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郵】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論文寫作書籍

【包郵】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論文寫作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科幻彩 著
圖書標籤:
  • 科研論文
  • 論文配圖
  • 科技寫作
  • 學術寫作
  • 圖錶設計
  • 數據可視化
  • 投稿技巧
  • 科研工具
  • 專業書籍
  • 包郵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藍墨水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66204
商品編碼:19797557513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頁數:1
字數:1

具體描述

書名 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 ISBN編號 9787115466204
條形碼 9787115466204 * 是否是套裝
* 書名 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 定價 98.00元
* 齣版社名稱 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7年12月
* 作者 開本 16開
作者地區 譯者

本書針對科研人員在科學可視化錶達中關心的問題——科研論文配圖的設計與製作進行瞭全麵的介紹。

全書共分6章,1章主要介紹瞭科學可視化的定義、科研論文設計的思路及圖像要求,還有一些繪圖軟件的介紹;2章則分彆講解瞭Origin實驗數據、電鏡圖的圖像數據、PPT中的圖形美化、論文的排版技巧等內容;第3章以特色案例的形式很有針對性地介紹瞭生命科學與醫學類、化學化工類、材料類、物理類、航空航天類、生態與地理類、能源與電池類等文章中的插圖設計流程;第4章則進階講解瞭科研論文TOC內容圖和Scheme流程圖的設計要求和應用舉例;第5章則介紹瞭各類科研論文的封麵設計方案;第6章則以前瞻性的眼光總結瞭科學可視化的發展大趨勢;末尾,本書的製作團隊還給大傢羅列齣瞭各款常用設計軟件的快捷鍵設置和配色方案,通過掃碼來獲取科研繪圖設計的常用素材,還有大傢在製作過程中的一些常見問題解答。本書附贈1張DVD光盤,裏麵包含瞭22段視頻教學,總時長達***分鍾,主要是各款軟件在實際應用中的一些很有針對性的技巧。

本書實例豐富精美,圖文並茂,結構清晰,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強的特點,不僅適閤在讀的研究生、即將進入研究生學習生活的大學生及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單位的工作者,也適閤需要進一步學習科研繪圖設計思路和優化技巧的群體閱讀。

編輯推薦

本書具有以下四個方麵的特色:專業設計師心血之作,經驗技巧盡在其中;一韆場綫下培訓,每個知識點來源於學生切實需求;實戰為王,摒棄死記硬背,快樂地學習;配套資源極為豐富,素材效果一應俱全。

同時,本書具備以下特點:完全從零開始,從入門到精通;針對性極強,書中講解所有問題均來自於全國各地上韆位科研人員提齣的實際需求;教學案例豐富精美,滿足理工科學生實際需求;把握時代脈絡,內容詳略得當,在綫助教隨時答疑。

本書所有的學習資源均可在綫下載,掃描封底的“資源下載”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即可獲得資源文件下載方式。

 

作者簡介

北京中科幻彩動漫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中科院研究人員創立的,專注於高端科學資源科普化和可視化的動漫科技公司,榮獲中關村金種子企業、中國科協2016年科普中國十大網絡作品、中科院科普微視頻大賽創意方案奬、北京市新銳科普創客等一係列奬項。

 

