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大曝光工業控製係統安全 工控係統架構與組成教程書 工控係統滲透測試參考書 工控係統安

黑客大曝光工業控製係統安全 工控係統架構與組成教程書 工控係統滲透測試參考書 工控係統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工控安全
  • ICS安全
  • 滲透測試
  • 工業控製係統
  • 安全架構
  • 漏洞分析
  • 攻擊防禦
  • SCADA
  • PLC
  • 網絡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美麗中文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75948
商品編碼:19647806372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0-01
頁數:314

具體描述



商品參數
黑客大曝光:工業控製係統安全(機械工業)
定價 89.00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版次 1
齣版時間 2017年10月
開本 16
作者
裝幀 平裝
頁數 314
字數 0
ISBN編碼 9787111575948


內容介紹

.....



目錄
産品展示
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黑客大曝光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 
作 者:  剋林特 
定價:  89.00
ISBN號:  9787111575948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開本:  16
裝幀:  平裝
齣版日期:  2017-10-1
印刷日期:  2017-10-1
編輯推薦
 
內容介紹
基於工業控製係統的特點,本書從滲透測試的角度介紹瞭針對工控係統進行安全研究涉及的諸多方麵內容,為工控係統的研究人員提供瞭有益參考。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介紹工控係統的架構與組成、工控係統的風險評估以及工控係統的威脅情報;**部分介紹工控係統滲透測試、協議、設備、應用,以及針對工控係統的“0-day”漏洞挖掘與惡意代碼;第三部分介紹工控係統安全標準及風險緩解策略。
作者介紹
Clint Bodungen,(休斯頓,得剋薩斯州)Clint Bodungen是卡巴斯基實驗室的一名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研究員。在“網絡”(cyber)安全行業擁有二十餘年的從業經曆,專門從事風險評估、滲透測試以及脆弱性研究。Clint Bodungent過半的工作經曆都關注於工業控製係統。Clint Bodungen從11歲起開始編程,並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Unix/Linux操作係統開發應用程序與工具。在美國空軍服役期間,Clint Bodungen的職業生涯拉開瞭序幕,他擁有工業設計技術學位並先後擔任瞭單位的計算機係統安全官(Computer Systems Security Officer,CSSO)及OPSEC主管。Clint Bodungen在Symantec公司任職並對公司研發的IDS應用程序進行測試期間熱衷於威脅研究與係統測試。2003年,一傢工業自動化谘詢公司聘請Clint Bodungen來幫助某傢大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對其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係統進行安全保障,自那以後Clint Bodungen開始對工業控製係統有所涉獵。此後,Clint Bodungen領導瞭多項美國 能源機構的工業控製係統風險評估和滲透測試項目,並繼續同工控係統廠商一起緻力於脆弱性研究。Clint Bodungen設計並教授瞭十多門工控係統安全培訓課程,並多次在工控係統網絡安全大會上發錶演講。 

Bryan L. Singer,CISSP,CAP(濛特瓦洛,阿拉巴馬州)Bryan Singer是Kenexis安全公司的主要投資人之一,重點關注工控係統以及SCADA係統安全問題,是一名業內公認的工業安全專傢。Bryan Singer曾服役於美國陸軍,從一名空降兵成長為情報分析員。此後,Bryan Singer多次參與大型工業網絡架構及網絡安全架構的設計、開發與實施工作,並在全球多個關鍵基礎設施領域開展滲透測試與網絡安全評估工作,涵蓋領域包括電力、石油和天然氣、食品飲料、核能、汽車、化工及製藥等。Bryan Singer 2002年開始擔任ISA-99/62443標準委員會的創始主席,直到2012年卸任。Bryan Singer擅長的技術包括軟件開發、逆嚮工程、電子取證、網絡設計、滲透測試以及網絡安全脆弱性評估等等。Bryan Singer現居住於阿拉巴馬州的濛特瓦洛,多次**工控係統安全領域的問題撰寫文章、發錶演講並分享經驗。 
Aaron Shbeeb,(休斯頓,得剋薩斯州)Aaron Shbeeb早在少年時期**對程序開發及計算機安全産生瞭興趣。他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理學學士學位。Aaron Shbeeb在軟件開發以及安全崗位擁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主要關注安全程序設計實踐。從2008年起,在職業發展以及個人興趣的雙重驅動下,Aaron Shbeeb開始從事針對工控係統/SCADA係統的滲透測試以及安全研究工作。 

