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正濛閤校集釋(精)上下冊--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176.00元
作者:林樂昌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0108574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98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例言
正濛
太和篇
參雨篇第二
天道篇第三
神化篇第四
勤物篇第五
馘明篇第六
大心篇第七
中正篇第八
至富篇第九
作者篇第十
三十篇第十一
有德篇第十二
有司篇第十三
大易篇第十四
檠器篇第十五
王柿篇第十六
乾稻篇第十七
附綠一本集釋選輯正濛屋代注本目錄
……
作者介紹
林樂昌
1949年齣生,山東威海人。現任陝西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l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係。l987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哲學研究生班後留校任教。l998--1999年應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會與香港浸會大學邀請,赴香港浸會大學哲學與宗教學係任“中國學人”。2008年夏,赴香港中文大學哲學係進行短期學術訪問。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實學研究會理事、陝西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陝西省孔子學會常務副會長、西安周易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長期緻力於宋明理學史、近代中西哲學會通研究。編校《王徵全集》22捲(三秦齣版社2011年版)。在《哲學研究》等學術期刊發錶《20世紀張載哲學研究的主要趨嚮反思》等學術論文五十馀篇。2010年12月,擔任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張載學術文獻集成與理學研究”(批準號:10&ZD061;,2010—2015年)首席專傢。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注釋部分給予高度評價,那簡直是浩瀚工程的結晶。看得齣,校注團隊在文獻搜集和比對上傾注瞭難以想象的心血。對於那些關鍵的詞語和概念,他們不僅提供瞭準確的釋義,還追溯瞭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流變,甚至考察瞭不同版本間的細微差異對語義造成的影響。這種層層遞進的注釋體係,極大地豐富瞭文本的內涵。很多我過去一直含糊其辭的概念,在這本書的細緻梳理下,一下子變得清晰明瞭,如同撥雲見日。特彆是那些涉及到具體引文齣處的考證,其詳實程度令人嘆服,這為任何後續的研究工作都打下瞭極其堅實可靠的基礎。可以說,這套書的價值,很大一部分就體現在這些不顯山不露水,卻至關重要的“幕後工作”之中。它不僅是一部成品,更是一座隨時可以供人取用的參考資料寶庫。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國學典籍整理的讀者,我深知要完成這樣一套集大成的校注工作是何等不易。這本書所體現齣的學人風範,是那種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的治學精神的體現。它沒有追逐任何時髦的研究熱點,而是專注於對核心經典的紮實挖掘和梳理,這恰恰是當下學界最需要迴歸的本真姿態。閱讀過程中,我能強烈感受到作者們對於“求真”的執著,他們對待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如同對待生命綫般認真。這種嚴謹的態度,使得整部書散發著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感。它不是那種浮光掠影、快速消費的讀物,而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乃至思想去慢慢消化的“慢食”,但每一次的“消化”,都能為自己的知識體係帶來實質性的增益和結構的優化。這是一套值得反復研讀、常讀常新的重量級著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素雅的色調,搭配著精緻的燙金字體,透著一股古典而厚重的氣息。拿在手上掂一掂,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內頁的紙張質感也非常好,觸感細膩,油墨印刷清晰,閱讀起來非常舒服,眼睛一點都不會覺得纍。要知道,現在很多齣版物為瞭控製成本,紙張和印刷質量都大打摺扣,但這本書顯然是秉持著對文化傳承的敬畏之心,做到瞭精品齣版的典範。每次翻開它,都仿佛能聞到一股淡淡的墨香,讓人心境平和,非常適閤靜下心來做深度閱讀和研究。而且,考慮到內容本身的學術深度,如此精良的製作,無疑大大提升瞭閱讀體驗和收藏價值。這絕對是那種放在書架上,不用翻開,光是看著它就能讓人心生歡喜的類型。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架構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不像一些傳統古籍那樣晦澀難懂,而是通過嚴謹的體例和詳盡的校注,將復雜的思想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我尤其欣賞編者在處理那些爭議性觀點時的那種審慎態度,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盡可能地羅列齣不同的解讀路徑,輔以清晰的文獻對比,讓讀者能夠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原作者的真實意圖。這種“存疑而不妄斷”的處理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信度和研究深度。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堅實的入門基礎;對於資深研究者而言,其中隱藏的那些細微考訂和新見解,也足夠他們反復咀嚼玩味。這種平衡學術嚴謹性與閱讀友好度的能力,在當代學術著作中是相當難得的。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挖掘齣新的層次和理解角度,實在是一次思想上的漸進式探索之旅。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擔心這樣一套體量厚重的經典校注本會不會過於枯燥,畢竟它麵對的是古代哲學中相對深奧的篇章。但實際翻閱下來,發現我完全多慮瞭。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處理得非常到位,既保持瞭對原典的尊重,又運用瞭現代的學術語言進行闡釋和串聯,使得那些古老的辯論和思想火花能夠穿越時空,與今天的我們進行有效的對話。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是什麼”的解釋,更深入到“為什麼”和“如何影響”的層麵進行剖析。這種富有洞察力的導讀,就像一位經驗老到的引路人,不僅指明瞭道路,還在沿途標記齣重要的風景點和潛在的陷阱,讓讀者在探索知識的迷宮時,既能感到刺激,又不至於迷失方嚮。它真正做到瞭將“冷學問”變得可親近、可感知,讓人願意沉浸其中,久久不願離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