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基础架构高可用 1
1.1 域名解析异常的排查思路 2
1.2 网络静默丢包 14
1.3 运营商网络问题不再只能“干着急” 20
1.4 一个存储系统master节点磁盘故障引发的惨案 23
1.5 服务器异常断电的数据丢失分析 31
第2章 中间件使用常见隐患与预防 38
2.1 高并发场景下缓存击穿问题分析 39
2.2 论如何实施限流保护 43
2.3 VIPServer负载均衡案例分析 48
2.4 瞬间高流量触发Tomcat bug引起集群奔溃 60
第3章 数据库常见问题 74
3.1 性能的杀手-SQL执行计划 75
3.2 记一次诡异的数据库延迟 84
3.3 一次AliSQL连接风暴的排查和深究 93
3.4 ORM规约变更反例 100
3.5 云数据库篇SQL优化经典案例分析 104
第4章 业务研发经典案例 121
4.1 分布式锁在时情况下可能引起并发的案例 122
4.2 分布式一致性问题的另类解法 126
4.3 探索分布式故障模型相关问题处理方法的设计 空间 130
4.4 序列化结果有两种 140
4.5 JVM源码分析之不保证顺序的Class.getMethods 149
4.6 应用启动初期JIT编译引发load飙高问题 157
第5章 运行管理域稳定性建设 171
5.1 洞若观火,让故障无处遁形 172
5.2 运营商故障体系佳实践 180
5.3 通过故障演练保障系统稳定性 186
...
逆流而上-阿里巴巴技术成长之路
79.00
阿里巴巴启动中台战略的原因,及架构演变过程。
包含共享服务中心搭建原则、技术选型、高可用和高并发技术等。
本书从10年前阿里巴巴为何要启动中台战略说起,详细讲述了惊心动魄的架构转型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深度思考和各种实践,包括成功经验,也包括失败教训。这是迄今为止次披露阿里巴巴集团中间件体系*全面系统的资料,这些宝贵资料对所有进行“互联网+”实践的企业和单位都有参考价值,对软件开发人员和架构师也会有所启发。
本书主要内容:
1)阿里巴巴分布式服务框架解析。
2)业务中台如何支撑业务快速创新。
3)服务在线化带来高效的服务共享。
4)组织阵型优化带来团队效能的提升。
5)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成功案例。
6)数据库分库分表的*佳实践。
7)提升应用性能的典型设计方案。
8)如何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
9)大规模业务平台稳定性能力的打造。
10)海量日志实时处理的分布式体系构建。
11)错综复杂的服务调用链路如何跟踪与分析。本书从阿里巴巴启动中台战略说起,详细阐述共享服务体系如何给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持。介绍阿里巴巴在建设共享服务体系时如何进行技术框架选择,构建了哪些重要的技术平台等,此外,还介绍了组织架构和体制如何更好地支持共享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介绍阿里巴巴集团中台战略引起的思考,以及构建业务中台的基础——共享服务体系。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共享服务体系搭建的过程、技术选择、组织架构等,如分布式服务框架的选择、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原则、数据拆分实现数据库能力线性扩展、异步化与缓存原则、打造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方案、平台稳定性能力的开发、共享服务中心对内和对外的开放共享等。第三部分结合两个典型案例,介绍共享服务体系项目落地的过程,以及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实践经验。钟华(花名:古谦)阿里巴巴中间件席架构师,15年中间件领域行业经验。对传统企业IT建设和互联网架构都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多次作为总架构师协助大型传统企业打造业务中台项目,为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项目涉及政府、制造业、金融、交通、媒体等多个领域。本书将阿里巴巴一系列在工程上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也为进一步的系统演进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行癫)
..