目錄

第1章 科學可視化的應用 8

1.1 科學可視化基礎 8

1.1.1 科學可視化的定義與發展 8

1.1.2 科學可視化的重要性 9

1.2 科研論文圖像的格式要求 11

1.3 科研繪圖設計的總體思路 12

1.4 科研繪圖必備軟件介紹 15

1.4.1 AI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15

1.4.2 Photoshop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16

1.4.3 3ds Max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16

1.4.4 Chem3D和Diamond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17

1.4.5 高端PPT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18

1.4.6 Matlab和Visio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20

1.4.7 Origin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21

1.4.8 3ds Max材質係統 21

第2章 科研實用數據的美化處理 28

2.1 Origin的實驗數據處理 28

2.1.1 數據管理與基礎 29

2.1.2 二維圖形的繪製 31

2.1.3 多層圖形的繪製方法 33

2.1.4 數據分析與擬閤 36

2.1.5 三維圖形的繪製 39

2.1.6 二維圖的美化及模闆保存 41

2.2 Chemoffice在科研繪圖中的應用 46

2.2.1 ChemDraw軟件簡介與基礎操作 46

2.2.2 分子結構的分析方法 49

2.2.3 分子式及反應式的設計製作 51

2.2.4 立體結構的設計製作 53

2.3 電鏡圖等圖像數據的修飾、美化與僞彩 57

2.3.1 使圖像數據更有層次感 57

2.3.2 圖像數據的僞彩上色處理 60

2.3.3 圖像數據的雜色與噪點處理 63

2.4 PPT在科研中的應用 66

2.4.1 二維圖形的繪製 66

2.4.2 三維圖形的繪製 70

2.5 研究生論文排版及目錄生成技巧 76

2.5.1 頁麵布局及頁眉頁腳的設置 76

2.5.2 正文及摘要的頁碼設置方法 77

2.5.3 章節標題的設置 79

2.5.4 目錄的自動生成及更新 80

2.6 答辯PPT的美化與配色 81

第3章 科研論文插圖設計 84

3.1 生命科學與醫學類文章插圖 84

3.1.1 生物常用DNA分子 84

3.1.2 細胞與組織 88

3.1.3 人體器官 92

3.1.4 植物體 95

3.1.5 醫學實驗流程圖 98

3.2 化學化工類文章插圖 103

3.2.1 無機化學 103

3.2.2 有機化學 107

3.2.3 物理化學 111

3.2.4 高分子化學 116

3.2.5 分析化學 120

3.2.6 化工裝置流程圖 123

3.3 材料類文章插圖 128

3.3.1 縴維納米綫等一維材料 128

3.3.2 石墨烯等二維材料 131

3.3.3 晶體氣凝膠等三維材料 135

3.3.4 多孔材料 140

3.4 物理類文章插圖 143

3.4.1 量子材料與器件 143

3.4.2 凝聚態與液體 147

3.4.3 光電磁材料 150

3.4.4 電子及通信相關器件 157

3.5 航空航天類文章插圖 161

3.5.1 飛行器等相關設置 162

3.5.2 天體及空間環境 163

3.6 生態與地理類文章插圖 167

3.7 能源與電池類文章插圖 170

3.7.1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170

3.7.2 鋰離子電池 175

3.7.3 燃料電池 179

3.7.4 儲電材料 182

3.7.5 其他能源裝置 188

第4章 科研論文TOC & Scheme設計 192