Stephen Hilt,(查塔努加,田納西州)Stephen Hilt在信息安全與工控係統安全領域工作瞭十餘年。從南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Stephen Hilt供職於美國一傢大型電力公司。在該公司**職期間,Stephen Hilt在安全網絡工程、事件響應、電子取證、評估以及滲透測試領域積纍瞭豐富的經驗。隨後,Stephen Hilt開始關注工控係統評估以及NERC CIP(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uncil,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評估工作。鑒於其從業經曆,世界上的工控係統安全谘詢公司Digital Bond聘請他擔任工控係統安全顧問與研究員。2014年**2015年期間,Stephen Hilt發布瞭針對工控係統的眾多Nmap腳本,通過本地命令對工控係統協議進行識彆。目前,Stephen Hilt擔任Trend Micro公司的**威脅研究員,繼續從事工控係統研究工作,並在其他**研究領域開展瞭深入的探索。 
Kyle Wilhoit(費斯圖斯,密蘇裏州)Kyle Wilhoit是Trend Micro公司的一名**威脅研究員,主要關注於捕獲互聯網上的惡意代碼。在加入Trend Micro公司之前,Kyle Wilhoit**職於FireEye公司,主要關注國傢層麵的攻擊者。隻要Kyle Wilhoit沒有去周遊世界,你**可以在他的傢鄉聖路易斯找到他。
目錄
譯者序 
作者簡介 
技術審校者簡介 
前言 
緻謝 
**部分 做好準備:工業控製係統滲透測試**位 
案例研究 **部分:無盡的災難2 
第1章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概述4 
1.1 信息物理係統:機器崛起5 
1.1.1 傳統威脅的全新攻擊嚮量7 
1.1.2 後果:這將導緻什麼呢8 
1.1.3 理解工控係統所麵臨的現實威脅與風險9 
1.2 工業控製係統概述12 
1.2.1 畫麵12 
1.2.2 監視12 
1.2.3 控製12 
1.2.4 用於工控係統的普渡參考模型13 
1.2.5 常用控製係統、設備和組件的類型15 
1.3 本章總結20 
1.4 延伸閱讀20 
第2章 工業控製係統風險評估22 
2.1 工控係統風險評估入門22 
2.1.1 難以確定的工控係統“風險度量標準”23 
2.1.2 風險評估標準23 
2.1.3 工控係統風險評估中評價和測量的內容24 
2.1.4 工控係統風險評估過程概述27 
2.2 工控係統風險評估過程步驟28 
2.2.1 第1階段:資産識彆與評定30 
2.2.2 第2階段:脆弱性識彆與威脅建模36 
2.2.3 後續步驟51 
2.3 本章總結51 
2.4 延伸閱讀52 
第3章 通過威脅建模獲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工業控製係統威脅情報53 
3.1 威脅信息與威脅情報54 
3.2 威脅建模:將工控係統威脅信息轉化為“可操作”的威脅情報56 
3.2.1 工控係統殺傷鏈56 
3.2.2 工控係統威脅建模過程58 
3.2.3 信息收集60 
3.3 本章總結78 
3.4 延伸閱讀78 
案例研究 **部分:威脅湧現79 
延伸閱讀81 
**部分 工業控製係統入侵 
案例研究 第三部分:乘虛而入84 
延伸閱讀86 
第4章 滲透測試策略87 
4.1 滲透測試的目的88 
4.2 黑盒測試、白盒測試與灰盒測試90 
4.3 特殊考量:工控係統滲透測試不同於IT係統滲透測試91 
4.4 實驗環境的部署93 
4.4.1 從“類似”配置的係統中取樣93 
4.4.2 虛擬化94 
4.4.3 裝備99 
4.5 測試規則100 
4.6 風險場景的運用101 
4.7 工控係統滲透測試:測試策略101 
4.7.1 偵察(“踩點”)102 
4.7.2 外部測試103 
4.7.3 跳闆攻擊105 
4.7.4 網絡之外的考慮:非對稱與可替換的攻擊嚮量107 
4.7.5 內部測試:針對工控係統網絡的測試108 
4.8 本章總結112 
4.9 延伸閱讀112 
第5章 工業控製係統協議攻擊114 
5.1 Modbus協議114 
5.1.1 Modbus協議中間人攻擊119 
5.1.2Schneider終止CPU運行攻擊119 
5.1.3 Schneider功能碼90鑒彆攻擊121 
5.2 EtherNet/IP協議122 
5.2.1 EtherNet/IP協議身份鑒彆請求攻擊124 
5.2.2 EtherNet/IP協議中間人攻擊126 
5.2.3 EtherNet/IP協議終止CPU運行攻擊126 
5.3 DNP3協議127 
5.3.1 DNP3 協議模糊測試攻擊131 
5.3.2 DNP3協議鑒彆攻擊133 
5.4 Siemens S7通信協議134 
5.4.1 S7協議終止CPU運行攻擊135 
5.4.2 S7協議鑒彆攻擊141 
5.4.3 S7 協議口令暴力破解攻擊144 
5.5 BACnet協議147 
5.6 其他協議152 
5.6.1 OMRON FINS協議鑒彆攻擊152 
5.6.2 PCWORX協議鑒彆攻擊153 
5.7 協議攻擊的對抗措施154 
5.7.1 更新固件154 
5.7.2 強網絡隔離和網絡安全155 
5.7.3 口令暴力攻擊的對抗措施155 
5.8 本章總結156 
5.9 延伸閱讀156 
第6章 工業控製係統設備與應用攻擊157 
6.1 軟件的漏洞利用158 
6.1.1 若乾基本原理158 
6.1.2 緩衝區溢齣159 
6.1.3 整型溢齣:上溢、下溢、截斷與符閤失配164 
6.1.4 指針操縱168 
6.1.5 格式化字符串172 
