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旧时月色(俞平伯身边的人和事)
定价:22.00元
作者:韦柰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13183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俞平伯(1900年-1990年),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他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其外孙韦柰编著《旧时月色:俞平伯身边的人和事》一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俞平伯的学术成就及其于夫人、子女、师长、挚友、亲朋好友等之间的友谊和故事。
内容提要
《旧时月色:俞平伯身边的人和事》以《俞平伯全集》、《俞平伯日记》、《俞平伯大事记》以及作者撰写的《我的外祖父俞平伯》为主要线索,挖掘其中牵涉到的重要人物。包括他的夫人、子女、师长、挚友、亲朋好友等。在引用有关文字的同时,讲述俞平伯的学术成就,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故事,并辅以照片,有着较强的历史性和文献意义,其中许多材料均出自作者40余年与俞平伯共同生活的手材料。
目录
文学世家
我的外祖母许宝驯
子女:俞成、俞欣、俞润民
《红楼梦》研究路上的关键人物
红楼一梦,无怨无悔
良师益友
挚友
弟子华粹深与吴小如
许氏兄妹
邻里与忘年交
●附录
一、重圆花烛歌 俞平伯
二、《重圆花烛歌》跋 许宝骥
三、俞平伯为叶圣陶所作《兰陵王》提修改意见 俞平伯
四、丙辰京师地震日记(1976) 俞平伯
五、随外祖父游香港七日琐记 韦柰
六、代拟吾庐约言草稿 俞平伯
七、读《代拟吾庐约言草稿》有感 韦柰
作者介绍
韦柰,我国文学家俞平伯先生之外孙。钢琴教育家,历任北京舞蹈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系副主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舞剧系副主任;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香港作家联合会贵宾会员。自幼追随俞平伯接触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耳濡目染,从中受益。其作品在《光明日报》、《团结报》、《中国青年报》、《香港明报月刊》、《大公报》、《北京文学》、《花山》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小说《跨过罗湖桥》曾获中篇奖。近年来,主要从事与俞平伯先生相关的写作,著有《我的外祖父俞平伯》,整理汇编《俞平伯日记选》,散文集《跟着杂伴儿》等。
文摘
序言
光是“俞平伯身边的人和事”这个副标题,就让我对内容的丰富性和细节的翔实性充满了好奇。俞平伯先生作为红学大家,其人脉圈子想必也是文化精英的缩影。我特别关注的,是作者如何捕捉到这些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网,以及这些关系网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创作和思想发展的。是相互启发、相互砥砺,还是存在着文人间的清高与龃龉?作者是否能将这些复杂的动态关系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希望看到的不是枯燥的文献罗列,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再现,比如一次偶然的聚会,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或者是一次深夜的促膝长谈。这些片段,才是构成历史真实肌理的宝贵砖石,能让我更立体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学术生态和人际交往的微妙之处。
评分作为一个对近现代文史资料有深度兴趣的读者,我非常看重作者的挖掘能力和文字的穿透力。很多关于名人的“身边事”,往往隐藏在大量的二手资料或是私人信件的犄角旮旯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作者扎实的考证功底,能够从看似不起眼的旁证中,挖掘出具有启发性的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不能是孤立的碎片,而需要被巧妙地编织进一个连贯且有逻辑的故事线中去。如果能找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当年参与者口述的回忆,那无疑会为这本书增添极大的价值。我期待的,是一次对历史细节的精密手术,而不是泛泛而谈的概述。
评分提到“旧时月色”,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晰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典雅上,更蕴含在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之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捕捉到这种“色调”,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要传达出一种情境和氛围。比如,通过对某个特定场景的细致描摹,比如一间老书房的光影,一张泛黄的照片,或者是一封笔迹遒劲的书信,来烘托出人物的心境和那个时代的精神底色。阅读历史类书籍,最怕的就是读出机械的流水账,真正的高手总能将史料融入情感的河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与那些人物一同呼吸。这种艺术性的叙事手法,是衡量一本优秀传记性作品的关键。
评分这本《旧时月色》的书名就带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一下子把我拉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文人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观察与思考,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挖掘这些“身边的人和事”,想必能提供一个非常贴近历史现场的视角。我期待看到那些书本上不太常提及的细节,比如他们私下的交谈,日常的起居,甚至是他们面对困境时的真实反应。这样的描述,往往比宏大的历史叙事更触动人心,更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真实的人性光辉。希望能从中领略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情怀,了解他们在那个特殊时期是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与操守的。
评分说实话,如今市面上的怀旧类书籍汗牛充栋,大多只是拾人牙慧,缺乏新意。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种带着温度和洞察力的“再发现”。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是俞平伯的追随者,更是一位拥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眼光的观察者。他笔下的人物,不应是扁平化的“圣人”或“伟人”,而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局限的个体。只有当作者敢于直面人物性格中的复杂性,揭示出他们光环背后的挣扎与困惑时,这些“旧时月色”才会显得更加真实、更加耐人寻味。这种深度的剖析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才是让一本历史读物能够穿越时空,持续散发魅力的根本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