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正版二手旧书,8成新左右,比较干净整洁。 无破损不缺页,不影响使用,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名:选集 上下册 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人民出版社
定价:98.00元作者: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01
ISBN:9787010039619
字数:661000
页码:5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目录
选集(上卷)
1、 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职工运动方针 (一九二年五月)
2、 廖仲恺先生与工农政策 (一九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3、 工会工作中的两个问题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
4、 论口号的转变 (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5、 批评“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 (一九三二年一月十八日)
6、 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 (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日)
7、 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 (一九三六年四月十日)
8、 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 (一九三六年四月)
9、 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 (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五日)
10、领导权问题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11、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 (一九三七年五月)
12、争取全国民主统一与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一九三七年五月)
13、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一九三七年十月十六日)
14、建立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一九三七年十月)
为筹建晋察冀边区给聂荣臻电(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日)
15、给贺龙、关向应及华北各地党组织电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16、独立自主地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17、论党员的修养 (一九三九年七月)
18、坚决粉碎顽固派的进攻 (一九四○年五月)
19、论抗日民主政权 (一九四○年十二月)
20、论党内斗争 (一九四一年七月二日)
21、答宋亮同志 (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三日)
22、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 (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日)
23、关于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九日)
24、华北对敌斗争的经验 (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九日)
25、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一九四三年三月)
26、对华中工作的意见 (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
27、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 (一九四三年七月)
28、在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日)
29、对中央妇委同志的讲话 (一九四五年四月)
30、论党 (一九四五年五月十四日)
31、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九日)
32、以主要力量建立东、北、西满根据地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二月)
33、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
34、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结论(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三日)
35、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日)
36、对马列学院班学员的讲话(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四日)
37、关于城市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九四九年三月十二日)
38、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 (一九四九年六月)
39、加强全国人民的革命大团结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选集(下卷)
这本《老版本 原版 刘少奇选集 上下卷》的封面设计很有年代感,那种厚重的纸张和略微泛黄的油墨,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拿到书的时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装帧,它不像现在许多装帧精美的书籍那样轻薄,而是沉甸甸的,有一种历史的重量感。内页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色,看起来非常朴素,但却有一种独特的历史质感。对于我们这些研究那个时期历史的人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氛围,仿佛能触摸到那些文字背后的时代脉搏。我特别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感觉,没有经过现代印刷技术的过度美化,保留了文献本来的面貌,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内容,更在于它的“老版本”和“原版”身份。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很容易接触到各种经过重新编辑、注释甚至“优化”过的版本,但这些修改往往会不自觉地加入后世的解读,使得原有的语境和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然而,这本选集则像一个时间胶囊,忠实地保存了那些文字在特定时间点被记录下来的原始状态。这对于进行严谨的历史考证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某个词汇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的确切含义,只有通过阅读原版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把握。它迫使读者必须跳出现有的思维框架,去理解和还原当时的思考背景,这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学术体验。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它所收录的内容本身,那些文字的逻辑和思想的深度,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翻阅这些选集,我能清晰地看到刘少奇同志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国家建设、理论探索以及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特别是其中一些关于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论述,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记得有几篇文章,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阅读这些文献,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人物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去体会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对我个人在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复杂局面,提供了许多启发。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阅读的时候,由于时代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确实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不像现代白话文那样一目了然。但正是这种“不顺畅”,反而要求读者更加专注和投入。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结合上下文反复推敲某个句子的确切含义,甚至会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来佐证自己的理解。这种主动学习和深度挖掘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和乐趣。它不是那种可以走马观花的读物,它要求你放慢脚步,像对待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那样去审视和消化。最终,当你真正理解了那些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时,那种满足感是巨大的,它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思维上的提升,远非快速浏览可以比拟的。
评分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套上下卷的品相维护得相当不错,这对于一本“二手”的老版本书籍来说,实属难得。书脊的磨损痕迹很轻微,内页的装订也十分牢固,没有出现散页的现象。要知道,这种早期的印刷书籍在纸张和工艺上不如现在耐用,能保存到今天且品相如此完好,可见前几位持有者都非常爱惜。这种爱惜不仅是对书籍实体的保护,也是对其中所载思想的一种尊重。对于一个将阅读视为一种仪式感的读者来说,手持这样一本保存完好的旧书,阅读的体验是全新的电子设备无法比拟的,它带着一种时间的温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