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图书定价:49元
图书作者:[ 日] 户根勤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 0:00:00
ISBN号:9787115441249
开本:16开
页数:360
版次:1-1
日文版重印32次!
“计算机网络概论”图解趣味版
蹲马桶就能看懂的网络基础知识
《Wireshark网络分析就这么简单》作者林沛满 作序推荐!
本书适合
1. 菜鸟程序员入门进阶
2. 中级程序员查漏补缺
3. 高手程序员向家人(女友、老妈等)普及计算机知识
a.如果你好奇从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到显示出网页内容网络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b.如果你想知道网络设备和软件在网络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c.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网络知识但是想要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
d.如果你想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网络
那么就该读一读这本书,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以图配文,深入讲解网络基础知识
语言通俗,即使是文科生也能看得懂
特设“网络术语其实很简单”专栏,生动有趣
第1章 浏览器生成消息 1
——探索浏览器内部
1.1 生成HTTP请求消息 5
1.1.1 探索之旅从输入网址开始 5
1.1.2 浏览器先要解析URL 7
1.1.3 省略文件名的情况 9
1.1.4 HTTP的基本思路 10
1.1.5 生成HTTP请求消息 14
1.1.6 发送请求后会收到响应 20
1.2 向DNS服务器查询Web服务器的IP地址 24
1.2.1 IP地址的基本知识 24
1.2.2 域名和IP地址并用的理由 28
1.2.3 Socket库提供查询IP地址的功能 30
1.2.4 通过解析器向DNS服务器发出查询 31
1.2.5 解析器的内部原理 32
1.3 全世界DNS服务器的大接力 35
1.3.1 DNS服务器的基本工作 35
1.3.2 域名的层次结构 38
1.3.3 寻找相应的DNS服务器并获取IP地址 40
1.3.4 通过缓存加快DNS服务器的响应 44
1.4 委托协议栈发送消息 45
1.4.1 数据收发操作概览 45
1.4.2 创建套接字阶段 48
1.4.3 连接阶段:把管道接上去 50
1.4.4 通信阶段:传递消息 52
1.4.5 断开阶段:收发数据结束 53
怪杰Resolver 55
第2章 用电信号传输TCP/IP数据 57
——探索协议栈和网卡
2.1 创建套接字 61
2.1.1 协议栈的内部结构 61
2.1.2 套接字的实体就是通信控制信息 63
2.1.3 调用socket时的操作 66
2.2 连接服务器 68
2.2.1 连接是什么意思 68
2.2.2 负责保存控制信息的头部 70
2.2.3 连接操作的实际过程 73
2.3 收发数据 75
2.3.1 将HTTP请求消息交给协议栈 75
2.3.2 对较大的数据进行拆分 78
2.3.3 使用ACK号确认网络包已收到 79
2.3.4 根据网络包平均往返时间调整ACK号等待时间 83
2.3.5 使用窗口有效管理ACK号 84
2.3.6 ACK与窗口的合并 87
2.3.7 接收HTTP响应消息 89
2.4 从服务器断开并删除套接字 90
2.4.1 数据发送完毕后断开连接 90
2.4.2 删除套接字 92
2.4.3 数据收发操作小结 93
2.5 IP与以太网的包收发操作 95
2.5.1 包的基本知识 95
2.5.2 包收发操作概览 99
2.5.3 生成包含接收方IP地址的IP头部 102
2.5.4 生成以太网用的MAC头部 106
2.5.5 通过ARP查询目标路由器的MAC地址 108
2.5.6 以太网的基本知识 111
2.5.7 将IP包转换成电或光信号发送出去 114
2.5.8 给网络包再加3个控制数据 116
2.5.9 向集线器发送网络包 120
2.5.10 接收返回包 123
2.5.11 将服务器的响应包从IP传递给TCP 125
2.6 UDP协议的收发操作 128
2.6.1 不需要重发的数据用UDP发送更高效 128
2.6.2 控制用的短数据 129
2.6.3 音频和视频数据 130
插进Socket里的是灯泡还是程序 132
第3章 从网线到网络设备 135
——探索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
3.1 信号在网线和集线器中传输 139
3.1.1 每个包都是独立传输的 139
3.1.2 防止网线中的信号衰减很重要 140
3.1.3 “双绞”是为了抑制噪声 141
3.1.4 集线器将信号发往所有线路 146
3.2 交换机的包转发操作 149
3.2.1 交换机根据地址表进行转发 149
3.2.2 MAC地址表的维护 153
3.2.3 特殊操作 154
3.2.4 全双工模式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155
3.2.5 自动协商:确定最优的传输速率 156
3.2.6 交换机可同时执行多个转发操作 159
3.3 路由器的包转发操作 159
3.3.1 路由器的基本知识 159
3.3.2 路由表中的信息 162
3.3.3 路由器的包接收操作 166
3.3.4 查询路由表确定输出端口 166
3.3.5 找不到匹配路由时选择默认路由 168
3.3.6 包的有效期 169
3.3.7 通过分片功能拆分大网络包 170
3.3.8 路由器的发送操作和计算机相同 172
3.3.9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关系 173
3.4 路由器的附加功能 176
3.4.1 通过地址转换有效利用IP地址 176
3.4.2 地址转换的基本原理 178
3.4.3 改写端口号的原因 180
3.4.4 从互联网访问公司内网 181
3.4.5 路由器的包过滤功能 182
集线器和路由器,换个名字身价翻倍? 184
第4章 通过接入网进入互联网内部 187
——探索接入网和网络运营商
4.1 ADSL接入网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191
