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传/世界军事名人传记丛书 9787538751222

汉尼拔传/世界军事名人传记丛书 978753875122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永杰 著
图书标签:
  • 汉尼拔
  • 军事历史
  • 传记
  • 古代战争
  • 罗马共和国
  • 迦太基
  • 第二次布匿战争
  • 军事人物
  • 历史人物
  • 世界军事名人传记丛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小马奔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51222
商品编码:223961154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汉尼拔传/世界军事名人传记丛书

定价:27.80元

作者:张永杰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8751222

字数: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对于一个有着高度文明和强大力量的民族来说,汉尼拔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精神力量,他克服了与罗马人之间在实力方面的种种差距,终给对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这是人类历史中少有的壮举和奇迹。因此,汉尼拔成了后人景仰的人物之一,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职业军人,也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有想象力的的军事指挥天才。

目录


序言 迦太基和罗马的对抗

章 成长中的汉尼拔
1.童年与布匿之战
2.青年汉尼拔
3.汉尼拔的军队
4.伊比利亚之战

第二章 萨贡托与阿尔卑斯山
1.萨贡托城之战
2.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3.罗马军队
4.与老西庇阿不期而遇
5.越过阿尔卑斯山

第三章 从波河到亚平宁
1.再遇老西庇阿
2.提基努斯河
3.诱敌深入
4.特雷比亚河战役

第四章 打到罗马去
1.汉尼拔的三大战略
2.迂回亚平宁山脉
3.特拉西梅诺湖战役
4.汉尼拔的战略转折

第五章 坎尼战役
1.“拖延家”法比乌斯
2.次格鲁尼翁战役
3.第二次格鲁尼翁战役
4.冲向坎尼
5.坎尼之战

第六章 法比乌斯和马尔克卢斯
1.罗马正视危机
2.马尔克卢斯
3.汉尼拔的新机遇
4.两个老对手
5.汉尼拔受挫

第七章 西班牙与意大利
1.塔兰托之战
2.卡普阿失陷
3.哈斯德鲁巴尔与汉诺
4.锡拉库萨之围
5.大西庇阿兄弟
6.决战西班牙

第八章 梅托汝斯河
1.战争的残酷
2.哈斯德鲁巴尔
3.汉尼拔调整战略
4.罗马人入侵非洲
5.向非洲进军

第九章 扎马之战
1.乌提卡战役
2.汉尼拔告别意大利
3.回到非洲
4.扎马战役
5.战争的结局
6.汉尼拔的后岁月
附录
汉尼拔生平
汉尼拔年表

作者介绍


文摘


《汉尼拔传/世界军事名人传记丛书》:
  1、童年与布匿之战公元前247年,汉尼拔出生在迦太基一个不平凡的家族。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是迦太基人的英雄,带着千万勇士出海,为迦太基人的利益而战斗。
  刚出生的汉尼拔·巴卡,和其他小孩一样除了吃饭就是睡觉。汉尼拔幼年的生活,一直处在无忧无虑的状态中,直到9岁那一年,才发生了根本变化。
  汉尼拔的誓言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241年,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迦太基人和罗马人为了争夺地中海的霸权,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后以罗马人的胜利而结束,历史上称之为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的父亲参加了次布匿战争,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迦太基人还是失去了西西里岛。