4.1 TOC內容圖的基本要求 192

4.2 Scheme流程圖的基本要求 193

4.3 箭頭標注的設計製作 195

4.4 Visio的應用 199

4.5 TOC & Scheme應用舉例 200

第5章 科研論文封麵設計 204

5.1 生命科學與醫學類封麵 204

5.1.1 Cell 204

5.1.2 Current Biology 209

5.1.3 EBioMedicine 214

5.1.4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19

5.2 化學化工類封麵 222

5.2.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22

5.2.2 Angewandte Chemie 226

5.2.3 Chemical Communication 231

5.2.4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34

5.3 材料類封麵 240

5.3.1 Advanced Materials 240

5.3.2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48

5.4 微納米科學類封麵 255

5.4.1 Small 255

5.4.2 nano energy 261

5.4.3 Nanoscale 266

5.5 物理類封麵 270

5.6 能源類封麵 274

5.6.1 Science 274

5.6.2 Nature Materials 278

5.6.3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81

第6章 科學可視化的發展趨勢 284

6.1 科學可視化錶達的形式與發展 284

6.2 科研視頻剪輯製作初步 286

6.3 動畫在科研錶達中的基本應用 288

6.3.1 動畫軟件簡介 289

6.3.2 科研動畫製作流程 290

附錄1 科研繪圖軟件常用快捷鍵 292

附錄2 Photoshop常用工具速查手冊 298

附錄3 常用配色速查錶 303

附錄4 常見問題解答 309


《學術圖譜:科學可視化與信息傳達的藝術》 導論:數字時代的知識敘事新維度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學術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前所未有地拓展,然而,信息的有效傳達卻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冗長的文字描述,即便精煉,也難以捕捉復雜數據的全貌;抽象的理論模型,若無直觀的呈現,則易流於晦澀。科學可視化,作為一種強大的信息轉化與溝通工具,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圖錶繪製,演變成一門融閤科學、藝術與技術的交叉學科。它緻力於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復雜的實驗數據、龐雜的研究過程,以視覺化的形式呈現齣來,從而提升理解的效率,加深認知的深度,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共享。 《學術圖譜》正是這樣一本專注於科學可視化及其在學術研究中應用的書籍。它不僅探討瞭“如何”製作精美的圖錶,更深入挖掘瞭“為何”需要這些圖錶,以及“怎樣”纔能讓這些圖錶真正有效地傳達科學信息。本書旨在為研究人員、學術作者、科普傳播者以及任何對科學可視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與實踐指南。我們相信,一幅優秀的圖錶,不僅是論文的點睛之筆,更是連接研究者與讀者、科學概念與大眾理解的橋梁。 第一章:可視化思維的基石——理解信息與目標受眾 在開始任何可視化設計之前,清晰地理解研究內容和目標受眾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本章將引導讀者深入思考: 信息的本質與結構: 數據的類型與層級: 區分定性數據、定量數據,理解不同變量之間的關係(如獨立變量、因變量、控製變量)。 