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员工培训*佳管理实践》是“名企HR*佳管理实践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由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具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高管王俊杰倾力编写,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和指导性。 全书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如何发挥员工培训的作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新员工入职培训等。 本书是专门针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而作的实务操作手册,也可以作为企业培训师、管理咨询师和管理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华为基本法中明确提出:“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 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如何增值人力资本? 员工培训可以说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主要手段。
但是在很多公司,培训部门和培训工作几成鸡肋 ,在老板眼里是个花钱部门,在业务部门眼里是个边 缘部门,在员工眼里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员工培训 到底怎么了?员工培训到底该如何搞? 想知道答案,请看由王俊杰著的这本《名企员工 培训*佳管理实践》。
王俊杰,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曾在多家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任职管理岗位,精通公司治理和企业运营。目前在北京新展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总监,拥有丰富的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管理经验,对人力资源各模块均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员工培训、人才招聘、薪酬激励以及组织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章 员工培训——如何才能发挥作用
1.1 员工培训——想说爱你不容易
1.2 员工培训——就是要解决问题
1.3 员工培训——要以战略为导向
1.4 员工培训——要以绩效为目标
1.5 员工培训——要与业务相结合
第二章 培训需求分析——探究企业问题
2.1 企业问题与培训需求分析
2.2 培训需求分析的六种模型
2.3 培训需求分析的七个方法
2.4 培训需求分析的一般流程
第三章 培训设计实施——细节决定成败
3.1 ADDIE模型
3.2 课程设计步骤
3.3 课程开发过程
3.4 培训实施环节
3.5 常用培训技术
第四章 培训效果评估——以终为始见成效
4.1 培训评估三问
4.2 常用评估模型
4.3 柯氏模型新解
4.4 KBPMSM
第五章 新员工入职培训——以企业文化为核心
5.1 从局外人到企业人
5.2 以企业文化为核心
5.3 入职培训管理实操
第六章 管理人员培训——以胜任素质为基础
6.1 管理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
6.2 基于胜任素质的管理培训
6.3 管理人员领导力模型构建
6.4 搭建领导力管理培训体系
第七章 销售人员培训——以职业生涯为导向
7.1 无培训不销售
7.2 激励式销售培训体系
7.3 销售人员的职业生涯
7.4 销售培训的管理实操
第八章 研发人员培训——以创新发展为驱动
8.1 研发人员四大工作特征
8.2 研发培训驱动企业创新
8.3 研发人员培养“五力模型”
第九章 内训师的修炼——从新手到高手
9.1 内训师八大能力模型
9.2 内训师的选拔与评估
9.3 内训师从新手到高手
9.4 让***成为内训师
第十章 建构主义——点燃学员的培训热情
10.1 建构主义——拨云见日
10.2 建构主义——培训之魂
10.3 建构主义培训体系设计
10.4 建构主义培训师的修炼
第十一章 行动学习——培训落地的知行合一
11.1 世界500强的共同选择
11.2 行动学习实现知行合一
11.3 行动学习六个实施步骤
11.4 行动学习九大促动技术
11.5 行动学习的常用工具箱
第十二章 移动互联时代的“微”培训
12.1 移动互联来敲门
12.2 移动互联+培训
12.3 微课实践的研究
12.4 微信培训的兴起
第十三章 变革转型时期的企业大学
13.1 变革时期的企业大学
13.2 企业大学的五大职能
13.3 企业大学的运营体系
后记
我最近正在忙着梳理我们部门的绩效管理体系,感觉旧有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激励高潜力人才了。所以,当我看到这套“名企HR最佳管理实践”丛书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特别是关于“激励与反馈机制”的那部分内容。我非常好奇,顶尖公司是如何设计他们的多维度绩效评估工具的?是更倾向于OKR(目标与关键成果)体系,还是仍然坚守平衡计分卡(BSC)?更关键的是,他们如何确保绩效反馈是及时、具体且具有建设性的?我希望书中能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软技巧”,比如管理者在进行艰难对话(Difficult Conversations)时的沟通脚本和心态调整,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真本事。此外,对于如何将绩效结果与薪酬、晋升、甚至末位淘汰机制无缝衔接,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清晰的因果链条和案例分析。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成熟的“高绩效文化”的构建蓝图,帮助我从根本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
评分关于人才的“获取”与“发展”的平衡,一直是HR领域永恒的难题。我希望《名企员工培训最佳管理实践》能够在“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的战略决策上给出更具洞察力的分析。很多公司都在强调“内部晋升优先”,但现实操作中,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得不依赖空降兵。我想知道,那些处理得最好的企业,他们的“人才盘点”机制究竟有多精细和动态?他们如何确保人才盘点的结果能够实时地反馈到培训计划和继任者规划中去?更进一步,对于高潜力人才(HiPo)的识别和定向培养,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独家的、不为人知的“加速器计划”的设计细节?例如,他们如何通过高难度的轮岗项目或导师制度,在短时间内将有潜力的员工塑造成未来的业务领导者。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的“人才供应链”管理框架,从源头保证人才的质量和梯队的健康,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管理书籍的范畴,成为我工作案头必备的战略参考手册。
评分作为一名专注于企业文化和员工敬业度建设的管理者,我最关心的其实是那些关于“软性”管理要素的深度解析。现代员工,尤其是Z世代,他们对工作的意义感和归属感的需求远超以往的薪酬待遇。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关于如何打造“强雇主品牌”的实战经验。具体来说,它会如何定义“最佳实践”中的“文化一致性”?难道只是设计漂亮的口号和定期的团建活动吗?我相信,真正的实践一定是在招聘、入职引导(Onboarding)、日常工作氛围以及离职面谈等各个触点上对核心价值观的严格贯彻。我尤其想了解,在那些全球化运营的名企中,他们是如何处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同时又能保持统一的企业精神和管理标准的?如果书中能展示一些详细的文化渗透案例,比如某个公司如何通过微小的日常行为改变,最终实现了敬业度的大幅提升,那将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分享。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听起来就充满了实用性和前瞻性,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能深入探讨底层管理逻辑,又能紧密结合当下企业实际痛点的宝典。《名企员工培训最佳管理实践》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它会聚焦于那些已经被市场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我期待它能详细剖析那些头部企业是如何构建其知识传承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的。比如,他们会如何平衡定制化培训与标准化课程的比例?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如何利用最新的学习技术(如VR/AR、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来提升培训的转化率和员工的即时应用能力?我尤其想看看书中会不会深入剖析“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要素,不仅仅是流程上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的渗透,即如何让员工自发地热爱学习,将提升能力视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任务。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评估框架,用以衡量培训投入产出比(ROI),那就太棒了,因为这常常是HR部门在争取预算时最头疼的问题。总之,我希望它是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能落地执行的“行动指南”,而不是空泛的口号集合。
评分我最近在负责一个跨部门协作效率提升的项目,发现组织架构和流程设计对员工的日常工作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希望这本关于“管理实践”的书籍,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组织效能优化的真知灼见。那些世界级的企业是如何设计扁平化组织架构的同时,又能保证决策的效率和权威性的?书中是否会探讨矩阵式管理(Matrix Management)的常见陷阱,以及如何通过清晰的权责界定来规避这些问题?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流程图的设计,更是支撑这些流程运转的“沟通协议”——比如,他们如何定义和使用内部协作工具,如何确保信息在不同层级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无损传递。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流程再造”的经典模型,并附带名企应用失败和成功的对比分析,那将极大地帮助我识别我们现有流程中的“隐形浪费”,从而实现真正的管理升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