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中文工具书
:48.00元
作者:刘晓军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67564220
字数:470000
页码:40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编中文工具书 》是中文系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中文工具书》的配套教材,目的在于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及部分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从事学术研究必备的基本参考书目,并培养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以及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目录
讲综合类工具书
一、书目提要
1.《汉书·艺文志》
2.《隋书·经籍志》
3.《崇文总目》
4.《郡斋读书志校证》
5.《遂初堂书目》
6.《直斋书录解题》
7.《四库全书总目》
8.《增订书目答问补正》
9.《清代禁毁书目(补遗)》
10.《读书敏求记》
11.《贩书偶记》(附《贩书偶记续编》)
12.《中国丛书综录》(附《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
13.《中国善本书提要》(附《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
1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5.《敦煌遗书总目索引》(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
16.《同书异名通检》(增订本)(附《同名异书通检》)
二、丛书类书
1.《十三经注疏》
2.《四库全书》
……
作者介绍
刘晓军,2007年6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09年6月从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进入华东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昆山市文化发展基金一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三部,发表CSSCI论文二十余篇。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习惯了数字时代信息检索效率的人,我对工具书的“检索系统”和“组织逻辑”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过去,很多工具书的索引设计总是遵循一种陈旧的、僵化的模式,查找起来效率低下,常常需要反复“倒腾”才能找到目标信息。但《新编中文工具书》在这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改进。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传统的拼音索引和部首索引,更引入了一种基于“语义关联”的交叉引用系统。比如,当你查找一个含有特定“比喻义”的成语时,它不仅会指向成语本身,还会用一个非常巧妙的图标标记,引导你去查看另一个板块中与该比喻义相关的“意象词汇集”。这种非线性的、以使用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方式,极大地优化了查阅体验。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已知的词汇,被引导至一片全新的、相关的知识领域,实现了真正的“触类旁通”。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对现代学习者认知习惯的深刻洞察,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字典”,而更像是一个主动引导你探索的“智能导览员”,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意想不到的乐趣和收获。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规范性”与“兼容性”之间的微妙平衡上,展现了极高的智慧。语言是活的,不断演变,尤其是在网络和新兴媒体的冲击下,新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而传统的语言规范有时会显得有些滞后或刻板。很多工具书往往在坚持“正统”和接纳“新潮”之间摇摆不定,要么过于保守,使得内容很快过时;要么过于激进,损害了语言的严肃性。但这本《新编中文工具书》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对于那些已经广泛被接受的新词汇或网络热词,它并未简单地将其排斥在外,而是给予了审慎的收录,并在条目中标注了其“语体色彩”或“适用场合”,明确指出其在正式文本中的适用性限制。同时,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用法,它会引述不同的语言学派观点,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这种“既有立场又尊重多元”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本书既可以作为严谨的学术参考,也能够适应日常生活中快速变化的语言需求,其时效性和权威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评分我拿到这本工具书后,最先尝试的是它对“冷僻字词”的收录与解释深度。以往我使用的几本权威工具书,对于那些在现代汉语中极少露面,但在古籍或特定行业术语中才会出现的词汇,往往解释得过于简略,仅仅提供一个模糊的现代对应词,实在难以令人信服。然而,这本“新编”之作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学术功底。例如,对于一个在宋词中偶见的形容色彩的词语,它不仅给出了准确的现代汉语释义,更追溯了该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境演变,甚至引用了数个不同朝代的权威文献作为例证,连同原句都一并列出,辅以详细的注释,将这个词汇的“生命轨迹”勾勒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度挖掘的精神,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查阅一个孤立的词条,而是在进行一次微型的语言学田野调查。它似乎有意避开了那种学院派的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平实而严谨的笔触,将复杂的语言现象层层剥开,使得即便是对古典文献研究不甚精通的普通读者,也能窥见其精髓。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解释的完整性”,是区分一本优秀工具书和顶尖工具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新编中文工具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初见之下便给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视觉冲击。封面选用了略带纹理的米白色纸张,触感温润,中央烫金的标题“新编中文工具书”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字体挑选得极有考究,既保留了传统楷书的端庄大气,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简洁流畅,仿佛在向读者宣告: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它是一次关于汉字与语言的“新编”之旅。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洁白却不刺眼,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小号字体的注释也纤毫毕现,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订方式看起来非常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页松散的问题。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章节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整体版面疏朗有致,逻辑清晰,让人在查阅信息时,目光能够迅速聚焦到所需之处,不会被过多的文字所淹没。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不仅仅是对书籍本身价值的尊重,更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使用体验的深切关怀,使得每一次的开启与合上,都成为一种愉悦的仪式感。这种精心雕琢的外观,无疑为工具书这种通常被视为“枯燥”的载体,增添了艺术性的光芒,让人愿意将其置于书架之上,随时取阅,而非仅仅束之高阁。
评分读完近一个月的使用体验后,我不得不对这套书的“实用工具属性”给予高度评价,这超越了我对传统工具书的预期。我发现它收录了许多在其他工具书如《汉语大词典》或《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忽略的、但对特定专业人士极其重要的术语汇编。比如,它有一个专门针对“古代度量衡换算”的附录,里面的换算标准不仅详细,而且标注了不同朝代之间的细微差异,这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此外,关于“古代官职等级”的图表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比阅读长篇的解释性文字效率高出百倍。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解释词语的“多义项”时,不仅是简单地列举,而是根据义项的“使用频率”进行了排序,将最常用、最核心的含义放在最前面,这极大地帮助了初学者快速掌握主要用法,避免了陷入次要或罕见义项的泥潭。总而言之,这本工具书在“百科性”与“操作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动态的支点,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巧妙地告诉你“该怎么用”,是真正的“案头必备良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