魂进行深度对话的读者。
评分阅读蒙田,对我而言,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场与自我灵魂的漫长私密对话。这位十七世纪的法国思想家,以其近乎坦诚的笔触,剖析了人类经验中最根本的那些困惑与挣扎。我尤其喜欢他那种“我手写我口”的自然风格,丝毫没有传统学术论著的矫揉造作。他谈论恐惧、友谊、死亡,就像在自家书房里与一位老友交谈,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深沉忧郁。这种随性而为的叙事方式,恰恰是“随笔”(Essay,意为尝试)这个文体的精髓所在——它不是定论,而是一路探索的记录。每次拿起这本书,我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探险”,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我们日常忽略的细微感受。读着读着,便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反思自己当下的处境和信念,那种“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想”的释然感,是任何其他类型的书籍都难以给予的。这套书的翻译质量也相当出色,既保留了原文的哲思深度,又确保了现代读者的阅读流畅性,使得蒙田的思想跨越了时空障碍,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评分我向所有对“何以为人”这个永恒命题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推荐这套书,但必须强调,这不是一本能让你“速成”的读物。它需要耐心,需要你愿意沉浸其中,与作者共同经历思维的蜿蜒曲折。如果你期待的是清晰的步骤指南或斩钉截铁的结论,你可能会感到失望。然而,如果你渴望的是一种深度的精神滋养,一种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智慧沉淀,那么蒙田是最好的导师之一。他最伟大之处在于,他从不试图扮演全知全能的神祇,而是以一个充满好奇心、时而犯错的凡人的身份,带领我们探索生命的奥秘。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就像在同一片湖泊中,随着光线和季节的变化,总能看到不同的倒影。这套精装本的重量和质感,正好匹配了它所承载的思想的厚重与恒久,绝对值得花费时间去品味和珍藏。
评分坦白说,初次接触蒙田的著作,可能会被其庞大的篇幅和略显跳跃的思路所震慑。他的随笔不像现代小说那样有明确的结构或情节线索,它更像是思维的漫游,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看似漫无边际,实则暗含一条清晰的内在逻辑——那就是“人是如何活着的”。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他像一个老练的舵手,驾驶着自己的思想之船,在人性的海洋上自由航行。书中那些关于他自己生活细节的描述,无论是对疾病的记录,还是对童年回忆的追溯,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真实感。对我来说,阅读蒙田与其说是吸收理论,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更优雅、更清醒地“存在”。他教会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拥抱生命的偶然性。那种历经世事后沉淀下来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哲学,让人在迷茫时总能找到一处安稳的港湾。
评分这本书中收录的旅行日志和信件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立体、更“接地气”的蒙田形象。随笔中的思想家是深邃的,但书信中的蒙田,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管理者、朋友和外交家。旅行日志的记录尤其引人入胜,他如何观察异国风土人情,如何记录路途中的困难与见闻,都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广阔的胸襟。他对于不同文化的审视,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好奇与审慎,而非简单的批判。这种跨越地理界限的视角,让他的思想具备了更强的普世性。通过这些补充材料,我得以一窥他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光荣,这使得那些宏大的哲学思考不再显得遥不可及。它们变得有根有据,植根于他真实的生活体验之中。相比起纯粹的哲学思辨,这些散文片段更像是为蒙田的智慧披上了一层温暖的人性外衣,让人感觉亲切无比。
评分经典之作,得之我幸,感谢京东,让利于读者
评分书好,很厚,活动价很便宜
评分这本书应该是我在京东关注最久的一本了。之前卖120多块的时候觉得太贵了,到后来赶上活动决定买时就断货了,接下来一等就是一年多。今年虽然涨价到142,但还是趁着活动期间下单。拿到手发现印刷非常好,只是书的版式看起来有些奇怪:宽度相当于小32开,可是长度相当于大32开,再加上厚厚一大本,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不习惯。不过内容是真正的精品全集,书信游记什么的全都在其中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他曾先后担任波尔多市法官、议员和市长,与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等过从甚密。很少有人能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随笔集》并不停留在前期人文主义文学高唱人的赞歌、颂扬“巨人”无穷力量的层面上,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人自身的局限性,揭示人对于宇宙之渺小,信仰失落时的丑恶,人与人的陌生、隔阂与孤独。作品中表现的怀疑论思想,显示了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随笔集》各章的篇幅长短不一,文章之间结构随意自然,内容广博多姿,是法国近代第一部散文集。蒙田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蒙田以博学著称。他对随笔体裁动手娴熟,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写得亲切活泼,妙趣横生。全书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各方推荐语:你问我读什么书好,读蒙田吧……他能使你平静……——(法)福楼拜;蒙田可称得上划时代的人物。由于心、灵魂、美德和罪过都属于这个达观睿智、性格随和、学养深厚的人,所以他的随笔也就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意义,达到了生活哲理的高度。——(美)亨德里克•房龙;作为贵族,蒙田要研究的就是怎样做一名绅士。——(英)马丁•奥利弗;蒙田的随笔有如一道风景,左边一座山,右边一条河,前面一排树,后面一坡草,分开来看是山河树草,合起来看是一片完整的风光。他谈自己,但是他通过谈自己而谈到了人类和世界。他在法语世界中第一次把笔锋转向了个人,也第一次树立了一种随笔的典范:围绕着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拉来古人的言论作为支撑,循循善诱,侃侃而谈,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一种涉及全人类的结论。——世界文学评论蒙田在37岁那年即继承了其父在乡下的领地,一头扎进那座圆塔三楼上的藏书室,过起隐居生活来了。蒙田把自己的退隐看作是暮年的开始,是从所谓“死得其所之艺术”的哲理中得到启示的。其实他退隐的真正原因是逃避社会,他赞美自由、静谧与闲暇,向往优游恬适的生活,不过他的隐居生活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他除了埋头做学问而外,还积极从事写作,自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陆续写出了这部宏篇巨著,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在十七世纪上半叶那个古典主义时代,有人认为他那结构松散的散文不合人们的口味,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著名作家、哲学家狄德罗欣赏蒙田的散文恰恰在于所谓的“无条理”,认为“这是自然的表现”。有些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似乎特别复杂,具有许多不同的层面,因此对于后代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具有无穷无尽的引力,大概这就是包括蒙田在内的古代大师的秘密。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评分超值的书,极厚重,蒙田的译本收了好几种。
评分书好,很厚,活动价很便宜
评分是谁在哪里什么时候照的这张照片呢?我为什么做出那般开心的表情呢?父亲为什么只把这张相片留在手头呢?一切都是谜。我大约三岁,姐姐可能九岁。我和姐姐果真那么要好不成?记忆中我根本不曾同家人去看过大海。全然没有去过哪里的记忆。总之作为我不愿意这相片留在父亲手里。我将相片塞进钱夹。没有母亲的相片,父亲好像把母亲的相片烧得一张不剩了。
评分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读蒙田的作品。耐读,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样。他是个心态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风也很低调,但这并不能说他缺乏个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读完一遍后,你可能还想再细细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喜欢它的原因。
评分蒙田的文字我很喜欢,可是好多人都不晓
评分Frame的翻译保留了法文版的神韵,不过注释偏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