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UGNX10.0数控加工教程
定价:59.80元
作者: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111494690
字数:
页码:367
版次: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丛书介绍与选读
前言
本书导读
第1章 数控加工基础
1.1 数控加工概论
1.2 数控编程简述
1.3 数控机床
1.3.1 数控机床的组成
1.3.2 数控机床的特点
1.3.3 数控机床的分类
1.3.4 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1.4 数控加工程序
1.4.1 数控加工程序结构
1.4.2 数控指令
1.5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
1.5.1 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1.5.2 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1.6 数控工序的安排
1.7 加工刀具的选择和切削用量的确定
1.7.1 数控加工常用刀具的种类及特点
1.7.2 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
1.7.3 切削用量的确定
1.8 高度与安全高度
1.9 走刀路线的选择
1.1 0 对刀点与换刀点的选择
1.1 1 数控加工的补偿
1.1 1.1 刀具半径补偿
1.1 1.2 刀具长度补偿
1.1 1.3 夹具偏置补偿
1.1 2 轮廓控制
1.1 3 顺铣与逆铣
1.1 4 加工精度
第2章 UG NX 10.0数控加工入门
2.1 UG NX 10.0数控加工流程
2.2 进入UG NX 10.0的加工模块
2.3 创建程序
2.4 创建几何体
2.4.1 创建机床坐标系
2.4.2 创建安全平面
2.4.3 创建工件几何体
2.4.4 创建切削区域几何体
2.5 创建刀具
2.6 创建加工方法
2.7 创建工序
2.8 生成刀路轨迹并确认
2.9 生成车间文档
2.10 输出CLSF文件
2.11 后处理
2.12 工序导航器
2.12.1 程序顺序视图
2.12.2 几何视图
2.12.3 机床视图
2.12.4 加工方法视图
第3章 平面铣加工
3.1 概述
3.2 平面铣类型
3.3 底壁加工
3.4 表面铣
3.5 手工面铣削
3.6 平面铣
3.7 平面轮廓铣
3.8 底壁加工IPW
3.9 清角铣
3.10 精铣侧壁
3.11 精铣底面
3.12 孔铣削
3.13 铣螺纹
第4章 轮廓铣削加工
4.1 概述
4.1.1 轮廓铣削简介
4.1.2 轮廓铣削的子类型
4.2 型腔铣
4.3 插铣
4.4 等高轮廓铣
4.4.1 一般等高轮廓铣
4.4.2 陡峭区域等高轮廓铣
4.5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削
4.6 流线驱动铣削
4.7 清根切削
4.8 3D轮廓加工
4.9 刻字
第5章 多轴加工
5.1 概述
5.2 多轴加工的子类型
5.3 可变轴轮廓铣
5.4 可变轴流线铣
5.5 多轴加工综合范例
第6章 孔加工
6.1 概述
6.1.1 孔加工简介
6.1.2 孔加工的子类型
6.2 钻孔加工
6.3 镗孔加工
6.4 铰孔加工
6.5 沉孔加工
6.6 攻螺纹
6.7 钻孔加工综合范例
第7章 车削加工
7.1 车削概述
7.1.1 车削加工简介
7.1.2 车削加工的子类型
7.2 粗车外形加工
7.3 沟槽车削加工
7.4 内孔车削加工
7.5 螺纹车削加工
7.6 示教模式
7.7 车削加工综合范例
第8章 线切割
8.1 概述
8.2 两轴线切割加工
8.3 四轴线切割加工
第9章 后置处理
9.1 概述
9.2 创建后处理器文件
9.2.1 进入NX后处理构造器工作环境
9.2.2 新建一个后处理器文件
9.2.3 机床的参数设置值
9.2.4 程序和刀轨参数的设置
9.2.5 NC数据定义
9.2.6 输出设置
9.2.7 虚拟N/C控制器
9.3 定制后处理器综合范例
第10章 综合范例
10.1 垫板凹模加工
10.2 底座下模加工
10.3 面板凸模加工
内容简介:
《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全面、地介绍了UGNX10.0数控加工技术和技巧,内容包括数控加工概论、数控工艺概述、UGNX10.0数控加工入门、平面铣加工、轮廓铣削加工、多轴加工、孔加工、车削加工、线切割、后置处理以及数控加工综合范例等。在内容安排上,《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紧密结合范例对UG数控加工的流程、方法与技巧进行讲解和说明,这些范例都是实际工程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的安排可增加《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写作方式上,《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采用软件中真实的对话框、菜单和按钮等进行讲解,使初学者能够直观、准确地操作软件,从而尽快上手,提高学习效率。《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范例丰富、讲解详细、图文并茂,可作为机械技术人员学习UG数控加工的自学教程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CAD/CAM课程上课及上机练习教材。《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附视频学习光盘一张,制作了4个多小时的《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的全程同步操作视频录像文件,另外还包含了《UG NX10.0工程应用精解丛书:UG NX 10.0数控加工教程》所有的素材文件、练习文件和范例文件。
我对UG NX的钣金设计模块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该模块的深度讲解。在钣金零件的设计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如何根据产品的结构需求,选择合适的钣金折弯、开槽、冲孔等特征,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些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最终的零件能够顺利地进行折弯和成型。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UG NX钣金设计中的各种命令,并结合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创建各种复杂的钣金结构,例如带有多个折弯、圆角、圆孔、以及倒角的零件。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介绍UG NX在钣金件的展开方面的功能,以及如何根据展开后的二维图形来反推三维零件的设计。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非标准弯曲、复杂曲面钣金件的制作,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和技巧。我还想了解,UG NX的钣金模块是否支持与其他模块的协同设计,例如与 CAM 模块集成,实现钣金件的数控加工。这本书如果能在钣金设计方面提供一些深入的指导,那对我来说将非常有价值,希望能帮助我掌握UG NX钣金设计的精髓,设计出更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钣金零件。
