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系统源代码情景分析(第3版)

Android系统源代码情景分析(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升阳著 著
图书标签:
  • Android
  • 系统
  • 源代码
  • AOSP
  • 情景分析
  • 嵌入式系统
  • Linux
  • 内核
  • 驱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 技术书籍
  • 源码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5212
商品编码:20375037401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作  者:罗升阳 著 定  价:129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01日 页  数:838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1325212 第1篇初识Android系统
第1章准备知识2
1.1Linux内核参考书籍2
1.2Android应用程序参考书籍3
1.3下载、编译和运行Android源代码3
1.3.1下载Android源代码5
1.3.2编译Android源代码6
1.3.3运行Android模拟器7
1.4下载、编译和运行Android内核源代码8
1.4.1下载Android内核源代码8
1.4.2编译Android内核源代码8
1.4.3运行Android模拟器9
1.5开发个Android应用程序10
1.6单独编译和打包Android应用程序模块12
1.6.1导入单独编译模块的mmm命令12
1.6.2单独编译Android应用程序模块13
1.6.3重新打包Android系统镜像文件13
1.7为真机编译ROM14
1.7.1下载LineageOS16
1.7.2下载设备开源代码16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在内容上,本书结合使用情景,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Android系统的源代码,涉及到Linux内核层、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库层(Runtime)、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以及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在组织上,本书将上述内容划分为初识Android系统、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和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三大篇章。初识Android系统篇介绍了参考书籍、基础知识以及实验环境搭建;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篇介绍了Logger日志驱动程序、Binder进程间通信驱动程序以及Ashmem匿名共享内存驱动程序;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篇从组件、进程、消息以及安装四个维度来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框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上述内容及其组织,本书能使读者既能从整体上把握Android系统的层次结构,又能从细节上去掌握每一个层次的等 罗升阳 著 罗升阳,1984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取得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于互联网软件开发,并且致力于移动平台的研究,特别是对Android平台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在靠前知名IT技术社区CSDN上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Android系统原创性文章,并且开设博客专栏——《老罗的Android之旅》,积极与网友互动,深受大家喜爱,访问量一直居于前茅。
《Android系统源码情景分析(第3版)》是一本深入剖析Android系统底层运行机制的专业书籍。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走出“黑盒子”的迷雾,通过对Android系统源码的细致解读,揭示其内在的工作原理,理解各个组件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本书的定位与价值: 对于Android开发者而言,仅仅掌握API的使用是远远不够的。在面对疑难杂症、性能瓶颈,或者需要对系统进行深度定制时,深入理解Android的底层架构和运行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Android系统源码情景分析(第3版)》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生。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引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度技术探索的向导。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解决实际开发难题: 很多Android开发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例如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内存泄漏、UI卡顿、进程间通信(IPC)的复杂性等,其根源往往在于对系统底层机制的理解不足。本书通过剖析源码,帮助开发者从根本上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提升应用性能: 了解Android系统如何管理进程、线程、内存、图形渲染等,可以帮助开发者编写出更高效、更流畅的应用。例如,理解Activity生命周期的精妙之处,可以更合理地管理资源,避免不必要的开销。 掌握定制化开发: 对于需要进行ROM定制、Framework修改、开发系统级应用(如Launcher、输入法、权限管理等)的开发者,本书提供的源码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基石。理解System Server的启动流程、Binder的实现机制、AMS(Activity Manager Service)和WMS(Window Manager Service)的职责,是进行相关开发的前提。 培养系统级思维: 通过对Android整体架构的梳理和对关键模块的深入剖析,读者能够逐渐建立起系统级的开发思维,不再局限于单个应用的开发,而是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更健壮、更具扩展性的解决方案。 为进阶学习奠定基础: Android系统的复杂性在于其庞大的代码量和精妙的设计。本书精选了最核心、最常用、也最能体现Android设计哲学的模块进行深入分析,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模块,甚至理解Linux内核、JVM等更底层的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内容亮点与深度解析: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API或介绍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到Android系统的骨髓,通过情景分析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 一、Android系统架构与启动流程: 分层架构的理解: 本书将从Android的整体分层架构入手,详细解析Linux内核层、HAL(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层、Android Runtime (ART) 层、Native C/C++ 库层、Java API Framework 层以及应用层等各层的功能和职责。