  之所以称这次战争为次布匿战争,是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库斯”,而且又是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次大规模冲突。次布匿战争的失败,让迦太基人失去了在地中海的前进基地。直接参加这次战争的迦太基军队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哈米尔卡’巴卡是迦太基的大将军,一个为失败而背负起罪责的人。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将对罗马人的深切痛恨与打败罗马人的决心和希望寄托在了汉尼拔·巴卡身上。
  汉尼拔·巴卡9岁那年,父亲哈米尔卡·巴卡即将赴伊比利亚作战,临行时将他带到祭坛前,向他灌输自己对罗马人的仇恨。9岁的汉尼拔,还不太明白仇恨是什么,他甚至对罗马人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哈米尔卡·巴卡已经将仇恨的种子深深地播种在了汉尼拔的心里。
  汉尼拔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父亲远征伊比利亚的那一年,我刚好9岁……他将我带到身边,问我是否愿意跟他一起去打仗。我肯定地告诉他我愿意,并以一个男孩子的热情,请求他带我一起去。他把我拉到神坛面前,让我将手放到祭品上对天发誓:我决不与罗马人为友!”次布匿战争汉尼拔9岁的时候,就跟随着父亲远征伊比利亚半岛,一点一点接受军旅生活的磨炼和熏陶。9岁正是天真无邪的年纪,而汉尼拔却在如此幼小的年龄直面迦太基和罗马人的战争。虽然汉尼拔只有9岁,但是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他很快意识到了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心灵如白纸的孩子,被父亲写进了战争的故事。在血与火的冲杀中,养成了勇往直前的血性。迦太基人和罗马人,在汉尼拔的眼中,只是两群相互撕咬的野兽,面对他们不能有一点儿的仁慈之心,只有胜利者,才能活着走出这个相互屠杀的场所。小小年纪的汉尼拔,就这样将冷酷植入了心中。
  汉尼拔跟随父亲出征伊比利亚的时候,已经是次布匿战争的末期。看着迦太基人的失败,汉尼拔在内心深处想为扭转战局做出自己的贡献。一个9岁的孩子,毕竟没有多大的力气和智慧,他能做的也只有看,只有听,只有等待战争的结束,等待自己长大的那一天,为迦太基人复仇。
  仇恨占据了汉尼拔的心,使他的童年不再纯真。
  汉尼拔跟随着父亲,接受的教育不同于一般人。汉尼拔经常问父亲:“我们迦太基人跟罗马人,谁更勇敢?我们迦太基人,是不是战无不胜的?”这些似乎不应该从一个如此年幼的孩子口中说出。
  父亲哈米尔卡·巴卡是一个有作为的大将军,他告诉汉尼拔:“你在作战的时候,不要小看任何对手,尤其是在不了解对方实力的情况下。我们迦太基人的优势在水中,而罗马人的优势在陆地上。迦太基人掌握着战争的制海权,可以向地中海任何一个地方输送我们的战士,却不能保证上岸的战士能打败罗马人。”制海权小小的汉尼拔,在这个年龄,就明白要认清敌我形势,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达到打败敌人的目的。虽然9岁的汉尼拔没有参加过西西里岛的战争,但是他明白了为什么迦太基人会被罗马人赶出去。如果迦太基人能有一支陆上劲旅,那么罗马人就会很容易被打败。他那时就有这样的想法,并且在以后将这些想法一一付诸实践。
  罗马是一个陆上强国,在陆地战争中占有很大优势。随着国力的强盛,罗马人渐渐控制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在西西里岛和迦太基人的冲突之中,由于没有制海权,要想完全占领岛屿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经历了次布匿战争初期的失利之后,罗马人也着手加强自己的海上力量。
  在西西里岛的争夺战中,迦太基人与罗马人互有胜负,谁也没有的优势将对方打败。在与迦太基僵持了两年之后,罗马人建立起了一支足以跟迦太基人抗衡的海上舰队。罗马人清楚地认识到,虽然造船技术以及水上作战的能力还比不上迦太基人,但目前的战局似乎对己方更有利。
  迦太基人在次布匿战争中的失败,给了哈米尔卡·巴卡很大的压力,因为罗马人已经可以在海上跟迦太基人抗衡,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迦太基人。如果迦太基人在以后的几十年间,不能重创罗马人,那么迦太基的未来就会在罗马的掌控之下。而这种优势与劣势的对比,在幼小的汉尼拔看来也是十分明晰的。
  汉尼拔在战争年代出生和成长,战争给了他激情和许多思考。他将战争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在仇恨的激发之下,汉尼拔逐渐成长为迦太基斗士。
  ……