4.1.1 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家庭、公司网络是相同的 191
4.1.2 连接用户与互联网的接入网 192
4.1.3 ADSL Modem将包拆分成信元 193
4.1.4 ADSL将信元“调制”成信号 197
4.1.5 ADSL通过使用多个波来提高速率 200
4.1.6 分离器的作用 201
4.1.7 从用户到电话局 203
4.1.8 噪声的干扰 204
4.1.9 通过DSLAM到达BAS 205
4.2 光纤接入网(FTTH) 206
4.2.1 光纤的基本知识 206
4.2.2 单模与多模 208
4.2.3 通过光纤分路来降低成本 213
4.3 接入网中使用的PPP和隧道 217
4.3.1 用户认证和配置下发 217
4.3.2 在以太网上传输PPP消息 219
4.3.3 通过隧道将网络包发送给运营商 223
4.3.4 接入网的整体工作过程 225
4.3.5 不分配IP地址的无编号端口 228
4.3.6 互联网接入路由器将私有地址转换成公有地址 228
4.3.7 除PPPoE之外的其他方式 230
4.4 网络运营商的内部 233
4.4.1 POP和NOC 233
4.4.2 室外通信线路的连接 236
4.5 跨越运营商的网络包 238
4.5.1 运营商之间的连接 238
4.5.2 运营商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239
4.5.3 与公司网络中自动更新路由表机制的区别 241
4.5.4 IX的必要性 242
4.5.5 运营商如何通过IX互相连接 243
名字叫服务器,其实是路由器 246
第5章 服务器端的局域网中有什么玄机 249
5.1 Web服务器的部署地点 253
5.1.1 在公司里部署Web服务器 253
5.1.2 将Web服务器部署在数据中心 255
5.2 防火墙的结构和原理 256
5.2.1 主流的包过滤方式 256
5.2.2 如何设置包过滤的规则 256
5.2.3 通过端口号限定应用程序 260
5.2.4 通过控制位判断连接方向 260
5.2.5 从公司内网访问公开区域的规则 262
5.2.6 从外部无法访问公司内网 262
5.2.7 通过防火墙 263
5.2.8 防火墙无法抵御的攻击 264
5.3 通过将请求平均分配给多台服务器来平衡负载 265
5.3.1 性能不足时需要负载均衡 265
5.3.2 使用负载均衡器分配访问 266
5.4 使用缓存服务器分担负载 270
5.4.1 如何使用缓存服务器 270
5.4.2 缓存服务器通过更新时间管理内容 271
5.4.3 最原始的代理——正向代理 276
5.4.4 正向代理的改良版——反向代理 278
5.4.5 透明代理 279
5.5 内容分发服务 280
5.5.1 利用内容分发服务分担负载 280
5.5.2 如何找到最近的缓存服务器 282
5.5.3 通过重定向服务器分配访问目标 285
5.5.4 缓存的更新方法会影响性能 287
当通信线路变成局域网 291
第6章 请求到达Web服务器,响应返回浏览器 293
——短短几秒的“漫长旅程”迎来终点
6.1 服务器概览 297
6.1.1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区别 297
6.1.2 服务器程序的结构 297
6.1.3 服务器端的套接字和端口号 299
6.2 服务器的接收操作 305
6.2.1 网卡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 305
6.2.2 IP模块的接收操作 308
6.2.3 TCP模块如何处理连接包 309
6.2.4 TCP模块如何处理数据包 311
6.2.5 TCP模块的断开操作 312
6.3 Web服务器程序解释请求消息并作出响应 313
6.3.1 将请求的URI转换为实际的文件名 313
6.3.2 运行CGI程序 316
6.3.3 Web服务器的访问控制 319
6.3.4 返回响应消息 323
6.4 浏览器接收响应消息并显示内容 323
6.4.1 通过响应的数据类型判断其中的内容 323
6.4.2 浏览器显示网页内容!访问完成! 326
Gateway是通往异世界的入口 328
附录 330
后记 334
致谢 334
作者简介 335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以探索之旅的形式,从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开始,一路追踪了到显示出网页的内容为止的整个过程,以图配文,讲解了网络的全貌,并重点介绍了实际的网络设备和软件是如何工作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网络的本质意义,理解实际的设备和软件,进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同时,专设了“网络术语其实很简单”专栏,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一些网络术语的词源,颇为生动有趣。
户根勤(作者)
早先从事软件开发,后进入网络行业。曾供职于日本网络设备厂商(外资企业)和国内网络集成商,从事产品开发和技术咨询等工作。在工作之余还进行演讲、写作等活动。1998年离开公司,开始以演讲、写作以及运营论坛为主业。
周自恒(译者)
知名技术图书译者、全栈程序员、自然科学爱好者。初中时曾获得信息学奥赛天津赛区一等奖,曾任某管理咨询公司战略技术总监。
译有《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大数据的冲击》《代码的未来》《30天自制操作系统》《图解密码技术》《家用游戏机简史》《有趣的二进制》等。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网络连接”的理解仅限于“能上网”这个层面。我从未想过,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从最基础的信号传输,到更高级的协议通信,让我逐渐建立起一个关于网络连接的完整认知体系。书中对不同网络设备的职能划分,例如路由器是如何决定数据包的路径,交换机是如何在局域网内高效地转发数据的,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网络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防火墙的作用,虽然书中没有深入探讨复杂的安全技术,但它让我意识到了信息传输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很多地方都让我联想到自己日常使用网络的场景,豁然开朗。