6.1.6 目錄遍曆175 
6.1.7 DLL劫持178 
6.1.8 注入182 
6.1.9 跨站腳本186 
6.1.10 跨站請求僞造189 
6.1.11 硬編碼值利用191 
6.1.12 暴力攻擊192 
6.2 所有軟件皆有漏洞194 
6.3 本章總結194 
6.4 延伸閱讀195 
第7章 工業控製係統“0-day”漏洞研究196 
7.1 像攻擊者一樣思考197 
7.2 步驟1:目標選取197 
7.3 步驟2:文檔研究198 
7.4 步驟3:可訪問接口的枚舉與優先級排序198 
7.5 步驟4:逐接口分析與測試199 
7.5.1 模糊測試199 
7.5.2 靜態二進製分析205 
7.5.3 動態二進製分析211 
7.6 步驟5:漏洞利用214 
7.7 融會貫通:MicroLogix案例研究216 
7.7.1 漏洞研究的準備216 
7.7.2 深入之前的工作217 
7.7.3 打造定製固件218 
7.8 本章總結223 
7.9 延伸閱讀224 
7.9.1 工具224 
7.9.2 一般文獻224 
第8章 工業控製係統惡意代碼225 
8.1 工控係統惡意代碼入門225 
8.1.1 代碼釋放器225 
8.1.2 Rootkits227 
8.1.3 病毒228 
8.1.4 廣告軟件與間諜程序228 
8.1.5 蠕蟲229 
8.1.6 木馬229 
8.1.7 勒索軟件231 
8.1.8 感染途徑232 
8.2 工控係統惡意代碼分析234 
8.2.1 實驗環境234 
8.2.2 Stuxnet235 
8.2.3 Flame237 
8.2.4 Havex237 
8.2.5 BlackEnergy239 
8.2.6 僞裝為工控係統軟件的犯罪軟件241 
8.2.7 Shamoon243 
8.3 本章總結243 
8.4 延伸閱讀244 
案例研究 第四部分:立足之地245 
延伸閱讀247 
第三部分 融會貫通:風險緩解 
案例研究 第五部分:何去何從250 
延伸閱讀251 
第9章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標準入門252 
9.1 閤規性與安全性253 
9.2 常見的工控係統網絡安全標準254 
9.2.1 NIST SP 800-82254 
9.2.2 ISA/IEC 6244325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從基礎到實戰的深度解析》 前言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工業控製係統(ICS)作為現代工業的“神經中樞”,其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電力、水務、交通到製造業,ICS幾乎滲透到國民經濟的每一個角落。然而,隨著工業4.0、物聯網(IoT)的興起,ICS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轉型,這在帶來效率提升和智能化升級的同時,也帶來瞭嚴峻的安全挑戰。傳統的“隔絕安全”模式已難以適應日益開放和互聯的工業環境。一旦ICS安全發生閃失,其後果將不僅僅是數據泄露或經濟損失,更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工業事故,威脅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ICS安全知識體係。我們並非從零開始構建技術理論,而是著眼於ICS的實際應用場景和麵臨的威脅,將理論知識與實戰經驗相結閤。本書的編寫,參考瞭大量國內外在ICS安全領域的研究成果、安全事件分析以及行業最佳實踐,力求內容翔實、邏輯清晰、易於理解。我們深知,掌握ICS安全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係統性的學習和持續的實踐。因此,本書將引導讀者逐步深入,從理解ICS的基本構成和工作原理齣發,到識彆潛在的安全風險,再到掌握有效的防護和應對策略。 本書的內容經過精心設計,力求覆蓋ICS安全的核心領域,並能滿足不同背景讀者的需求。無論您是初入ICS安全領域的學生、技術人員,還是希望提升ICS安全防護能力的工程師、安全專傢,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參考。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幫助您建立起對ICS安全的深刻認識,掌握必要的技能,從而更好地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免受日益增長的網絡威脅。 第一章:工業控製係統基礎與安全概覽 本章將為讀者構建對工業控製係統(ICS)的全麵認知。我們將深入剖析ICS的定義、演進曆程及其在現代工業中的核心作用。通過清晰的闡述,您將瞭解到ICS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傳感器、執行器、控製器(如PLC、DCS)、人機界麵(HMI)、通信網絡以及SCADA係統等,並理解它們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共同支撐起復雜的工業生産流程。 在理解ICS基本架構之後,我們將重點探討ICS所麵臨的獨特安全挑戰。與傳統的IT係統不同,ICS係統對實時性、可用性和安全性有著極高的要求。任何微小的安全漏洞都可能導緻生産中斷、設備損壞,甚至引發災難性後果。我們將詳細分析ICS麵臨的主要威脅類型,例如: 外部攻擊: 惡意軟件、勒索軟件、APT攻擊,以及針對ICS協議和設備的專門性攻擊。 內部威脅: 員工疏忽、誤操作、內部人員惡意破壞。 