序言



好的,下面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另一本历史人物传记的图书简介,内容翔实,不涉及您提供的《汉尼拔传》中的任何信息。 --- 图书名称:《恺撒传:罗马的崛起与终结》 作者: [此处可填充一位历史学家的名字,例如:爱德华·吉本 或 杜兰特]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充一家严肃的历史类出版社,例如:牛津大学出版社 或 商务印书馆] ISBN: [此处填充一个虚构的,但符合规范的ISBN,例如:9787100098765] --- 卷宗档案:不朽的征服者与共和国的挽歌 一、 罗马的黄昏与少年的抱负 本书深入剖析了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天才,更是罗马共和国晚期剧烈社会动荡中的核心驱动力。 恺撒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动荡。出生于显赫却日渐衰落的贵族家庭,他目睹了马略与苏拉之间血腥的内战,这深刻影响了他对权力运作和政治秩序的理解。早期的政治生涯,他在法庭上展现了惊人的辩才,通过审判和演讲迅速积累了声望。本书详细描绘了他如何巧妙地周旋于保皇派(Optimates)与平民派(Populares)之间,利用平民派的民意基础,为未来的崛起奠定群众基础。 我们着重考察了“前三头同盟”的形成。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治交易,而是三位野心勃勃的巨头——克拉苏的财富、庞培的军功以及恺撒的政治敏锐性——在共和国权力结构日益僵化的背景下,一次对现有秩序的结构性挑战。同盟的每一步布局,都预示着罗马的旧有宪政框架已然不堪重负。 二、 高卢的熔炉:军事艺术的巅峰展现 本书的核心部分,详尽再现了恺撒在九年间征服高卢(Gallia)的史诗战役。高卢战争不仅为罗马带来了一个广袤而富庶的新行省,更重要的是,它锤炼出了一支对恺撒个人绝对忠诚的、经验丰富的常胜军团。 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对战役的简单叙述上,而是深入分析了恺撒的军事哲学: 速度与欺骗(Celeritas): 恺撒对行军速度的极端重视,常常使敌人措手不及。书中详细分析了阿莱西亚之围(Siege of Alesia),对比了恺撒如何同时防御内部高卢联军与外部援军的“双重围城”策略,其工程学的复杂程度和战略部署的远见,至今仍是军事学院研究的范本。 后勤与士气: 分析了恺撒如何确保远征军的物资供应,以及他如何通过亲身涉险和对士兵的慷慨犒赏,建立起超越普通服役关系的个人忠诚。 与日耳曼人的冲突: 描绘了他两次跨越莱茵河的行动,展示了罗马军事力量的威慑范围,以及他对新奇威胁(如日耳曼部落)的即时适应能力。 高卢的征服,使恺撒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军事资本,而正是这份资本,最终点燃了与庞培的冲突。 三、 跨越阿诺比乌斯河:内战的必然性 罗马元老院内部的权力斗争在恺撒于高卢取得巨大声望后达到了白热化。本书细致梳理了元老院保守派(以加图为代表)对恺撒的恐惧与排斥,以及庞培在政治站位上的摇摆与最终倒向元老院的过程。 “渡过卢比孔河”(Alea iacta est)并非冲动之举,而是恺撒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不返还权力,即意味着失去生命和一切荣誉。内战的爆发,是共和国制度无法容纳两个最高权力者的必然结果。 内战的进程,从意大利半岛的迅速控制,到希腊的法萨卢斯战役(Battle of Pharsalus),再到埃及的政治介入——书中对这些关键节点的战术和战略进行了细致的复盘。尤其是在埃及,恺撒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的邂逅,不仅仅是风流韵事,更是对地中海东部资源和战略地位的掌控。 四、 独裁者的荣耀与悲剧 平息内战后,恺撒以“终身独裁官”(Dictator Perpetuo)的身份回到了罗马。本书探讨了他推行的关键改革: 历法改革: 儒略历的创立,是其对罗马混乱行政体系的有效治理。 土地分配与公民权扩大: 试图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将庞大的失业人口纳入罗马体系。 公共工程建设: 旨在恢复城市活力和提供就业。 然而,这些改革触动了维护共和制度的贵族阶层的核心利益。恺撒的集权做法,即使是出于“为罗马好”的目的,也与罗马精英们对自由(Libertas)的传统认知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 最后,本书详述了“三月十五日”的阴谋。布鲁图斯、卡西乌斯等人的行刺,并非简单的谋杀,而是共和派对他们理解的“罗马秩序”的最后一次绝望捍卫。恺撒的遇刺,非但没有挽救共和国,反而将其推向了更血腥的内战深渊,最终为他的养子屋大维建立帝国铺平了道路。 结语: 《恺撒传》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它是一部关于权力转移、制度瓦解与个人英雄主义如何重塑历史进程的深刻研究。恺撒的悲剧在于,他既是罗马衰落的症状,也是终结它的病因。他用其一生证明了一个事实:当共和国的法律无法再有效治理一个帝国时,一个强人终将取而代之。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和细致的人物刻画,成功地将读者带回了那个波澜壮壮的时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亲眼目睹了汉尼拔那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每一次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胆识。作者不仅仅罗列了战争的胜负,更深入地挖掘了汉尼拔作为一个领导者的复杂内心世界。他如何平衡野心与现实,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不屈的斗志,又如何在胜利的巅峰思考失败的可能,这些都通过生动的文字展现在我面前。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汉尼拔与罗马之间漫长而激烈的对抗的描绘,不仅仅是军队的较量,更是两种文明、两种政治体制的碰撞。作者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极其细致,从军队的集结、行军路线的选择,到战场上的排兵布阵、士兵的英勇与牺牲,都仿佛历历在目。即使是不熟悉军事史的读者,也能被这种磅礴的气势所感染。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它还触及了权力、野心、民族认同以及个人命运与历史洪流交织的宏大主题。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果换作是我,在那样极端的情况下,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是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点燃你内心深处求知欲的书,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的读物,更是一次关于领导力、战略思维和人类精神的深刻探索。