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曾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收字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
200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宏源新勘本《康熙字典(修订版)》,一经面世获得了巨大反响。近日,现编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近60万字的增订内容,历时十余年,完成了其姐妹篇《康熙字典(增订版)》一书的编撰工作。
《康熙字典》原书收字47,035字,去除重复,收字46961字。在目前国际发布的Unicode字符编码涉及表意文字共发布了ABCD四个字符区,计75974个单字。两者相比较,《康熙字典(增订版)》共增加《康熙字典》原书未收字29014字。
作者简介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于热河,谥号文贞。
王宏源,男,1964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瀚堂典藏古籍数据库、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创始人,现任北京市正字典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1983-1991年,王宏源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1997-1999年,就读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9- 2010年,工作于加拿大多伦多IBM实验室任软件工程师;2011年赴台北创业。2004年成立北京时代瀚堂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创立北京市正字典藏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0获D一届中国留学人才归国创业“腾飞奖”,2012年,获批海淀区“海英计划”人才专项企业名单。2012年7月,入选北京“聚集工程”,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
我最近沉浸在一部名为《宋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的研究专著中,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细腻,完全摒弃了宏大叙事的框架,而是聚焦于宋朝文人士大夫阶层在衣食住行、交游宴饮乃至精神信仰上的微观世界。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片段,描绘得如同电影镜头一般鲜活。比如,书中对一盏宋瓷茶盏的描述,从胎土的细腻度到釉水的流淌痕迹,再到饮茶时的心境变化,层层递进,让人仿佛能嗅到那股淡淡的茶香。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巧妙地将这些个体化的生活细节,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使得这种“小切口”的叙事,最终折射出了宋代文化的精致与脆弱。读完之后,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年代划分,而是一群有血有肉、追求雅致生活的鲜活个体,他们对美的执着和对功名的纠结,至今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那种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文化气息,令人沉醉。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本探讨二十世纪早期欧洲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文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松散,更像是一系列观点碰撞的记录,而非线性的论述。每一篇文章都像是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直击传统叙事结构的靶心。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位作者对“意识流”技巧的解构,他将乔伊斯的文本比喻成一个正在自我崩塌的语言迷宫,分析得入木三分,充满了后结构主义的思辨色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跳跃性的,你可能在一段晦涩难懂的符号学分析后,突然被一句极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所击中,这种认知上的反差让人兴奋。它没有提供任何简单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质疑一切既定的文学范式,去体验语言在承载意义时的那种挣扎与可能性。它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更像是一副挑战思维边界的工具,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维度和未曾察觉的隐含意义。
评分不得不提我最近读完的一本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赞助人的传记。这本书的史料搜集之扎实,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把佛罗伦萨所有档案馆的资料都翻了个底朝天。它不仅仅罗列了美第奇家族如何资助了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更深入挖掘了赞助行为背后的权力逻辑、家族荣誉感,以及文艺复兴思潮对个人财富观的重塑。最吸引我的是关于“品味”如何成为一种政治资本的论述。书中通过分析几份私人信函和宴会开支清单,揭示了艺术品收藏不再仅仅是个人爱好,而是巩固家族地位、影响城邦政策的隐形武器。阅读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因为信息密度极大,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最终理解那种复杂交织的权力与美学关系时,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艺术史的简单认知,原来赞助人才是那台驱动历史巨轮的隐形引擎。
评分近期接触了一本颇为冷门的关于古代冶金技术的著作,这本书的风格极其严谨和技术化,充满了化学公式、物理分析和考古发掘报告的引述,完全是面向专业人士的深度研究。我原本对冶金术了解不多,抱着好奇心翻开,结果发现自己完全被那种对物质世界极限探索的激情所感染。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汉代炒钢法与后世坩埚炼钢法的工艺对比,特别是对不同时期铁器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光谱分析数据,图表之多令人乍舌。虽然很多专业名词需要反复查阅,但这恰恰体现了其学术的深度。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古代落后”论调是多么站不住脚,那些古老的工匠们,凭借着对火候和材料的直觉与经验,竟然能够达到如此精密的程度,这简直是对人类智慧的最高礼赞。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无可辩驳的科学数据,重建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充满智慧的古代工业文明的图景。
评分最近在整理旧书架时,偶然翻到了一本《万国博览会图志》,这本厚重的册子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十九世纪社会风貌博物馆。封面已经有些泛黄,但内页的插图却依然清晰可见,那些蒸汽时代的庞然大物,那些来自异域的奇珍异宝,被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简直被那些奇特的机械装置迷住了,尤其是那些描绘着远东展区的版画,虽然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略显刻板的想象,却也透露出那个时代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与敬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记录了那些展品本身,更在于它捕捉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核——那种对技术进步的狂热崇拜,对全球交流的渴望,以及那种潜藏在光鲜亮丽背后的殖民色彩。阅读它,就像是坐上了一台时光机,亲眼目睹了世界如何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连接起来,每一页都充满了历史的重量感和视觉的冲击力。光是研究那些建筑细节和服饰图样,就能花上大半天时间,真正是值得反复品味的珍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