供應鏈風險: 第三方軟件或硬件引入的安全漏洞。 物理安全威脅: 未經授權的物理訪問,設備篡改。 此外,本章還將介紹ICS安全的基本原則和目標,如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CIA三要素)在ICS環境下的特殊考量。我們將初步接觸到ICS安全防護的整體思路,為後續章節的深入探討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清晰地認識到ICS安全問題的復雜性和緊迫性,並為接下來的進階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章:ICS架構與通信協議的安全性分析 在對ICS有瞭整體認識後,本章將深入到ICS的“骨骼”——其復雜的架構和通信協議。我們將係統地梳理不同類型的ICS架構,包括集中式、分布式以及混閤式架構,並分析它們在設計上的安全考量。對於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係統,我們將詳細解析其典型組成和功能,以及在安全防護中需要關注的關鍵環節。 通信是ICS正常運行的命脈,但也常常是安全防護的薄弱環節。本章將重點分析ICS環境中常用的通信協議,例如: Modbus TCP/IP: 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工業以太網協議,我們將揭示其設計上的安全局限性,以及常見的攻擊手法,如命令注入、數據篡改等。 DNP3(Distributed Network Protocol): 分析其在電力、水務等關鍵基礎設施中的應用,並探討其安全特性和潛在漏洞。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係列協議: 瞭解OPC UA(Unified Architecture)等新一代協議在安全方麵的改進,以及在傳統OPC DA/AE/HDA中的安全風險。 Profibus/Profinet、EtherNet/IP等: 針對不同工業領域的特定協議,分析其安全設計和防護要點。 我們將不局限於協議的錶麵功能,而是深入挖掘這些協議在設計、實現和部署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例如,數據包的明文傳輸、缺乏身份認證和授權機製、易受拒絕服務攻擊等。通過對這些關鍵協議的安全特性和已知漏洞的詳細講解,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如何對ICS網絡進行安全加固,以及如何在通信層麵構建有效的防禦體係。 第三章:ICS漏洞與攻擊麵識彆 要有效防護ICS,首先必須瞭解其可能存在的漏洞和攻擊麵。本章將專注於ICS漏洞的分類、成因以及識彆方法。我們將從多個維度剖析ICS的攻擊麵,包括: 設備層麵: 探討嵌入式設備固件漏洞、默認弱密碼、物理端口安全風險等。 軟件層麵: 分析HMI軟件、SCADA服務器端應用程序、組態軟件中的常見漏洞,如緩衝區溢齣、SQL注入、跨站腳本等。 網絡層麵: 識彆ICS網絡分段不當、缺乏訪問控製、未加密通信等問題。 協議層麵: 迴顧第二章中涉及的通信協議的固有漏洞,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齣現的配置錯誤。 人為因素: 強調社會工程學攻擊、員工安全意識不足等非技術性威脅。 本章還將介紹一係列用於ICS漏洞掃描和評估的技術和工具。我們將探討靜態分析(如代碼審查、固件分析)和動態分析(如協議模糊測試、網絡掃描)在ICS安全評估中的應用。同時,我們將關注ICS特有的安全評估挑戰,例如在生産環境中進行測試的謹慎性,以及如何最小化測試對生産過程的影響。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掌握識彆ICS潛在安全風險的方法,從而能夠主動發現並彌補安全短闆,降低被攻擊的概率。 第四章:ICS安全防護策略與技術 在充分瞭解ICS的安全挑戰和漏洞之後,本章將轉嚮ICS安全防護的核心——策略與技術的應用。我們將係統地介紹構建和維護一個安全的ICS環境所需的關鍵防護措施。 網絡安全: 網絡分段與隔離: 詳細闡述如何利用防火牆、DMZ(Demilitarized Zone)等技術,將ICS網絡與企業IT網絡以及外部網絡進行有效隔離,限製攻擊的橫嚮傳播。 訪問控製: 講解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RBAC)、最小權限原則在ICS環境中的實施。 入侵檢測與防禦係統(IDS/IPS): 介紹針對ICS協議和流量特點設計的IDS/IPS解決方案,以及其在監測和阻斷惡意活動中的作用。 VPN與安全遠程訪問: 探討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ICS設備的遠程管理和維護。 終端安全: 主機加固: 講解如何對PLC、RTU、HMI等嵌入式設備進行安全配置,包括禁用不必要的服務、修改默認密碼、應用安全補丁等。 防病毒與反惡意軟件: 討論在ICS環境中部署防病毒解決方案的挑戰與最佳實踐。 應用程序白名單: 介紹如何通過限製允許運行的應用程序,有效防止惡意軟件的執行。 數據安全: 通信加密: 探討在ICS通信中應用TLS/SSL等加密技術,保護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與完整性。 數據備份與恢復: 強調定期備份關鍵配置和運行數據的重要性,以及製定有效的災難恢復計劃。 安全管理: 安全策略與流程: 講解製定清晰的ICS安全策略、操作規程和應急響應計劃的重要性。 人員培訓與意識提升: 強調持續的安全培訓,提升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 補丁管理與漏洞修復: 討論ICS係統補丁更新的復雜性,以及如何平衡安全性與可用性。 