概念的抽象與具象: 將復雜的科學理論、抽象模型分解為可視覺化的元素。 過程的序列與並行: 如何展示實驗流程、研究步驟、時間序列等動態過程。 比較與對比: 設計圖錶以突齣不同組彆、不同條件下的差異與相似性。 關係與關聯: 揭示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果鏈、網絡結構。 目標受眾的認知模型: 專業領域內部的溝通: 目標是與同行進行深入、精確的交流,需要使用專業術語和特定圖錶類型。 跨學科領域的交流: 需要簡化專業術語,突齣核心信息,引導非專業背景的讀者理解。 麵嚮大眾的科普傳播: 目標是激發公眾興趣,普及科學知識,要求圖錶直觀易懂,引人入勝。 評審專傢與審稿人: 要求圖錶清晰、準確、嚴謹,能夠有力支撐研究結論。 可視化目標的確立: 解釋性可視化: 旨在清晰地說明某個概念、過程或數據背後的原理。 探索性可視化: 幫助研究者在數據中發現模式、趨勢和異常。 說服性可視化: 用於支持論點,提供證據,說服讀者接受研究結論。 敘事性可視化: 通過一係列圖錶構建一個引人入勝的科學故事。 本章鼓勵讀者在動筆之前,花時間進行充分的“可視化頭腦風暴”,梳理研究的核心問題、關鍵發現以及希望通過圖錶傳達的“信息能量”。 第二章:圖錶的語言——選擇與構建有效的視覺元素 圖錶並非隨意的圖像堆砌,而是遵循著一套視覺語言規則,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達信息。本章將深入探討圖錶的構成要素及其選用原則: 基本視覺編碼: 位置(Position): 利用坐標軸上的點、綫、麵的位置來錶示數值大小、相對關係。 長度(Length): 條形圖、摺綫圖中,長度的差異直接反映數值的差異。 麵積(Area): 在餅圖、氣泡圖中,麵積的大小錶示比例或數值。 角度(Angle): 餅圖的扇形角度代錶比例。 顔色(Color): 色相(Hue): 用於區分類彆,如不同物種、不同實驗組。 飽和度(Saturation): 用於錶示強度或密度,如熱力圖中值的變化。 亮度(Lightness): 同樣用於錶示強度或層次。 配色方案的選擇: 避免使用過於鮮艷、易引起不適的顔色,學習使用單色、雙色、多色漸變等。 形狀(Shape): 使用不同的標記(如圓點、方塊、三角形)來區分數據點或類彆。 紋理(Texture): 可用於區分不同區域或增加視覺層次。 圖錶類型的選擇與應用: 比較類圖錶: 條形圖(柱狀圖、條形圖)、摺綫圖(時間序列)、雷達圖、散點圖。 關係類圖錶: 散點圖(相關性)、氣泡圖(三維關係)、網絡圖(節點與連接)。 構成類圖錶: 餅圖、環形圖、堆積條形圖、堆積麵積圖。 分布類圖錶: 直方圖、箱綫圖、密度圖。 地理空間類圖錶: 地圖( Choropleth map, Symbol map)。 流程與過程類圖錶: 流程圖、狀態圖、甘特圖。 統計與模型類圖錶: 熱力圖、相關矩陣、主成分分析(PCA)散點圖。 坐標軸與網格的優化: 刻度選擇與標簽: 避免科學計數法,選擇清晰易讀的數字標簽。 軸綫與網格綫的粗細與顔色: 僅作為輔助,不應喧賓奪主。 對數坐標軸與綫性坐標軸的適用場景。 文字信息的設計: 標題(Title): 簡潔、準確地概括圖錶內容。 軸標簽(Axis Labels): 清晰標明變量名稱和單位。 圖例(Legend): 準確解釋顔色、形狀、綫型的含義。 注解(Annotations): 突齣顯示關鍵數據點、異常值或重要趨勢。 本章強調“少即是多”的原則,避免信息過載,讓每一個視覺元素都為信息傳達服務。 第三章:美學與規範——提升圖錶的專業度和吸引力 優秀的科學可視化不僅要求準確,還需具備一定的美學素養,以提升信息的可讀性與吸引力。本章將探討如何在科學性與藝術性之間找到平衡: 排版與布局: 黃金分割與視覺中心: 閤理安排圖錶元素,引導觀者視綫。 留白(Whitespace)的重要性: 避免擁擠,讓圖錶呼吸。 元素對齊與一緻性: 保持所有文本、圖像元素在尺寸、間距上的統一。 顔色應用的藝術: 色彩心理學在科學可視化中的應用。 文化背景下的色彩禁忌與偏好。 無障礙設計: 考慮色盲、色弱讀者的視覺體驗。 學術期刊的色彩規範與偏好。 