机器学习在线:解析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
79.00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8月1日)
丛书名: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丛书
其他: 264页
ISBN: 9787121318696
条形码: 9787121318696
2004年获南开大学数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南开大学信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符号计算、大规模矩阵计算及机器学习算法研究;2010年加入阿里巴巴,从事大数据相关的统计和机器学习算法研发。著有《重构大数据统计》。
目录
第1章 阿里云机器学习 1
1.1 产品特点 1
1.2 名词解释 2
1.3 构建机器学习实验 3
1.3.1 新建实验 3
1.3.2 使用组件搭建工作流 4
1.3.3 运行实验、查看结果 5
1.3.4 模型部署、在线预测 6
第2章 商家作弊行为检测 7
2.1 数据探索 8
2.2 建模、预测和评估 15
2.3 尝试其他分类模型 19
2.4 判断商家作弊 24
第3章 生存预测 27
3.1 数据集一 27
3.1.1 特征分析 28
3.1.2 生存预测 33
3.2 数据集二 36
3.2.1 随机森林模型 39
3.2.2 朴素贝叶斯模型 47
第4章 信用风险预测 50
4.1 整体流程 53
4.1.1 特征哑元化 54
4.1.2 特征重要性 57
4.2 模型效果评估 61
4.3 减少模型特征的个数 62
第5章 用户购买行为预测 65
5.1 数据探索 66
5.2 思路 68
5.2.1 用户和品牌的各种特征 69
5.2.2 二分类模型训练 71
5.3 计算训练数据集 71
5.3.1 原始数据划分 72
5.3.2 计算特征 74
5.3.3 计算标签 89
5.4 二分类模型训练 90
5.4.1 正负样本配比 90
5.4.2 逻辑回归算法 92
5.4.3 随机森林算法 94
第6章 聚类与分类 96
6.1 数据可视化 97
6.2 K-Means聚类 98
6.2.1 聚类、评估流程 100
6.2.2 聚成两类 101
6.2.3 聚成三类 103
6.3 K近邻算法 104
6.3.1 使用KNN算法进行分类 105
6.3.2 算法比较 108
6.4 多分类模型 109
6.4.1 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 109
6.4.2 使用逻辑回归多分类算法 112
6.4.3 使用随机森林算法 115
6.4.4 各多分类模型效果对比 118
第7章 葡萄酒品质预测 119
7.1 数据探索 120
7.2 线性回归 123
7.3 GBDT回归 125
第8章 文本分析 127
8.1 分词 128
8.2 词频统计 130
8.3 单词的区分度 131
8.4 字符串比较 133
8.5 抽取关键词、关键句 139
8.5.1 原理简介 139
..
产品名称:阿里巴巴 是否是套装: 是 书名: 阿里巴巴 定价: 79.00元 出版社名称: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部 书名: 阿里巴巴 ISBN编号: 9787121314384
第1章 总述1
第1篇 数据技术篇
第2章 日志采集8
2.1 浏览器的页面日志采集8
2.1.1 页面浏览日志采集流程9
2.1.2 页面交互日志采集14
2.1.3 页面日志的服务器端清洗和预处理15
2.2 无线客户端的日志采集16
2.2.1 页面事件17
2.2.2 控件点击及其他事件18
2.2.3 特殊场景19
2.2.4 H5 & Native日志统一20
2.2.5 设备标识22
2.2.6 日志传输23
2.3 日志采集的挑战24
2.3.1 典型场景24
2.3.2 大促保障26
第3章 数据同步29
3.1 数据同步基础29
3.1.1 直连同步30
3.1.2 数据文件同步30
3.1.3 数据库日志解析同步31
3.2 阿里数据仓库的同步方式35
3.2.1 批量数据同步35
3.2.2 实时数据同步37
3.3 数据同步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39
3.3.1 分库分表的处理39
3.3.2 高效同步和批量同步41
3.3.3 增量与全量同步的合并42
3.3.4 同步性能的处理43
3.3.5 数据漂移的处理45
第4章 离线数据开发48
4.1 数据开发平台48
4.1.1 统一计算平台49
4.1.2 统一开发平台53
4.2 任务调度系统58
4.2.1 背景58
4.2.2 介绍60
4.2.3 特点及应用65
第5章 实时技术68
5.1 简介69
5.2 流式技术架构71
5.2.1 数据采集72
5.2.2 数据处理74
5.2.3 数据存储78
5.2.4 数据服务80
5.3 流式数据模型80
5.3.1 数据分层80
5.3.2 多流关联83
5.3.3 维表使用84
5.4 大促挑战&保障86
5.4.1 大促特征86
5.4.2 大促保障88
第6章 数据服务91
6.1 服务架构演进91
6.1.1 DWSOA92
6.1.2 OpenAPI93
6.1.3 SmartDQ94
6.1.4 统一的数据服务层96
6.2 技术架构97
6.2.1 SmartDQ97
6.2.2 iPush100
6.2.3 Lego101
6.2.4 uTiming102
6.3 佳实践103
6.3.1 性能103
6.3.2 稳定性111
第7章 数据挖掘116
7.1 数据挖掘概述116
7.2 数据挖掘算法平台117
7.3 数据挖掘中台体系119
7.3.1 挖掘数据中台120
7.3.2 挖掘算法中台122
7.4 数据挖掘案例123
7.4.1 用户画像123
7.4.2 互联网反作弊125
第2篇 数据模型篇
第8章 大数据领域建模综述130
8.1 为什么需要数据建模130
8.2 关系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131
8.3 从OLTP和OLAP系统的区别看模型方法论的选择132
8.4 典型的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132
8.4.1 ER模型132
8.4.2 维度模型133
8.4.3 Data Vault模型134
8.4.4 Anchor模型135
8.5 阿里巴巴数据模型实践综述136
第9章 阿里巴巴数据整合及管理体系138
9.1 概述138
9.1.1 定位及价值139
9.1.2 体系架构139
9.2 规范定义140
9.2.1 名词术语141
《大数据之路》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大数据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不仅仅是关于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存储,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驱动业务增长的动力。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比如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用户行为分析等等,让我看到了大数据技术的广阔前景。书中对大数据技术栈的介绍也非常全面,从Hadoop、Spark到各种数据仓库和可视化工具,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整个技术生态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在强调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了大数据在伦理、隐私和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使用大数据技术。对于那些希望在新时代抓住数据机遇的个人和企业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指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驾驭大数据。
