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

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顾功耘 编
图书标签:
  • 公司法
  • 商法
  • 法律评论
  • 法学
  • 2015年
  • 期刊
  • 学术
  • 法律研究
  • 企业法律
  • 公司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29498
商品编码:20562837643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5卷)
  • 作者:编者:顾功耘
  • 定价:75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号:978720812949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5-01
  • 印刷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16
  • 字数:619千字

内容提要

顾功耘主编的《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5 卷)》主要内容有:年度法制报告、证券法制、域外 法制、理论综述、案件聚焦等。其中,年度法制报告 对2014年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的发展进程作了全面的 回顾。理论综述部分对公司法理论、证券法理论、破 产法理论作了综述。
    

目录

年度法制报告
2014年中国证券市场法制研究报告
公司法制
公司法定*低资本制存废述评
双层股权结构配套制度研究——基于阿里巴巴上市引发的思考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与治理结构
美国公共企业制度评述
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治理概要
证券法制
沪港通名义持有股票法律问题初探
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做市商交易机制研究——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为视角
众筹融资之信息失灵及其矫正
美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立法评析
破产法制
执行不能转破产中诸问题研究
**性银行破产处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以存款保险制度为中心
域外法制
2014年美国证监会资产抵押证券信息披露规则(节选)
投资者教育和金融扫盲的战略框架
欧洲央行单一监管机制指南
2005年英国社区利益公司条例
理论综述
2014年中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综述
2014年中国证券法理论研究综述
2014年中国破产法理论研究综述
公司法律论坛
2014年公司法律论坛会议纪要
案件聚焦
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具影响力案件评析
案例一 合伙人制度VS同股同权——阿里巴巴上市风波的法律评析
案例二 私募券商合作之“红”与“黑”——对“彭晨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思考
案例三 落入法网的“黑天鹅”——对“绿大地股民索赔案”的法律分析
案例四 拷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惩处机制——基于“南纺股份造假案”的法律分析
案例五 累积投票制下的利益权衡——对“西藏药业控制权争夺案”的法律分析
案例六 资本与管理的双重围困——从“上海家化控制权争夺案”说起
案例七 游走于“灰色地带”的P2P——对“东方创投非法集资案”的法律思考
案例八 “红罐”凉茶包装装潢再“上火”——对“广药加多宝‘红罐’之争案”的法律解析