读完这本书,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大大提高,因为我看到了其背后严谨的设计和精密的运作。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网络连接就是插上网线,或者打开Wi-Fi信号,然后就能上网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剥开了网络连接的层层迷雾,让我看到了背后那些复杂却又精妙的运作机制。从最基础的物理线路,比如那些埋在地下的光缆,到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它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没想到,每一次点击网页,每一次发送消息,背后都牵扯着如此多的环节和技术。书中对数据包的传输过程讲解得尤为细致,它比喻成信件的邮递过程,但又比那复杂得多,需要经过路由器、交换机等一系列设备的层层转发,而且还要解决丢包、延迟等问题。这本书没有枯燥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示和类比,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关于TCP/IP协议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上网时能够如此顺畅地获取信息。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一个“黑盒子”,而是由无数个精密部件协同工作的巨大系统。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知识,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的各种实际案例和历史背景。它会告诉你,为什么互联网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以及那些奠定基础的协议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书中对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讲解,以及不同网络类型(如局域网、广域网)的特点,都让我对网络的物理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从未想过,那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是如何通过海量的网络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这样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这本书还简要提及了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Wi-Fi等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连接方式。它不仅仅是在解释“如何连接”,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类协作、信息共享的宏大叙事。对于那些想了解互联网底层原理,却又担心技术过于艰深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充满好奇心的人,我总是想深入了解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讲解了网络连接的方方面面。一开始,我以为它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但读下来发现,作者非常有技巧地将复杂的概念拆解开来,并且逻辑清晰地展开。从物理层的连接介质,到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再到网络层的IP地址和路由选择,最后到传输层的TCP/UDP,以及应用层的HTTP等等,这本书几乎涵盖了网络通信的每一个关键层次。它让我明白了,我们看到的网页,发送的邮件,进行的视频通话,实际上都是经过一系列协议和算法处理后的结果。书中关于IP地址分配和域名解析(DNS)的讲解,让我惊叹于这个庞大而有序的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它不仅仅是技术的罗列,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信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奇妙旅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站在更高处,理解整个网络世界的运行逻辑。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阅读过程中,我开始更加关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魔法”,比如打开浏览器就能看到信息,发送消息对方立刻收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这些“魔法”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智慧的结晶,是无数次实验和优化的结果。它将网络连接的复杂性,转化为了一个个清晰的逻辑步骤,让我能够理解数据是如何从一个设备出发,经过层层关卡,最终到达另一个设备的。书中对网络拥堵、丢包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处理各种技术难题的。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热情。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智慧的优秀读物。
评分书不错,经常翻翻。。。。。
评分这么便宜,质量就不评价了,可以看
评分书不错,经常翻翻。。。。。
评分这么便宜,质量就不评价了,可以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书不错,经常翻翻。。。。。
评分正品 全网最低 好评
评分正品 全网最低 好评
评分书不错,经常翻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