评分读完《逆流而上》系列这几本书,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技术和思维的深度洗礼。从阿里巴巴早期技术人员的成长历程,到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的实操解析,再到大数据时代的机遇把握,以及企业IT架构的转型之道,每一个主题都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共同勾勒出了数字时代企业技术发展的宏大图景。书中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实打实的干货和经验分享。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在复杂的技术环境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如何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业务价值,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IT体系来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关于技术人员的成长路径和职业规划,以及企业如何拥抱新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些内容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持续学习、拥抱创新、并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才是立足之本。它是一套非常全面的技术成长和企业发展指南。
评分《解析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在实际工作中,我一直对机器学习的落地应用充满兴趣,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作者从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阿里云机器学习平台的具体功能和使用方法,让我对整个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从数据预处理、模型选择到模型训练和部署,每一个环节的讲解都非常详尽,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动手实践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及时了。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算法的介绍,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侧重于在实际场景中如何选择和应用。书中的图文并茂,使得复杂的概念可视化,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机器学习望而却步的门外汉,而是有了一些实践的底气,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用阿里云平台来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读完《逆流而上》这本书,我真的感到一股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它里面描绘的早期阿里巴巴创业的艰辛与坚持。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充满挑战的时刻,而是将它们坦诚地展现出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技术公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实历程。其中对技术决策的深入剖析,以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创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于团队文化建设的部分,那种“拥抱变化”的精神,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去驱动业务发展,让我反思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书中对技术人员在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时如何保持学习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对于任何一个渴望在技术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来说,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述技术故事时,并没有枯燥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使得即使是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更是一部关于韧性、创新和团队协作的生动教材。
评分《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企业IT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传统的IT架构已经难以满足业务快速迭代和创新的需求。本书作者深刻地剖析了IT架构转型的必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微服务、云原生、DevOps等理念的阐述,这些都是当前企业IT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展示了不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非常贴近实际。书中对如何平衡敏捷性和稳定性,如何构建弹性、可扩展的IT系统,以及如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IT团队,都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IT架构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变革,需要高层领导的决心和全员的参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