本章將穿插實際案例分析,說明不同防護策略的有效性,並為讀者提供可操作的實施建議。 第五章:ICS安全事件響應與應急預案 即使采取瞭完善的防護措施,也不能完全杜絕安全事件的發生。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ICS安全事件響應機製至關重要。本章將聚焦於ICS安全事件的發現、分析、遏製、根除和恢復的全過程。 事件響應流程: 詳細介紹標準的事件響應流程,包括準備、檢測與分析、遏製、根除、恢復以及事後總結。 事件檢測與告警: 探討如何利用安全監控係統、日誌分析和異常檢測技術,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事件。 事件分析與溯源: 講解如何對安全事件進行深入分析,確定攻擊的根本原因、影響範圍以及攻擊者的手法。 遏製與根除: 介紹在ICS環境中采取隔離、下綫、隔離部分網絡等措施,以阻止事件的進一步蔓延,並清除惡意活動。 恢復與重建: 討論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恢復ICS係統的正常運行,並將損失降到最低。 應急預案的製定與演練: 強調製定詳細的ICS安全應急預案的重要性,包括明確的職責分工、溝通機製和技術處置方案,並定期進行演練,提高響應能力。 本章還將討論在ICS安全事件響應中需要特彆注意的事項,如對生産過程的影響、關鍵設備的操作限製、以及與各方(如供應商、監管機構)的協調溝通。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掌握處理ICS安全事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為應對突發狀況做好充分準備。 第六章:ICS安全發展趨勢與未來展望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安全形勢的演變,ICS安全領域也在持續發展。本章將對ICS安全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進行探討,並展望未來的安全挑戰與機遇。 OT/IT融閤與安全挑戰: 隨著工業物聯網(IIoT)和工業4.0的推進,OT(Operational Technology)與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融閤日益加深,這帶來瞭新的安全風險和管理難題。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ICS安全中的應用: 探討AI/ML技術在異常檢測、威脅情報分析、漏洞預測等方麵的潛力。 雲原生與容器化在ICS中的安全: 分析這些新技術在ICS部署中帶來的安全考量和防護策略。 零信任安全模型在ICS中的實踐: 探討如何將零信任理念應用於ICS安全架構,提升整體安全防護能力。 標準與法規的演進: 關注IEC 62443、NIST SP 800-82等ICS安全標準的最新發展,以及相關法規對ICS安全提齣的要求。 人纔培養與技能提升: 強調ICS安全領域專業人纔的重要性,以及持續學習和技能提升的必要性。 本章旨在為讀者描繪ICS安全發展的宏觀圖景,幫助讀者把握行業脈搏,為應對未來更復雜的安全挑戰做好準備。 結語 工業控製係統安全是一個復雜而充滿挑戰的領域,但同時也是保障國傢安全、經濟穩定和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本書係統地闡述瞭ICS安全的基礎知識、核心技術、防護策略以及事件響應方法。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幫助您建立起全麵、深入的ICS安全知識體係,並將其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請記住,ICS安全並非一勞永逸的工程,而是一個持續演進、不斷適應和改進的過程。技術的進步、威脅的演變以及工業環境的變遷,都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提升警惕,並積極應對新的挑戰。願本書能成為您在ICS安全領域探索之路上的有力助手,助您構建更堅實、更可靠的工業控製係統。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滲透測試部分寄予厚望,畢竟“黑客大曝光”這個標題就暗示瞭其深度。拿到書後,我最先關注的就是這部分內容。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列舉一些市麵上常見的IT滲透工具,而是深入分析瞭專門針對ICS的滲透測試方法。它詳細介紹瞭如何針對PLC、RTU、HMI等ICS核心設備進行漏洞探測,比如通過協議解析、固件分析、緩衝區溢齣等手段。我也非常關注書中關於ICS網絡偵察和信息收集的內容,比如如何識彆ICS資産、繪製ICS網絡拓撲,以及如何發現ICS協議中的隱藏信息。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工具和命令示例,比如Wireshark在ICS協議分析中的高級用法,或者Metasploit中與ICS相關的模塊。另外,書中對ICS攻擊場景的描述也讓我印象深刻,比如如何通過惡意代碼注入、拒絕服務攻擊,甚至物理層麵的乾擾來破壞ICS係統的正常運行。我很想知道書中會不會包含一些真實世界的案例,即使是經過匿名化處理的,那也能給我極大的啓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真正理解,如何像一個“黑客”一樣思考,從而找到ICS係統中最脆弱的環節。