理解这些层级之间的关系,是理解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 Zygote进程: 作为Android应用运行的“摇篮”,Zygote进程的启动和预加载机制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解析Zygote的创建过程,它如何加载共享的类和资源,以及它如何通过fork机制高效地创建新的应用进程,从而实现快速的应用启动。 System Server进程: 这是Android系统中承载绝大多数系统服务的核心进程。本书将深入剖析System Server的启动流程,它如何初始化各种核心服务(如AMS、PMS、WM、PackageManagerService等),以及这些服务是如何通过Binder IPC机制相互通信和对外提供服务的。 二、核心服务深度剖析: Activity Manager Service (AMS): 作为Android应用生命周期的管理者,AMS负责Activity的创建、销毁、暂停、恢复等一系列操作。本书将详细解析AMS如何管理Activity栈、如何处理Intent跳转、如何实现Activity的切换动画,以及它与ActivityThread之间的通信机制。 Window Manager Service (WMS): WMS负责应用程序窗口的创建、管理和绘制。本书将深入解析WMS如何管理窗口的层级、如何处理触摸事件的分发、如何实现Surface的绘制流程,以及它与SurfaceFlinger之间的配合。 PackageManagerService (PMS): PMS负责应用程序的安装、卸载、权限管理、四大组件的注册和查询等。本书将解析PMS如何解析APK文件中的Manifest,如何管理系统中的已安装应用信息,以及它如何响应应用的安装和卸载请求。 Binder IPC机制: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实现进程间通信(IPC)的核心机制。本书将对Binder的原理进行深度讲解,包括Binder驱动、Binder服务、Binder代理(Proxy)和Binder通信者(Stub)的交互过程,让读者彻底理解Android系统中服务之间是如何跨进程通信的。 三、关键模块的源码级解读: ActivityThread: 每个应用程序进程都拥有一个ActivityThread,它是应用进程的主线程,负责处理UI事件、生命周期回调等。本书将分析ActivityThread如何与AMS通信,如何创建和管理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等组件的实例,以及消息循环(Message Loop)的运作方式。 LayoutInflater与View的绘制: 本书将深入解析LayoutInflater是如何解析XML布局文件,创建View对象的。同时,将详细讲解View的绘制流程,包括measure、layout、draw三个阶段的详细过程,以及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 Handler、Looper、MessageQueue: Android中的异步消息处理机制是理解多线程编程的关键。本书将对Handler、Looper、MessageQueue这三个核心组件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如何在UI线程之外进行耗时操作并更新UI。 内存管理与垃圾回收: 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直接影响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本书将探讨Android的内存分配机制,以及ART(Android Runtime)的垃圾回收(GC)机制,帮助开发者理解内存泄漏的原因,并掌握优化内存占用的方法。 图形渲染管线: 从View的绘制到屏幕的显示,涉及复杂的图形渲染流程。本书将简要介绍Android的图形渲染管线,包括SurfaceFlinger的作用,以及硬件加速(Hardware Acceleration)如何提升UI渲染效率。 四、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分析: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情景分析”的模式。每一个技术点的讲解都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或开发者常遇到的问题。例如: “当您点击一个应用图标时,发生了什么?” —— 从Launcher的响应开始,解析AMS如何接收到启动请求,如何通过Zygote创建应用进程,如何加载应用的代码和资源,最终启动Activity。 “为什么我的应用会卡死(ANR)?” —— 深入分析主线程(UI线程)的繁忙状态,消息队列的堆积,以及AMS如何检测到ANR并进行处理。 “不同进程的App是如何进行通信的?” —— 以Intent的跨进程传递为例,详细解析Binder IPC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流程。 “如何优化应用的启动速度?” —— 结合Zygote的预加载和AMS的启动流程,给出优化建议。 本书适合的读者群体: Android初学者: 在掌握了基础的Java和Android API之后,希望深入理解Android底层原理,建立更扎实的开发基础。 Android进阶开发者: 已经具备一定的开发经验,希望解决实际开发中的疑难杂症,提升应用性能,或者进行系统级开发。 ROM开发者、系统工程师: 需要深入理解Android系统架构和核心服务,以便进行定制和优化。 对Android系统原理感兴趣的技术爱好者: 希望从源码层面了解Android的运作机制。 总结: 《Android系统源码情景分析(第3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Android系统底层技术专著。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Android系统的重重迷雾,理解其精妙的设计和高效的实现。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再是API的搬运工,而是真正掌握Android核心技术,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开发挑战,成为一名更出色的Android开发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 Android 开发者的“圣经”!我是一名有几年 Android 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在很多底层原理上理解得不够透彻。市面上也有不少讲解 Android 框架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 API 层面,或者只是浅尝辄止。然而,这本书完全不同!它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切入,将 Android 系统的各个组件和子系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剖析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 Binder 机制的讲解,作者用了大量篇幅,结合实际的代码流程,一步步揭示了跨进程通信的奥秘,让我茅塞顿开。之前只知道 Service 是跨进程的,但具体是怎么实现的,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看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 Android 的架构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堆砌,它还穿插了大量实际的源码分析,让你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在源码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打开 Android Studio,一边看书一边跟着代码调试,那种“亲身经历”的感觉,远比单纯地阅读要来得深刻。总而言之,如果你想深入理解 Android 系统,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会让你从“使用 Android”进化到“理解 Android”,甚至“驾驭 Android”。