聚焦前沿与实务:2015年公司法发展透视(总第15卷) 《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 秉承本刊一贯的学术严谨性与法律实务的敏锐洞察力,系统梳理并深入剖析了2015年度中国乃至全球公司法领域涌现出的重要理论争点、立法动态与司法实践热点。本卷汇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和资深法律专家的智慧结晶,力求为公司治理研究者、企业法律顾问、监管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关注公司法前沿动态的读者提供一份高质量、具有前瞻性的参考资料。 卷首语:新常态下的公司治理重塑 本卷开篇的特约评论,着眼于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所面临的深刻变革。探讨了在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传统公司治理模式的适应性挑战,并对如何构建更具韧性和效率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提出了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建议。 --- 第一辑:公司治理的理论前沿与前瞻性探索 本辑集中探讨了公司法理论基础的最新进展,特别是针对新兴商业形态和资本市场变化带来的理论冲击。 1. 股东派生诉讼的司法适用困境与路径优化: 深入分析了2015年前后,我国法院在审理股东代表诉讼中面临的“启动难、取证难、执行难”的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域外经验的比较研究,详细论证了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降低诉讼门槛、强化司法干预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结合集体诉讼特征的派生诉讼改进方案。 2. 董事的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边界的再界定: 随着金融创新和风险投资的活跃,董事决策的“商业判断规则”适用成为焦点。本研究细致区分了董事在日常经营决策与重大战略决策中勤勉义务的客观标准,并探讨了在“双重失效”情境下,如何有效界定和追究董事的忠实义务违反责任。 3.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重构: 针对国企改革深化,本辑专题研究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股东的“少数股权保护”问题。重点剖析了特别表决权条款、优先清算权等工具在平衡国有资本控制权与社会资本参与度方面的法律效力与实践效果。 4.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中的实践张力: 摒弃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单一目标,本辑多篇文章探讨了如何将环境、社会责任(ESG)因素系统性地嵌入公司章程与内部决策流程,特别是探讨了如何通过法律机制保障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 第二辑:资本市场与公司融资的法律规制 本部分聚焦于2015年资本市场的重大波动与证券监管的最新要求,深入分析了与公司投融资活动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 5. 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配套法律调整: 2015年被视为中国证券发行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年。本卷收录的多篇评论详细分析了注册制改革对保荐人责任、信息披露强度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的内在要求,并预判了可能对中介机构合规体系带来的冲击。 6. 兼并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与公司控制权争夺: 探讨了在大型并购案中,如何平衡公司自治与反垄断监管的平衡点。特别关注了“毒丸计划”等防御性机制在我国法律框架下的有效性与限制。 7. 优先股、可转债等新型融资工具的法律地位认定: 针对当时快速发展的创新型融资工具,本辑对这些工具在公司章程、清算顺序及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法律定性进行了细致的辨析,旨在明确其风险隔离与权益保障机制。 --- 第三辑:公司法人责任与破产重整的司法实践 本辑侧重于司法裁判对公司责任边界的确认,以及公司重整程序中的关键法律适用问题。 8.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适用限缩与例外情境: 针对司法实践中对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监管加强,本部分梳理了2015年各地法院在认定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时的具体标准,强调了“人格混同”证据的收集与证明要求。 9. 公司人格否认在知识产权侵权领域的延伸适用: 探讨了在知识产权高价值诉讼中,当侵权行为主体与实际控制者高度重合时,法院如何审慎运用人格否认规则,以确保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救济权。 10. 公司破产重整中的“有控制权的股东”债务豁免争议: 在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如何处理原控制股东的担保责任和潜在的损害赔偿责任,成为重整成功的关键障碍。本部分从程序公平和激励约束角度,对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了深入解读。 --- 第四辑:新兴商业模式下的公司形态创新 本卷亦关注科技发展催生的新型组织形式的法律挑战。 11. 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投资工具的法律缺陷与公司化改造趋势: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有限合伙制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治理弱点日益显现。本辑分析了有限合伙制在决策效率、对外代表权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引入类公司治理机制的可能性。 12. 平台经济下“数据所有权”与“平台公司治理”的关系: 虽然主要集中于2015年,但本部分已敏锐地捕捉到数据作为核心资产对公司控制权和治理结构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平台型企业在处理用户数据使用授权时的法律责任边界。 --- 结语 《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不仅是对当年公司法实践的忠实记录,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智力储备。通过对上述关键议题的深度挖掘,本卷旨在推动公司法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为构建一个更具活力、更加规范和更富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时,我有些畏惧。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非法律领域的商务人士,我对公司法律的理解仅限于基础层面。然而,当我尝试阅读其中一些篇章时,惊喜地发现,即使是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理论阐述,也被梳理得相当有条理。特别是关于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与投资者决策之间关系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预防和规制内幕交易,这些内容都与我的工作息息相关。虽然书中很多论述需要仔细揣摩,但我能从中了解到,法律不仅仅是约束,更是保障。这份期刊提供了一个了解公司法“大脑”运作的绝佳机会,让我明白,在商业决策背后,法律是如何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构建信任,以及如何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评分

我是一名曾经在公司法务部门工作多年的老兵,现已退休。重拾这本《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和学习的年代。2015年的公司法领域,正值诸多重要的变革和讨论时期。我翻阅了关于公司人格否认、控股股东的忠实义务等经典问题的新视角,还有一些关于新兴经济模式下公司法律风险的初步探讨,这些都勾起了我对当年工作场景的回忆。虽然有些观点可能与我当年所理解的有所不同,但正是这种不断进步和更新,才体现了法律的生命力。这本期刊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时代变迁的印记,它记录了公司法学界和实务界在那一年里的思考与探索,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商业世界动态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法律在现代企业运营中的作用感到好奇。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虽然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但我仍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我特别留意到一些关于企业并购、重组的法律风险分析,以及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应对新的法律挑战等内容。虽然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所有细节,但通过阅读,我能体会到法律是如何规制商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以及保障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这份期刊就像一本“商业行为的说明书”,它帮助我理解了那些看似复杂商业操作背后的法律逻辑,也让我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对于我理解当下经济发展以及商业新闻背后的法律逻辑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攻读公司法方向研究生的学生,而这本《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简直是我的“论文宝库”!翻开第一篇,就看到了关于股东权益保护的最新案例分析,论证严谨,逻辑清晰,为我理解和撰写相关论文提供了极大的启发。紧接着,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专题讨论,从理论到实践,多位学者的观点碰撞,让我对这一复杂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的法律要求,这不仅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未来公司法发展的重要方向。该卷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理论前沿还是实践难题,都得到了充分的探讨。对我而言,这本期刊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通往学术前沿的窗口,让我能够紧跟研究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

评分

刚拿到这本《公司法律评论(2015年卷总第15卷)》,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一些零星扫过的篇章来看,就能感受到它扑面而来的专业性和深度。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深知及时掌握前沿的法律动态和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多么重要。《公司法律评论》系列一直以来都是业内颇受推崇的刊物,这一卷更是集结了2015年度的重要学术成果,聚焦于公司法领域的核心问题和热点难点。其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探讨,以及新《公司法》修订背景下的若干理论争鸣,都格外吸引我。我期待着能从中汲取营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法律问题提供新的思考角度。这份期刊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让我对未来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和完善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