評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之後,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雖然我對工控係統(ICS)本身有一些瞭解,但對它的安全方麵還是覺得有很多未知。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我覺得很棒,它並沒有一開始就陷入技術細節,而是先花瞭不少篇幅來介紹ICS的整體概念和發展曆程,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宏觀的認識。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技術教程往往直接跳到代碼或者命令,導緻初學者很難理解技術的背景和意義。接著,它詳細闡述瞭各種ICS架構,比如SCADA係統在電力、水務等關鍵基礎設施中的應用,DCS係統在化工、石油等流程工業中的作用,還有PLC在自動化生産綫上的普及。我特彆喜歡它對於不同組件的講解,比如傳感器、執行器、通信協議(Modbus, DNP3等)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以及這些組件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而且,書中對於這些架構和組成的講解,並不是枯燥的羅列,而是穿插瞭一些實際的工業場景,讓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ICS在現實世界中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這一點我覺得非常贊,因為它讓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起來,也讓我更能體會到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評分

這本書在安全防護方麵的內容,我覺得處理得非常到位。雖然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網絡安全書籍,但專門針對工業控製係統(ICS)的安全防護,卻很少有如此詳盡的論述。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重要的是給齣瞭很多切實可行的防護策略和建議。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ICS安全縱深防禦的理念,它強調瞭多層級的安全措施,從物理隔離、網絡隔離,到訪問控製、入侵檢測,再到安全審計和應急響應。我注意到書中對ICS特有的安全挑戰,比如實時性要求高、設備生命周期長、更新睏難等問題,都給齣瞭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對於那些老舊且無法更新的ICS設備,書中是否提供瞭有效的隔離和監控方案?對於ICS網絡中廣泛使用的特有協議,書中是否給齣瞭相應的安全加固措施,比如如何防止協議欺騙或篡改?而且,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ICS安全策略製定的指導,比如如何根據 ICS 係統的關鍵程度和風險等級,來製定相應的安全策略。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堅不可摧的ICS安全體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和更強大的信心。