字體選擇與應用: 無襯綫字體(Sans-serif)的普適性。 字體大小、粗細的層級設計。 避免使用過多的字體種類。 圖像元素的精煉: 綫稿與示意圖的繪製原則: 簡潔、準確、風格統一。 圖標與符號的標準化使用。 響應式設計與跨平颱適配: 在不同分辨率的屏幕上都能清晰呈現。 矢量圖(SVG)與位圖(PNG, JPEG)的優勢與劣勢。 遵守學術規範與期刊要求: 不同學科領域的圖錶繪製標準。 理解審稿人對圖錶的常見要求。 本章鼓勵讀者培養“視覺品味”,將科學可視化視為一種嚴謹的藝術創作過程。 第四章:工具與流程——從概念到實現的實踐路徑 有瞭理論基礎和美學認知,本章將聚焦於實現科學可視化的具體工具與流程: 常用可視化軟件概覽: 專業繪圖軟件: Adobe Illustrator, Inkscape (矢量圖編輯,適閤精細化後期處理)。 科學繪圖工具: Matplotlib (Python), Seaborn (Python), ggplot2 (R) (數據驅動,自動化繪圖)。 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平颱: Tableau, Power BI (交互式數據探索與儀錶盤製作)。 3D建模與渲染軟件: Blender, Maya (用於分子結構、復雜模型的科學可視化)。 特定領域工具: OriginPro (物理、化學), SPSS (統計), Gephi (網絡分析)。 數據預處理與格式化: 理解不同數據格式(CSV, Excel, JSON, HDF5)。 數據清洗、去重、缺失值處理。 數據轉換與標準化。 可視化流程與迭代: 草圖與原型設計。 軟件中的參數調整與實驗。 反饋與修改: 邀請同事、導師審閱圖錶,根據反饋進行迭代。 輸齣與導齣: 選擇閤適的格式與分辨率。 自動化與腳本化: 利用編程語言(Python, R)實現重復性圖錶製作的自動化。 構建可復現的可視化流程。 高級可視化技術簡介: 交互式可視化: WebGL, D3.js。 動態可視化: 動畫製作,視頻呈現。 三維可視化與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的應用。 本章強調實踐的重要性,鼓勵讀者動手嘗試,熟練掌握至少一到兩種可視化工具,並不斷探索更高效的製作流程。 第五章:敘事的力量——用圖錶構建引人入勝的科學故事 優秀的科學可視化不僅僅是數據的呈現,更是科學發現與洞察的講述。本章將探討如何利用圖錶來構建一個清晰、有邏輯、引人入勝的科學敘事: 研究問題的可視化: 如何用圖錶清晰地呈現研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方法論的圖解: 用流程圖、示意圖等展示研究設計的巧妙之處。 數據發現的展現: 趨勢與模式的突齣。 異常值與關鍵節點的強調。 不同數據視角下的解讀。 結論與論證的支持: 圖錶如何直接或間接支持研究結論。 多圖聯動,構建完整的證據鏈。 科學故事的結構: 開篇: 引入背景,提齣問題。 發展: 展示研究方法,呈現關鍵數據。 高潮: 突齣核心發現,揭示重要模式。 結局: 總結論點,展望未來。 可視化誤導的規避: 避免數據操縱: 截斷的軸、不恰當的比例。 警惕“欺騙性”圖錶: 誤導性的顔色、過度的3D效果。 信息準確性與傳達效率的權衡。 案例分析: 不同學科領域(生物、物理、化學、社會科學)的優秀圖錶示例賞析。 分析其可視化思維、圖錶設計、敘事結構。 本章將引導讀者從“繪製圖錶”升級到“用圖錶講故事”,讓學術研究的精彩成果以最直觀、最深刻的方式觸達人心。 結語:可視化,連接科學與世界的橋梁 在數字化的浪潮中,科學可視化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不僅是提升研究質量、促進學術交流的利器,更是連接科學與社會、知識與大眾的橋梁。《學術圖譜》希望幫助讀者掌握這門強大的語言,用清晰、精準、富有洞察力的視覺呈現,放大科學的價值,推動知識的傳播,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貢獻力量。掌握瞭可視化思維與技術,您將能夠更自信、更有效地錶達您的科學發現,讓您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的殿堂乃至更廣闊的世界中熠熠生輝。

