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晏阳初年谱长编-全二册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
| 作者:杜学元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350.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31315718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晏阳初是我国**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一生致力于落后地区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曾被联合国聘为终身特别顾问。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致力于乡村平民教育,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1949年后,晏阳初离开大陆赴美。之后,他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乡村教育理念。但是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过去对他的贡献几乎一无所知。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人们才开始逐渐认识他和他的平民教育理论。 《晏阳初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卷)》以详尽的史料,按年谱长编体例,编写完成首部晏阳初年谱长编,对中国现代教育史等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晏阳初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卷)》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13FIK011)。
初识“晏阳初年谱长编”,并非带着对人物生平的刻意追寻,更多的是一份对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回望。翻开第一册,字里行间流淌的,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的缩影,是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探索。没有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然而,正是这看似平淡的叙述,却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读到他早年的海外求学经历,那种跨越山海的求知欲,以及在异国他乡面对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挑战,都让我感同身受。他的思想是如何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孕育、发展,最终形成“平民教育”的理念,这一过程的展现,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来得更为真切。书中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细致描摹,对教育困境的深刻反思,都仿佛将我拉回那个年代,亲历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抉择。那些泛黄的信件,那些未竟的构想,都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复杂与沉重,也彰显了晏阳初先生在那段历史中独特的价值与贡献。
评分初读《晏阳初年谱长编》,一种温润而厚重的历史质感扑面而来。它不像某些传记那样,将人物塑造成高不可攀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考、有挣扎的个体。书中对晏阳初先生个人情感世界的描绘,虽然不像情节小说那样跌宕起伏,却透露出一种内在的深沉与克制。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那些细微之处,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情感状态和人生追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他精神世界探索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关于人生意义、社会责任的思考,并非是简单的理论阐述,而是伴随着他的人生经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成熟。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整个传记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一位在历史巨变中努力寻找答案的智者。
评分合上《晏阳初年谱长编》,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其中夹杂着敬意、感慨,以及对当下的一些反思。书中对于晏阳初先生晚年生活的描绘,虽然篇幅不长,但却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智慧。他如何看待自己一生的事业,如何评价所处的时代,这些晚年的思考,对于理解他一生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我从中看到的,是一位始终未曾停止过思考和探索的灵魂。他对于教育的信念,对于人民的关怀,贯穿了他的一生,从未动摇。这种持久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读完这本书,你会对“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会对那些默默奉献、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先行者们,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阅,或许都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
评分《晏阳初年谱长编》带给我最深刻的触动,莫过于其中对于“乡村建设”这一宏大命题的实践性探索。第二册的展开,如同亲临其境,看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将理论付诸行动,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书中详细记录了他与农民的交往,他们沟通的语言,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晏阳初先生如何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生产、自治等方面的尝试。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宏伟蓝图,而是充满了无数次的试错、调整和坚持。我仿佛能看到他深入乡间,与淳朴的乡民们一起劳作,一起探讨,那种平等而充满尊重的互动,是多么难能可贵。书中关于“小家庭”模式的构想,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提升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从而改变乡村的面貌,这些都闪烁着超前的智慧。读完这一部分,我不再仅仅将晏阳初先生视为一位历史人物,而是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基层民众的深切关怀,这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力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晏阳初年谱长编》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历史现场”。我并非历史研究者,但通过书中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亲眼见证了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的种种挑战与机遇。书中对于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的描写,他们的思想交锋,他们的行动轨迹,都构成了那个时代斑斓的画卷。特别是在讨论“平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书中引用的各类档案、报告、以及当事人的回忆,都极具史料价值,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教育救国”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落地生根的复杂过程。这种注重细节、层层剥茧的叙事手法,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晏阳初先生的努力和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参考,其资料的翔实程度,足以让任何一位对此感兴趣的读者获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