评分我拿到的这本书,初步浏览下来,感觉它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涵盖了UG NX软件在整个产品设计到制造流程中的大部分功能。我对其中关于高级曲面造型的部分尤其感兴趣。例如,在自由曲面设计方面,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各种曲面创建命令(如扫描、放样、混合、扫掠等)的深层逻辑和应用技巧?尤其是对于那些复杂、非参数化的曲面,如何在保证曲面连续性和 G2 光顺性的同时,实现精确的形状控制。我个人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在曲面相交处产生不理想的过渡,或者在局部进行精细调整时,导致整个曲面发生不可控的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最佳实践,比如如何利用曲面分析工具(如曲率分析、斑马线分析)来诊断和优化曲面质量。另外,对于高级曲面阵列、曲面缝合、曲面清理等操作,书中是否会给出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我们提高建模效率和模型质量。我还想了解,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复杂的曲面特征,以及如何将这些曲面模型有效地传递给下游的CAM模块进行加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其在高级曲面造型部分的讲解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能提升我建模水平的“干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讲解UG NX的数控加工方面,可能更侧重于基础概念的普及和操作流程的演示。我特别想知道,在刀具路径生成方面,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刀具(如球刀、平底刀、圆角刀等)在特定加工场景下的选择和应用,是否会有详细的阐述。比如,在加工凹槽时,如何根据槽的宽度和深度选择合适的刀具,以及在选择刀具类型后,如何根据刀具的几何参数(如直径、半径、刃长)来设置相应的切削参数。我比较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关于刀具补偿(刀具半径补偿、刀具长度补偿)的原理和设置方法,以及这些补偿量是如何影响最终的加工精度和零件尺寸的。在仿真加工方面,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UG NX强大的仿真功能,包括静态仿真、动态仿真、干涉检查、碰撞检测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仿真结果来验证刀具路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和修正潜在的加工问题。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典型的加工案例,并一步一步地演示如何进行刀具路径的生成、仿真和后处理,那对我这个数控编程的初学者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扎实地掌握UG NX数控加工的基本功,为今后的进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正式深入学习,但从目录和一些零散的翻阅来看,它给我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CAM模块的策略讲解部分,比如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衔接逻辑,以及在复杂曲面加工中,不同刀具路径(如等高线、平行线、投影等)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依据和参数设置的细微差别。我期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模型操作,而是能展示如何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材料属性以及对表面质量的要求,来最优地组合这些加工策略。例如,对于一个模具零件,在保证精度和光洁度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地进行分层加工,减少换刀次数,降低加工时间。此外,我比较好奇的是,书中对于切削参数的讲解,是倾向于提供一个普适性的范围,还是会给出具体的参考值,并解释这些值是如何根据刀具、材料、机床刚性等因素动态调整的。如果是前者,那么书中是否会辅以一些经验性的总结,帮助初学者建立起对切削参数的直观感受。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些参考值的来源和验证方法是否会得到说明,以增加其可信度。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在CAM策略和切削参数的实操性方面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从中获得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指导。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仔细看了看目录,感觉它在UG NX的装配和工程图模块方面,似乎有一些深入的探讨。我个人一直觉得,在大型装配体设计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零部件,以及如何优化装配体的性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挑战。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装配体约束的应用技巧,例如如何使用高级约束来处理复杂的配合关系,以及如何避免过约束和欠约束的情况发生。此外,对于大型装配体的性能优化,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方法,比如组件替代、显示控制、以及如何利用UG NX的性能分析工具来找出装配体中的性能瓶颈。在工程图模块方面,我更关注的是如何从三维模型高效地生成符合标准要求的二维工程图。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自动生成各种视图(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等),以及如何进行尺寸标注、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等。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特征,如何进行清晰、准确的标注,以保证工程图的可读性和准确性。我还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涉及工程图模板的使用,以及如何进行工程图的批量导出和管理。这本书的内容,似乎能帮助我解决在复杂装配体设计和工程图绘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我更加高效地完成设计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