用戶評價

評分

初拿到這本書,就被它簡潔明瞭的標題吸引瞭——《【包郵】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論文寫作書籍》。雖然我不是專門的論文寫作領域的學者,但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深知一篇優秀的論文,除瞭嚴謹的文字論證,精美的配圖更是能直觀、深刻地傳達研究成果,提升論文的整體質量和影響力。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比較樸實,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反而給我一種專業、務實的感覺。我一直覺得,在科研的道路上,很多時候細節決定成敗,尤其是在數據的呈現上,一張圖的清晰度、美觀度和信息量,直接關係到讀者對研究結果的理解程度。市麵上關於論文寫作的書籍不少,但專門針對“配圖”這一環節進行係統講解的,我之前還真沒怎麼見過,所以這本《從入門到精通》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是及時雨。我非常期待它能揭示那些能夠讓我的圖錶“活”起來的技巧,讓我的實驗數據不再是枯燥的數字,而是能夠引人入勝的故事。希望這本書能幫我跨越從“會畫圖”到“會設計好圖”的鴻溝,讓我的研究成果在學術交流中更具說服力和吸引力。

評分

拿到這本《【包郵】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論文寫作書籍》的時候,我心裏還是有點小忐忑的。畢竟“從入門到精通”這個跨度不小,而且我平時主要的工作是實驗操作和數據分析,對於設計類的知識可以說是完全的門外漢。我的論文配圖通常都是用一些基礎的軟件,直接導齣,效果嘛,隻能說是“看得懂”,但距離“漂亮”、“專業”還差瞭十萬八韆裏。我特彆擔心這本書的內容會過於理論化,充斥著各種我難以理解的設計術語和軟件操作技巧,讀起來會像天書一樣。但當我翻開第一頁,看到那些圖文並茂的例子和簡潔易懂的文字解釋時,我的心就安定瞭不少。作者似乎真的站在初學者的角度,一點一點地講解。我之前總是覺得,畫圖不過是把數據填進去,但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這背後還有很多學問,比如色彩的搭配、綫條的粗細、元素的布局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能極大地影響圖片的傳達效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做到“入門”,讓我這個“小白”也能看懂,並且能夠一步步跟著學,最終真正掌握如何製作齣既美觀又信息量十足的科研配圖。

評分

不得不說,《【包郵】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論文寫作書籍》這本書在排版和圖示運用上,給瞭我不少啓發。在學習科研寫作的過程中,我一直有個睏擾:如何讓枯燥的數據變得生動形象,讓讀者一眼就能抓住關鍵信息?很多時候,我寫的文字再精彩,如果配上的圖錶模糊不清、信息混亂,也會大大摺扣論文的吸引力。這本書似乎抓住瞭這個痛點,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用大量的實例,展示瞭各種科研領域中常見的圖錶類型,以及它們在設計上的不同側重點。我尤其喜歡它對於“視覺引導”的講解,如何通過色彩、箭頭、標注等方式,將讀者的視綫自然地引嚮最重要的研究發現。我嘗試按照書中的一些建議,重新審視瞭我之前的一些論文配圖,發現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某個圖例的顔色可以更鮮明一些,某個麯綫的粗細可以再調整一下,某些輔助綫可以適當隱藏。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是關於軟件操作,更多的是關於如何用設計的思維去思考和製作圖錶,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視角。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包郵】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論文寫作書籍》,讓我覺得作者在內容設計上,應該是考慮到瞭不同層次的需求。我個人作為一個還在讀碩士的學生,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能夠掌握製作符閤基本學術規範,並且信息錶達清晰的論文配圖。我不需要一開始就學習多麼復雜或者多麼華麗的設計,我更需要的是一套紮實的基礎知識體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軟件介紹開始,比如Excel、Origin、GraphPad Prism等常用工具的圖錶製作基礎功能,然後逐步引導我理解不同圖錶類型的適用場景和基本原則。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規範地添加圖例、坐標軸標簽、誤差條,如何選擇閤適的顔色方案,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常見的低級錯誤。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新手指南”或者“常見問題解答”,對我來說將非常有價值。我期待它能幫助我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自信地開始製作我的第一份科研配圖,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我的設計意識和審美能力,為未來的學術生涯打下良好的開端。

評分

拿到《【包郵】科研論文配圖設計與製作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論文寫作書籍》這本書,我最看重的是它的“精通”二字。作為一名在科研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博士生,我深知“精通”的含義絕非易事。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關於論文寫作的書籍,但大多數都側重於文字錶達和邏輯結構,對於“配圖”這一塊,往往隻是點到為止,沒有深入講解。很多時候,我的論文配圖隻能達到“基本可用”的水平,無法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真正高級的技巧和思路,幫助我突破現有瓶頸。比如,如何製作一些復雜的、具有創新性的圖錶,如何運用專業軟件來實現一些精細化的排版和動畫效果(雖然我不太確定這本書是否包含動畫製作,但這是我個人期望的)。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些“獨門秘籍”,讓我的論文配圖在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上,能夠脫穎而齣,給同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圖錶設計的專業水準,從“會製作”到“善於製作”,最終達到“精通”的境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