评分

我是一名对 Android 系统架构非常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在学习 Android 开发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很多框架和机制的背后原理感到好奇,但是网上的资料往往东拼西凑,而且很多都只停留在表面。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探索 Android 世界的旅途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它以一种非常系统和深入的方式,为我揭示了 Android 系统的“心脏”是如何跳动的。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他善于将复杂的概念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单元,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事件分发机制”的讲解,这是 Android UI 开发中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出错的部分。作者通过对 View、ViewGroup 和 Activity 之间交互流程的细致剖析,让我彻底明白了触摸事件是如何从屏幕传递到最终的 View,以及我们如何通过重写相关方法来控制事件的传递。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一个 Android 问题,如何从源码层面去找到解决方案。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 Android 新人,之前看了一些入门级的教程,对 Android 的基本概念有一些了解,但总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栋大楼的外面,看到了它的轮廓,却不知道里面是怎么构造的。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这栋大楼的门。虽然有些章节对于新人来说可能稍显晦涩,需要反复琢磨,但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巧妙。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术语和复杂的代码,而是循序渐进,从大家最熟悉的 App 启动流程开始,逐步深入到 Activity 的生命周期、Fragment 的管理,再到更底层的 Context 和 Service 的实现。特别是对于 Activity 启动过程的分析,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伪代码,清晰地展示了 AMS、ActivityThread 等核心组件如何协作,最终完成一个 App 的创建和显示。我以前觉得 Activity 启动是个黑盒子,现在感觉像是亲眼看着它一步步“活”起来的。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给了我一个完整的“骨架”,让我能够把之前零散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而且,它还能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 Android 会设计成这样,而不是那样。这种“追根溯源”的学习方式,让我对 Android 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牢固,不再是死记硬背的 API。

评分

作为一名在 Android 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认为,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深入理解 Android 的底层原理。市面上关于 Android 系统源码分析的书籍不在少数,但很多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要么过于陈旧,内容已经跟不上最新的 Android 版本;要么讲解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还有些则是过于学术化,让实际开发中的工程师难以消化。这本书,在我看来,恰恰解决了这些痛点。它对 Android 系统的分析非常透彻,而且更新及时,涵盖了许多 Android 10、11 甚至更高版本的特性。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那些复杂和晦涩的源码细节,而是通过精炼的文字和恰到好处的图示,将它们化繁为简,让读者能够抓住核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内存管理和性能优化的章节,这些内容对于提升 App 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而这本书给了我非常宝贵的启发。它不仅讲解了 Android 的内存分配机制,还深入分析了 GC 的原理,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优化建议。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在 App 的性能调优方面,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强大的工具。

评分

作为一名Android UI/UX设计师,我一直认为了解底层技术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我的设计理念。虽然我不需要深入到JNI层面去编写代码,但我希望能够知道我所设计的功能在系统中是如何被实现的,这样我才能提出更合理、更具可行性的设计方案。这本书,意外地成为了我的“宝藏”。它并没有专注于代码的细节,而是更多地从“系统”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 Android 的各个方面。例如,书中关于“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的章节,详细解释了 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 和 ContentProvider 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某些操作需要在特定的生命周期回调中执行,以及如何设计出更符合 Android 设计规范的应用。另外,关于“后台任务调度”和“进程管理”的讲解,也让我对 App 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于优化用户体验,避免因后台耗电或资源占用过高而导致的不良评价至关重要。这本书用一种非常“系统化”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 Android 系统的全貌,这对我设计更优秀的用户体验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