我被书中对汉尼拔作为一个战略家的细腻描绘所深深吸引。作者从他童年的经历入手,勾勒出他如何从一个年轻的贵族成长为迦太基军队的灵魂人物。书中对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上与罗马军队展开的漫长战争的描绘,如同观看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每一个战役的细节都栩栩如生。特别是坎尼战役,作者的解读让我对汉尼拔的战术智慧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以弱胜强的策略,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然而,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战争的描述。它还深入探讨了汉尼拔的政治生涯,他如何在一个充满暗流涌动的政治环境中,努力为迦太基争取生存空间,如何与强大的罗马周旋。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的视角,既赞扬了汉尼拔的伟大,也揭示了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最终的悲剧。这种对人物复杂性的呈现,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又引人深思。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历史洪流卷入,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他没有用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以一种流畅而富有张力的文笔,将汉尼拔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他早年立誓向罗马复仇,到他跨越阿尔卑斯山,再到他以少胜多,屡屡重创罗马军团,每一个事件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汉尼拔军事思想的剖析,他如何运用巧妙的战术,如钳形攻势,如何激励士气,如何在绝境中寻找生机,这些都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辉煌,书中也展现了汉尼拔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他如何在迦太基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周旋,如何试图联合其他民族对抗罗马,这些都反映了他非凡的战略眼光。同时,作者也并未回避汉尼拔最终的失败,他对失败原因的分析,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他自身的一些局限性,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往往并非是简单的成功,而是在面对巨大挑战时的坚持与抗争。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一个遥远时代的英雄风采。作者以一种引人入胜的笔调,勾勒出了汉尼拔这位传奇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我深深为书中对汉尼拔军事才能的描绘所折服,他如何以一种近乎艺术的眼光审视战场,如何以出人意料的战术打破敌人的常规思维,每一次的胜利都仿佛是一次对军事理论的完美诠释。书中对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描绘,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征途,更是精神上的史诗,读来令人热血沸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述战争之外,对汉尼拔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如何在家国危难之际,肩负重任;他作为一个凡人,又如何在胜利的光环下,保持着对命运的清醒认知。书中对汉尼拔与罗马之间漫长而残酷的对抗的描绘,并非仅仅是双方军队的较量,更是两种文明、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即使是汉尼拔最终的失利,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了英雄的悲壮色彩,让人在惋惜之余,更能体会到他一生抗争的伟大。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一位历史人物,更是理解那个时代,理解人类勇气与智慧的绝佳途径。

评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传记,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名字,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以近乎文学性的笔触,将汉尼拔这位古罗马的宿敌,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符号,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真实人物。我被书中对于汉尼拔童年时期在迦太基所受的军事熏陶的细致描写所吸引,这为他日后成为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对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壮举的描绘,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想象一下,在那个落后的时代,他如何带领着他的军队,克服严寒、险峻的山脉、甚至是凶猛的野兽,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他与罗马军队之间的数次经典战役,如坎尼战役,书中对其战术的分析犹如一场精彩的棋局推演,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在叙述战争的同时,也并未忽略汉尼拔的政治抱负以及他所处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他如何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迦太基努力维系自己的军事力量,又如何在罗马的强大压力下,苦苦支撑,这些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历史的真实性,更在于它对人类勇气、智慧以及命运的深刻探讨,读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