評分

這本書我真的非常非常期待!我一直對工業控製係統(ICS)的安全領域充滿好奇,但市麵上相關的書籍確實比較少,而且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我之前嘗試過幾本,感覺都差強人意。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黑客大曝光:工業控製係統安全》,光看這個名字就覺得內容會非常“硬核”,而且“工控係統架構與組成教程書”和“工控係統滲透測試參考書”的定位,讓我覺得它既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又能提供實用的操作技巧。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淺齣地講解ICS的各種架構,比如SCADA、DCS、PLC等等,並且清晰地闡述它們各自的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我知道ICS的復雜性遠超普通IT係統,瞭解其內部構造是安全防護的第一步。更讓我期待的是滲透測試的部分,我希望書中能詳細介紹針對ICS的滲透測試方法和工具,比如如何發現ICS網絡中的漏洞,如何利用這些漏洞進行攻擊,以及一些常見的攻擊場景和案例分析。我很想知道書裏會不會有具體的命令演示,或者模擬攻擊環境的搭建指導,這樣我就能自己動手實踐,加深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學習ICS安全完整知識體係的希望,我非常渴望能通過它打開通往ICS安全領域的大門。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係統安全和應急響應部分非常感興趣。我知道工控係統(ICS)一旦齣現安全問題,其影響可能比傳統的IT係統更為嚴重,甚至會威脅到國傢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因此,對於ICS係統的安全運維和應急響應,我一直很想深入學習。這本書在這一方麵的內容,我覺得非常實用。它不僅強調瞭日常的安全監控和審計的重要性,比如如何通過日誌分析來發現異常行為,還詳細介紹瞭當ICS係統遭受攻擊時,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應急響應。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個完整的ICS應急響應流程,從事故的發現、評估、控製,到根除、恢復和事後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有清晰的步驟和指導。我也很關心書中關於ICS係統加固的內容,比如如何優化配置,關閉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務,以及如何對關鍵的ICS組件進行權限管理。此外,書中對於ICS係統安全意識的培養和培訓,也應該有所涉及,因為人是安全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能夠指導實際操作、應對復雜危機的寶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