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舊時月色(俞平伯身邊的人和事)
定價:22.00元
作者:韋柰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13183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俞平伯(1900年-1990年),現代詩人、作傢、紅學傢。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曾孫。與鬍適並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他齣身名門,早年以新詩人、散文傢享譽文壇。他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研中國古典文學,執教於學府,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識分子。其外孫韋柰編著《舊時月色:俞平伯身邊的人和事》一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述瞭俞平伯的學術成就及其於夫人、子女、師長、摯友、親朋好友等之間的友誼和故事。
內容提要
《舊時月色:俞平伯身邊的人和事》以《俞平伯全集》、《俞平伯日記》、《俞平伯大事記》以及作者撰寫的《我的外祖父俞平伯》為主要綫索,挖掘其中牽涉到的重要人物。包括他的夫人、子女、師長、摯友、親朋好友等。在引用有關文字的同時,講述俞平伯的學術成就,以及他們之間的友誼和故事,並輔以照片,有著較強的曆史性和文獻意義,其中許多材料均齣自作者40餘年與俞平伯共同生活的手材料。
目錄
文學世傢
我的外祖母許寶馴
子女:俞成、俞欣、俞潤民
《紅樓夢》研究路上的關鍵人物
紅樓一夢,無怨無悔
良師益友
摯友
弟子華粹深與吳小如
許氏兄妹
鄰裏與忘年交
●附錄
一、重圓花燭歌 俞平伯
二、《重圓花燭歌》跋 許寶驥
三、俞平伯為葉聖陶所作《蘭陵王》提修改意見 俞平伯
四、丙辰京師地震日記(1976) 俞平伯
五、隨外祖父遊香港七日瑣記 韋柰
六、代擬吾廬約言草稿 俞平伯
七、讀《代擬吾廬約言草稿》有感 韋柰
作者介紹
韋柰,我國文學傢俞平伯先生之外孫。鋼琴教育傢,曆任北京舞蹈學院鋼琴教研室主任;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係副主任;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舞劇係副主任;廈門演藝職業學院常務副院長等職。香港作傢聯閤會貴賓會員。自幼追隨俞平伯接觸大量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耳濡目染,從中受益。其作品在《光明日報》、《團結報》、《中國青年報》、《香港明報月刊》、《大公報》、《北京文學》、《花山》等報紙雜誌上發錶。小說《跨過羅湖橋》曾獲中篇奬。近年來,主要從事與俞平伯先生相關的寫作,著有《我的外祖父俞平伯》,整理匯編《俞平伯日記選》,散文集《跟著雜伴兒》等。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對近現代文史資料有深度興趣的讀者,我非常看重作者的挖掘能力和文字的穿透力。很多關於名人的“身邊事”,往往隱藏在大量的二手資料或是私人信件的犄角旮旯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展現齣作者紮實的考證功底,能夠從看似不起眼的旁證中,挖掘齣具有啓發性的新信息。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不能是孤立的碎片,而需要被巧妙地編織進一個連貫且有邏輯的故事綫中去。如果能找到一些鮮為人知的第一手資料,比如當年參與者口述的迴憶,那無疑會為這本書增添極大的價值。我期待的,是一次對曆史細節的精密手術,而不是泛泛而談的概述。
評分這本《舊時月色》的書名就帶著一股濃濃的懷舊氣息,一下子把我拉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文人生活和他們的精神世界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留下深刻印記的人物,他們的言行舉止,他們對那個時代的觀察與思考,都充滿瞭獨特的魅力。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挖掘這些“身邊的人和事”,想必能提供一個非常貼近曆史現場的視角。我期待看到那些書本上不太常提及的細節,比如他們私下的交談,日常的起居,甚至是他們麵對睏境時的真實反應。這樣的描述,往往比宏大的曆史敘事更觸動人心,更能讓人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真實的人性光輝。希望能從中領略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風骨和情懷,瞭解他們在那個特殊時期是如何堅守自己的理想與操守的。
評分提到“舊時月色”,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朦朧而又清晰的美感。這種美感,不僅僅體現在文字的典雅上,更蘊含在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氛圍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捕捉到這種“色調”,不僅僅是記錄事實,更要傳達齣一種情境和氛圍。比如,通過對某個特定場景的細緻描摹,比如一間老書房的光影,一張泛黃的照片,或者是一封筆跡遒勁的書信,來烘托齣人物的心境和那個時代的精神底色。閱讀曆史類書籍,最怕的就是讀齣機械的流水賬,真正的高手總能將史料融入情感的河流,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與那些人物一同呼吸。這種藝術性的敘事手法,是衡量一本優秀傳記性作品的關鍵。
評分光是“俞平伯身邊的人和事”這個副標題,就讓我對內容的豐富性和細節的翔實性充滿瞭好奇。俞平伯先生作為紅學大傢,其人脈圈子想必也是文化精英的縮影。我特彆關注的,是作者如何捕捉到這些人物之間微妙的關係網,以及這些關係網是如何影響他們的創作和思想發展的。是相互啓發、相互砥礪,還是存在著文人間的清高與齟齬?作者是否能將這些復雜的動態關係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希望看到的不是枯燥的文獻羅列,而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再現,比如一次偶然的聚會,一場激烈的學術爭論,或者是一次深夜的促膝長談。這些片段,纔是構成曆史真實肌理的寶貴磚石,能讓我更立體地理解那個時代的學術生態和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
評分說實話,如今市麵上的懷舊類書籍汗牛充棟,大多隻是拾人牙慧,缺乏新意。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種帶著溫度和洞察力的“再發現”。我希望這本書的作者,不僅是俞平伯的追隨者,更是一位擁有獨立思考和批判性眼光的觀察者。他筆下的人物,不應是扁平化的“聖人”或“偉人”,而是有血有肉、有優點也有局限的個體。隻有當作者敢於直麵人物性格中的復雜性,揭示齣他們光環背後的掙紮與睏惑時,這些“舊時月色”纔會顯得更加真實、更加耐人尋味。這種深度的剖析和恰如其分的評價,纔是讓一本曆史讀物能夠穿越時空,持續散發魅力的根本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